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一 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
随着超声探测技术的发展,相应的研制出了各种探测仪器,应用于岩体(岩石)超声探测的仪器和设备,它是以岩石力学特性为基础,研究声波或超声波在岩体(岩石)的传播规律,借以了解岩体(岩石)的动弹力学状态及其结构特征。目前国内外的探测仪器种类甚多,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大同小异。大体上具有发射、接收和记录(显示)三个系统,以及“电声”转换及“声电”转换系统。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不外乎如图一所示。
发射
接收记录分解 1 2
样 品
放大显示折析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1. 发射换能器 2. 接收换能器
图一 仪器测量工作原理方框图
SYC~3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
(一)构造原理:
仪器的发射、接收两大部分,由多谐振荡器进行同步控制工作。每个振动周期有一触
发信号输出,它同时控制“发射延时”和“扫描延时”工作。“发射延时”将触发信号延时一段时间后输出给发射系统,让发射机工作,同时让计数器开始计数。“扫描延时”将锯齿波扫描经过适当的延时,以便接收放大的波形能呈现在示波管屏幕上。这个尖脉冲信号同时加到计数器,做计数器的关门信号,以便读到某一波形的到达时间t。发射系统: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二所示。其发射脉冲幅度分两挡,连续可调,最低幅值
80V,最高可达
1000V,脉冲宽度为0.2~5微秒。当接收系统的同步信号到来后,“单稳”输出一宽度可调的矩形脉冲,其经放大后,加在换能器的晶体上,引起压电晶体的机械振动。
同步 信号 输入级 单 稳 电流脉冲 至发 输入
放大
放大
射换 能器
图二 电路原理方框图
65
地球物理实验
SYC~3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主要为室内模拟及岩样试验使用,用于研究岩样的结构分析、应力状态、弹性参数、岩样的物理性质以及工程地质、地震模拟实验等问题,也可做短距离的现场测试。其具有手动、自动测时,手动取样测幅和离散连续自动测幅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8421码正逻辑数据输出,连接打印机或接口与计算机连接进行采样分析。其测时方框图如图三。
接收Ⅰ 接收Ⅱ
接收Ⅲ
电子开关
时标 扫描
控制脉冲
①
10MC晶振
② ③
发射 φ3
分频Ⅲ 分频Ⅱ
φ2
分频Ⅰ
φ1
垂直开关
动时标
10倍时间扩展器
计数显示
图三 声波仪测时方框图
晶振10Mc的频率经分频器Ⅰ、Ⅱ、Ⅲ输出φ该机同步周期。φ控制脉冲②控制使φ
或8ms。其为1、φ2、φ3并同时输出为1ms
1直接控制发射输出、10倍时间扩展器及记数显示、复零电路。分频Ⅱ受2相对于φ1延时,延时时间大小由仪器面板上“左移,右移”“移
2控制扫延电路,使波形出现在示波器屏幕上适当的3相对于φ2延时,延时的大小亦由“左移,右移”
1
位,复零”等开关控制,延时以后的φ位置,以便于观察和测量。同样可使φ“移位,复零”等开关控制,φ
3(同φ1)控制10倍时间扩展器,产生时间T
、T2和T3,在
1
误差范围内使T2恒等于10倍T1,即T2≌10 T1,调节面板上的多圈电位器,可改变T度,但始终使T2≌10 T1,计数的尾数分别用T
1
和T2的宽
或T2作钟控脉冲,可以使常规测试0.1μs 最
小时间的方法提高到 0.01μs ,最小时间提高一个数量级。
扫描电路输出锯齿波电压到水平放大至示波管,扫描结束时还输出信号控制电子开关,使被接收的多路信号显示在扫描线上。
自动测时时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再进行全波整流,使接收波的正起跳或负起跳均能使门限电路开始翻转,不至丢失波形。经整流的接收波输至门限、闭锁电路,该电路输出自动
