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017年新课标)

来源:九壹网
文档

课 题 1小小科学家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科学家,并了解他们的一些故事。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教师:小球,木板,尺

学生:

教具准备:科学家相关资料、录像,其他相关图片课件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谈话:你们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吗? 你们猜猜我们在科学课里将要学生什么? 你们听过哪些科学家故事?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课本第2页,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你还知道哪些?

陈 爱 美 二次备课

文档

(1) 学生活动,看书思考。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教师:你最喜欢哪一位科学家,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汇报) (三)课堂小实验

1、教师:你想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来研究问题吗? 2、教师:出示小球和问题,怎让小球滚得远? 3、学生:分组讨论 (实验) (汇报交流) (四)扩展

教师:科学家在研究时也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不断研究的,他们最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有许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也许你们长大了可能成为找到答案的人,你们有信心吗?请看课本第4页,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2小小工程师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学会做铅笔加长器。 2.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工程师的工作。 3.科学态度:

学会评价别人作品,改进自己的作品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工程师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工程师。 教学重点:能够从“玩”中学会动手做。 教学难点:会提问题,会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 学生: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课时安排: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你知你们的家长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吗? (二)自主学习:

1.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这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1)同学们相互讲;

陈 爱 美 二次备课

文档

()老师讲一些工程师的故事。 2.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原来工程师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工程师。

3.看P6上的图,说一说工程师能什么?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观察交流; (2)汇报: (三)学做工程师.

现在我们来挑战自己,来做一名工程师。 项目: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1) 小组合作做 (2) 汇报交流本组的做法

(3) 说一说你除了自己组外还喜欢哪一组的?为什么? 你还能不能提出最好更多的方法来改进一下?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3 上好科学课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会比较水的多少。 科学知识:

(1)知道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科学态度:

(1)体验科学实验室与教室的不同。 (2)意识科学实验室上课应守规则。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实验室的氛围。 教学难点:知道实验室上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准备:教师:

学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参观实验室和器材室。

1、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这里上课,你们看一下,这里与教室里有没

陈 爱 美 二次备课

文档

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一说

二、比较水的多少。

1、谈话: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桌上有两杯水,哪一杯里的水多一些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实验

4、交流:你们小组刚才实验中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不好的行为? 三、交流讨论“科学课中的规则”

1、提问:对于刚才实验中个别同学的不好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制定一下科学课的规则,小组内先分别写,再汇总?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备课主讲人 4认识感官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执教老师 陈 爱 美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感官比较。 2、能描述观察到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感官观察功能不同。 、知道不同的人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科学态度: 1、体验观察乐趣。 2、意识到观察需要耐心。 教学重点:知道感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观察的乐趣,会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图片、声音,视频等。

学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二次备课

文档

1、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观察,那么,他们怎么观察的呢? 你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呢?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3页图片,问:

(1)观察一下图中有几种动物?看谁找到,小组内相互指一指。 (2)观察、交流。 板书:眼睛---看 2、教师播放音乐,问: (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小组内交流,回放再听一次。 板书:耳朵---听

3、教师出示几杯无色液体,问: (1)你能说出分别是什么吗? (2)小组内讨论怎么去判断。 板书:鼻子---闻 舌头---尝 4、出示不同的温度的水

(1)能看出或听出哪杯水热一点吗? (2)小组内讨论怎么判断? 板书:手(皮肤)---摸 5、感官---观察

文档

6、拓展

资料介绍一些动物的感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备课主讲人 5 感官总动员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执教老师 陈 爱 美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各种感官观察同一事物。 2、能够通过观察说出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有些感官是一起工作的。

3、知道不同的特点需要用不同的感官去观察。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不同感官观察并说出现象。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茶叶,蜡烛。

学生:

课时安排:

第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感官?

2、我们用这些感官能怎么观察? 二、新课

课时

二次备课

文档

1、大家来品茶(可用其他几种无色液体代替) 先看再说一说 喝一口,记住是什么?

捏住鼻子再喝一口,还是刚才喝的吗? 特别提醒: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2、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形状?摸起来?闻起来?颜色是? 你是用什么感官去观察的?

小组上台交流,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特别提醒:不要用手去直接摸火苗或靠近火苗。 完成活动手册第5册页。 3、选西瓜

看一看选西瓜的视频或图片,他们是怎么选西瓜的? 你们会选西瓜了吗? 总结: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备课主讲人 6 借助工具观察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执教老师 陈 爱 美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放大镜观察。 2、会用简易显微镜观察。 3、会用听诊器。 科学知识:

1、知道使用常用观察工具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观察 2、知道工具是人的观察感官的延伸。 科学态度:

1、意识到学习科学需要认真观察。 2、养成爱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图片。

学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二次备课

文档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观察感官? (2)每种感官都能做什么? 二、新课 1、观察大拇指 用三种方法观察大拇指

(直接看,用放大镜看,用显微镜看)

小组交流: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特别注意: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用听诊器听。

实验:用耳朵和听诊器听一听同桌的心跳 说一说:用耳朵听与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医生为什么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 3、看课本20页图

小组内讨论一下:用图书中这些工具有什么好处? 它们是增加了我们什么感官的功能? 完成活动手册 三、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7做个小侦探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学会根据现象进行猜测。 (2)初步学会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2.科学知识:

(1)知道猜测在科学探究中起重要的作用。

(2)知道同一事物现象可能有不同的猜测,有许多猜测还没有被证实。 3.科学态度:意识到猜测在科学探案中的重要性

知道猜测需要证据去证实。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意识到猜测在科学探案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1.师朗读:“烈日下,石头为什么发烫?小朋友知道,是因为太阳晒的!黑猩猩呢,

陈 爱 美 二次备课

文档

它也能想明白吗?”

