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理专题11_温度_物态变化(讲练)-中考物理讲练测(原卷版)

来源:九壹网


第十一章 温度 物态变化

考向1 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生活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2.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是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的使用

(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读: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的温度计,所测得的数据越精确。观察温度计时,必须看清0℃刻度的位置,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时,显示的温度为负值,即低于0℃的为“零下温度”。

4.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 玻璃泡和直玻璃体温计 管之间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1 / 8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离开人体读35-42℃ 0.1℃ 数;用前需甩 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不能离开被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20-110℃ 间无细小缩口 -30-50℃ 1℃ 1℃ 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解读:在对体温计进行消毒时,要用酒精轻轻擦拭,包括用热水煮沸。 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C.液体的汽化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D.在温度为20℃的房间,冰水混合的温度仍然为0℃ 针对练习1 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江阴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6℃ D.江阴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针对练习2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针对练习3 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B.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都相同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D.体温计需用力甩动使汞回到下端玻璃泡中,而普通温度计不用甩动,其液柱会自动下降

考向2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2 / 8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

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min时萘的温度为80℃,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固态的萘,C点是80℃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 / 8

典型例题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针对练习1 如图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B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热 C.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15min时,物质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针对练习2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

4 / 8

的是( )

针对练习3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考向3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解读:(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2)沸腾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才发生,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不同点 名称 相同点 发生时温度 任何温度下 发生位置 表面 剧烈程度 平和缓慢 制冷 有 蒸发 汽化 吸热 沸腾 汽化 吸热 达到沸点并吸热才能进表面和内行 部 剧烈 无 2、液化

5 / 8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典型例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从图3的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 ℃,此时气压_ 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升高、不变或降低)。

(5)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4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不同。

(6)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5(a)、(b)所示,则图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针对练习1 分析下列现象中温度变化的原因,其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不同,它应该是:( )

A.夏天,用嘴向手背快速吹气,会感到凉意

B.化妆品或杀虫剂之类的自动喷剂,当喷了一会儿,罐身温度会降低 C.开啤酒瓶盖瞬间,瓶口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会降低

6 / 8

D.用打气简打气,过了一会儿就感到筒身发热 针对练习2 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B.深冬的河面上形成一层冰 C.夏天,湿的衣服被晾干 D.秋天洪泽湖面上的大雾 针对练习3 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蒸发和沸腾都属汽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

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D.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考向4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典型例题 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雨 B.露 C.霜 D.冰 针对练习1 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7 / 8

针对练习2 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针对练习3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冬天地上的积雪没有熔化却逐渐变少 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秋天的晨雾在太阳出来后不见了 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