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创)2015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一-《必背知识点》测试卷

来源:九壹网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期末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必背知识点测试卷

学校 姓名 成绩 一、化学用语

1、填写下列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学符号:

非金属: 氧 氢 氮 氯 碳 磷 硫 金属: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铜 汞 银 锰 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磷酸根 铵根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3) 熟练默写下列对应化合价的一些常见离子的符号: +1 、 、 、 +2 、 、 、 +3 、 价 、 价 、 、 价 -1-2 、 、 、 -3 、 、 价 价 、 价 3、填写下列常见物质的化学名称、化学式及主要用途: 常见物质 化学名称 化学式 主要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 水银 干冰 水 双氧水 铁锈 不填 生石灰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 盐酸 天然气、沼气、瓦斯 煤气 酒精 氨水 食盐 赤铁矿 磁铁矿 铝土矿 4、默写制取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5)实验室制取氢气: (6)电解水制取氢气: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7)湿法炼铜术: (8)炼铁原理: (9)生石灰的制取: (10) 石灰水[Ca(OH)2 ]的制取: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写出具有下列特征物质的化学式:

(1)白色固体:氯酸钾 、五氧化二磷 、氧化镁 、生石灰 、

无水硫酸铜 ;

(2)黑色固体:炭粉 、铁粉 、氧化铜 、二氧化锰 、

四氧化三铁 ;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铜 、赤铁矿或铁锈 、氧化汞 、红磷 ▲硫磺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填写离子符号

含 的溶液呈蓝色(如 溶液); 含 的溶液呈浅绿色(如 溶 液); 含 的溶液呈(棕)黄色(如 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为 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填写化学式(下同)

、 、 (皆为无色)

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有: 、 、 、 、 有毒的气体是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三、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填空: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有: 、 、 都可做 ,点燃前都要 ,否则与空气混合点燃会引起爆炸。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 、 、 都可用来 ,将金属氧化

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有: 。

具有助燃性的物质有: ,能使带火星木条 ,或使燃着木条 。 有毒气体是: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甚至窒息死亡,CO中毒也叫 中毒。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可用于检验 或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最轻的气体是: ,是唯一燃烧 的气体燃料。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可用于 和 ;而气体CO2:可用于 、

、 等。

盐酸: ,是胃酸的主要成份,可用于除 ,浓盐酸具有 性。 石灰石: ,可用于 , ,高温煅烧制 。

生石灰: ,易与水反应并 热,可用于做 ,也可用来制取 。

熟石灰: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四、化学与社会相关的常识

1、三大化石燃料是: (固体)、 (液体)、 (气体)。 2、合金: 和 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 不同,钢含碳量 ;黄铜是 和 的合金。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3、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 (主要是O2)和 同时直接接触。

防锈的方法有: ,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如涂 、涂 、 等)。

4、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⑴是可燃物;⑵ ⑶ 灭火的方法有:⑴ ,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 (或O2),如用湿布、

灯帽、土盖灭火焰,用 CO2灭火 ⑶ ,如用水灭火。 5、常见的环境污染有:⑴酸雨:主要由 、 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⑵温室效应:空气中 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有 、 、 等。

⑶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⑷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⑸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物的主要指标有: 、 、 、 等。

6、硬水:含有较多 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在 或长久放置时,会生成沉淀(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 等。

生活中通过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通过 来降低水的硬度,其中 水是净

化程度最高的水。

五、化学之最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 。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 。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

六、常见气体的验满与鉴别

1、O2: 验满是将 放在集气瓶的 ,若 ,证明氧气已满。

鉴别是将 伸入集气瓶的 ,若 ,证明该气体

是氧气。

2、CO2:验满是将 放在集气瓶的 ,若 ,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鉴别是将 倒入集气瓶 ,并 ,若 ,证明该气体是

二氧化碳。

或将气体通入装有 的 中,若 ,证明该气体是二

氧化碳。3、空气、O2、CO2、N2、H2 等多种气体:鉴别方法是先将 伸入集气瓶中,则 的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是空气, 的是O2,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得是H2;然后在熄灭的两瓶气体中加入

,则 的是CO2,另一瓶就是N2。

4、H2、CO、CH4 三种可燃性气体:鉴别方法是先 ,在火焰上

罩 ,

若 ,则是CO;然后迅速往烧杯中倒少许 ,并 ,若

,则是CO2,剩下的是H2。

七、物质的除杂:(括号内是杂质)

1、CO(CO2):通过 溶液吸收掉 气体,方程式为: 。

2、CO2(CO):通过 除去 气体,方程式为: 。

3、CO2(O2):通过 除去 气体,方程式为: 。 4、Cu(Fe):先加入 量 溶液,再 、 、 。

方程式为: 。

5、FeSO4(CuSO4):先加入 量 溶液,再 、 。 方程式为: 。 6、KCl(MnO2):先 ,后 ,再 。(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一种难溶均可用该法除杂)。

7、CaO(CaCO3): ,方程式为: 。

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例: 和 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 例: 和 置换反应:A+BC→AC+B 单换单 例: 和

九、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其应用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木炭或坩埚钳不能碰到集气瓶的内壁或瓶底,防止 。

