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来源:九壹网


教学 内容 课 型 新授 10的认识 教学面授 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10的组成。 一、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教 学 过 程 (2)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2)9○□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请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10的组成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4)汇报板书10的组成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老师听。 三、课堂小结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一、复习旧知 新授 连加 教学面授 方法 1、知道连加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1、出示10之内的加、减法,请同学们口算。 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二、探索新知 1、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芳芳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芳芳在干什么 (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认真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来了2只鸡的图片。 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5=2=7)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又来了1只鸡的图片。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②学生汇报。 师:芳芳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 师: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 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是。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师:像这样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 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②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师板书:在5+2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并把得数7记录在横线下面,再在7+1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写出得数8。 5、做一做: 学生摆小棒,先摆出4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最后摆出1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呢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新授 连减 教学面授 方法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1、知道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学习连减 1、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2、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减” 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师板书:在8-3下面划一条横线写上5,在5和2的下面划横线,相减得3。 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再出示海鸥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4、做一做: 学生摆圆片,摆出9个三角形,先拿走5个,再拿走3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计算 5、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你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问题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新授 加减混合 教学面授 方法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主 要 教 学 过 1、通过生活中有时间顺序的“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连贯情节,学习加减混合的含义,会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2、会根据情节看图说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进行10以内混合的计算 一、引入 1、复习连加连减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程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请出我们的好朋友小鸟。 出示动画片段: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3只。 a.分别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 b.根据三幅图编个数学小故事 生: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还剩下几只小鸟【生齐读小故事】 c.列式:2+4-3=3 d.读算式:2加4再减3等于3。 e.出示课题:加减混合 f.大胆猜测算式怎么计算:先算2+4=6,再算6-3=3,所以2+4-3=3。 3、出示动画片段:树上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1只。 a. 分别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 b. 根据三幅图编个数学小故事 生:树上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还有几只小鸟 c. 列式:6-4+1=3 d. 读算式:6减4再加1等于3 e.说说计算过程:先算6-4=2,再算2+1=3,所以6-4+1=3。 3、观察比较:2+4-3= 与6-4+1=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不管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要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效果 教学 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拼组 教学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一、 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新授 方法 面授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 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1、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新授 11~19各数的认识 教学面授 方法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19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难 地读出11—19各数。 点 主 要 教 学 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猜一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 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2.数一数: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1--20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程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10和1 师: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 生: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表扬) 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二) 1、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1根 板书: 11 10 1 1个十 1个一 (三) 1、学生一起说说15和18的组成。 自己动手摆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 学习11的组成。 认识计数单位“十”。 2、观察11,15,18的组成,找出有什么规律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四) 1、师摆数字,学生说。 效果 摆一摆,说一说。 教学 内容 20的认识 教学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一)学习20的组成。 1、现在来学习小棒的数量,想一想20该怎么摆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说交流结果。十个一捆,刚好有两捆,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两个十。两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二)生活中的运用。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新授 方法 面授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20,明白20的组成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20,明白20的组成 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铅笔10支捆成一捆、小球10个装一盒、书10本装成一包),体现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 (三)11-20的数序。 1、墨水瓶打翻的声音引入直尺图,上面被墨水印迹遮住了几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哪些数字被遮住了吗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四) 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3)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新授 认识钟表1(整时) 教学面授 方法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又细又长的分针和又短又粗的时针,有12个数字和12个大格。