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

来源:九壹网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 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可编辑)

姓名,年级: 时间: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呈现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1.多以区域图、统计图为材料,考查部分1.自然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紧张的原因1。自然资源对人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及解决措施 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自然灾害的类型和2.自然资源紧缺的原2.自然灾害发生的危害,人类防灾减灾因及应对措施、突发主要原因及危害 的措施 自然灾害的处理等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

学生用书P158

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①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按自我再 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是相对的,当对可再气候资源、水资源、③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④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⑤矿产资源 ②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错误!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煤炭时期 (

煤炭大规

模开发和利用

煤炭使用意义:对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3.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错误!

时间: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主要能源:以⑦煤炭为主

4.能源发展方向: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⑩多样化利用阶段。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⑪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2.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⑫矿产资源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3.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⑬弱化。

微探究1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

答案 (1)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

(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3)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四、自然灾害的概述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成因类型:⑭地质地貌灾害、⑮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⑯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和⑰潜在性。

4.危害:不仅造成⑱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五、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类型 含义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洪水 ⑲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⑳洼地雨涝 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 关系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判断某一现象或过程是否为自然灾害的方法

自然灾害的概念中,给出判别和确定自然灾害的三项标准:第一,自然灾害发生的领域是地球表层系统,即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第二,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它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第三,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危害性,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微探究2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生用书P159

考点一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 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就国家而言,巴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东部季风区多耕耕地多分布在亚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地,西北内陆多洲东部、南部的每一寸土地;因草地,东北、西南季风气候区和美地制宜,宜农则地区多林地 洲的温带大陆性农、宜林则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合理利用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气候区,草地主宜牧则牧;防止要分布在热带草土地资源被污染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煤炭主要分布在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华北、东北地区,大陆,石油主要矿产资源 石油主要分布于分布在波斯湾沿东北、西北、华岸、墨西哥湾沿北地区,铁矿分岸和北海等地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或破坏 布于辽宁、河北、区,铁矿主要分四川等地 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资源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1】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C.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C.水体含沙量

B.太阳辐射 D.洋流流向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析题助思: (1)文字信息

结合题干材料,长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水温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盐丰富,冬季反之,故与夏季相比,图示海域冬季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冬季河流流量小,高峰值向陆地方向移动,A项正确。

(2)图文信息

自主解答:(1)__D__ (2)__C__ (3)__A__

对|点|微|练

(2017·山东临沂一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 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 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1-2题。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 C.地下水

B.雨水 D.淡化海水

解析 该岛年降水量约400 mm,总体降水量不大,且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附近河流较短,则河湖水较少;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

答案 C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解析 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市用水最紧张。

答案 B

考点二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热带或副热台风 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 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连续性的暴暴雨洪涝 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干旱 长时间无降华北地造成粮食减①改变农业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狂风、暴雨与风暴潮等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和社会安定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寒潮 的剧烈降温,并伴有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冻害,交通、预警,做好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人畜伤亡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建筑物和岩体,避开危险区 防寒准备 大风、雨雪、依次减冻害等现象 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西南地区 弱 地震、 滑坡、 泥石 流 多、财产损失大,公共设施遭严重破坏 【易错排查】

1.自然灾害并非一无是处

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也可缓解此时此地的高温天气;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可以带来降水,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作物越冬,可冻死田地里的害虫;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岩浆岩中存在矿产资源。

2.洪水不等于洪灾:

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洪灾则是由洪水带来的灾害,其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密切关系.所以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自然灾害的判读技巧 (1)判读灾害类型

首先,分析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其次,分析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种类不同:沿海地区多台风(飓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灾害;内陆地区多干旱灾害;河湖分布区多洪涝灾害等。再次,分析灾害发生的季节。一般地,冬季多寒潮、沙尘暴;夏季多暴雨、洪涝;春季多干旱等.

(2)判读灾害的分布特点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分布趋势,二是具体分布特点,三是极值区分布。

(3)判读灾害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有: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位置(源地)、太阳活动、板块构造等;

②人为原因包括:工程建设、破坏植被、过度开采(矿产、地下水等)、围湖造田、防范意识淡薄等.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例2】 (2016·全国卷Ⅰ)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析题助思:

(1)冰川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可从物质条件(松散堆积物)、水源条件(大量的水)、比降大的沟谷三方面来分析.

(2)根据题干材料分析:

物质条件——深厚的松散堆积物;

水源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降水较为丰沛; 沟谷条件-—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

自主解答: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对|点|微|练

(2017·河南安阳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3—4题。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3.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C.山洪

B.崩塌 D.干旱

解析 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

答案 C

4.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C.禁止开矿

B.拆除库坝 D.抽取地下水灌溉

解析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答案 D

学生用书P162

读图析图巧夺分(二十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

律 读 图 指 导 1.时间分布规律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空间分布规律

应 用 提 升 1.(2016·全国卷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读图,回答问题。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图示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2.(2015·全国卷Ⅱ)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 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天气系统、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下图为1969-2016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2020《顶层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三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等值线分布特征从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延伸方向几方面去分析,依等值线的特征再分析寒潮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结合地形及纬度分析原因。第(2)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可减小地温下降幅度。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