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075115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2.14
(21)申请号 201921031357.0(22)申请日 2019.07.04
(73)专利权人 沈阳秀展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
百脑汇科技大厦1903房间沈阳秀展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 邵丹 (51)Int.Cl.
H02P 7/03(201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0075115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57)摘要
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双刀双掷继电器K1、直流电机MG1,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闭触点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开触点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另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开触点接地,直流电机MG1的负极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闭触点接地,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双刀双掷继电器就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简单、控制方便,并且节省了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
CN 21007511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双刀双掷继电器K1、直流电机MG1,其特征在于: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闭触点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开触点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另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开触点接地,直流电机MG1的负极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闭触点接地;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的一端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1与直流电机MG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2与直流电机MG1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和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的电压为9V、12V、24V、36V中的一种。
2
CN 210075115 U
说 明 书
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机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一般都需要用2个继电器,其中一个继电器用来控制电源的方向,另一个用来控制电源的开关。图1为传统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 K2为双刀双掷继电器,它用来控制直流电机的电源的方向,K3为继电器,它用来控制电源的开关。其工作原理为:[0003]需要正转的时候,方向控制信号不给电,双刀双掷继电器K2不吸合,其常闭触点接通,直流电机的电源为上正下负,当开关控制信号给高电平有效信号时,继电器K3吸合,其常开触点接通,直流电机正转。[0004]需要反转的时候,方向控制信号给高电平有效信号,双刀双掷继电器K2吸合,其常开触点接通,直流电机的电源为上负下正,当开关控制信号给高电平有效信号时,继电器K3吸合,其常开触点接通,直流电机反转,因此直流电机反转的时候需要开关控制信号和方向控制信号同时给电[0005]因此,传统的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不仅需要两个继电器,还需要开关控制信号和方向控制信号才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复杂,控制不方便,并且加大了成本,实用性不强。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此本人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反复实验改进,设计出本电路,并在现场验证出非常好的效果表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双刀双掷继电器K1、直流电机MG1,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闭触点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开触点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另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开触点接地,直流电机MG1的负极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闭触点接地。[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的一端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1与直流电机MG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2与直流电机MG1的负极连接。[0009]进一步的,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和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的电压为9V、12V、
3
CN 210075115 U
说 明 书
2/3页
24V、36V中的一种。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双刀双掷继电器就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简单、控制方便,并且节省了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传统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4]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双刀双掷继电器K1、直流电机MG1,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闭触点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开触点连接,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另一方面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开触点接地,直流电机MG1的负极通过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下方的常闭触点接地。[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的一端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1与直流电机MG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直流电机MG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2与直流电机MG1的负极连接。[0016]进一步的,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和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的电压为9V、12V、24V、36V中的一种。[0017]工作原理: 需要正转的时候,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给电,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不给电,此时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线圈不动作,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闭触点和下方的常闭触点均接通,直流电机MG1的电源为上正下负,此时直流电机正转,发光二极管D1发光。
[0018]需要反转的时候,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不给电,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给电,此时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线圈动作,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开触点和下方的常开触点接通,直流电机MG1的电源为上负下正,此时直流电机反转,发光二极管D2发光。[0019]当正转电源Forward power给电和反转电源Reverse power也给电的情况下,此时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线圈动作,双刀双掷继电器K1上方的常开触点和下方的常开触点接通,直流电机MG1的电源为上负下正,此时直流电机反转,发光二极管D2发光,也不会出现电源短路的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0020]因此,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双刀双掷继电器就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4
CN 210075115 U
说 明 书
3/3页
电路简单、控制方便,并且节省了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性。[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
CN 2100751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