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数齿轮模数

来源:九壹网
模数

模数: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p,于是得分度圆的直径

d=z p/π

由于在上式中π为一无理数,不便于作为基准的分度圆的定位.为了便于计算,制造和检验,现将比值p/π人为地规定为一些简单的数值,并把这个比值叫做模数(module),以m表示,即令 其单位为mm.于是得:

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为了便于制造,检验和互换使用,齿轮的模数值已经标准化了.

模数的标准化数值参考GB1357-87.第一系列有:0.1,0.12,0.15,0.2,0.25,0.3,0.4,0.5,0.6,0.8,1,1.25,1.5,2,2.5,3,4,5,6,8,10,12,16,20,25,32,40,50.(优先选用第一系列)。第二系列有0.35,0.7,0.9,1.75,2.25,2.75,3.25,3.5,3.75,4.5,5.5,6.5,7,9,11,14,18,22,28,36,45.单位mm。 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它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就象随便来个尺寸,建筑构件就无法标准化了,难统一。

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以M表示,即1M= 100mm。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齿轮模数

“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t与圆周率π的比值(m=t/π),以毫米为单位。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模数越大,轮齿越高也越厚,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於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於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於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mo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著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齿轮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mz m 模数 z 齿数 齿顶高 ha=ha* m 齿根高 hf=(ha*+c*)m

齿全高 h=ha+hf=(z ha*+c*)m ha*=1 c*=0.25

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t与圆周率π的比值(m=t/π),以毫米为单位。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模数越大,轮齿越高也越厚,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於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於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於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mo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著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如果你是学机械的,掌握齿轮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模数”在齿轮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像齿数一样从实物中直接看到),但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为便于初学者理解,一个不十分贴切的比喻是齿轮的模数好像鞋子的鞋号。鞋号的大小代表鞋子的大小。

鞋号与鞋长的厘米值是对应的,如25号的鞋长为25 cm。还有不是每个鞋长都有鞋号的,如25.3 cm就没有这个规格,只有25 1/2 号。

我国的标准渐开线齿轮规定,模数为1 mm,则齿顶高为1 mm、齿根高为1.25 mm,由此可见模数越大,齿轮的齿就越大。

国家标准GB1357-1987规定模数有0.1~45 mm 49种,其中有模数1、1.25、1.5、2、2.5、3、4、5 mm 等。

若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分别为m(mm)、Z、d(mm)、da(mm)、df(mm),则有以下基本公式: d=m×Z da=m×(Z+2) df=m×(Z-2.5)

看到一个齿轮,往往先测量da或df,再从以上公式中倒过来求出这个齿轮的模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