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态的核,其实质是一个大型(三)酵母菌的繁殖1、无性子为担孢子。 侵入不依赖于吸附,因其不胞微生物的数量——计数法丝开始出现自溶。 2、高温灭菌 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是负繁殖 ①芽殖 ②裂殖 (四)霉菌的菌落: 菌落形能产生破坏纤维素、果胶等1、直接计数:利用血球计数(三)群体生长曲线在生产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酶失等生物的统称。(二)微生物载细菌遗传信息的物质基③产生无性孢子2、有性繁态较大,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的酶类,不能穿过寄主的细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实践中的应用 活,从而杀死微生物。高温的基本特点:1、多:①种类础,控制遗传变异 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胞壁,所以多从伤口侵入。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1、呈曲线生长的原因:刚接灭菌分为湿热灭菌、干热灭多数量多②代谢类型多③代2 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1) 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3)核酸、衣壳一同进入细2、间接计数(二)丝状菌生种的菌体需要适应期,此期菌。(1)干热灭菌①直接燃谢产物种类多2、广:分布广糖被 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 菌落与细菌相仿,但由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胞。 长量的测定:点种法、重量长短与菌种的质量、接种量、 烧②热空气灭菌(干热灭3.快:生长繁殖快4. 强:①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于细胞大于细菌,细胞内有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感染途径:(1)虫传:刺吸法(三)测定细胞中蛋白质培养基等条件有关系。经过菌):在烘箱中进行,160 ℃,代谢能力强 ②适应性强状物质,它犹如穿在菌体表许多细胞器,细胞间隙含水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式口器的昆虫,如叶蝉、蚜或DNA的含量(四)测定生对数期的旺盛生长,培养基2h,温度不超180℃。玻璃器5.易:培养 变异 面的一件外套,主要是荚膜。量相对较少,以及不能运动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有的虫等;(2)汁液:健株伤口理指标 中的营养大量消耗、代谢产皿、金属用具等耐热物品可微生物的作用:(一)在自然(2)鞭毛 某些细菌表面着等特点,其菌落较大、较厚、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与病株伤口接触后,由汁液二、微生物的生长 物积累、培养基pH改变、产用此法灭菌。(2)湿热灭菌: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二)生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较稠、较不透明、颜色单调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感染;(3)嫁接:几乎都可(一)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 生生物热等,菌体生长繁殖①煮沸 短时间不易杀死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具有运动的功能。化学组成均匀。常见白色、土黄色、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通过嫁接感染。 1、细菌群体的指数生长 细减慢,死活细胞数平蘅,达菌的芽孢。②间歇灭菌 可业生产:食品、医药2.农业主要是鞭毛蛋白。(3)芽孢 红色等 。 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 感染后的症状:(1)变色: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所最大值,之后活细胞数下降。用于培养基和工业食品生产生产:土壤、植物生长、植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二、丝状真菌——霉菌:通常三、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叶绿体被破坏叶绿体合成受以它们的生长是按指数率进培养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生中的灭菌。100℃处理30分,物保护、环境保护 细胞内形成的圆或卵圆形的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又不——蕈菌:是指那些能形成 抑制,如(花叶、黄化);(2)行的,称为指数生长。 长,从而引起细胞内分解代28—37℃培养24h,反复3d,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大型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畸形:刺激或抑制植物生长,2、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将谢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可以使芽孢萌发,营养体对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的科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能真菌。 多数担子菌和极少数的子囊表现为丛生、矮化等;(3)少量细菌纯培养体接种到一菌体死亡。 热敏感。③加压蒸汽灭菌 学。 产芽孢的多为杆菌,产芽孢形态构造:(一)霉菌的营菌。 坏死:局部组织的细胞壁被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放在2、生长曲线的应用: 最有效、最常用,121.5 ℃。 农业微生物学:在研究微生母细胞的外壳称芽孢囊。 养体是菌丝:根据菌丝中是①单核菌丝:由担孢子萌发破坏,形成枯斑。 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措施:选好菌种和培养基,3、干燥 :降低物质的含水物学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三)细菌的繁殖方式 否存在隔膜,把霉菌菌丝分形成的菌丝,菌丝细胞内含第二章 微生物的营养 样测定细菌的数量,以培养适宜的接种量,及时补充营量直至干燥,就可以抑制微微生物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科(四)细菌的菌落 成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和有一个核,又叫初生菌丝。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六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养,不断调节培养基环境,生物生长,防止食品、衣物学。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有隔膜菌丝(二)菌丝体及②双核菌丝:两条性系相同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的对数为纵坐标划出的曲及时取出代谢产物等等。如等物质的腐败与霉变。 