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客人,你听,它来了。请你听听它的声音猜猜它是谁(钟表) 师:钟表有这么多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它,才能使用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钟表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动手实践,感悟新知 (一)、认识钟面 ①12个数字(都有哪些数字怎么排列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跟着课件数) ②有两根指针(这两根指针有什么区别板书:分针 :又细又长;时针 : 又粗又短,全班齐读一遍) ③刻度线(钟表原来还有个小秘密,这些刻度线把我们的钟面分成了一些格子,请看1~2之间有一个大格,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大格吗跟着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课 件一起来数一数) 师:时间老人也给小朋友送来了小钟表,你能找出这个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吗把你找的和你的小伙伴指一指并说一说你是如何区分它们 (二) 认识整时以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法 ①时针和分针要有规律地转动起来才可以帮我们记录时间,那他们又是怎样转动的呢(课件出示钟表分针和时针转动)我们一起用手来当时针和分针跟着它们跑一跑。想一想:哪根针跑得快一些 ②师: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她叫笑笑,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了,想见见她吗看!她在干什么呀你知道小红几时起的床吗(7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③师:我们把7时写下来,先写7,再写时。 你还知道表示7时的写法吗7时就写7,再写2个小黑点,后面写2个0,这种叫电子表表示方法,象这样的表示形式,你还在哪里见过 ④师:时针和分针滴答滴答地不停走着(课件出示)你知道现在又是几时吗8时,你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继续走) 现在呢 ⑤师:观察这3个钟面分针和时针,说说有什么共同点分针和时针分别指着几(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新授 认识钟表2(整时) 教学面授 方法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能够准确区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会看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能够准确区分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时刻。 (一) 拨钟游戏 ①师:你会拨出9时吗谁来说说怎么拨指一学生说的老师用展台示范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请你也像这样拨出9时,学生拨。 ②师:你也想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吗动手拨一拨,拨好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怎么拨的,此刻在干什么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二)、情感教育: 1、小明的一天 ①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小明一天的安排,看看他什么时刻又在干什么 ②你觉得小明一天的安排怎样 2、机灵狗和小猪的一天 ①动物学校也开学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机灵狗和小猪的表现吧!看到它们的表现,你们更喜欢谁为什么 3、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9时和3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三)、总结全课: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新授 9加几 教学面授 方法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主 要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新授 8加几 教学面授 方法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主 要 教 一、复习准备 1.猜猜看“你真棒”手势 2.口算. 9+()= 10 8+()= 10 7+()= 10 学 过 程 6+()= 10 5+()= 10 4+()= 10 10+5= 10+3= 10+8= 3.聪明屋 3=2+( ) 4=2+( ) 5=2+( ) 6=2+( ) 7=2+( ) 8=2+( ) 8+( )=10 8+2+1=( )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4.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第一关: 摆一摆,算一算。 (1)8+6= (2)8+5= (2)圈一圈,算一算.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7加几 教学新授 方法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7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7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面授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一、创设情景 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猫钓鱼图 猫妈妈钓了7条鱼,小猫钓了4条鱼,一共钓了几条鱼 师问: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4=11) 2.教学例2. 7+5=□ 7+6=□ 7+7=□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二、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有的用凑十法算的快;有的用交换加数的方法算的快.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新授 6加几 教学面授 方法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学 并会口述。 目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标 重 难 点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6加几”。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指名回答。 2.教学例2【继续演示“6加几”】。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1.想,2.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 (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推算比较简便。) 三、总结巩固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新授 《5、4、3、2加几》 教学面授 方法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家 9+5= 8+4= 7+5= 8+7= 7+8= 8+5= 6+5= 7+5= 9+3= 8+9= 指名说说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并演示各种方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圣诞老人想让大家帮忙装扮圣诞树,只有算对了下面的题才能帮忙。 出示5+7= +7等于多少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呢 b.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试做5+8= 4+8= 3+9= ,独立做后,汇报交流。 3、家族大团圆 引导观察三个算式,像这样的小数加大数5、4、3、2加几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说师板书) 三、全课总结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5、4、3、2加几》习题 教学新授 方法 面授 1、通过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学会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1、根据“凑十法”的思路填空。 4+9=4+( )+( ) 5+9=( )+( )+( ) 3+8=( )+( )+( ) 4+8=4+( )+ 主 要 ( ) 2、比5大9的数是( ),比3多8的数是( )。 3、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教 学 过 程 这一列共有多少人 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 )=12 4+( )=13 5+( )=13 4+( )=12 5+( )=14 4+( )=11 5、在( )里填上“>”、“<”或“=”。 6+6( )14 5+7( )15 4+8( )11 6( )6+4 5+9( )17 4+9( )14 教学 内容 十几减9 教学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一、复习导入 新授 方法 面授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9+3 9+7 9+4 9+6 9+9 主 要 教 学 9+2 9+5 9+8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过 程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新授 方法 面授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效果 教学 内容 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新授 十几减8 教学面授 方法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一、复习铺垫 主 要 1、口算 8+3= 9+5= 7+6= 8+5= 9+2= 9+8= 8+7= 7+4= 教 学 过 程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效果 教学 内容 教学课 型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新授 方法 面授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效果 教学 内容 教学课 型 新授 方法 面授 教 学 目 标 重 难 点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