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坛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不是刀枪却给人以力量;书,不是胭脂却给人以气质;书不是万能的,却给人以千变万化的世界。阅读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还可以净化心灵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其答案就在于阅读。那么在农村少儿启蒙晚,再加上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制约,如何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引导选书。
一年级的学生选什么书?如何选?首先根据少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尽量选择色彩鲜艳、插图生动、简单易懂的书籍。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学习了拼音。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由简单汉字书写的注音绘本故事。如:《狐狸的宴会》、《妈妈发火了》等。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书。比如:喜欢恐龙的可以选《恐龙王国大百科》、喜欢昆虫的可以选《法布尔昆虫记》、喜欢卡通图像的可以选择《三只小猪》、喜欢布娃娃的可以选《白雪公主》等。由于农村基本没有书店,家长不能带孩子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等有氛围的地方进行阅读,需要教师想办法弥补,我的做法是组织交换借阅,以板报的形式记录孩子们的借阅情况,设置“本周借阅小冠军”等荣誉来激励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
二、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除兴趣爱好的阅读外,还可以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带领孩子们阅读。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学识才刚刚起步,各种行为习惯都在养成阶段,不具备完全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时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作用,比如:教学一篇课文时,在学生的初读阶段,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用彩色记号笔标注好,再想办法解决,为什么用彩色笔呢?就为了加深印象,强化他们的记忆,争取下次再遇到,很快就认出这些生字、词语。在学习了新教材《拔萝卜》一课之后,因为课文没有交代拔萝卜的结果,所以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学生大声说:拔出来了,拔出来了。因为人多,力量大。”接着我说咱们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然后扮演喜欢的角色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吧,孩子们开心极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阅读,因为读得不认真,就没法把故事演生动。阅读之后的演一演,紧扣文章主题,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到:团结就是力量和生活中要互相帮助的道理。认真是成功的第一步,培养认真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培养广泛涉猎的阅读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相当旺盛,因此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展知识面。阅读不同种类的书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一次良好的阅读体验即是一次身心愉悦的旅行。阅读《伊索寓言》就能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点拨孩子的慧根。阅读《格林童话》可以培养孩子对美妙奇幻世界的想象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现在的学生都被家长宠的任性、自私、受不了挫折。最近,我推荐学生看《妈妈我是最棒的》、《我的内心很强大》,这是自励式的教育绘本,通过阅读这样的书籍,让学生自信勇敢、独立、保护自己、能从容应对冷落和挫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方面,我的做法是班级墙上悬挂一本《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里面都是孩子们写下的最喜欢的句子。每节语文课尽量用他们喜欢的话设计导语去导入,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读来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东西,我还鼓励家长们和孩子共同阅读,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开始家长比孩子们还羞涩,只是坐在身边看着孩子读,不肯动嘴。经过劝导终于有两位家长把共读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
我抓住时机大加赞扬,自此,班级掀起了“大学生”和“小学生”共同阅读的高潮。不管我每天怎么忙,都会在朋友圈晒出一位学生当天读书的视频,并配上简单的评语。这样坚持下来,孩子、老师、家长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我发现学生爱上了阅读,读得越来越顺畅了,越来越自信了。
四、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积累,我让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本《宝藏本》,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成为自己终身营养。为了更好更多的积累,我们学校还开展了征集阅读手抄报活动,并对手抄报进行评奖。这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就以学校的这项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把积累的知识和美术、书法、页面布局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设计制作的手抄报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孩子们的字比以前好了,动手能力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总之,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钟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爱、善良、真诚、正直、勇敢乃至爱国精神等人类精神尤为重要。
同仁们,为开启孩子们的心智、升华他们的人格,让我们为祖国明天的太阳更明亮、更耀眼而努力吧! 李华
肇东市里木店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