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在细微处——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来源:九壹网
校 访万家 爱在细微处 — 蓼黪谚 雾 媾念 吴茂敏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六小,湖北武汉4322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149—02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 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 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 没有给他,他觉得别人瞧不起他而与他人发生口角, 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 总之,我觉得他与前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 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 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他伯父家,了解他的情况,并和 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 他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他: “如果学习上、 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四年级(31班.班上的一位男 力帮助你的。”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他的点 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他谈话中知道,他叫安杰, 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他树立信心。在师 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他很腼腆,穿着也较朴 生们爱的滋润下.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 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他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 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 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他接触一段时间后,觉 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得他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他总是冲 这学期学校再一次安排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 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他为劳动委员.他对班级工作 动,我又一次到他家走访、当时只有他伯母在家,通 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 过和他伯母的交谈,我才知道他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 了他的家.得知他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伯父家, 离异.他随父亲生活。父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 其父母在深圳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他坐在 都没有回家。伯父、伯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他特 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 别偏爱,处处迁就他,但在他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 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他胆怯、自卑的 好都无法替代父爱、母爱。每当他看到别人的父母来 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他身边拉起他的双手和他交谈 学校接孩子时,他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 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 子幸福的样子,他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 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 母的爱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求。一 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 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 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 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他走出心灵的阴影, 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 让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让他能够 找机会表现自己。 感受到亲人的爱,我当即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讲述 可到了期中考试后,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 “安 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他爸爸: “不要因忙而忽 杰打架了”, “安杰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 视在家的孩子,不要用钱来代替父爱”。同时要求家长 发现他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他便动手 做到“三个一”,即每周给他打一个电话,每个月至少 上甸(小学/9前教育研究) 谭# 别样家访花开更艳 王建武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李集小学;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150—02 “用爱心播撒阳光,以执著收获硕果。”十五年来, 教育手段及各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家访工作无疑成为 我一直践行着……如今,在这杜鹃花开时的春日里思 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是第一所 绪全被孩子们包围着。作为语文老师。每当听到孩子 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 们对我说“王老师.我们喜欢在您幽默的课堂上轻松 发育、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 地学习,上您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时,我是幸福的; 关重要的影响。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识到, 作为班主任,我以满腔的热情和慈父般的爱心把班级 教育学生一定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 管理得井然有序,颇有特色,当所带班级被评为“武 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走进家庭让我了解了 汉市先进班集体”时也小有成就感。但是,作为一名 我的学生及家长:走进家庭让我走近了学生和家长的 优秀的班主任。我认为“没有家庭参与的学校教育是 心灵:走进家庭让我深深体会爱与被爱,生活和梦想, 不完整的教育”。班主任需要敏锐的教育机智和灵活的 责任和希望。 与老师联系一次,半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 换。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 他伯父、伯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 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 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爸爸反映其情况,并提醒 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他的生活, 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 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 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 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 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 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慢,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 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 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 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细心、耐心、有爱心, 3.留着细心做留守学生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成长。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 1.带着爱心走近留守学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 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同志般的交流。 通。留守学生往往因为不能及时的得到来自父母的爱 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 与关怀而慢慢地变得性格内向,甚至自卑,从而使一 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 些留守学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 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 的课题——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并 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 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学生的内心深处。 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 2.捧着真心走进留守学生心里.实现心与心的互 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