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赋与六朝文论中的形似论_武怀军

来源:九壹网
中国韵文学刊200。年第1期汉赋与六朝文论中的形似论武怀军(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提要〕汉赋是诞生于功利文学观念盛行时代的纯审美性的文学体裁它自身具有很多文学本体特征最为显著的是体物的特征亦即对外物的描绘功能人们的思考与讨论“”这一特征引发了由此开始了对文学作品描绘功能的认知六朝文论中常以形似来评论文六朝学作品这一理论即来源于对汉赋的接受和讨论[关键词]汉赋形似论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基本上都是从表情达意和认识教育等实用观念出发比如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心汉代对文学的社会道德作用尤为重视《毛诗序》说:“故正得失动夭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对诗如此对于赋人们也同样要求其担负“起一定的社会政治责任如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愉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他认为赋可以起到讽谏和颂美两方面的政治作用班固的观点有事实总结的成份更主要的是代表当时人们对汉赋的一种主观要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观都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本体特征作为汉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汉赋所具有的文学本体特征诸如华美的词藻浪漫的表现手法等以及从这些特征中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过了功利性和社会道德意图所以名其为纯审美的文学体裁也不过分汉赋所具有的文学本体特征在当时引起了批评性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人们接触文学作品审美特质的开始也是从此时起汉赋潜移默化地给人们以审美的文学观念的启发与熏陶促进了两汉功利文学观向六朝美文学观念的转化一汉赋描写艺术出现的历史合理性及其艺术成就在汉赋诸多的艺术特点中“体物应当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所谓体物““”就是观察揣摩事物的情状力求用最真实最细腻的文字把它们再现出来以达到形似的审美目的这一特点说到底涉及的是文学作品的描绘功能”陆机在《文赋》中界定诗赋碑诛铭蔑”“颂论奏说诸文体的特点时认为赋体物而浏亮物则涉及到赋作的描写功能“浏亮是针对赋作的词藻而言的“””体”他认为在诸多文体中只有赋具有体物亦即描绘外物的功能推根究源这种议论应当是针对汉大赋而言的因为从时代上讲他所面对的最有代表性体物赋非汉赋尤其是汉大赋莫属的确在汉大赋中对事物情状惟妙惟肖的描摹成为赋家们孜孜追求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汉大赋以事形为本心“汉大赋作品创作目的虽不尽相同但它们却具有相同的特点这就是不管是贬抑还是褒33美事物必先对其进行巨细靡遗的描写力求穷形尽相而且这些描绘性的文字占去了赋作的绝大部分篇幅所谓真正的创作目的与道德主题却显得游离于描写之外而退居次要地位了比如《七发》的主体部分就是以美丽的语言竭力描述音乐美味车马宴游狩猎观涛六方面的情状相形之下吴客的要言妙道却显得枯燥无味了“”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共四千余字以游猎为中心把山海河泽宫殿苑囿林木鸟兽土地物产音乐歌舞服饰器物骑射酒宴一一包举在内予以铺陈描绘赋末的道德说辞只有四百多字占全篇十分之一的比例且有蛇足之嫌其后扬雄班固张衡等人的作品莫不如此汉赋中这种只重视事物表面特征的酷肖的描写方法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的心理结构与赋体文学的固有特征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稳定与繁荣社会物质财富得以迅速积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了社会经济的汉书据《食货志》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邵凛皮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莱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拧札者摈而不得会聚这种富庶的情况贾谊也曾提到过据《新书孽产子》记载当时被买卖的奴脾都穿着绣花的丝鞋富人大贾用绣花的白丝绸去装饰墙壁而这些都是夭子和王后才能使用的衣料和饰品物质的空前丰富使汉代人的心理状态与前代有了较大的差异他们对于这些物质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从中感受到了人类巨大的创造力自信心空前增强赋家们的热情也因此被空“前地激发出来对于这些物质成就津津乐道业”同时赋体文学的颂美传统要求赋家们润色鸿颂扬统治者们的政绩这给赋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发挥机会汉赋作品重形似的描绘手法虽然具有历史合理性但是要对后代文学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还得取决于这种艺术手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汉大赋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典范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枚乘《七发》中描绘观涛的一节从观其所驾轶者到鱼鳖失势颠倒堰侧这几百字所要描写的是涛之形“”“”为了达到形似的目的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首先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将波涛的各种形态刻画出来如观其所驾轶者……忽缪往而不来一段直接描写“波涛的动荡无边“其次比喻的运用是这段文字最有特色的地方”文中将波涛比作白鹭”素车白马”“三军“轻车”“勇壮之卒等增加了描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第三是在描绘中将波涛的形声色相结合突出了波涛的动态了波涛颜色之白而且点明是白鹭下翔比如上述几个比喻前两个比喻不仅突出”“”“素车白马帷盖之张运用动词使之成为动态性的比喻从其始起也”“其少进也这样的句式中可以看出其描写的是波涛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形态“旬隐匈磕讲的是波涛在运动中发出的声音而衔枚擅桓则讲的是水”波安流的情貌绘正因如此使人读后如耳闻目见一般第四在恢宏的气势中寓有细腻的描“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是总写”下面