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命:乙未、戊寅、壬子、己酉。 大运:二十二岁:乙亥 交运流年:丁巳
此人安分守己,从不和人吵架,也没有什么仇人。但八五年在下班路上不明不白被人用铁棍打在头部当场死亡。观其八字:八五年伤官得生而旺,伤官见官又三伤聚会,用神日支子水被流年支合去,同时印星又入流年支墓,命局和运局均无解救之神,故有此丧生之灾
(2)男命:甲辰、甲戌、癸丑、壬戌。
此造九四年开车跑运输在外被害,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观其命局:九四流年甲戌,三伤并透,流年支和原命局又形成三戌冲辰的格局,古命书有“三戌冲辰祸不浅”之说,指的就是年支逢辰的这种情况。故有此丧生之祸
(3)女命:甲子、丙子、丁酉、丁未。
这是童造,九四年春,下午放学后去妈妈工厂等妈妈下班,在工厂院内跳格玩儿,被本厂汽车倒车轧死。观此造:丁生子月,天干比劫并透,时支未土通根,日主不弱。火生仲冬,比多无忌。气不浊神不枯。无奈九二年交乙亥大运,未交运之前九零年丧父,九五年逢岁运并临,火临绝地,一般来说,在岁运并临的前后一两年里,命造都比较脆弱,很容易碰上飞来横祸,如不小心,亲属或本人即有灭顶这灾。此造死在岁运并临的前一年,日干入墓之故也。这也是本书第一部份第三章中所讲的四柱预测学的游移性在命理中的体现
自杀或自己不注意养生而导致的英年早逝,这种死亡是个人主观意识造成的,因此在命理上是显示不出来的:
(4)男命:乙酉、壬午、辛未、庚寅。 大运:四十八岁:丁丑 交运流年:癸酉
辛未日元生于午月,虽不得令,但年逢酉支岁禄通根,时透庚金劫财帮身,胎元癸酉日无得禄,又命坐酉宫,虽然日支未土不能生金,
但并无克伐之害,必以壬水伤官为用神而调候吐秀,所以命主是地方文艺界名人。此造日主不弱,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并无偏枯之患,气不浊神不枯。但却在九三年春突患脑溢血而死,享年四十八岁。九三年大运行到丁丑之地,虽丁火偏官合住用神壬水,但丁火坐下丑土自身无力,流年癸酉,癸水有力克去丁火而救了用神壬水,“佳食神而制杀生财”,按说此年非但没有什么凶灾的显示,还要有进财之喜,虽然丑土是日主的墓地,但流年癸酉使日主用神两无伤,真正危险期到是九七年丁丑岁运并临,小运丁巳助凶不助吉,用神壬水被三丁合住而日干入墓。从此四柱来看他的遗传基因亦为短命夭亡之人,但从命理来看起码能活到九七年,那么为什么提前四年就英年早逝了呢?男命比劫重叠而月建伤官者,多为多才多艺爱玩爱赌之人。此人麻将成瘾,白天上班晚上通宵打麻将,起居无节,耗尽精气,丧失真元,夜夜如是,十几年如一日,不懂养生而积劳成疾,有病不治而酿成大患,所以没有享尽他应有的寿命
第二种死亡情况是自杀:一个人的出生时间是不能改变的,而人是活的是经常变化的,人的活动是受自己大脑的支配而不是受命运的支配,而人这一主体对外部世界客体的适应力及心理承受力,取决于一个人先天遗传基因及后天文化素质和人生阅历等诸多复杂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最赞成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这句话。然而从遗传基因角度讲,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自杀和他杀的细胞,只不过有多少不同而已。凡对外部客体世界适应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这种细胞就多一些,反之这种细胞就少一些。大凡由于本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或干扰所造成的死亡结果(包括上造),从命理学来看,多数是命不该绝的。顶多是该年有某种不顺而已。如下面的命例:
(5)女命:甲午、丁丑、庚辰、戊寅。 大运:癸酉 交运流年:己巳
庚生丑月,通根身库,又有印星帖身相生,日主不弱。所嫌印星三重,必要财星为用神去印生官以暖局调候。年干财星虽被二官所化但挂角得禄,此造之丁火官星在这种个体情况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正
反作用:(1)官星长生禄旺天地支又有年干透出财星相生,此人事业早年有成,能有一个不错的工作。
(2)夫星健旺,丈夫定是个事业成功之人。
(3)命局喜用神尽在年月且财官印俱全,其人必出身于名门富贵之家,其父非同寻常。
(4)印多用财,官星却化财而生印,和日主相悖无情,夫妻感情不好。
(5)但丁火又能起到暖局调候之用,所以丈夫的存在又是家庭温暖的象征,该人也离不开丈夫。命主的实际情况是丈夫确实心不在她而另有所爱,但他由于迷恋丈夫在全国的名望和仪表人材,内心不堪被这痛苦的感情困扰和煎熬,于庚午年在家中悬梁自尽,享年正是三十六岁本命年。从该命局本身来看,印绶重重为忌,所谓“印绶重逢,不死别即生离之妇”,夫妻不能白头到老的信息已明。如果命主碰到这种情况能想得开一些而顺其自然的话,夫妻顶多能维持到九三年的岁运并临,这时才会有生离或死别之事。而庚午年甲木用神受克顶多有一些身体或某方面的不顺而已,实在是命不该绝,灾不致死。人也?命也?抑或是人和命都兼而有之?
