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喜欢网购的请加群,285010202,保证让大家买到物美价廉的宝贝。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美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 教学课题 了解: 中国近现代绘画流派及代表人 掌握:中国近现代绘画流派及代表人 一、 中国近现代绘画变革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是中国画发生激烈演变 ;二 是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 二、 中国画产生了两种类型:传统型中国画、融合型中国画 1、传统型中国画(代表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①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齐白石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白石老人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虾》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②黄宾虹《山水册页》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朴岑等,号宾虹,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学者型画家。他同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他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 黄宾虹《湖滨山居》 此幅画题“北宋画多用焦墨,兹一拟之”,体现了画家对北宋画一贯的推崇。而在墨法的使用上,他认为一幅画须七种墨法兼用,才是“法备”;即使是用焦墨,也要做到“润含春雨,干裂秋风”;要能“水墨淋漓,而后能焦墨渴笔”。这幅晚年作品以焦墨为主,又兼施浓、淡、泼、破等墨法,复施以淡绿浅赭,于浓郁中又有清新之趣,恰当地阐释了这些主张,也映现出他理想中的湖滨山居的景色。 ③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雄视》 潘天寿是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大师和现代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 《记写雁荡山花》是潘先生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画的是雁荡山中的一个不知名的角落,这样的景致似乎那个山区都可以找到。可以说,《记写雁荡山花》是画家数十年生活经历的集中的抒情写照。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 2、融合型中国画(代表画家: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傅抱石) ①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徐悲鸿《群马图》 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此幅《群马图》作于一九四O年,徐悲鸿当时正旅居印度,他从报上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痛击了日本侵略者,喜不自禁,乘兴挥毫,写下这幅逸兴遄飞的佳作。借这幅奔马图,他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明天满怀的希望以反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托物言志是他绘画的一大特色。 ②蒋兆和《流民图》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流民图》堪称一幅里程碑式的宏篇巨制,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在直面人生、表现现实方面的巨大成功,也是蒋兆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41年,在北平沦陷区日军的眼皮底下,蒋兆和以超凡的胆识开始巨幅《流民图》的创作。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史诗般的撼人力量。 《流民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神力度,还因其艺术上的空前突破。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继徐悲鸿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家。 ③李可染《春雨江南》 《春雨江南》画于1962年,这是李可染画江南风景的代表作,描绘春雨中的江南景象,水墨淋漓,幽淡为宗,极尽浑厚华滋之致。李可染学过黄宾虹,且揉入了光影和焦点透视,在传统技法的厚重、华滋、老辣的基础上又多了结实。 ④傅抱石《丽人行》 此画以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的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先生的名作。作品表现了权倾一时的杨贵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的盛况。\"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无疑,傅抱石在作品中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全画分为五组,每组人物多有不同,并以不同的树木相隔,表现了作者的匠心。在一幅有37人之多的人物画中,傅抱石用不见首尾的安排,表现了一个合于主题的更为宏大的场景。而在技法的运用上,以树木的浓阴衬托人物,在这种高妙的黑白对比中,人物突出,而主题更加鲜明。 三、 有着悠久传统渊源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画种得到发展: 漫画: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 年画: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出现了月份牌年画和新年画。 1、 漫画: ①丰子恺:《儿童漫画》 ②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与其说是画家张乐平对人类弱小者的怜悯与同情,毋宁说是他对一个不公正社会的血泪控诉和强烈抗议。正因为它浓缩了当时中国流浪儿和广大民众的苦难现实,因此它才在广大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应该说,忠实地反映生活是张乐平《三毛流浪记》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2、 年画:力群《丰衣足食图》 他在1944年创作的木刻《丰衣足食图》,是在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之后,根据他同时创作的一幅年画刻成了木刻。