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位条件对云南农业影响简析

来源:九壹网


区位条件对云南农业的影响

(经济地理作业)

地理科学2013

崔梦瑶 20130854050

1, 区位因素对云南农业的总体简析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横断山脉地区,以山地为主,由于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云南农业的多样化。最高点梅里雪山“卡瓦格搏”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米,海拔差高达6663m。整体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地,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等。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高达98%。

这种海拔剧烈变化的山地地形造就了云南的立体式农业,依照坡度海拔植被土壤等条件,山上可以种植果林等经济作物,开垦梯田,山坡草场还能与养殖业结合,养山羊等家畜。由于山地地形覆盖面积广,导致现在云南山区很多地方都种植着经济作物而并非传统的水稻和小麦,例如烟叶,甘蔗,果树等。山区种植烟草比粮食收益高,云南许多山区都种植烟叶。玉溪还有\"云烟之乡\"美誉。云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就是烟草。

云南多山,很难找到一块开阔的平地,仅有的山间小盆地,云南俗称坝子,这里被开垦为农田。坝子内部通常有较厚的红土堆积,适宜农业耕作。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按成因和沉积物类型可分为断陷坝、岩溶坝、冰成坝和火山坝等,断陷坝有河流或湖泊的沉积物,土层厚,比较平坦,可耕地面积大,水利条件好,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坝子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许多坝子地区人们为了扩大生产,经常把坝子周围较平坦的山坡开垦为梯田,周围的梯田是坝子农业的向外扩展延伸。

同时这种多山仅有坝子小区域平地的地形特点也使得云南农业难以大规模集约机械化生产。云南农业生产多为相对原始的粗放型。

另外云南地区多卡斯特地貌,地表和浅层土壤下常分布有卡斯特溶岩石芽,很多地方石芽直接出露地表,使得土壤层薄,发育程度低,不利于云南农业的发展。卡斯特岩溶地区多分布有溶斗,这种地貌形态容易漏水,使得农田难以保持水分。在一些溶斗连通的区域形成有溶蚀洼地,这种洼地底部堆积有2~3m的红土层,其上多分布耕地村落。某种意义上卡斯特溶蚀作用开辟了可耕地,利于农业发展。但是这种溶蚀洼地农业依旧有不可避免的问题,雨季洼地地势低容易积水造成涝害,而旱季由因为卡斯特溶岩漏水造成旱灾。

土壤:南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全省有16个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壤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红土是一种发育程度很高的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红土的矿物质养分条件也较差。红土质地沉重黏着,保水性好但是透气差,加上其酸性,很多喜碱性作物在云南许多地方就难以种植。

气候降水:云南地形整体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属于云贵低纬度高原。由于海拔和纬度的差异,云南省的气候从滇西北到南段也不尽相同。滇西北有山地冰川,而南端为亚热带气候。云南南端积温高,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经济作物,例如一些亚热带水果。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当属橡胶。同时由于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为农作物提供了足够的光照和热量。云南属于季风气候,湿季和旱季明显,每年夏秋为雨季,春冬旱季降水少。农业耕作要适应干湿季。并且由于地形起伏巨大的差异,各地的小气候略有不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

季风都可以影响到云南,给云南带来丰沛的降水。当夏季季风较弱的时候可能会引发旱灾。2010年时云南遭遇特大旱灾,全省小春粮食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给当地农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仅甘蔗制糖业损失就近10亿元。 人文因素

旅游业:云南是个旅游大省,旅游业对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联系影响,农业也不例外。有些地区为了开发旅游景点,会侵占农民土地,影响当地农业。例如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五棵树村,这个村子是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的,后期由于石林旅游景点的开发,征用了农民土地,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使得当地产业由农业转到旅游业。很多地方旅游业的开发都阻止了本地农业的进行,原来的农民有很多也都转职做旅游服务业了。

打工潮:许多农民进城打工,田间劳动力外流。一方面由于耕作技术的提高造成了富余劳动力,一方面也由于种地的收入微薄,许多农民更愿意选择打工以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加大农民种地的补贴,留住一些劳动力。同时这也是全国农业的一个问题,大量农民工进城,造成城市拥挤,田间劳动力流失。

