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全书共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我认为其中最为精彩.文学价值最高的当属人物传记部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史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读后感1
荆轲刺秦王.韩信成王……如此多生动的故事,全都汇聚在了一本书——《史记》里.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由司马迁著作.记录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各种历史,为现代考古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故事十分生动,情节跌宕,引人深思,比如说下面这个故事《网开一面》.
夏朝末年,暴君夏桀残暴无道,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商汤关心民众疾苦,深受天下人的爱戴.他任用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国力一天天强大起来.有一天,商汤在外面巡行,看到有人正在张网捕捉鸟兽.网刚张好,那人口中便念念有词:〝我要天上的鸟,地上的兽,全都落入我的网中.〞商汤听了那人的祷告,对他说:〝唉,你这么做太残忍了,天下的鸟兽岂不要被捕尽!除非像夏桀那样残暴的人,谁又会做这样赶尽杀绝的事!〞
商汤把那人架好的网收起三面,只留下一面,教那人重新祷告:〝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兽,愿意往左就往左,愿意往右就往右,愿意往上就往上,愿意往下就往下,我只捕捉那些不要命的东西.〞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天下,很快,又有四十多个小国归顺了商汤.
后来,〝网开一面〞这个词,用来比喻做事不做绝,采取宽大态度,给别人留一条活路,也是给自己留一个台阶下.
这本书不仅在告诉大家历史,还透过历史的表面,透过事情的表面,来为大家讲述做人的道理.一个大器,不仅要掌握足以应对生活.国家社会变局的智慧,抓住可以磨练自己的机会,还要学会责任与承担.以及对于事态发展放在心上却又乐观向上的态度,这就是一个人在他一生中必须有的品质.
我小时候背不出来诗,就想穿越回古代,去体会古人的心情.但是我已经完成了这个小小的梦想,在史记里面就很好的了解了古人.这本书,值得一读.
史记读后感2
司马迁著作的《史记》是最早的纪传体史书,精彩的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的数千年历史,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不少故事都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如:秦穆公称霸西戎,楚庄王一鸣惊人,等等.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故事,有关晋文公重耳的流浪生涯.
糊涂的晋献公是重复耳的父亲,他因为谗言,计划册立宠妃的儿子奚齐为继承人,诛杀其他子孙,公子们纷纷外逃.
只有重耳,夷吾,太子申生还在国内.
在晋献公的追杀下,太子申生自杀,夷吾逃往梁国,重耳逃往狄国.
后来晋国发生内乱,夷吾登上了晋国的宝座,他没有放过兄弟重耳,仍然派兵追杀.重耳只能奔向齐国.中途,重耳饥饿难耐,向卫国的乡下人乞食,但是器皿里却被塞满了泥土,重耳非常愤怒,面露杀机.随行人赵衰连忙不以为然的打趣说:〝土代表土地,您应该拜谢才对呀!〞
重耳只能强忍心中的怒火,继续赶路.
到了齐国,重耳受到齐桓公的热情接待.齐桓公还将宗氏之女嫁给了重耳.这样过了5年,重耳十分享受这样的生活,他不想回国成为国君了.赵衰等人商议,将重耳灌醉后,强行载离齐国.
重耳方才醒来,一看四周,顿时明白,自己已经远离齐国,他心头火起,举起戈来,要杀叔叔狐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重耳气头消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经过曹国,宋国,郑国,到达楚国.尽管饱经磨难,但是这时的重耳已经拥有了称霸天下的雄心.
一次重耳和楚王对话.楚王问:〝公子若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怎么报答我呀?〞重耳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道:〝财宝,国君公殿里数不胜数,我很难想出拿什么来报答您的恩情.〞楚王又说:〝虽然这样,但是总得拿什么作为报答.〞重耳只好说:〝如果以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和您兵戎相见,我会退避三舍.〞
其实,重耳以后正是以退为进,击败楚国的.
最终,重耳在秦国的护送下抵达晋国,并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虽然62岁才能成为晋国的国君,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称霸天下的雄心,因此成为了一代伟人.我们平时,学习,应该有像晋文公一样的韧劲,才能取得成就.
晋文公的故事,出自《史记晋世家》.类似这样的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都能让我们收获许多人生哲理.《史记》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历史书.
史记读后感3
读了《史记》,我最深的感触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几个.
一个是暴君商纣王,他虽然拥有好的口才,但他把这个才能用于拒绝大臣的进谏,他有强壮的身体,但他把这些力量都用于狩猎.玩乐之中,读到这,我的心隐隐刺痛,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纣王有这么好的资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国家,让国力越来越强大.最令我吃惊的是,当忠臣比干劝说他的时候,他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难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孔!〞说着,他就拔出剑,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脏当着众臣的面挖了出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对商纣王如此暴虐的行为深恶痛绝,可以想象,当时的百姓多么痛恨这个商纣王.当周国的首领—周武王和纣王交战时,纣王的百姓.奴隶们竟然发过来攻打商纣王.结果当然不用说了,周武王赢得了民心,大胜而归.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记》的第四十二章也讲述了类似的道理,郑国的国君与妻子姜氏生下了两个儿子,但
姜氏偏爱二儿子,厌恶大儿子,因为她生大儿子时难产.当长子生继太子位时,姜氏就不高兴,她想让二儿子段继位,于是在生登基时强迫生把京邑封给段,然后,让段在京邑暗中操练兵马,然而这一切长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动声色.段听说他没反应,便进一步与母亲商量他篡位的奸计,准备内外呼应.读到这,我的心不由紧缩,生怕二儿子段会得逞.结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时,拿出最精锐的兵马和段决一死战,结果生大胜.段的荒淫无度使百姓非常厌恶他,所以最终生保住了王位!
