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7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计算题 5. 论述题 6. 综合应用题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据的特点的是 ( ) A.离散性 B.差异性 C.变异性 D.规律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离散性、变异性和规律性是数据的三个特点。 2. 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是 ( ) A.平均数 B.集中量数 C.差异量数 D.变异系数
正确答案:C
解析:统计学上,把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数。 3. 平均差的缺点是 ( ) A.不直观
B.不是所有数据参加运算 C.不便于做进一步代数运算 D.科学性较差
正确答案:C
解析:平均差的缺点是不利于进一步的代数运算和不利于使用计算器。 4. 百分等级也称百分位,用记号_______表示。 ( ) A.CV B.AD C.PR D.cf
正确答案:C
解析:CV表示差异系数;AD表示平均数;cf表示累积次数。
5. 标准分数分布中,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 ) A.100,0 B.100,1 C.0,1 D.0,0
正确答案:C
解析:标准分数分布中,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0,1。 6. 当遇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时,
他们之间的相关连带关系的 ( )
A.点双列相关 B.积差相关 C.等级相关 D.高尔相关
正确答案:A
解析:两个变量,其中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时,他
们之间的相关连带关系是点双列相关。
7. 积差相关是由英国著名的统计学家_______创立的。 ( ) A.高尔顿 B.斯皮尔曼 C.皮尔逊 D.肯德尔
正确答案:C
解析:英国著名的统计学家皮尔逊最早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回归”的概念,
以及积差相关的分析方法。
8. 统计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分布是 ( ) A.t分布 B.抽样分布 C.正态分布 D.F分布
正确答案:C
解析:统计学中研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分布是正态分布,也称常态
分布。
9. 我们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成功学习这一课程的基础,这属于 (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终结性测验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
做好教学安排而经常使用的测验,称为安置性测验。
10. 样本与总体的差异称为 ( ) A.抽样误差 B.差异量 C.标准误差 D.平均差
正确答案:A
解析:样本和总体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11. 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是否等于某个定值或相等,应该使用 ( ) A.单侧检验
B.单侧或双侧检验 C.双侧检验
D.两种都不可以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样的判断需要把两侧的危机区域加起来,因此属于双侧检验,如果
是判断两种总体参数是否有无大于和小于的关系,则应该使用单侧检验。
12. 下列智力测验中用百分等级来评价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比一西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正确答案:D 解析:除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用百分等级评价学生的发展以外,其他的都是
比倒智商。
13. 当总体比较大,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而所抽样本又比较少的时候应使用 ( )
A.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正确答案:B
解析:当总体比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并且这个总体的内部结构又比
较复杂时,应采用分层抽样。
14. χ2检验的过程中要求每一类的理论次数应该 ( ) A.大于等于5 B.大于等于10 C.大于等于15 D.大于等于30
正确答案:A
解析:χ2检验要求各类事物的理论次数不应小于5。 15. 单向方差分析的功能是 ( ) A.比较两个总体间的差异
B.比较一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C.比较多于两个总体间的差异
D.比较不同方向上某总体的平均数间的差异
正确答案:B
解析:比较一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问的差异,应使用单向方差分析。
名词解释题
16. 分数
正确答案:分数指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 17. 心理测验
正确答案:心理测验是通过对一组标准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
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方法。
18. 总体
正确答案:我们把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称为总体。 19. 效度系数
正确答案:效度系数是指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值间的相关系数。效度系数提供了一个单一量值来作为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用它来表达测验的效度系数值。
简答题
20. 简述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
正确答案:(1)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2)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 (3)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
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
21. 简述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方法。
正确答案: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通常以教学大纲为根据,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1)确定考试内容要目,并把它们排列在表中最左边一栏上。这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教材章节名次依次罗列;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块分别罗列。 (2)界定该科目应考查的掌握目标层次,并把这些目标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安排在表中顶端第一行有关格子上。 (3)确定各项考试内容要目下的分数比重。 (4)把每一项考试内容的分数比重逐一分配到若干必要的考查目标即掌握层次上去,
形成网格的分数分配方案,即是命题双向细目表。
22. 简述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推断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
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计算题
23. 7名学生的化学成绩分别是80,77,73,76,69,89,82。求这6名学生的平均差。
正确答案:
即这7名学生的化学成绩平均差为4.86分。
24. 8个观测分数分别是X1=90,X2=75,XE=60,X4=90,X5=55,X6=90,X7=85,X8==92,计算
。
正确答案:, 即置的值是74。
25. 根据下表求数学和物理成绩的积差相关系数。
正确答案:绘制积差相关计算表如下:
代入公式得到: rχy=0.55, 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之
间的相关系数为0.55,二者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
论述题
26. 为什么说当项目难度p=0.50时,被试能最好地被区分开来?
正确答案:一般的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目的是尽可能把握住被试的个别差异,因此希望测验后所有被试的分数能彼此有足够差异的分数。这样,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就应该是p值尽量接近0.50。如果一个项目的通过率是1.00或0.00,所有的被试全都能通过或全都不能通过,各类水平被试的得分就没有差异了。假定一个项目的通过率为0.50,测试了100名被试,这样,就有50人得分而50人失分,于是,这100人中就有50×50=2 500对被试所得分数有差异;假定项目通过率为0.60,这100人中就有60×40=2 400对被试所得分数有差异。只有当项目难度指数值愈接近0.50时,项目才愈具有区分被试的能力。
综合应用题
27. 测得两名运动员的立定跳远的成绩如下表,请问两名运动员中谁有可能在比赛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正确答案:根据题意得: CV=×100, CV=
×100=5.35,
CV=×100=6.64, 可以看出乙的差异程度大于甲,所以乙更有可能在比赛的时候超常发挥,从而有突出的表现。
解析:乙更有可能在比赛的时候超常发挥,从而有突出的表现。 比较两名运动员谁将可能有更好的突出表现,实际上就是看两名运动员平均成绩之间的
离散程度,两极分化严重的运动员,更有可能有突出的表现。
28. 某研究员对同一组被试进行了两次测验,测验的等级资料(Rx、RY)如下表,求等级相关系数。
正确答案:制作等级相关系数计算表,分别求出D与D2。
将列表得到的数据代人公式得 rR(6×8)=1-
(6×8)=905, 即
前后两次测验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