2.同学们猜猩猩呢,它也能想明白吗?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用大脑思考”

4.同学们看到过侦探电影吗?大侦探那么厉害,你也做一个小侦探吗? (二)自主学习: 1.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图片

(2)你能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3)为什么会这样? 2.谁破坏了蜘蛛网 (1)观察图片

(2)猜一猜,谁破坏了蜘蛛网? 3.谁的脚印 (1)观察图片

(2)猜一猜,是谁的脚印? (3)你还能知道什么? (4)小组内讨论并交流 4.玩碰碰球

(1)观察,预测一下,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什么? (2)拉开两个球,试一试

(3)拉开三个球,猜一猜,试一试。 (4)你有什么发现?

文档

小结:

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 是火山喷发,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备课主讲人 8暗箱里的秘密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执教老师 陈 爱 美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学会用多种感官去判断。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判断的结果。 (3)初步认识解暗箱的方法。 2.科学知识;

(1)知道推测和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解暗箱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态度;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暗箱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暗箱盒。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二次备课

文档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做个小侦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破案”,好不好? 2.揭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兔子逃跑路线。

(1)请学生说一说,你对这兔子窝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 2.解暗箱。

(1)师出示暗箱,滚动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2)分组活动。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3)汇报交流。

(障碍物位置在……你的理由是什么?我有不同的意见) 3.认识生活中其他解“暗箱”现象。 (1)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2)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 (3)维修人员用探测器寻的地下管道。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解暗箱的应用吗? (三)作业;1.完成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9树叶变黄了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树叶,获得对树叶变黄的初步认识。

2、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科学态度:知道要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点:观察树叶,获得对树叶变黄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观察树叶,获得对树叶变黄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树叶。

学生:树叶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引入:

秋天到了,校园里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黃呢? 一、猜一猜。

师:我们现在看看手中的银杏树叶,想一想,猜一猜,它是怎么慢慢变黃的? (1)观察思考 (2)讨论一下

(3)交流一下,你们认为树叶是怎么变黃的?是整体慢慢变黄、从中间向边缘变黄、

陈 爱 美 二次备课

文档

从边缘向中间变黄还是从下往上变黄?说一说理由。 二、验证猜想。

师: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需要怎么样才能验证呢? (1)你准备怎样去验证? (2)动手实验

可能收集树叶观察也可以直接观察树上叶子 (4) 练习

你可以给这些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吗?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树叶变黄的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树叶变黄一般是从边缘向中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我们还可以收集校园里其他树的叶子,看看它们是怎么变黄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备课主讲人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执教老师 陈 爱 美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与思考,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获得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2、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科学态度:了解材料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材料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材料的特征,了解材料的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理解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1、实验用品身边的文具材料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学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引入:

前面的课中我们学习了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实验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继续学习像工程师一样去思考、动作实践等的方法。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的衣食住行等会用到好多物品,那个它们是哪里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一、找一找。

师:图中,在野外,在游乐场,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二次备课

文档

讨论:这是什么做的?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东西? 小结: 二、辩一辩。

师:图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小组汇报。 三、做一做

小组合作,捡一些树叶、树叶,搭一个小棚子。 小组展示 四、议一议

看一看,图中物品是怎么做成的?最初的原材料是哪里的? 你能举类似的例子吗? 五、课堂小结

大多数的物品最终来源于自然,有些由于人工加工或改变了,所有有各种各样的用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11 衣食住行的变化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备课主讲人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通过动脑思考、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3、科学态度:了解衣食住行等变化,知道要科技怎样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以学生观察思考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衣食住行等变化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等。

学生: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看视频,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你有什么想法?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1)观察插图,说一说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想像一下,如果你现在使用这些物品,你会有什么感觉? 问问长辈,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二、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

陈 爱 美 二次备课

文档

(1)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 (2)说一说你觉行哪种工具最省力?

(3)米粉可以做成好吃的年糕、米糕、米线,你还知道哪些? 三、小结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在活动记录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课 题 备课主讲人 12轮子的故事 陈爱美 审核人(手写) 总课时数 上课班级 执教老师 陈 爱 美 设计思路:(教材的特点、采用的教法、学法、设计思路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会给小车装上轮子 2.科学知识: (1)了解轮子的历史。

(2)知道轮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3.科学态度:

(1)了解轮子的历史,对古人的智慧产生敬意 (2)体验轮子好处。 教学重点:知道轮子的作用。

教学难点:意识到轮子对人类的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教师:轮子等 学生: 课时安排: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次备课

文档

(二)自主学习: 1.体会轮子的作用。

(1)在字典下面平行地放在根圆铅笔。用手轻轻推动字典。 (2)把字典直接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推动。 (3)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 (4)汇报交流 2.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1)滚木 (2)车轮

(3)讨论: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 3.给小车装上轮子 (1)操作要求和注意点 (2)学生合作操作

(3)汇报,在操作中碰到什么困难? 4.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师生讨论, 老师补充 (三)作业: 学生手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