研究内容: 微生物的形态结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其分化形式:菌丝体——许或不同的单核菌丝发生细胞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线。 连续培养。 4、高渗作用:增加渗透压是构、生长繁殖、营养、生理、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多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而成质融合,而核不融合,细胞内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连续培养:培养到对数期后一种通过限制微生物可利用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及在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的一个菌丝集团。菌丝体的含有两个核的菌丝,又称次1.光能无机营养型:能以CO2群体生长划分为四个阶段 期时,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水而控制其生长的方法。高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 基表面经过培养形成肉眼可特化: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生菌丝 、二次菌丝。 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1)滞留适应期 (缓慢期、新鲜培养基,并搅拌,同时渗环境中,水从细胞中流出,
第一章 微生物形态 见的微生物集团。 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病毒是超显微的、专性活细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延滞期):菌体初接入新鲜培以同样速度流出培养物,使使细胞脱水。在食品保藏中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细细菌菌落的特征:单个或少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繁殖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养液内,菌数并不立即增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可以常用。 菌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的菌丝可以分化成特殊的形的非细胞生物。 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甚至或稍有减少,因需要通使其内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5、辐射灭菌:紫外线(UV) 灭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病毒的特点:个体极小,能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2.光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节以逐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菌原理:(1)直接作用:核1、细菌细胞的基本构造(1)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称为菌丝变态。(1)假根(2)通过细菌滤器;结构简单,能有机营养型:以有机物作步适应新环境,这段时间称定的生长速率。 酸吸收,使DNA分子中相邻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胞外的子细胞集团,就是菌落,吸器(3)附着胞(4)菌核 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为滞留适应期。 一、影响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抑紧贴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所以可用大小、形状、颜色、(三)真菌的孢子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不能独还原为细胞物质; 3.化能(2)对数生长期:对数期的(一)温度 :重要因素,甚制DNA复制与转录等功能,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1) 细边缘、质地、透明度、光泽、1、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立进行代谢活动;以复制方无机营养型:生长所需要的细菌活跃,曲线上升,群体至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存。杀死微生物。(2)间接作用:胞壁的功能①固定(菌形)表面、湿润度等指标描述菌丝的分化而形成 式繁殖。 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中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比(二)水分和空气湿度:水紫外线辐射可以引起环境发②保护(细胞)③阻止(大落。 ①厚垣孢子: 在菌丝中间或(一)病毒的形态构造 放出的化学能;以CO2或较一致。 是生物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生分子进入)④支持(鞭毛运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顶端发生局部的细胞质浓缩(二) 化学成分1、核酸:是病4.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3)最高生长量期(平衡期、成分,是一种起着溶剂和运长,辐射空气可产生臭氧。 动)⑤与正常细胞分裂有关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和细胞壁加厚形成厚壁的休毒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病毒养型):生长所需要的碳源能稳定期):微生物经过对数期输介质作用的物质,参与机(二)控制微生物的化学药⑥具有抗原性、致病性、对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眠孢子。② 节孢子:由菌丝的增殖及对寄主的感染性; 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的旺盛生长,周围环境发生体内水解、缩合、氧化与还剂 噬菌体的敏感性2)细胞壁的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断裂而成。菌丝生长到一定 2、蛋白质:构成病毒的外壳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了一系列变化,细胞的生活原等反应在内的整个化学反1、抑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氏阳等。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阶段,出现许多横隔膜,然—衣壳,衣壳由许多衣壳粒的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力开始下降,某些营养物质应,并在维持蛋白质等大分长,但不能杀死它们。 性菌的细胞壁:紧密网状的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后从横隔膜处断裂,产生很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衣壳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开始缺乏,代谢产物的累积,子物质的稳定的天然状态上2、杀菌剂,能杀死细胞.