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做好党政信息工作建议书

来源:九壹网
关于做好党政信息⼯作建议书

关于做好党政信息⼯作建议书

  做好党政信息⼯作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下⾯是⼩编整理的关于做好党政信息⼯作建议书。希望对⼤家有⽤!

  万事皆有度。在世界浩瀚绵亘的⽂化长河中,“度”是⼀个重要的命题、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量变到质变;儒家讲究中庸,不偏不倚;⽼⼦主张顺其⾃然;佛学谈⼼理平衡……可见恰到好处是做⼈做事的⼀个重要的⽅略。度,就是⼀种规律、⼀种境界、⼀种标准。我们要⽤⼼去把握好每⼀个度,去感悟⼈⽣的真谛,去体会做事的奥秘。信息⼯作⼀样有“度”,⼤⾄选题定向,⼩到遣词造句,信息⼯作若想不⾛弯路或少⾛弯路,则必须时时处处把握好“度”。  ⼀、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切。⽆论做⼈还是做事,只有保持⼀种正确的态度,才会找到正确的⽅向,取得理想的结果。信息⼯作也同样如此。要不断提⾼党政信息⼯作的⽔平,关键要对信息⼯作有着⼀种科学的认知,保持⼀种正确的态度。

  1.把信息报送视为⼀种政治责任。邓⼩平同志曾经说过:做管理⼯作的⼈没有信息,就是⿐⼦不通、⽿⽬不灵。有⼈把信息功能概括为这样四句话:领导决策的“情报部”;掌握⼯作进度的“显⽰屏”;把握⼤局趋势的“晴⾬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办公室和信息⼯作⼈员就相当于领导的⽿⽬和外脑,通过把信息触⾓伸向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落,保证重要社会动态及时反馈上来,紧急信息及时反映上来,各种问题建议及时收集上来,并给领导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信息⼯作虽不是全局但关乎全局,虽不处于中⼼但影响中⼼,虽不作决策但作⽤于决策。我们必须坚持把向上级组织报送信息作为⼀条政治纪律、⼀个组织原则、⼀项重要职责贯穿始终,抓紧抓好。

  2.把信息反馈看作⼀个重要窗⼝。信息是对上汇报、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和“窗⼝”。有⼀个形象的⽐喻,党委信息⼯作者是“隔着⼀层窗户纸与党委书记对话”。我们向领导机关报送信息,就是向领导机关汇报⼯作,让领导同志知晓我们的⼯作。从中央、省⾥和我们市县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依靠上报信息是能够发现和解决⼤量问题的。通过信息渠道,可以及时、有效地把本单位的⼯作重点、特点、“亮点”和先进典型宣传出去,把意见和建议反映上去。这样,不但便于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也有利于进⼀步宣传提升单位形象,取得各级各单位的理解和⽀持,为开展⼯作创造良好环境。  3.把信息岗位当成⼀个⼲事平台。信息⼯作是个“⼩舞台”,但是我们可能有“⼤作为”。有⼈曾总结,做好信息⼯作,应该具备六个⽅⾯的基本素质:头脑要灵,善于思考和总结;眼睛要明,精于观察和发现;⼿脚要勤,长于调研和挖掘;嘴巴要稳,忠于守信和保密;⼼胸要阔,敢于承责和包容;⾝板要正,乐于敬业和奉献。这就需要我们有⼀种⼩参谋思考⼤问题的素质,⼩⼲部服务⼤领导的意识,⼤功夫做⼩⽂章的境界。这样⼀种⼯作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历练的过程、提⾼的过程。这对我们的成长进步是⼤有裨益、很有帮助的。  ⼆、选准⾓度

  信息⾓度是认识信息事实和表现信息价值的着眼点,是揭⽰信息本质和彰显信息主题的突破⼝。它直接关系到作者从什么⽅向、在哪个⽴⾜点上,⽤什么视⾓去透视、寻找、挖掘和表现信息事实,更充分地体现其价值。要努⼒根据信息内容,学会换位思考,选择最佳⾓度,挖掘其潜在的价值,给⼈以全新的启⽰。

  1.着眼全局找⾓度,善于在微观中找宏观。有些材料,孤⽴地看、静⽌地看,对⼀个地区、⼀个部门来讲,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但如果⽤发展的眼光来看,站在全局的⾓度来讲,就显得⽐较单薄,⽐较渺⼩,⽐较平淡。将⼼⽐⼼,推⼰及⼈,这就有⼀个站位的问题。基层信息要引起领导机关的重视,信息⼈员在收集和撰写信息时必须具备强烈的换位意识和层次感,善于站在更⾼层次领导的位置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从微观中去寻找和发现能够与领导的思路共振的宏观信息,从⽽⼩中见⼤,见微知著。这就要求我们要胸中有全局,跳出狭⼩的区域思考问题,通过阅看报纸、⽂件和电视新闻,分析上级领导在关注什么,做到“顺势⽽谋,应势⽽为”。

  2.围绕热点找⾓度,善于在所有中找所好。从市场经济的视⾓来看,信息就是⼀种服务产品。信息的服务对象就是领导。只有了解了服务对象的需求,掌握服务对象的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性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作⼈员,要围绕领导关注什么、企盼什么来报送信息,善于以我所有,投其所好。对于⼀个领导,他最关注什么?第⼀,是上级的.重⼤事件、会议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这有⼀个政治姿态的问题。第⼆,是本级的决策部署、重点⼯作的推进进展情况,这有⼀个政令畅通的问题。第三,是上级的政策、决策在贯彻过程中民情民意的反馈情况,这有⼀个政策校正的问题。总之,信息⼯作者应及时捕捉重⼤决策在基层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思想情绪,敏锐发现、及时反馈。