2、硫的燃烧: ,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 的火焰,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

的火焰;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也可用 溶液。

3、镁在空气中燃烧: ,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准确,原因是 。

4、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是 。

5、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是 。

可用于测定 ,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一是 ,

二是 。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6、铜在空气中加热: ,现象是 。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是 。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是 。

CO有毒,但无色无味,所以在家用煤气中掺入了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硫醇C2H5SH),提醒人们煤

气是否泄

漏,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先 ,然后 ,切不可 ;煤气泄漏

报警器应

该安装在厨房上部的原因是 。

9、碳不充分燃烧: ,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一是 ,二是 。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 ,这是一个 热反应;煤炉中每一层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最底层 ,第二层 ,最上层 。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现象:石蕊试液由 色变成 色。

12、生石灰和水化合: ,这是一个 热反应。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 。 14、加热高锰酸钾: 。

15、电解水: ,现象是电极上有 产生,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记忆方法是一 二 ,正 负 。可用于测定 。

16、碳酸不稳定分解: , 所以实验室碳酸必须现用现配。 17、高温煅烧石灰石: , 工业上用于制取生石灰。 (三)置换反应

18、锌和稀硫酸反应: 。 19、锌和盐酸的反应: 。 实验室制取氢气用第18个反应还是第19个反应? 。 20、铁和盐酸: 。 21、铁和稀硫酸: 。 22、铝和稀硫酸: 。

23、氢气还原氧化铜: ,现象是 。

24、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是 。

25、氢气还原氧化铁: ,现象是 。26、木炭还原氧化铁: ,现象是 。

27、铁和硫酸铜溶液: ,现象是铁钉表面有 色的

物质析出,溶液由 色变成 色;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的是此反应,或可用于金属铁表面镀 。

28、铜和硝酸银溶液: ,现象是 。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29、铝和硫酸铜溶液: ,现象是 。

30、锌和硫酸铜溶液: ,现象是 。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不能选用Na2CO3 或碳酸钙粉末的理由是 ,不选用稀H2SO4的原因是

,不选用浓盐酸的原因是 ,

除去CO2气体中HCl气体可用 溶液,不可用 溶液。 32、碳酸钠和盐酸: ,这是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33、盐酸除铁锈: 。 (五)其他:

3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可用于检验或验证 。

35、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可用于除去 杂质。

3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现象是 。

3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现象是 。

38、天然气燃烧: ,现象是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烧杯内壁有 ,

澄清石灰水 ;点燃前,必须 ;可用作为燃料,还可代替汽油作为燃料。 39、酒精燃烧: ,现象是发出 色火焰,烧杯内壁有 ,

澄清石灰水 ;可用于加在汽油中作为燃料,优点是: ,

, 。

十、初中化学中的“三”(要求必须熟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 、 、 。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 、 、 。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 、 、 。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 、 、 。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 性;(2) 性;(3) 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 法、 法、 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 ;

(2) ;

(3) 。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 ,

如 ;

(2) ,如 ;(3) ,如 。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 、 、 。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 、 。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 性、 性、 性。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 ;

(2) ;

(3) 。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 ;(2) ;

(3) 。

13、三大气体污染物: 、 、 。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 、 、 ,其中 温度最高。 15、取用药品”原则:(1) ;(2) ;

(3) 。

1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 、 、 、(另外还有燃烧匙)。 17、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 、 、 。 18、溶液配制的三步骤: 、 、 。 19、原子中的三等式: = = = 。

十一、基本理论或基本规律(要求必须理解)

1、质量守恒定律: 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 的各物质的 总和。

理论依据: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

成物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改变。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化的有:(1) ;(2) ;(3) ;

(4) ;(5) 。可能变化的是:(1) ;

(2) 。一定发生改变的:(1) ;(2) 。

注意:没有参加反应或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条件:在溶液中

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 、 中的 (氢气X);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金属能把 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 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 物质燃烧的影响因素:

(1) 氧气的浓度或含量不同,生成物不同。如: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而在不充足

源-于-网-络-收-集

默写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H)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

(2) 氧气的浓度或含量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

烧产生 色火焰。

(3) 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在氧气中燃烧 ,但在空气

中 。

(4)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不同。如:煤球的燃烧 蜂窝煤或煤粉燃烧的剧烈。 4、 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

(1) 搅拌或振荡:可以 物质的溶解;

(2) 升温:温度升高一般可以 物质溶解的速度;

(3) 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相似相溶原理)。 5、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 相同,从左到右 依次递增;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 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

依次递增。

6、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1) 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原子的 数 = 核电荷数; (2) 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 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3) 数、 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 数+ 数 = 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

(4) 原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 的远近,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 ,

越远的

能量越 ;

(5) 原子 决定了元素的类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 为 元素,> 或 = 4 为

元素,=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 元素;

(6) 原子的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 为金属元素,易 电子;> 或 = 4 为非金属元素,易

电子;=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 ;

(7) 原子 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去电子后元素显 价,得到电子后元素显 价,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

的电子数;

(8) 原子 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离子,得到电子后形成 离子,离子的电荷数 = 或 的电子数。

源-于-网-络-收-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