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对外在运输、仓储等涉及物流市场开放的承诺和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物流瓶颈,使得更多的人们关注物流研究,近来我国物流实践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在此过程中不乏远见者在实践中扎实挺进,促进物流高级化发展,也有许多盲目跟风者。因此,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澄清。
一、物流究竟新在何处
物流这一概念在人们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物流产业的基本作业内容诸如运输、仓储、配送以及相关的其他的增值服务,在传统物流服务的构成中基本上都有。物流最新发展正在于它的集成化、高级化,这种集成的高级物流(integrated advanced logistics)的“新”重点体现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物流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上,它并不是对传统物流的完全否定,而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诸如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之上的物流业务集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物流新体系的建立和实现能够准确、有效、灵活、科学地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例如,第三方物流支持客户的供应链管理。
二、物流的运作主体和能力要求
物流运作的主体是谁?这一答案直接涉及到推动物流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物流运作的主体是企业,物流专业化、集成化和高级化的发展重点在第三方物流,这一点已经很清楚。虽然第三方物流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服务内容也有较大差别,关键是要具有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物流信息、配送网络和相应物流全程控制能力。支持客户所需要物流能力的资源并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完全所有,但第三方物流却能够做到实时支配、使用相关资源,提高物流全程控制力是竞争制胜的关键。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能够自主积累资本的历史很短,再投资能力较弱,物流企业更是如此,流程实际控制能力较强的并不多。面临着中国加入WTO的严峻挑战,加之“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对企业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想迅速提升中国物流业的高级化程度,增强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竞争中的抗衡能力难度很大。发展中国物流事业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而且需要政府宏观政策支持。
在日本等国家的海运业、铁路运输、卡车运输、仓储业、速递业等都列入物流业,以包裹速递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快件物流与传统的邮政业也展开了剧烈竞争。物流的集成化、高级化发展需要企业有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资源投入,需要对传统物流设施、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包括已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新兴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要求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物流业能够给整个社会产业链带来增值效应,能够提升产业链物流服务水平并降低产业物流总成本,因而,许多国家、地方政府都以不同方式参与了物流基地建设规划、物流经营环境建设和物流运作制度规范。政府所能够提供的是企业进行物流运作的良好平台,这个平台的总体水平对物流业发展确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物流集成的障碍在何处
1.体制问题
考察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物流设施及其运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规模较大的物流基地其经营活动几乎都涉及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协作。例如,德国海公司从事海产品物流增值业务,从冰岛渔民收购来的鲜鱼通过海运经铁路、公路直接运进公司加工工作间,按客户需要进行海产品分类加工、冷藏和配送业务。加工工作间一面出口可以直对卡车车厢,另一面出口铁路可直接进入紧连冷藏库的加工工作间,这样可以将冷藏海产品、加工后的海产品根据需要分别由铁路或公路运输配送至目的地。在我国许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铁路货运站与公路货运站协调就比较困难,常常见到这样一些现象,公路零担站、集装箱中转站的对面就是铁路零担货运站,铁路与公路运输、仓储设施完全可以协同运作,但是,在传统的部门管理体制下实际上却很难做到。企业原隶属关系在实际运作上造成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体制制约障碍亟待改变。
2.客户问题
客户问题的实质就是市场问题。物流的客户是谁?明确这一点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前提。国外一些物流公司的建立就是起源于为特定客户服务的。例如,施多特(Stute)公司与KHD公司的合作很能说明问题。KHD公司在科隆一波资建造了一家现代化的柴油发动机厂,在征得KHD公司赞同并愿意与其合作的情况下,施多特公司在距柴油发动机工厂10余公里处建造了一座与之配套的仓储中心,全面负责该厂生产所需要的全部物品(主要是零配件)的仓储与集散作业,为KHD公司在科隆一波资的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也使施多特公司的运输、运输代理、仓储及技术服务等业务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在为客户企业设计物流服务项目和系统的过程中,也将自身的能力融入其中,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结成双赢的战略或业务联盟是十分关键的。据纽伦堡大学最新统计,在德国,包括运输、中转和仓储在内的物流服务年市场容量大约为1840亿德国马克,其中有51%的市场份额被物流服务供应商占有。国内有一种看法是,物流业只能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才可能发展。