但肽聚糖层,有磷壁酸。 1、基质菌丝:或称营养菌丝,多单孢子。③ 分生孢子: 在的作用是保护核酸。3、其它机酸等。有机物通常既是碳温度升高,酸碱度的变化等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水一切不能使细胞裂解,由于它们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是生长在营养基质的内部和生殖菌丝顶端或已分化的分成分:有的病毒还含有脂类、源也是能源 限制菌体细胞继续高速度的生命都不能存在。适应范围 是紧紧地结合到细胞的作用内壁层: 紧贴胞膜,由1~2表面的菌丝。其功能是吸收生孢子梗上形成的孢子 。④ 多糖,少数含维生素或金属三、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生长和分裂。这个时期,活(三)氢离子浓度(pH)(四)、靶上,即使在浓度降低时也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水分和营养,象植物的根。 孢囊孢子: 在孢子囊内形离子。 式1.自由扩散(单纯扩散):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又氧气(五)辐射:1、可见光 不能游离出来,因此生长不干重5~ 10%,无 2、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出成的孢子。 (三)病毒的类群 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称稳定期。 是光能微生物的唯一或主要能恢复。 外壁层: 位于肽聚糖层的外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2、有性孢子:经过两性细胞1、细菌病毒----噬菌体:分为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 继最高生长期后,环境能源。非光合性微生物有时3、溶菌剂,能通过诱导细胞部。脂多糖、脂蛋白、 基质丝。 结合而形成的孢子称为有性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变得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细也需要光,如有些蕈菌在子裂解的方式杀死细胞,能抑蛋白、外壁蛋白、磷脂等 3、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孢子。 (1)毒性噬菌体::引起寄2.协助扩散; 3.主动运输:胞的生活力继续衰退,细胞实体和色素形成时需要散射制细胞壁合成或损伤细胞质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细胞壁一定阶段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真菌的有性繁殖过程一般分主细胞死亡裂解的噬菌体 重要特点是物质运输过程中死亡率逐渐增高,活菌数迅光。2、紫外线(UV) 紫外膜的抗生素就属于溶菌剂。 的比较: 的菌丝称为孢子丝。孢子丝为三个阶段:质配、核配 减毒性噬菌体的繁殖:病毒粒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且可速减少,曲线下降。在衰亡线有较强的杀菌和诱变作常用的化学药剂: 革兰氏阳性细菌: 1) 1 层,发育到一定阶段形成孢子。 数分裂 子并无个体的生长过程, 而以进行逆浓度运输。4.基团期中菌体细胞形状和大小不用。 1、有机化学药剂 肽聚糖网格状结构紧密。2)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真菌 ① 卵孢子:菌丝分化成形状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的合成移位(转位):基团移位是另一,呈多形态,有时产生畸二、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1)酚类:能损伤微生物的厚3) 特有成分磷壁酸。 一、 酵母菌 不同的雄器和藏卵器,雄器和装配, 即核酸复制+蛋白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形细胞,细胞质多液胞,有灭菌: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细胞质膜,钝化酶和使蛋白革兰氏阴性细菌: 1) 2 层,(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与藏卵器结合后所形成的有质合成病毒粒子 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些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反应所有微生物,灭菌后的物体质变性。 内壁层,网格状结构 疏松。(二)酵母菌的形态构造①性孢子叫卵孢子 。② 接合毒性噬菌体的侵染繁殖过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为阴性。 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2)醇类:溶解膜中的类脂外壁成分为脂多糖等。2) 薄 细胞壁:化学组成:葡聚糖,孢子:由菌丝分化成两个形程:一般分五个阶段:吸附、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二)霉菌生长曲线:(1)消毒:杀死致病菌营养体的而破坏膜结构并使蛋白质变(2)细胞膜:内膜系统:细甘露聚糖,蛋白质,脂类等。状相同、性别不同的配子囊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滞留适应期:孢子和菌丝在方法。一般不能杀死芽孢。 性,但对芽孢、病毒的效果胞膜内陷并延伸到细胞质内② 细胞膜:双磷脂层构造,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叫接成)、成熟(装配)、裂解(释化。 新的培养环境中需要一个适抑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较差。 形成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其间镶嵌着蛋白质和甾醇。合孢子 。③ 子囊孢子:菌放) 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应过程,初接种表现出延滞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3)醛类:与蛋白质氨基酸物——间体 ③ 细胞核:核 膜:是双丝分化成产囊器和雄器,两(2)温和噬菌体 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期。(2)迅速生长期:菌丝微生物本身未被杀死,移去中的多种基团共价结合而使(3)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层单位膜,上面有大量的核者结合形成子囊,在子囊内2、植物病毒:植物病毒多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干重迅速增加,菌丝伸长和抑制因子后仍可以恢复生长其变性。 (4) 原核:又称类核或拟孔(40~70nm) 。染色体: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子囊孢为RNA病毒 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分枝速率。(3)衰退期:生的生物学现象。 (4)酸类:有机酸能抑制微核,位于细胞质内,是一种由DNA和组蛋白组成,呈线子。④ 担孢子:菌丝经过特(1)对寄主要求的专化性稍方式运输。 长迅速减慢,菌丝干重下降,(一)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生物的酶和代谢活性。如苯无核膜、无核仁、无固定形状。=核 仁:rRNA含量很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差,一种病毒可能会寄生于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 菌丝细胞质中开始出现较大法 甲酸及其钠盐常用于食品和
