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这是实践证明了的道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知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然而,目前教师队伍中也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尤其表现为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加强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教风直接影响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现象,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师德师风促使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才能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规范,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开展“我为教育持续发展作贡献”、“教师职业道德大讨论”等师德师风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和要求入手。
1、应遵循讲政治的原则。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反对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倾向。我们应当抛弃假、大、空那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2、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是我国教育界师德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保证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施行和推进。
3、要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道德教育应注重实效,贴近教师的生活,反对空泛的脱离实际的空淡,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才能去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去教育学生感
化学生,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感化学生做学生的道德典范。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方法推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
1、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教师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在各个时期,要注重政治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撰写心得体会,在社会上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不参与赌博,不酗酒,言行不违反社会公德;要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不利同志团结的事。
2、要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我。应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的学习,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侮辱、不讽刺、挖苦、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要坚持自觉的育人精神,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引导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未来前途的关切,站在培养新一代和继往开来的历史前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师德觉悟和思想境界。以“争做文明教师”为导向,以“我为教育献青春”为目标,教师应关心学生前途、对学生负责,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新一代。不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不向学生推销商品,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财物,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不做有损于教师化师德师形象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施行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的保障机制 1、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师德师风教育情况要作为考核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的作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征文、演讲、素质竞赛等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师德师风考核、奖惩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和师德师风教育成绩显著的学校。每年表彰一批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定期开展素质展示。要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师德师风教育要与创建文明学校结合起来;与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并可以与民主评议行风挂钩;与校园综治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评聘教师职务挂钩;与认定教师资格挂钩。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学校,民主评议行风年终总评要扣分降级;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不能评聘教师职务,已聘任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的教师资格。对于触犯国家法律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3、建立有效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要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督查和班主任工作考评,加强对师德师风教育的督查和评估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师德师风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设立
的教育教学信息箱,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全面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总之,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推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才能有效维系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