作品中人物造型单纯完整,情绪乐观,构图对称饱满,色彩明快热烈,富有我国民间木版年画和民间剪纸的特点,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民族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丰衣足食图》以其强烈的装饰风格、红黄蓝的色彩和剪纸特色的刻画,表现了大生产运动给边区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受到边区人民的热爱和欢迎。 四、 西方绘画的引进: 1、 素描:作为造型基础的画种也发挥了独立的艺术表达功能。 王式廓《血衣》 这幅作品是王式廓1954年开始创作的。《血衣》是反映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作品。它是王式廓倾毕生精力都未曾最后完成的杰作,此画的创作长达20年之久,为此耗尽了王式廓的心血。终于在1973年创作完成了纵1.92米,横3.45米的巨幅素描《血衣》。1973年4月接受中国革命博物馆将《血衣》画成油画的任务,立即动身去河南搜集素材。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 2、 油画:新中国成立以后油画长足发展。 ①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1948年——)于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②董希文《开国大典》 值得一提的是,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第一个是图上除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而右面则是广场群众,这个突破加大了领导人与广场群众一实一虚、一近一远、一少一多的对比效果,能更好地突出节日气氛。另外一个就是按正常视觉规律,在毛主席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天安门城楼的大红柱子。 “抽掉”这根柱子,广场显得更为开阔,相反如果画上这根柱子反倒显得累赘了。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③吴作人 《齐白石像》 油画 吴作人是徐悲鸿的重要传人,担任过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齐白石像》这幅画是吴作人的代表作品。画中老人的精神抖擞,气度卓然。一代宗师的那种气派和形象跃然而出。这幅画里画家遵循油画的规律,又吸取了中国画的某些表现方法。运用“知黑守白”的原理,采用平光,减弱明暗,借助黑色绒帽和青色礼服的配合。衬托出老人的风采。使得画面清晰、典雅又大气磅礴。渲染出了大师的身份同时,也显示出了老人对艺术的坚韧追求。 3、 版画:有传统版画画家作稿,刻工刻板的复制版画发展成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型版画,艺术风格更加多样。 ①胡一川《到前线去》(木刻 1932) 在胡一川创造的新形象中我们似乎能听到画家的心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到前线去,为保卫祖国而战。 ②李桦《怒吼吧,中国》(木刻 1935) 面对与《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同一时代环境的《怒吼吧,中国》,耳畔不禁又响起那激昂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③古元《一湾解冻的湖水》(水印木刻, 1980年后) 《一湾解冻的湖水》是一幅蓝黑两色的水印木刻,是古元晚年的精心之作。画面呈现的是厚厚积雪的原野,前景有一湾解冻的湖水,湖边有一群活跃的野鸭,中景是一排两组疏密有致的树,透过两组树间是远处密密的树林,层次分明。然画家手法非常洗练,仅依靠树的一片密枝的“灰”调子和中景一排齐根的树干,造成白雪皑皑的原野和地面纵深起伏的视觉效果。前景湖面水波倒影,野鸭在湖边或歇息或飞翔或追逐戏耍,使寂静的雪原增添了春之将至的活跃气息。该画体现了画家融合中西版画技巧,注重意境和韵味的营造,是突出东方美学情趣的重要代表作。 4、 新形势绘画(彩墨画):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乃至某些观念和技法相融合。 ①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将东西方艺术进行历史的比较,提出了“融合中西”的创作主张,此图“从两种方法中找出一个合适的新方法”,并认为艺术要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 他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将西画的色彩和现代构成与中国艺术的韵致相结合,体现视觉上的节奏感。在这件几近正方形的作品中,作者以门、窗、果盘相组合,追求方中有圆的几何秩序,用面与线的结构调动画面,突出形的韵律。此画以墨为底,复施灰青与白粉,在强调墨韵的同时体现出黑、白、灰层次和深沉的色调。 《白衣女》 《樱花小鸟》 《油灯花果》 ②吴冠中 《扎根南国》 《春雪》 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容量很大,关于中国近现代的画家、流派及代表人物非常多,而且其代表作也非常多,多数为记忆内容。尤其是其中的传统型及融合型,列举的代表人物只是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并不全面,所以会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的不全面,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西方绘画的引进给我们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改变,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具体内容上的,在这一点上应该多给学生举例子,看图片,做的还不是很好,需要改进。 四、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 学校: 青州二中 姓名: 付文远 职称: 中二 电话: 3889985 电子邮件:coko321@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驼山中路789号 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本人从事美术教学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 也学会了如何跟学生好好相处,如何做一个良师益友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们教学生,同时,学生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如何做到互相学习,这是一个难题。我希望我们都能放下身子去,到学生中去,不仅要让学生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快乐学习。 喜欢网购的请加群,285010202,保证让大家买到物美价廉的宝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