1
饮料中 。 系 环中的重要成员3、微生物是2、无机化学药剂 一、互生:两种可以独立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4、(1)卤化物:以碘和氯最常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可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5、微用。通过与细胞中酶和蛋白以形成松散的联合,对一方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质中酪氨酸的结合而发挥作有利,或互为有利,生物间用
用。碘酒可用做皮肤、伤口的这种关系叫互生。共生、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和粘膜的表面消毒。 炕。 的作用
(2)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一)微生物与碳素循环 使蛋白质变性或酶失去活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固(二)微生物与氮素循环:性。 氮菌可利用纤维素分解菌产氮素循环包括: 1、生物固(3)氧化剂:通过对细胞成生的有机酸作为碳源和能源氮作用: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分的氧化作用杀菌。 而大量繁殖并固氮;纤维素作用下还原成氨和其他氮化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态 分解菌也因此可避免因自身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作用。2、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活动代谢产物积累而中毒,同时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的范围。 可利用固氮菌提供的氮素营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养物,生长、分解纤维素能化作用。3、硝化作用:微生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力更强.。 物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二、共生特点:在生理上相称为硝化作用。4、反硝化作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互分工,互换代谢活动的产用:微生物还原硝酸盐,释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物;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放出分子态氮和NO的过程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构,一旦彼此分离,各自就称为反硝化作用。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不能很好地生活。 微生物参与氮素循环的各关系的一门科学。 (一)微生物间的共生 典个过程,并起主要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型的例子是地衣。
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体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土壤中有丰富的有机质;(2)1共、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生、非豆科植物与放线 土壤中有多种矿质元素;(3)菌共生。根瘤菌固定大气中土壤酸碱度适宜大多数微生的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物生活;(4)土壤有保水性;豆科植物的分泌物能刺激根(5)土壤孔隙中有空气;(6)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瘤土壤中温度较恒定;(7)表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和层土壤可保护内部微生物免固氮条件。
受日光伤害。所以土壤中是2、菌根:有些真菌能够在一微生物生活的好场所 些植物的根上发育,菌丝体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着生于根的表面或侵入根1、江河水:1)数量和种类内,形成两种生物的共生体与接触的土壤关系密切; 2)—菌根。 (外生菌根、内多吸附在悬浮于水中的有机生菌根)。
物上及水底; 3)靠近城市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的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真菌,称为菌根菌。外生菌多,含有对健康不利的细菌,根菌以担子菌为最多。
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4)水三、寄生:一种生物侵入另体自身存在自我净化作用。 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2、海水:1)嗜盐2)低温生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长3)大多数海洋细菌具有运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动能力。4)耐高压5)明显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 的垂直分层分布 类型:专性寄生(寄生物离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开寄主不能生活) 兼性寄1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多为、微生物种类:空气不是微生(寄生物可离开寄主营腐生生活)
真菌和放线菌的孢子、细菌(一)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的芽孢。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 2、存在方式: 自由悬浮于(二)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大气中、附着于尘土粒上;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是植物3、来源:风吹土壤,人类的发生病害的重要原因,能引生产、生活,动物的活动 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称为植
4、数量:取决于尘埃数量; 物病原微生物。
5空气流速、湿度、光照等因、停留时间:与尘埃大小、 命活动中产生某些代谢产物四、拮抗:一种微生物的生素有关。 或改变环境条件,能抑制其6院、畜场等处上空的微生物、分布: 人口密集处、医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毒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 多,森林、海洋上空微生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少。 位: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要分解者2、微生物是物质循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