  3.创新思维找⾓度,善于在共性中找个性。⼈际交往中有⼀种“⾸因效应”,指⼈与⼈第⼀次交往中给⼈留下的印象,在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强调的是第⼀印象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来说,信息体现的特⾊、张扬的个性就是第⼀印象。要多上特⾊鲜明⼀些特⾊菜,少搞⼀些缺少个性的⼤路货,做到⼈⽆我有、⼈有我优、⼈优我新。要善于发掘那些既能体现本地、本部门特⾊,⼜对推动全局⼯作具有⼀定启迪和借鉴作⽤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将上级精神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作的经验和做法,既要实在,⼜要出彩。  三、提炼“纯”度

  在⽇常⽣活中,我们经常讲到黄⾦纯度,指的是黄⾦的含量。纯度越⾼,价值越⼤。信息⼯作也是如此。有⼀句⼴告词,叫“简约⽽不简单”,这就是撰写信息的基本要求。只有对⼤量的信息素材进⾏提炼加⼯,才能够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要提炼信息“纯”度,应该把握“四宜四不宜”的基本原则:

  1.选题宜⼩不宜⼤。任何⼀篇⽂章,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则信息能不能引起党委领导重视,有⽆使⽤价值,关键要看其主题思想如何。信息不⽐学术研究。作为短⽂,每篇信息只能围绕⼀个中⼼思想,主题思想必须明确集中、⾼度凝练,绝不能贪⼤求全、⾯⾯俱到。因此,信息选题要⼤处着眼、⼩处⼊⼿。有道是“⼩的即美的”。要选择最重要、最有信息价值的东西反映。⽐如我们报送⼀篇抗旱救灾的信息,如果要把组织部署、宣传发动、检查指导、科学调度、物资保障都详细写进去的话。搞不好,要么“挂⼀漏万”,要么篇幅过长。但选取⼀个主题来写,就可以写深写透,效果就会⼤不⼀样。  2.挖掘宜深不宜浅。信息虽短,但不代表内容不深⼊、思想不深刻。信息如同“压缩饼⼲”,体积不⼤,营养价值却很⾼。信息处理要做到“⼩⼤⾼”,就是信息⽂字量要⼩,信息含量要⼤,信息质量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深⼊挖掘信息的实⽤价值,尽量压缩⽂字中的“⽔分”,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规律和本质的东西,⼀针见⾎、⼀语中的,⽤精炼的⽂字表达最主要的内容,传播最核⼼的观点,做到⾔简意丰、简明扼要。

  3.标题宜新不宜俗。标题是全篇信息的门楣,是信息内容的集中概括或揭⽰。“题好⼀半⽂,眉清⽬传神。”标题拟得好,有画龙点睛的作⽤,看后让⼈⽿⽬⼀新。有⼀本书叫《争夺眼球──注意⼒经济下的企业成败》。书中写道:“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是注意⼒。”所以,信息标题忌笼统和⼀般化,要对信息标题语⾔千锤百炼,提炼出特点,提炼出新意,使之醒⽬、新颖、⽣动、有吸

引⼒,给⼈⽿⽬⼀新的感觉。

  4.⽂字宜精不宜粗。信息是⼩综合,综合是⼤信息。信息属于⽂字材料,必须要在⽂字锤炼上下功夫。但信息不同于综合材料,不能长篇⼤作,也不能⾯⾯俱到。信息最⼤的优势就是“短、平、快”。所以在对⽂字的要求上要更加严格,要更加怜惜,努⼒做到⾔简意赅、⽂约事丰。撰写信息⼀定要在⽂字表达上多下功夫,⼒争平中见奇、陈中出新,⽤最简短、最准确、最精悍的表达⽅式全⾯反映信息所要承载的内容。  四、保持“鲜”度

  任何东西都有⼀个保质期,都有⼀个新鲜度。信息是对客观事物最新变化的真实反映,时效性更为重要。正所谓“⽂当其时,⼀字千⾦;⽂背其时,⼀钱不值。”要善于把握好时机和节奏,保持信息的“鲜”度,提⾼报送的准度。

  1.把握总体原则。信息报送的⼀个总的原则就是“先内后外,纵横并进”。所谓先内后外,因为不少的党政信息有其他⼀些不宜公开传播的内部情况,这就要求党政机关信息⼯作⼀定要在内部运⾏,在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等各个环节注意保密。坚持信息在前,新闻在后。如果有的情况报纸都刊登出来了,才通过信息渠道报上来,写得再好也没有什么意义。所谓纵横并进,因为在我国的⾏政管理构架体系中,党委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的核⼼位置,必须强化党委的信息总汇地位。对于⼀些重要信息特别是紧急信息,要坚持同步报送、快速报送、安全报送,让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同时掌握情况,同步开展处置调度。

  2.掌握基本规律。⼀般来讲,信息需求是有规律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形势发⽣变化,决策阶段发⽣变化,⼯作阶段发⽣变化,季节时期发⽣变化,信息需求都会随之发⽣变化,重点也会有所区别。⽐如春耕⽣产、农产品收购、防汛⼯作等,这些⼯作有季节性、时期性。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掌握了解信息需求的规律,迅速掌握有关信息,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对策,正确地指导各项⼯作。

  3.讲求科学⽅法。不同类型的信息在报送上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掌握技巧,讲求⽅法。紧急信息要快速编报,切实提⾼紧急信息“⾸报率”,真正实现“第⼀⼿情况”“第⼀道研判”“第⼀时间报送”。动态信息要及时编报,做到及时跟进,积极响应,动态反馈。经验信息要适时编报,要学会沉淀,学会积累,学会储备,既要跟得紧,也要叫得响,还要推得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