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填空。(2分)
(1)《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一句中的“之”相当于“的”,《出师表》“悉以咨之”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文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中“之”的意思是: 。
(2)《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中的“道”是“学说、主张”的意思,《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一句中的“道”是“道德、道义”的意思,文中“得道者多助”中 “道”的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举了 ① 和 ② 的例子,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 ③,进一步阐发欲得“人和”,必先要 ④ 。全文紧紧围绕 “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4分)
【答案】
1.(1)的 (2)道德、道义(共2分)2.(1)帮助(拥护)他的人少到了极点,父母兄弟(兄弟骨肉或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2)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共4分,意思对即可)3.①攻城 ②守城 ③治国 ④得道(共4分,每空1分)
【解答】
1.(1)的 (2)道德、道义(共2分)
2.(1)帮助(拥护)他的人少到了极点,父母兄弟(兄弟骨肉或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2)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共4分,意思对即可)
3.①攻城 ②守城 ③治国 ④得道(共4分,每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求学生对“之”的含义做一总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畔”的通假。2句中“不如”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写出相关词语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