66
地球物理实验
测时钟控脉冲到计数器控制电路。自动测时时,仅用于单线工作状态和他电路与手动测时工作状态相同。
0.1μs挡计数,其
手动测幅时被放大了的接收信号经射隧将输出阻抗降低后加至取样、保持电路,由动时标控制产生小于0.1μs宽的取样脉冲也加至取样、保持电路,该电路在取样脉冲到来期间,将对应的被测波形振幅值保存在保持电容上,由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接成跟隧器将保持电容上的电压转变为低阻抗输出后加到振幅比较器和±比较器上,同时由动时标控制的锯齿波电压加到振幅比较器和零比较器上。振幅比较器及零比较器的输出经异门后的测幅钟控脉冲的宽度仅与被测振幅的幅度呈正比关系,而与被测振幅的极性无关。
由面板上的多圈电位器及“位移、复零”等按键可调节动时标到波形上的任一位置,需要测那一点的振幅,即动时标调到那一点上。
自动测幅是按取样间隔时间自动的依次测量被测波形每一点的振幅值,并可打印记录,它的测幅原理与手动测幅的电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动时标自启动后自动移动,并依次测量相应的振幅值,动时标在每计数显示,复位这一段时间中的各个同步周期(指每扫描一次)时间中是不移动的,这样在示波器屏幕可看到稳定的并可按取样间隔时间跳动的动时标。
SYC—3仪器面板部件如图四、图五。
图四 SYC~3声波仪前面板部件图
67
地球物理实验
图五 SYC~3声波仪后面板部件图
仪器前、后面板各旋钮、开关接插部分功能如下:
1)电源开关 2)辉度 调节示波管光迹亮度 3)聚焦
调节示波管光迹清晰度
4)辅助聚焦 配合③进一步调节示波管光迹清晰度
5)
扫描宽度 以按钮的方式改变扫描量程,每按一次,量程改变一挡,量程从小到大
共
七挡(2、10、30、100、300、1000、3000μs),循环变化,注意按到3000μ
s挡时需将辉度调大些方可看见 6)左右
调节扫描线的左、右位置 7)上下Ⅰ 调节第一道扫描线上、下位置 8)上下Ⅱ 调节第二道扫描线上、下位置 9)上下Ⅲ
调节第三道扫描线上、下位置
10)时标上下 调节时标上、下位置
11)输入Ⅰ 接收信号第一输入插座,单线工作时,信号只能由该插座输入 12)输入Ⅱ 接收信号第二输入插座 13)输入Ⅲ 接收信号第三输入插座
14)衰减Ⅰ 对第一通道强信号进行衰减,衰减比例见技术指标 15)衰减Ⅱ 对第二通道强信号进行衰减,衰减比例见技术指标 16)衰减Ⅲ 对第三通道强信号进行衰减,衰减比例见技术指标
17)
增益
同时调节三路放大器的增益,连续可调
68
地球物理实验
18)自动测时、手动、自动测幅 为仪器工作种类选择开关,由于仪器可同时显示手动
测时和手动测幅的数字,因此手动测时和手动测幅两挡的功能是一样的,用“手动”表示 19)
0.1μs、0.01μs 开关
为时间单位选择开关,0.01μs 挡用于手动测时工作状
态,另外一个功能是动时标左、右移动时,0.1μs 挡是慢速,0.01μs是快速
20)
手动时标 调节该多圈电位器,可将动时标(尖脉冲)移动
2μs 的范围,起微调
作用 21)
移位、复零
种类开关18)在自动测时的位置,按下该按钮,可起扫描延时作用,
其延时速率由22)取样间隔确定;种类开关18)在手动的位置,按下该按钮,可起移动动时标的作用;种类开关18)在自动测幅的位置,按下该按钮,起扫延和动时标复零作用,不按时,动时标将按取样间隔所确定的时间自动地向右移 22)取样间隔
确定自动测幅的取样间隔及其他工作状态的扫延或动时标的移动速率
23)发射 100V,0.2—5μs 窄脉冲输出插座 24)发射宽度 调节100V窄脉冲输出及后面板800V高压脉冲输出的宽度 25)测幅调零 测幅数字显示零调节 26)
左移右移
决定波形左移或是动时标右移
以下各开关接插件在仪器后面板
27)~220V 220V电压输入 28) 保险丝座 ~220V、1.5A 保险丝 29) 保险丝座 ~220V、1.5A 保险丝
30) +12V接线柱(红) 直流供电12V 正极输入接线柱 31) ⊥接线柱(黑) 直流供电12V
负极输入接线柱
32) 保险丝座
直流供电12V 保险丝2.5A
33) 单线、四线转换开关 单线或四线扫描控制开关
34) 同步周期
同步周期可变,余振长时可用8ms,余振短时可用1ms,又同时处于单线
工作状态时,可增加亮度 35) 800V发射
