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出题:麻尚忠审核:李虎笙
一、选择题(此题有12小题,共48分,每题4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下图,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固定不变,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那么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如下图,木块A质量为1kg,木块B的质量为2kg,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N,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那么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 A、3N B、4N C、5N D、6N
3、如下图,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D、物体A可能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
4、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下图,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5.如下图,质量不等的木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
10作用于左端A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当水平力F作用于右
1端B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那么()
2
A.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B.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FF
12C.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FFD.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112F2m1
m26、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下图,分别画出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7.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的光滑
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假设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依照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能够计算出()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斜面的长度
D.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
8、如下图,两个倾角相同的滑杆上分别套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个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A环与滑杆无摩擦力 B、B环与滑杆无摩擦力 C、A环做的是匀速运动 D、B环做的是匀加速运动
9、如下图,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大小为〔〕 A、gB、(Mm)g/m C、Mg/mD、(Mm)g/m
10、如下图,在穹形支架上,现将用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通过滑轮悬挂一个重力为G的重物。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向C点靠近。那么绳中拉力大小变化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1、如下图,6个力的合力为F1,假设去掉1N的那个分力,那么其余5个力的合力为F2.那么关于F1、F2的大小及方向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F1=0,F2=0
B、F1=1N,方向与1N的力反向,F2=0 C、F1=0,F2=1N,方向与4N的力同向 D、F1=0,F2=7N,方向与4N的力同向
12.如下图,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假如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 【二】实验题:〔此题共2小题:共18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对应横线上。〕 13、〔8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依照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要紧步骤是: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栓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弹簧秤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相同标度作出那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看它们是不是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是〔填序号〕; (2)相应的遗漏内容分别是
〔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14、〔10分〕光电门传感器也是一种研究物A 体运动情况的计时仪器,现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设计一个“验证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合外
F2 F1 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O是水平桌
面,PO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甲 乙 下,光电门连接数据采集器,并把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连接,打开软件。 ①窄片的宽度为d〔L远大于d〕,计算机显示的光电门1、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②用米尺测量光电门间距为L,那么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各量均用①②里的字母表示)。③该实验把砂和砂桶m拉车的力当作小车的合力。由于所用导轨摩擦力较大,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
④该实验中,让小车质量M不变时,探究a与F关系,使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线,如图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 乙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缘故是; 乙图线上部弯曲的缘故是; 【三】计算题:〔此题共3小题,共34分。解承诺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0分〕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A球通过多长时间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16.〔12分〕如下图,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0,在传送带的B端轻放一个小物体,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A长25米,求:以下两种情况物体从B到A所用的时间.〔tan370=3/4〕 〔1〕传送带不转动
〔2〕传送带以v=10m/s的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12分〕如下图,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0.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
从B点静止动身向上运动,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
136.试求:
(2)假设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B点的最大距离s;
m(3)假设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通过距B点上方为2.25m的A点.
天水市一中2017级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此题有12小题,共48分,每题4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C BCD AC B AB A D C C BC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3、__C_E;
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个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方向;
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弹簧秤拉橡皮条使其伸长,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相同标度作出那个力F′的图示; _____F/____;
14、a=(d2/t22-d2/t12)/2L; 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 操纵变量法; 木板夹角过大;
m< 15. 16. 解:〔1〕传送带不转动 u s=〔1/2〕a2t22t2=5s 〔2〕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转动物体运动经历两个阶段 开始阶段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2 a1=gsinθ+μgcosθ=10m/s、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t1=v/a1=1s, 发生的位移为s1=〔1/2〕a1t12=5m<25m, 物体加速到10m/s时仍未到达A点、 第二阶段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2 mgsinθ-μmgcosθ=ma2a2=2m/s、 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A端的时间为t2,那么LBA-s=vt2+〔1/2〕a2t22, 解得t2=1.6s、 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1+t2=2.6s、 17. 解:(1)在力F作用时有:(F-mg)sin30○(Fmg)cos30○ma 12a12.5m/s. (2)刚撤去力F时,小球的速度vat3m/s小球的位移 s1111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有:mgsin30○mgcos30○ma 2v121t1.8m 2a27.5m/s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 t2v1a20.4s上滑位移 s2v21t20.6m 那么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2.4m. m(3)在上滑阶段通过A点: 2 sABs1v1t312a2t3第一次通过A点时间t0.2st′=0.6s(舍去) 33小球返回时有:mgsin30mgcos30maa2.5m/s2 33因此小球由顶端返回B点时有:第二次通过A点时间 2smsAB12a3t4t4○ ○ 35s t2t4235s0.75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