几个比喻句是分写波涛不同时间的形态而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限逾岸出追则是对波涛细部的特写”第五是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和鱼鳖失势颠倒僵侧两句写涛势的威猛暴烈都颇具匠心”“”枚乘赋作在描写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使其成为描写艺术上的一个典范和批评标准如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对殿内的雕梁画栋进行的描写各种雕画于梁柱上的动物形象各具形态栩栩如生刘辉认为此赋善图物写貌岂枚乘之遗术软“”»司马相如赋作也具有相当高超的描写艺术后人指出相如巧为形似之言“¼比如同是写水《上林赋》又有不同赋作不仅描写了水的声色形态而且描写了水底的石头与《七发》水中的游鱼和水面的浮禽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更见出细致生动河东》《羽猎》《长枚乘和司马相如善为形似之言两汉赋家莫不追跷其踪扬雄的《两都》张衡的《二京》《南都》则对无杨》班固的《等铺张的大赋自不待言王褒的《洞箫赋》形的声音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绘手法独特也不可不提赋作以人们习见的各种事物作为喻体进行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将笛声的洪细低昂雄壮婉转余音不尽的情貌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所以刘舰说:“洞箫》穷变于声貌子渊《”¾王褒这篇赋在描写音乐方面有开创性的意义常常为后世作者所取法长笛赋》东汉马融就有《传世与王褒此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影响的坚实基础汉赋描写艺术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它在六朝时期发生广泛二汉赋描写功能的总结与旁衍从现存资料看汉代人尚处于赋作描写艺术的创作实践阶段对它没有作出理论概括对于这一艺术特点的自觉要晚到六朝时期这种理论总结的滞后性一方面是文学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即每一种文学体裁的兴盛与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复归于实践的过程赋如此后代格律化的诗词的发展更能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和汉代经学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政治功利性的箱制有关使人们有意无意地避开对于赋作的艺术特点的讨论就更谈不上赋作艺术的理论总结与提高了上文所引陆机挚虞沈约和刘怨等人的论断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汉赋的描写艺术进行体认的基础上的挚虞(西晋武帝泰始中人)认为今之赋以事形为本“”第一次用形的概念“”来概括赋的特点而且将对外物形貌的描写当作赋作的根本目的这无疑是对赋作描绘功能的发现与界定“这里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他所说的今之赋指的是什么时代的作品”“”挚虞所说的今之赋是与屈原贾谊等人的古诗之赋对举的也就是说指的是汉晋赋作重点“”应指汉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汉赋是晋赋的源头所在晋代以左思《为代表的赋三都赋》作用张华的话来讲乃班张之流也“”今天看来此赋的确同汉代的体物大概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不管是汉是晋“以事形为本对于汉赋而言更为确切也更为贴近描绘文学的源头“””而沈约(公元414一531)认为司马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汉赋作品形似“”的特征认为赋作用语言塑造的形象在外部特征上要毕肖描写对象对比挚虞沈约二说不难发现二者在体认到赋作形似特点的大同之中存在的小异首先挚说是对某一类赋作的共性的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色彩沈说是对汉赋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所进行”的评价感性认知的成分更多一些其次二说立论的角度不同挚说是从作品的创作目的出发的而沈说似乎更偏向赋作的创作技巧这就是巧为二字所包蕴的实际意义“”综合挚沈二说可以这样认为早从晋代开始人们就确立了赋作的形似理论此后直至梁陈时期这一理论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如果汉赋仅限于让人们体认到它本身的艺术特点而不能将形似的理论推衍延伸至“”其他文学体裁的话那么它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也就很有限了但是汉赋恰恰以一个审美特例启发人们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文学本体特征亦即文学作品的描绘功能六朝时期人们已将从汉赋中体认到的形似的理论运用到诗歌评论方面“”如颜之推(公元531一?)钟嵘(公35元468?一518):“刘鳃(公元465?一532”)等人用形似的观念来评论诗歌“”《颜氏家训文章》何逊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诗品:”晋黄门郎张协》巧构形似之言;《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杂有景阳(张协)之体故尚巧似”:《诗品宋参军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词”“贵尚巧似”;《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这些评论从语言结构到语言内涵都有沈约论赋的影响存在如巧构形似之言与沈约之语基本相同而多处提及的巧似实际就是巧为形似之言的简略说法响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汉赋形似理论对于诗歌理论的影上文所述六朝人对诗歌形似特点的评论不只是一种从赋学理论词汇到诗歌理论词汇”的传承与沿袭它与晋宋时期的山水诗风是密不可分的较微妙的关系,而这种诗风的形态与汉赋有着比我国诗歌的源头《中就有描写景物的篇什诗经》”“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¾但这种描写只是为抒情言志张本不是以事形为本“其着重点还是在汉代个人内心情感和感受的抒发与表现更何况这样的篇什并不太多难以形成一代诗风“诗歌以乐府民歌为主也有文人五言诗但这些诗往往长于叙事抒情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当然也有象《陌上桑》这样叙事中夹有描写的但描写仍然是作为叙事结构的有机成份而出现的远未获得主导性的地位晋宋诗歌最近的源头是建安诗歌考察一下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