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研究

来源:九壹网
青年与社会2014年12月上第34期总第580期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研究 张强苑淑玲梁佳煦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新时期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全新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对新事物新思 想敏感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网络环境的特征、网络环境对于 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新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最终找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 出,网络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已经影响到大学生学习 传播媒体,以其足不出户可知天下的特征影响着人们社会生 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更容易接受网络环境的特性显然 活的方方面丽。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受 为教育工作者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面提供了新的途 众群体,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深受 径和方法。 网络影响。2_O05年3月31日 《光明日报》报道了一篇题 (二)网络环境信息量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和互交性 为《积极占领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的文章。报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都起到推动作用, 道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积极帮助。与传统的单面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耳联网对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受教方式相比,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自己主导自己,按照 具有荤太意义。当前, 络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既能推动高校 自己的想法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信息,尤其在交流方面,通过 太学生成长发展, 容易产隼新问题的环境,作为高棱教育 微博、微信等可以显示昵称的载体,使学生能够更真实的表 工作者,如何菁加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加强高棱大学生思想 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通过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更容 政治教育;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间蹈。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 易找到思想工作的突破口。 环境特征 对高校大学生产隼的影响,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 (三)网络环境具有时效性和共享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 在网络环境中,互联网所具有的巨大存储能力和处理能 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力,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信息即时即效地传向世界各地, 一 高棱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特征 迅速实现全球信息的共享。网络中的新鲜资讯总能快速吸引 (一)网垮环境覆蔫雨广 到学生阅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同时也 0 j午1月 中国耳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筠31次中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灵活运用网络 国耳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 快捷鲜活的特性,则更有利于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 显示 截军2Ol 年1 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 息的传播,使学生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网民中规模最 的群体是学隼。通过以下两个结构图可以看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政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要寓教于乐,创新活动形式,引导 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长时间 学生正面当前宗教渗透人校园的严峻形势,通过活动,而非 沉浸在这个世界中,人也会变得空虚和寂寞,而那些打着宗 压制,让学生自觉抵制宗教的渗透。 教幌子的非法宣传,也利用这个空间,进行各种各样、花样 要开展了解新疆,热爱新疆,建设家乡的学生活动。只 翻新的宣传,这些宣传往往极具煽动性,让一些抵抗力不足 有了解国家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历史,才能更好的认同国家 的学生走入迷途。可见,宗教尤其是非法宗教的宣传时无孔 的价值导向,因此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力量,除了邀请各方面 不入的。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就应当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健康 的老师来为学生做关于中国历史以及新疆“三史”的讲座以 的生活方式,不仅了解网络,更要走进自然、走人心灵, 让 外,还应该将这些知识融入平时的学生活动中,潜移默化成 宗教在校园里无孔可钻。 为学生思想中的f部分。通过这些讲座和活动,让同学们了 在新疆,尤其在新疆各高校中,防御和抵制宗教传播韵 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人民共同 过程,不应该只是单调的15I头教育,和喊口号式的宣传,而 铸造了新疆的辉煌。通过这些讲座和活动,同学们了解新疆 应该融人到学校工作自 各个方面。只有老师们做到身先垂范, 本地宗教发展的历史,进而深入的了解宗教的本质。通过这 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只有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才能 些讲座和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党的好政策,看到 更好的约束师生的行为;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武装学生 新疆美好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雄心 的头脑,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宗教,进而自觉的学习先 壮志。 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发扬科技,用科技来发展新疆;只有丰 要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校园”,增加 富、多彩、有趣、有益的生活氛围,才能让同学们感受到情 学生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通过课外 感的力量,生活的美好,进而远离宗教的慰藉。 - 活动增强体质,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外互动中增进友谊。当 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社会,足不出户 作者简介:翁传洁(1977-),女,讲师,硕士,研究 便可以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在给我们 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 2014.V0 L.580.NO.34。177。 青年与社会2014年12fi]上第34期总第s8o, ̄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资源,信息的覆盖面之广是任 何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所无法比拟的。有教育学者说过 “网络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 一个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 所不在、万象纷呈,构成人间迷人的现象。在网络环境的熏 陶下,大学生l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 改变。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易导致大学生政治信念动摇,社会价值取向模 糊。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最初的网络基础语言中95% 是英文,中文语言不到1%。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的优势使 西方发达国家容易趁机利用网络传播它的意识形态和文化 信仰,给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造成冲击,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 上一些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在1995年,美国卡内基・梅 隆大学发表的一个专家小组的调查报告表明,在18个月中, 有92万件带有不同程度色情内容的影像和文字流通于网上, 接触者遍及美国50个州2000多个城市及40多个国家和地 区。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发现,在因特 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的信息与色情有关。我国在一 项“是否有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的调查问卷中,大学生有 12.5%的人承认曾经“获得他人非法的邮件”,98%的人曾 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若 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极易 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环境认识不足,网络 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对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部 分教育工作者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只是浮于表面。大学校园不 断向信息化高速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工作者应 该全面的深化学习运用网络。有研究称“高等学校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队伍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思想政治课程教 师、网络专业技术人员、政工干部、心理辅导医生在内的专 兼职相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如果没有一支懂网 络技术的政工队伍,以新观念、新技术去迎接信息量庞大、 内容虚拟、传播自由的网络环境,光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很难进行。 (二)校园网络硬件设施落后 关于校园网络硬件设施问题,有研究员曾在广东某高校 做过调查,调查显示,75.4%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学校内上网, 20.9%的学生则在网吧;大概63%的学生对校园网络建设表 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而选择不满意的有25.8%的学生。由此 可以看出校园网络建设与学生预期还尚有一定差距,而这也 是有些学生选择去校外上网的原因之一。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中指出“关于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网络环境下的思 想政治教育,即以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为背景,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整个体系的全面创新和创建;二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思 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 局部改进。在现实生活中,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理 解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在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运用网络 技术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而逐步从整体上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的创新。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78・2014.VOL.580.N0.34 是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全方位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 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 站,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正确的政治理论导向。高 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 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为目标,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园地。 (二)建立完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要求 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很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精深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功底;同时,他们也要能够熟悉网络环境的道德规范、 熟练使用网络、管理网络和整合信息,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 才能有效的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网络 安全监管机制 校园网络硬件建设是进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物质前提。加大高校校园网络的覆盖范围,改善图书馆等 公共上网场所的网络环境,对校园内和校园附近的隐形网点 进行清理取缔,将校园网的网络端El直接接到每个大学生的 宿舍,使学生们减少去网吧的机会等一系列措施都将更有利 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最大限度的掌控。 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成立校园网络管理部门,对大学生 的网络环境管理提供实时帮助。高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拥有自 己的上网设备,那么学校在建立校园网的同时还应成立专门 的网络管理部门,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 对公共网络链接的审查,加强学生们的身份验证,对有涉及 交流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 点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思想梳理;制定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紧 急预案,成立“校园网络11O”,建立“学生一老师一家长” 一体联系网,由“校园网络110”统一管理。 总之,网络环境虽然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 生了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带来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说, 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 作者的一项全新的,又充满挑战的工作。我们只有把握时 机,正确理解网络环境的利和弊,充分运用网络环境的特点, 积极完善教育工作方式,方能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彳 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 究U].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2】中国互联网整体网民发展状况——第31次中国互联 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上)[I].互联网天地,2013(01). 【3】冯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湖北:湖北大学,2009. [4】汪天友.高校网络: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个性的技术 平台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作者简介:张强,男,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吉林长 春人,助教,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辅导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