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班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应许yīng 潜水qián 静穆..mò 魂魄.pò B. 停泊 bó 粗犷..guǎng 贮蓄.xù 荆棘.jí C 装订 dìng 侍弄 shì 朔风 sù 硕果累累 léi .....D、阙漏què 恢弘夜sù 裨补bì ..hóng 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进入初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他,进步很大,真叫人刮目相看。 ....B.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C.我们应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D、鲁迅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 ....
3、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2分) ( )
我喜欢曲线。凡是有曲线的地方,都是美的,美的自然,又不乏味。连绵的群山有了你, ;滔滔的大海有了你, ;皎洁的明月有了你, ;辽阔的大漠有了你, 。 A、才具柔和明媚;才具广袤苍茫;才更为宽广磅礴;才显得雄伟。 B、才具广袤苍茫;才更为宽广磅礴;才具柔和明媚;才显得雄伟。 C、才更为宽广磅礴;才具广袤苍茫;才显得雄伟;才具柔和明媚。 D、才显得雄伟;才更为宽广磅礴;才具柔和明媚;才具广袤苍茫。
4、下列语句朗读不正确的是(2分) ( ) A、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朗读时要读出惆怅之情和无限感慨之意) B、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朗读时在“住”和“日”后有短暂停顿) C、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加点字要重读,读出作者对东京的厌烦之情。) D、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朗读时,第一句后用降调,第二句后用升调。)
5、指出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2分) ( ) A、菜市场上正在出售菠菜、黄瓜、韭菜……等蔬菜。 B、那本“山海经”是阿长买来的。 C、今天不是我去,就是你来。 D、“我一定来。”他说,“你也来吗?”
6、我国古典名著中下列人物与其绰号不相配的是( 2分) ( ) A、 宋江---及时雨 B、 李逵---黑旋风 C、 鲁智深—花和尚 D、吴用---青面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一位青年苦恼的对昆虫学家说:“我不知疲倦的把我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昆虫学家说:“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好科学,也爱好文学,对音乐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昆虫学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昆虫学家告诉这个青年的意思是:
8、古诗赏析(3分)
怎样理解《诉衷情》中“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句词。
9、文言文默写(9分)
A、 ,载不动许多愁。 B、 簌簌衣巾落枣花, 。 C、 ,全仗你抬身价。 D、 青丝为笼系, 。 E、 ,对影成三人。 F、《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最终愿望是: , G、《隆中对》中体现刘备优势的语句是: ,
二、阅读(44分)
(一)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解释加点字(2分) 诚如是 抑亦人谋也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3、 出孙权所占据优势的语句。(2分)
4、概括选段内容。(2分)
(二)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少不了
成群
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屋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全文的起什么作用?(3分)
2、“实在标致极了。” 中用“实在”修饰“标致”有什么作用?(2分) ....
3、“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2分)
4、“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屋烟尘斗乱”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行?(2分)
5、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三)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
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我的”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① 2.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2分)
3.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个人物是谁?(4分)
4.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2分) 5.“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2分)
6.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2分)
(四)
事业是生命之盐。“事业是生命之盐,如果一生在事业上无所作为,人生将淡而无味。”这番话并非是名家所说,而是出于山西省一个二十几岁的普通轧钢工人之口,但却道出了事业的重要。盐,价格低廉,平平凡凡,可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宝贵的菜蔬,离开了盐会淡而无味,难以下咽;一个高明的厨师纵有味精、五香粉之类的佐料在手,离开了食盐,也难炒出可口的菜肴。事业和盐有共同之处。事业平平凡凡,但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人生....的核心。有人把事业和盐作 比,称事业是“生命之盐”,确实是既新颖别致,又十分贴切地说明了事业的真谛。
把事业作为生活的主旋律,虽然并非小河流水般的悠闲,但能给人生带来幸福,使生活充实而有味。①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在国内的生活条件是很舒适的,但他却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前线,不要说高级生活设备,连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也难以保证。但他在为八路军战士服务的事业中找到了幸福,他觉得在中国的这段生活,比起国内“更有味”。反之,一个人终日无所事事,条件再优越,生活也未必有味。有的人腰缠万贯,把经.历耗费在吃喝玩乐中,在精神上他们实际上一无所有,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离开了事业这个“生命之盐”,佐料再多,生活也将是淡而无味。
②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地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年轻的朋友,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真正有味,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加倍地珍惜事业这“生命之盐”吧!
1. 指出选文的中心论点。(3分)
2. 指出“事业”和“盐”的共同之处。 (2分)
3. 指出“反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4. 请依次指出横线① ②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分)
5、作者把事业比作盐,想一想,还可以把事业比作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4分)
答案:
一、B B D B A D 7、做事要精力集中才能获得成功。8、写出了作者没有想到自己一直想报效国家,如今却只能在山阴闲居到死,同时这句话呀写出了作者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对自己闲居为民的无奈。9、略 二、
(一)1、略 2、略 3、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4、 诸葛亮对答刘备提出的问题。
(二)1、结构上: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同时也为下文离开东京去仙台尖刀藤野先生做了铺垫。
内容上:写出了自己对东京及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2、用实在修饰标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增强了反语的力量。 3、可以看出作者去中国留学生会馆的目的,也就写出了他高尚的志趣。 4、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5、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丑行,写出作者对东京及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三)
1、 强调是“我”的,加重表现了父亲是替“我”背着的,强调了父爱。 2、 到学校给家里写信;②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 3、生活的重负,闰土
4、父亲上山干活,母亲在屋喂鸡 5、是我急切地想见到父亲。 6、“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疲惫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四)
1、 事业是生命之盐
2、平平凡凡,但它伴随着人的一生
3、在抗日前线,不要说高级生活设备,连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也难以保证。但他在为八路军战士服务的事业中找到了幸福,他觉得在中国的这段生活,比起国内“更有味” 4、举例 道理 5、言之有理就可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