《史记》中类似的历史事件很多,他们都让我领悟到一个真理: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得民心者得天下!
史记读后感4
夜空漫漫,历史的星空里有许多英雄.《史记》中,到底有几个算的上真正的英雄呢?
或许有人说:〝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谓英雄.〞我认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四:第一.秦始皇虽然扫六合,但统治极其腐朽.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求取仙丹,耗费国力.第二.秦始皇教子不当,其子胡亥同李斯.吕不韦谋权篡位.第三.秦始皇自认功劳胜过三皇五帝,过于骄傲.第四.统治之间太过残暴,死后,还让许许多多无辜的人陪葬.所以,秦始皇不能算为英雄.
再有人说:〝西楚霸王项羽可谓英雄.〞项羽此人优点极多——懂得爱民,英勇无比,破釜沉舟打败章邯.但项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亚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虽在战场上扬言愿与刘邦决一雌雄,最终兵败自刎未能统一天下.假如项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刘邦也未必能称帝.不懂得用人,所以,西楚霸王也项羽不能谓之英雄.
〝那汉高祖刘邦可谓之英雄?〞我认为不可当做英雄,汉高祖此人虽在破秦之时善于用人,但自从建汉后便开始大肆杀戮良臣,韩信.彭越.黥布三大开国功臣先后以〝谋反罪〞被杀,但还好有张良.曹参.萧何三人帮助,不然早就亡国了.
文种.伍子胥.苏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时隐逸归田,而偏偏去与君王同喜同忧,结果只落得自杀归天,也不能谓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虽为秦始皇立下汗马功劳,但终究被胡亥所杀,而蒙恬却怪罪于修长城,不荒.唐吗!更不能谓之英雄.
但我认为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可以当选为英雄.因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过,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辅佐,故能称霸一方.
专诸报恩刺杀王僚,虽成但身死;豫让报智伯之恩二刺赵襄子,临死斩空衣报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还有荆轲刺秦王未成被杀身亡……一生舍己为国,〝义〞字当先,个个都可当做所谓的英雄!
读《史记》可尝得从古至今的英雄所绩.英雄的〝义〞字!
浩瀚的历史星空中,英雄繁星点点;渊博的《史记》故事中,篇篇让人激动.
史记读后感5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套这样的书《史记》,在父母的指导下,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些,在我的印象里,那是多么枯燥而晦涩难懂的书啊.后来很长时间,我的目光都不敢碰触它.直到有
一天,我重新从书架上取下它.因为要查一个资料,我不得不又一次翻开,我的眼睛只在书上扫视了几分钟,就忽的发现,我已经被吸引住了.
首先它的真实性,客观性.原来我所了解的大多都是通过看影视,小说等,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或好或坏的历史人物,他们经过编者的再创造,加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比如秦始皇,之前他在影视里的一直是个暴君的形象,仅统治数年就灭亡.但是史记里,却记叙了他的历史功过,政治上有作为,有创新,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采用了极端暴虐的刑法,这正是一个血肉丰满的真实的人物.还有项羽,原以为,他就是一个鲁莽,无智慧,有勇无谋的壮汉,但是,看了史记,才知道他也有善的一面,也有才华,所以才能聚人气,成就霸业.虽然他最终失败了,可是他的不屈不挠的气节广为后人传颂.难怪后来的大词人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次,史记的语言很有特色,线索条理.虽然记叙的是史事,人物繁杂,事件频繁,但是脉络清楚,关系分析得很清晰,紧凑.所以我看的时候,经常会急于知道后文而迫不及待的读下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鸿门宴,它描写的气氛相当浓烈,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史记的另一特色是历史人物之全面,不仅有帝王将相,还有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学者,游侠,医者等各类人物,他们各具特色,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突出,却又不虚构虚夸,正因为如此,就更加吸引人去看.
但是,从文中也不难看出,作者是有情感倾向的,比如,他对帝王将相,基本是客观叙事,而对下层劳动人民却又透露出一种情感,有同情有赞扬,有肯定有表彰.如 陈涉世家》,陈涉本不是帝王将相,却把他编入本记,为他立传,这充分说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场.而这种情感也会影响读者,使读者与人物命运相呼吸,产生共鸣.
《史记》的特色很多,读的越多,越能发现它的价值.有人总结: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而鲁迅先生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实在叫绝.
史记读后感6
永垂的司马迁,不朽的《史记》
你挥一挥衣袖,持笔研磨,沾着血和泪,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乘一叶扁舟,你云游于四海,饱经人间风霜,聆听着流传下来的故事.你与孤风作伴,与明月同行,与山水同游,只为心中的那一缕执念.
父传子位你继承父亲夙愿,呕心沥血,只为完成《史记》.
可惜!可惜灾难来得突然,可惜你忠言进谏却入狱;可惜你壮志未酬却受刑;可惜你因言语而家破人亡.
可怜!可怜你狱中遭受各种刑罚;可怜你心愿未成而忍辱负重;可怜你身受宫刑为乡党耻笑.
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你无数次想到了死,死后士节犹在,死后脱离凡尘.〝那就死吧!〞你想到.可那一缕执念不让你死,因为父业未成,因为历史需要你.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苟活;一边是解脱,一边是承受;一边是士节得以保存,一边是名声尽被
诋毁.可在这两者之中,你选择了后者,承受着血肉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
终于,当被鲜血和泪水浇灌的嫩芽开出花朵,长出果实之际,你长叹一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你一觉着此生无憾,而且,此时的你也无所畏惧.
永垂的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选择了重于泰山.虽然你早已不在,可是忍辱奋斗的事迹千古流传.你百折不挠的精神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不朽的《史记》.你可谓前无古人,无愧于〝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我国史传文学之先河,立我国散文诗上的一块丰碑.
史记读后感600字6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