东南亚地区影响: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亦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门户。 据海关统计,2014年1月云南省农产品出口额9.4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下同)下降8.5%,云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位居全国第9,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3%。水果成为最大类出口品种,蔬菜出口量减值增。出口东盟占六成,主要贸易市场增减互现。1月,全省对东盟出口农产品5.9亿元,下降10.2%,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62.8%。其中对泰国出口1.9亿元,增长19.9%;对马来西亚出口1.1亿元,下降48.8%。在云南的农业出口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产品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全省出口农产品原料型和初级加工类产品比重高,缺乏精深加工,创汇效益附加值低,靠数量换取效益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统计,1月初级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52.1%。二是:竞争优势下降影响农产品出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稀缺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受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2003-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了1.78倍,年均涨幅为6.64%。而反映农业生产的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07倍,年均涨幅为8.4%。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同样存在农资成本高涨的现象。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企业还要面临新兴国家低价格的挑战,农产品出口价格优势正在流失。

2013年8月,中国-东盟现代农业新技术与新品种技术转移对接会在我国云南昆明举行,此次会议旨在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提供一个农业科技合作的信息交流与面对面的对接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现代农业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参加人员有来自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研究机构,以及中国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代表。中国和东盟国家签订十多项协议,云南向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出口水稻、玉米品种和技术,提高这些国家的亩产,然后再从东盟国家进口粮食,保障云南乃至西部地区的粮食安全。

以上可以看到我过对于东南亚的农业出口占云南农业的很大一部分。云南的农业与东盟各国关系密切。同时云南的农业出口从原始农产品正在像二次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同时出口农业技术,相比原始农业产品具有更高的收益。

同时云南的许多农业经济作物也都是由东南亚国家引进,如马拉西亚的高产

橡胶树。东南亚国家中对我国最大的出口郭当属印度尼西亚,马拉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其中农业产品进口最多的是橡胶。关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出口,2015年开始我国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部分商品进口税率降低,总体税率有所下降,利于进出口发展。同时云南还在进一步申请更多的自由贸易关口,主要针对东南亚地区开放。自由贸易区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政策:对于云南农业的一些现状,政府正在探索高原特色农业之路,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云南农业现代化推向更高水平。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6大特色农业。同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力度。高原特色农业的政策立足于云南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发展综合农业,同时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小结,综合型农业

云南地形起伏巨大,地貌迥异,山地广布,平地稀少,低纬度高原日照紫外线强烈,气候干湿季分明。适宜立体式,综合型农业发展。云南农产品丰富,但是没有单一优势作物。目前,云南农业新品种培育和种业已形成水稻、甘蔗、花卉、烟草、中药材、果树、人工林等多个大类的种质资源开发综合农业。同时政府政策也致力于将云南打造为我国的综合农业基地,开展高原特色综合型农业建设,并与东南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例如茶叶。茶树性喜温暖温润气候,喜光耐阴,适于漫射光下生育。云南的偏酸性土壤和高原山地的多云雾都适宜茶叶的生长。云南山地的多云雾正好提供了漫射光。茶树对紫外线还有特殊的嗜好,云南低纬度高原紫外线较强烈,促进茶树生长。云南茶叶的代表有普洱茶,滇红,绿茶,花茶等。茶叶在云南的第一产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叶多出口外省及国外,同时也作为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景点出售。是云南经济中重要的一环。 2,实例分析:哈尼梯田

云南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在这种区位条件下哈尼梯田可以说是云南农业的典型代表之一。

哈尼梯田位于元阳县哀牢山南部,在崇山峻岭之间,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地形呈“V”形发育。这里的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梯田数最高的山坡有3000级。其独特的阶梯状农田外貌就是由于这里的山地地形影响。从远处眺望,你可以明显的看到山体由于农业开垦,形成了独特的阶梯状外观。云南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很难找到一块平整的土地,于是有了这种山地梯田,虽然这种山地梯田并非云南所独有,但是哈尼梯田确实是梯田中的一个典型。梯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山地坡度不容易保持水肥,开垦梯田以后,以阶梯的方式大大减缓了梯度,使得山坡可以保持水肥,可以种田。同时阻止了水土流失,也保护了环境。

元阳地区处在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一区位因素提供了足够的水热条件来种植农业,年平均气温24.4℃,最高气温44.1℃,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哈尼梯田是水稻田,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适宜水稻生长。

哈尼梯田在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尼梯田的意义不仅仅是农业,也具有旅游业的意义,梯田独特的外观极具观赏价值,并且这里还有一定的任务气息富含在景观之中。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梯田农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旅游的直接对象就是农业梯田,这使得梯田形式的耕作可以保持下去,旅游业的收入也可以投入到梯田农业中,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对当地农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游客可能会对梯田造成一定的破坏,阻碍农业耕作。同时游客的增加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依旧有部分村民没有意识到留在梯田上耕作的重要性,造成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梯田将面临无人可耕的局面,将会影响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省政府下发了《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专题会议纪要》,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