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的表现

来源:九壹网


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的表现

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音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姚老师的带领下,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在音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根据世界上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参照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以下九个音乐文化区,即: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含中亚)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等。其中每一种音乐文化区还可细分,如东南亚可分为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音乐文化区,黑非洲可分为、西非、中非、东非、南非等。

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做为音乐文化中心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古老而深厚传统的中国音乐文化在本区的影响甚为深刻。在历史上,无论是朝鲜、韩国,或者是日本,都曾在乐器、乐理、乐曲、乐种、乐调等方面接受过中国的影响。由于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民族心理、哲学基础、审美趣味的不同,导致了音乐也很具有东方风格特点,那就是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美。表现在音乐形态上就是:1)节奏上的自由与规律。自由的节奏如:中国的“山歌”、蒙古的“长调”;规律节奏如:中国的“小调”,朝鲜的“短调”。2)运用五声音阶和五声旋法。如中国常使用“宫、商、角、徵、羽”,日本则使用加入“清角”的“半音五声音阶”。3)旋律渐进的发展模式。中国琴曲的“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中国戏曲的“散、慢、中、快、散”,日本的“序、破、急”、“起、承、转、结”,都属于讲求承前启后的渐变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4)多音性旋律与单线旋律并存。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和蒙古,也会出现多声部的

组合方式,近似复调,但却是主调风格为主。除上述特点以外,东亚各国的音乐方面也体现了东方 “以写意为主,写意中的写实”音乐美学观,这种创作方式在人物的舞台动作中得到了体现。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从创作到演奏都要求较高超的技巧。为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交响乐队由四个部分组成:1、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黑管、大管)。2、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3、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镲、钢琴、竖琴)。4、弓弦乐器组(包括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一部交响乐作品,一般有四个乐章(但也有三个或多于四个乐章的)。第一乐章为快板,多用奏鸣曲式谱写,很有戏剧性;第二乐章为慢板,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是中快板,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谱写,节奏一般清晰明快,气氛热烈。一部交响乐,大约演奏40分钟左右。

在音乐欣赏这门课中我知道什么是管弦乐。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18世后,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写作管弦乐序曲。19世纪到20世纪管弦乐

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作曲家与优秀作品相继出现。

管弦乐曲系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 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有时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不同,可对乐队编制适当调整,或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亦属常见。管弦乐套曲一般规范套路第一乐章:快速、活泼,奏鸣曲式结构,是全曲思想核心。 第二乐章:缓慢、如歌,变奏曲式结构,具有抒情性。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变奏曲式或复三部曲式结构,具有描写性。 第四乐章:快速、极快,回旋曲式结构,具有高潮性。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

在这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不光学国外的民族音乐,国内的民族音乐也有学到。我们观看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视频。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民族音乐文化也丰富多彩。各民族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或地域特征。我国的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发展中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是世界上少有的弦歌遍地,乐声满天的国家。各民族的传统音乐风格的区域化现象,虽然与今天的行政区域有一定的联系,更与各民族的地区的丰富多样的自然地形地貌,历史文化传统,劳作方式,生活习惯,方言土语,风俗信仰等关系密切,常常超出行政区域的范畴,形成“民族传统民歌的风格区”。例如,以黄

土高原陕北,晋西北为代表的高原民歌,就共属于汉族传统民歌的“黄河上游-西北风格区”;洞庭湖之南北湖南,湖北为代表的传统民歌同属汉族传统民歌的“长江中游-中南风格区”;西部藏族形成的“西部-藏族风格区”;北方游牧民族形成的“北方草原-蒙古风格区”。

在我老家湖南传统民族乐器可能就是二胡和唢呐了。我还是蛮喜欢湖南民歌的,特别是宋祖英的歌。《四季花儿开》、《辣椒歌》、《瓜子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好日子》、《大地飞歌》、《郎从对门来》、《小小幺姑》、《浏阳河》、《辣妹子》、《小背篓》、《龙船调》、《乡里妹子进城来》,这些歌小时候经常听,作为她的老乡我非常的自豪。在1999年,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作词家郑南为宋祖英量身定做的《大地飞歌》在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一亮相便好评如潮。从此,这首几乎成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代名词的主题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到了海外。接下来的几届民歌艺术节,这首《大地飞歌》被屡次翻唱。2000年,零点乐队扛起了摇滚版《大地飞歌》的大旗,2001年,《大地飞歌》落在了情歌王子周华健肩上,2002和2003年分别是陆毅、赵薇和羽·泉的组合版,2004又由宋祖英演唱,最令人叫绝的是2005年干脆来了个由黄英领唱众人合唱的“美声版”。来到广西求学后,每年都有去看南宁民歌艺术节,现在的舞台上,广西本地的歌手越来越多了,因为我们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越办越好。

每年的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中,各民族音乐文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表演形式和新的作品,从而使传统的民族音乐艺术进万家。在课堂上,老师有放视频给我们看,在课后我又自己看了一些。在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中出现的原生态唱法让我们耳目一新,让我们在家就可以了解我们国家各民族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李怀福,李怀秀兄妹表演的苗族飞歌。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中的土苗兄弟组合等等。还有如四川电视台选送的参加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中《高原红》,《高原风》组合,虽然选手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但是在表演上他们都能做到为了音乐而忘掉他们本民族的表演特点,从这些表演来看,民族音乐已经打破了原来的表演模式和地域的限制,

出现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音乐乐欣赏这门课程教给我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音乐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