老年人的自然死亡。这是生物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在命理上也是看不出来的:
(6)男命:壬戌、丙午、乙亥、丁亥。 大运:七十一岁:甲寅 交运流年:癸酉
此造于九五年因心肌梗塞而死,享年七十四岁。由于古代科学来发达,多把老年人因心肌梗塞发病而猝死的现象称为“无疾而终”,其实没病是不死人的。由于这种猝死现象,病人来不及感受痛苦,所以民间常认为这是修来的福气。总之这类死亡规章属人到老年后的自然现象,故此造在命理上没有什么灾异的显示,而当今有的所谓大师专门喜欢强牵硬拽,穿凿附会地来解释命理。吾人研究命理,惟以谨慎诚实自律,不懂装懂之事,吾实不敢也!
(7)女命:己未、癸酉、壬午、庚戌。
大运:七十四岁:辛巳 交运流年:癸酉
人到老年,尤其是七十岁以后的老年人,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十分衰弱,不要说命理上有什么灾异的显示,就是在命理上都很正常的情况下亦有故去的可能,如果命理上稍有不顺,这种故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但是有的老年人遇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故去,而是大病了一场又闯了过来。预测时碰到这种情况尺度就很难把握准。这里有两种辅助预测手段,其准确性是很高的:一是看其子女的四柱是否该年有孝,二是用六爻预测法为其子女预测,此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测准的。此造因老年性心衰死于九五年春,享年七十六岁。八字命局秋水通源,印旺月令,九三年交辛巳大运,九五年流年乙亥,岁运天克地冲,运犯岁君。在老人去逝前其子女找到我,要我预测一下老人身体近年如何。光凭岁运天克地冲而断人生死,唯恐失之不慎,所以我在看其子女的八字又用六爻预测后才敢断言其人活不过去九五年的。
四、胡作非为死于非命或骄恣肆意伏法而亡。这种情况就更不能和外力致伤飞来横祸而死的命例相比。它仍属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死亡结果,因此在命理上是难以预测准确的。就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对七二年以后出生的人兄弟姐妹难以测准一样,所以这种死亡在命理上大多数都显示不出来。比如下面的命例:
(8)男命:甲寅、辛未、甲子、戊辰。
甲木生于未月,通根身库,财星三重,月透正官,日主坐下正印生身,又有年支通根会禄,年干比肩虽能帮身,但远亲不如近邻,必以日支印星为用神来生身润燥,月透正官,按说这应该是个事业早年有成或者起码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的命。但是此人却依仗其父是个小小的公安局科级干部而胡作非为,骄恣不法,九五年入狱后在监狱里打死一犯人,九六年在狱中又被别人打死,其状惨不忍睹。其实就命理来讲真正的灭顶之灾是在九七年,流年丁丑,大运癸酉之地,流年和月柱天克地冲且恰好冲在本限运,月柱为运元,乃高楼地基之意,地基动摇,大厦将倾。又伤官见官,用神印星被合,运犯岁君等诸多凶兆都集于该年,然而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是非死不可,大多数人
是都能闯过来的。这和从小父母对他的家庭教育不够有直接关系。《三命通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作者认识一个姓颜的和姓袁的人,此二人四柱相同,姓颜的家贫,但知书达礼,能克身自律,姓袁的家富,但肆意妄为,骄恣不法,所以姓袁的先死而姓颜的依然健在,为此作者感叹到:“合是数人观之,岂所生之家不同,而各人所习之业又异,其保身慎修,克俭长年,在吾人自求多福尔。若曰我命该富贵长寿,而不习德进学,骄恣不法,岂命之所以为命也!”因此胡作非为,不遵纪守法的人是不能给他们算命的。先天的命运给他们界定的穷通祸福的程度和范围早就被他们不法的行为所破坏,所以这类人是没有命的。如果硬说他们有命的话,那他们就是坐牢伏法的命。决不会有其它别的什么好命。
通过以上的命例,我们可以知道,自然死亡是物种进化的必然环节,人类的自然死亡对于人类自身的文明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病衰不死又失去劳动能力的人都能永远活在世上,那么人类这一物种就要逐渐蜕化直至灭绝。“物竞天择”说的就是生存竞争,强者生存这一天地自然这理。所以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首先要适应自然,而对于人类来说,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要适应社会,因为人类的社会性是人类自身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显著标志。对于前者来说,人体的某个脏器或部位发生病变直至坏死,人体内部的小宇宙便失去平衡,人的生命也随之即告结束。人之将死,在命理上必有某种显示,《黄帝内经、宝命全形篇》说,琴弦在断裂之前必然发出嘶破的声音,大树在要死之前树叶定要先落。尽管这种信息显示得很微弱,但只要你功夫到家,一般人根本看不到的信息在你的眼里却十分明显。从人体信息学这一角度来说,人的死亡,有没有从命理上看不出来的呢?其实这种情况不但有而且常见。这样说是不是四柱预测学不可信呢?决不是!这里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命理机制所在。
《三命通会》说:“人之生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五脏平和者无疾,战克太过不及者主疾”。天体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小环境必须服从大环境,小宇宙必须服从大宇宙。如果一个人的命理有某一步大运中的某一年完全失去了平衡,倾斜度超值,就预示着这个人的
生命已经不能适应他依赖的这个自然环境了,所以他就要被自然所淘汰——死亡。
每个人的四柱在同样失衡的条件下是不是都要死亡呢?大凡万物,初生未成,成久则灭。功成者退,将来者进。这也是天地自然之理。现代医疗卫生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较之古代和过去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人的寿命,在过去看来的许多不治之症都被现代科学攻破。从命理角度的外部原因看,人得了大病,其吉凶结果第一取决于病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医疗科技水平,第二取决于病人的经济地位及其它素质。
(玄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