情况发现有诗赋合流的现象尤其是能明显看出汉赋在描写方面对诗歌的影响下面一段话对这一现象的总结颇具代表性:“建安以后的很多诗人往往在描写手法方面从汉赋中得到启发有时汉赋中一些极平凡的句子经过诗人改造却能成为名句例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中用旧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形容大海的浩瀚无垠’这四句诗的手法和汉赋中某些形容上林苑之广大的句子十分相象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有日出东沼入乎西破之句’东沼和西破都是上林苑中的地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上林苑宽广得似乎太阳的运行也出不了它的范围’后来扬雄的《羽猎赋》也有章皇周流出入日月天与地沓之句;张衡《西京赋》也有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又如曹植《入象扶桑与漆把等句曹操的诗句可能多少从上面几家赋中得到启发名都’中的弯弓射乎西羌又顾发乎鲜篇》中的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是化用张衡《西京赋》卑’À汉擅长于小赋的创作将赋的描绘手法在诗歌创曹魏晋宋时期的大多数诗人同日嘱作中予以运用是自然而自然的事情如曹王曹植是邺下文人集团的中流砒柱二人诗赋兼”在人物形态的描绘上有相通之处;张协的《安石榴赋》长于描擅曹植的《洛神赋》与《美女篇》写物貌而他的诗作也是巧构形似之言“;芜城赋》鲍照的《中的写景与其诗歌中的状物写景“有异曲同工之妙等等影响总之晋宋以来的诗歌中尚巧似的特点都受到汉赋直接或间接的“”朱光潜认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方面转变的关键是赋”赋偏重铺陈景物把诗人的注“”意从内心变化引到自然界变化方面去刘腮在《文心雕龙“À汉赋对诗歌在描绘外物方面的影响奠定了形似理论从辞赋批评领域向诗歌批评领域延伸的基础“物色》中也以形似来评论一代文学”:“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刘褥所讲的近代当指晋宋以降直至齐梁这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赋和诗歌善于状物写景诗赋以外的其他文体也表现出体物与形似的特点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以““”“”形似为贵的心理透过这种重似形的文学现象与创作心理可以依稀追寻到汉赋的影响的”绪余36比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是鲍照在从建康去江州的途中写给其妹鲍令晖的家书信中写道: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横地无穷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东则硫原远限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乌群归静听无闻机视不见……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钵褥若华夕暇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采用了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全方位铺叙的手法与汉代大赋极为相似;而南则……西则“……等句式与汉大赋中的铺叙句式完全相同鲍照以后昊均陶弘景等人短小的书信体散”文也表现出贵形似的特点《水经注》全书引赋87“”此时北朝文风中也存在着汉大赋追摹景物的倾向丽肠道元的七发》《二京》篇次其中引用《一类大赋3篇次之多引文以外的其他文字也有大赋描摹山水的迹象如《洛水》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猿:“徒丧其捷巧婚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岭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汉赋形似艺术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同时也正是它们构成了汉赋形似理论扩散的文学实践基础三小结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手法并且在作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汉代以前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这一功能尚处于不自觉的运用之中更谈不到理论总结了把绘声绘色地描写外物作为文学创作的目的之一自觉地运用文学作品的描绘功能是开始于汉赋的两汉几百年间赋家们以创作实践不断地发掘着语言文字的描绘功能丰富着文学的描写手段“细致的描写在不少场合常常能把事物的形象刻画得更突出更生动从而使作品更富于艺术价值 应该说汉赋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它不仅具有文学创作实际上的开拓意义而且在文学理论上起到了启发作用“”这种启发是双重的一重是汉赋描写“”艺术对六朝文论中形似理论的直接启发另一重是汉赋通过自身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而给予文论的间接影响刘舞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学的形似特点时就是以赋为重点而兼及其他文体的明显地体现出赋对文论家在这方面的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六朝时期人们以汉赋为起点从理论上认识到赋体文学描绘外物的专长然后由赋而诗而文逐渐将它抽象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理论能的如张融在《海赋》中说六朝人中甚至有把描绘外物作为语言文字的根本功:“盖言之用也情矣形乎”认为文辞的功用有二其中之一就是描写物体的形貌这难免有些过分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汉赋的描绘艺术对于六朝文论的影响并不在于建立了一个形似论的体系事实上这样的理论体系在六朝文论中是不存在的最起码是很不完善的汉赋的功绩在于启发人们发现了一个文学作品的本体特征中加以运用促进了六朝文艺理论的成熟注¹龙仅就这一点来讲其功莫大焉—描写功能并自觉地在文学批评释:《论语阳货》º擎度《丈章流别论》文心雄龙»《才略》¼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½《文心那1986让吠》¾《文心滩龙物色》¿《汉书艺文志》À吻曹遗衡《中古文学史论丈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一11页第12页Á《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第二卷第70一71页责任编辑汤效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