事实上,在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一些工商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利用外部资源(outsourcing),有的工商企业已经开始将自己的车队独立出去,采用招标的方式实现自己非核心业务的外包,这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市场。这些现象已经开始在我国中部地区形成和发展,并将给西部大开发中新建企业以重要的榜样影响。有新建企业的地方物流专业化发展的障碍就小一些,经济落后且急待开发的区域若不从起步做起,就有可能重新造就一批“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在物流事业发展过程中,物流服务水平与工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市场第三方物流不可能发展,没有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就不会有真正的物流外包市场和专业化物流的发展。
3.规模问题
物流服务水平往往与新技术应用结合在一起,新技术应用往往与业务规模相互关联。不用新技术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准,比如JIT配送服务,没有经营规模物流新技术投入难以取得效益,没有效益物流企业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业务就不能得到长足发展。新的物流项目上马往往导致新的经营者加盟,在经营规模小,网络化物流资源薄弱的现状下,过多的经营者进入这一行业,使得原本就显得小、散、弱、乱等问题与新技术力量投入薄弱困绕在一起。诸如专用车辆、专用设备、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等问题。以EDI应用为例,EDI本身可以提高业务效率性、准确性,降低单据制作成本,降低物流成本,但由于多家搞EDI中心,各家都没规模、都缺少定单,有的连维持生存都难,结果造成了一些物流企业看到EDI的高成本呈现“敬而远之”的现象。
4.资源问题
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等部门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我国现在已经从事物流业务或逐步转向或欲拓展物流业务的企业中,原隶属于上述部门管理的交通运输、物资、内贸、外贸、电子商务以及工业企业等都拥有相应物流资源,而且各有特色或优势,但许多资源至今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工商企业剥离部分非核心业务时也涉及部分物流资源退出或闲置。在当前的物流热中,大面积铺摊子建设新的物流项目,发展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对提升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有好处,但难免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不注意市场问题的研究,也有可能造成许多新的亏损点,这样不能真正达到提升物流产业结构的目的。如何将有关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有竞争实力的我国物流业?也许现在就要考虑物流发展中整合资源问题。
四、实现物流业整合的方向和途径在哪里
不论采用何种新技术,集成物流的最终实现不能离开传统物流的功能性业务,诸如运输、仓储、配送、增值服务等内容,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理论指导下从事单一性物流功能的企业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难以与客户建立起巩固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利用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信息系统、条形码、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可以改造传统物流作业运作方式、运作效率、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准。很多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想法是只想做上线、做主导者(进行全程物流流程控制),不想做下线、做从动者(运输、仓储、配送以及流通加工等具体增值服务)。显然,集成的高级物流必须进行两者之间的资源整合,否则最终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物流资源整合的结果往往是有限的资源向具有网络化、系统化方向的少数极具竞争力的经营者集中,相当多数的经营者将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物流经营的同盟者,或者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适应自身能力的物流市场补缺者。因此,单一物流业务经营者可根据客户需求向网络化或系统化物流发展,并依此进行自身业务整合和多元资源整合。即使目前单纯着眼于运输和仓储经营,也要形成其它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经营优势,形成特色物流经营,在群雄并起的物流行业里立稳脚跟、拓展业务,为未来市场竞争中制胜打好基础。已初步形成网络化物流经营的企业,可根据客户系统化物流需求整合资源,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巩固和培育核心优势,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和通道畅通的基础上,发展和巩固企业各种联盟,形成基于网络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已初步系统化物流经营的企业,可在巩固既有客户关系基础上整合自身资源,巩固自身优势,扩大经营规模,向物流高级化、规模化经营方向迈进。那些功能单一、实力弱小又无特殊技能的物流经营者可以主动融于有发展前途的网络化物流、系统化物流中去,成为物流规模化经营的同盟者。
物流业的主角将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市场也是配置物流资源的基本途径,实现物流业整合最终必然依*市场竞争、市场机制进行。无论采用上市、兼并、合作、合资、融资租赁等何种途径整合物流资源,首先一定要认真分析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本企业的核心能力,依此选择整合方式和对象,以确保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除了有形资产的方面以外,还必须注意经营理念、经营人才、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物流系统、信息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目前在许多城市物流业的发展中,政府均参与制定规划、创造产业发展的平台与维护产业发展环境等工作。政府在规划中应当对物流资源整合方向、整合政策有明确的阐述,以引导物流业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