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 我们携手同行
——小学“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总结
去年,我走进了实验小学。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接受挑战的一年、是充满希望和不断探索的一年,同时也是开拓创新、学习实践和收获经验的一年。对于这所崭新的学校,刚步入中年的我,俨然是学校的“资深人士”,有老师调侃我说:你们是头上带着光环的人。是呀,“人才引进”正是头顶这朵如星星般的光环,让我感到压力和紧迫,它时刻提醒我,我不是一名普通老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众多的专家引领下,我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逼迫自己尽快成长!正是这光环,使得我前进的道路一遍光亮。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素质提升平台。更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比重很大,占54%,繁星闪烁,使得实小如山边的宝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54%,这是一个让学校人感到负重的数字,这意味着我们实小人必须奋进,必须优秀!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3月,我校开展了“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我有幸与青年教师建立了巩固的师徒关系。她是我校年轻教师,是师范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自身素质很高,能成为她的师傅,我内心既高兴又惶恐,深知这项工作的意义及肩上的责任,更不敢懈怠。一个学期以来,我本着“共同学习,互帮互助”的理念,给年轻人机会,给年轻人压力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她。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指导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言传身教
我觉得: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用自己朴实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功底,严谨务实的教学风格,去影响着她。
二、指导备课
1、钻研教材 教研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实行组内统一备课,让朱老师对小学数学备课程序有一定的了解。和她一起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板块、体系,知识的重难点,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指导撰写教案。由于朱老师本人知识功底扎实,加之勤于钻研,所备的教案不断趋于规范,并能渗透自己的一些思想。
2、了解学情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朱老师本期所接的9班,我原来教过。所以我们在办公室更多的是讨论关于学生的问题,只要有时间,我们的话题都离不开学生。9班有一名特殊生、多名学困生,针对班情,一起讨论辅导方法和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二、指导上课
1、听课、评课——家常便饭
朱老师每周都坚持听我的课,在上课之前,我也总是精心作好准备,尽量考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处处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课后我们总是针对一些关键的问题在一起讨论,相互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一个学期里,只要我能想到的工作和注意事项,都及时提醒她,避免她走弯路。
我也坚持每两周到班听课。从听课中,我发现朱老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课上老师讲解语言多、语速较快,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课后及时提出,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她一起分享。建议我们都多向陈小敏、朱秀琼等老师学习课堂组织教学,针对一年级儿童年龄特点,多以儿歌、口令、游戏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2、磨课、上课——山珍海味
5月,为向社会推出、展示经实小,领导特申请在我校举行区级数学教研课。从朱老师勇敢报
名上研讨课开始,她就一直在为此努力。3月,她先邀请学校领导、教学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自己的随堂课,把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缺点勇敢地暴露出来,并通过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指导、点拨,让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为了帮助她参加好这次活动,我们数学教研组群策群力,和她反复推敲教案。4月,教案数易其稿,她不厌其烦在年级内多次借班上课,认真听取每位老师的建议。在上公开课的最后几天,她一整晚在黑板上练习粉笔字、一整晚在教室里反复演练,最后为全区的数学教师展示出优质、精彩的课堂,得到区内教师的一致好评。“破茧成蝶”见证她两个月磨课的日子,她的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打动了我,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从她的身上我找到了对工作的那种敬畏和激情。磨课,本身就是一次美妙的成长历程。这个“磨”字,让我认识了数学教学的真谛,明白了“精雕细琢”后的深刻内涵。让我们“向年轻时那样工作”,磨课也推动我快速成长的步伐。
以老带新,教学相长。成长需要一个环境,感谢学校举行的这项“师徒结对”活动,给我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成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我们矢志不移、孜孜追求,我们披荆斩棘、不懈努力,我们坚守信念与道德,我们怀揣激情与梦想,昂首阔步向前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