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产生于18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正值欧洲社会大变革,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欧洲社会的变迁都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当时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的兴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思维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人权”、“理性”等新兴口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也大大受到了这场思想运动的洗礼。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各国相继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取代贵族势力,夺取政权,使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成为新的政权形式。同时也将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和统治模式灌输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时的音乐创作中也不乏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状态的体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在这样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创作出与社会进程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
18世纪下半页欧洲古典主义音乐进入了鼎盛,成熟的古典音乐风格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
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
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在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与以前不同。一般认为,古典乐派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多属于无标题的纯音乐。旋律紧凑、优美,结构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音乐本身和谐、细腻,情绪明朗、乐观,充满了抒情和温暖的感情,表现深刻、重大的生活题材和富于哲理的内容。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更加简单明快的主调风格从晚期巴洛克抽象而复杂的复调音乐中解脱出来,强调用理性支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理解并受到愉悦和感动,作品中通常反映积极向上的情绪、民主精神、进步的理论观念和鲜明的政治思想。古典乐派的守则性、简朴性、客观性与均衡性等,跟它以前巴洛克及洛克克的外场华丽,和它以后浪漫派的主观想象与表达,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它的中心思想是统一中求变化,争取变化的首要技法就是对比:如主题与副题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等。但是这些技巧都不是跃进而至的,乃是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洛克克渐次争取的,至古典期而达于成熟,再由古典大师们精心发挥,带至极峰。古老的对位法终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乐句清晰简练的民歌舞蹈系统,主调集中在一个声部上,其它都是伴奏。代表这种新风格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典奏鸣曲的确立,
和它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三至九重奏),以及其它室内管弦乐曲等。至于形式比较自由的曲类,如嬉游曲、小夜曲、典礼曲等,也都是以前的管弦组曲在古典时期的新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此后音乐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非凡推动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三大重要的曲式——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键盘奏鸣曲。虽然古典主义在贝多芬去世之后被全新的浪漫主义所更迭,但是这三种重要曲式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浪漫主义时期被越加发扬光大。尤其是交响曲这一全新的曲式,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巨头在短短数十年内,将其成型、完善、壮大。除此以外,奏鸣曲、室内乐以及器乐协奏曲、歌剧等形式也在古典主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乐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乐器之王“钢琴”正是在这一时期最终成型并被广泛运用的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