在较大距离测试时用该发射
36) 高压发射关
可开、关800V高压发射,即800V发射及前面板上的窄脉冲发射可同时
发射,也可分别发射,只用窄脉冲发射时,可将
800V发射关闭,以减小仪器功耗,用
800V发射时,应用长(8ms)同步周期,以免仪器负荷太重 37) 打印输出
打印时,记录信号、打印指令、回答指令输出、输入插座
69
地球物理实验
38) 参考电平 为12V的参考电平,由于+12V直流电源输入接线柱30)内串有保护二极
管,当交流220V供电时30)无电压输出,故另配该+12V参考电平接线柱有+11.3V电平输出
(二)主要技术指标:
测试种类:自动测时,手动测时、测幅,自动连续离散测幅 显示方式:单线,四线
发射方式:窄脉冲发射,高压发射(宽度可调) 读数方式:数码显示,固定时标 同步周期:短 1ms,长 8ms
声波手动测时范围:0.3~99.99μs, 0.3~999.9μs两挡 测时误差:0.01μs挡 >2μs时,△t<±1%
>10μs时,△t<±0.5%
0.1
μs挡
>20μs时,△t<±0.5%
相对振幅测量误差:在满屏内 <±2% 放大器输入灵敏度:<10μv/mm 放大器频带宽度:50K~1Mc 放大器输入阻抗:约10KΩ
扫描宽度:2、10、30、100、300、1000、3000μs 扫描延时可调范围:0.5~500μs 窄脉冲发射幅度:约100V 窄脉冲发射脉宽:0.2~5μs 可控硅尖脉冲幅度:约1000V 高压发射幅度:>800V 取样时间宽度:≤0.1μs 取样时间间隔:0.1、0.5μs
记录讯号输出:8、4、2、1码,高电平+10V,低电平为0V 指令讯号输出:T为160ms,高电平+10V,低电平0V
(三)操作步骤:
1. 手动测时:
(1)接通电源(220V或直流12V),打开电源开关,数码管亮,稍过片刻,调节“辉度”、“聚焦”、“上下”、“左右”等旋钮,按动“扫描宽度”按钮,应有一扫描线出现。
70
地球物理实验
(2)将发射换能器电缆接入“发射”插座,接收换能器电缆接入“输入Ⅰ”(或Ⅱ、Ⅲ)插座,并将换能器与样品耦合好,耦合剂一般用水、黄油、凡士林等,对横波换能器则最好要用水杨酸苯脂。
(3)将种类开关拨至“自动测幅”挡,“
0.1μs.0.01μs”开关拨至0.1μs挡,“左移、
右移”开关拨至右移位置,按动“移位、复零”按钮,此时动时标扫描清零,同时将种类开关拨至“自动测时”挡,按动“扫描宽度”键,并调节放大器的衰减及增益,使波形理想的显示在屏幕上。如果需要扫描延时,把展开波形往左移、时标右移动,可按下“快移”键,并由“左移、右移”开关决定波形的左移或时标的右移,其移动速率由“取样间隔”和“0.1μs.0.01μs”开关控制,延时到需要的位置,手即松开,这时将种类开关拨至“手动”位置,同样按下“移位、复零”键,并由“左移、右移”开关决定波形或时标的左移或右移,“取样间隔”和“
0.1μs.0.01μs”开关决定其移动的速度。
(4)调节“手动时标”多圈电位器对动时标进行微调,这时数码管右窗显示数字即为被测时间数。需注意一般应将动时标调至被测点的右侧,然后再慢慢向左移,将时标前沿对准被测位置,这样时标不陡的后沿引起的波形畸变不至于干扰被测波形的识别。如图六。
被测时间
图六 利用时标测量走时
X,包括了仪器的系统延时及换能器、耦合剂的延时T
(5)数码窗右窗显示的是时间数T
0,只有扣除了这些延时才是实际在试件中的声波走时T,即T
=T
X-T0。测T0时将换能
器对接测时,这时应将发射脉冲宽度调至较小,放大器衰减拨至较大,以免输入信号过强使输入前放管烧坏。对于每一对换能器,测量一次T次T0。
将后面板上的“单线,四线”开关拨至四线,则仪器允许三路信号同时分别输入以便进行多路测量、波形比较、同相轴测量,除了“手动测时”外,其余的工作状态(自动测时,手动测幅,自动测幅)均应工作在单线工作状态。
同步周期的使用,8ms同步周期用于长余振的波形测量,量。
1ms用于高频,短余振波的测
0后,可记录下来不必每次都去测量一
71
地球物理实验
发射脉冲宽度的调节:调节发射脉冲宽度,使接收波的振幅最大,余振最短为宜;有时通过调节脉宽可以观察各波组相位的变化,以利于波组初始相位的识别,测量横波时,它往往是有用的。使用横波换能器时,更显得必要。 2. 自动测时:
(1)仪器应处于单线工作状态,按手动测时的方法调整好被测的波形,并将动时标调到被测波形前的任一位置。
(2)将种类开关由“手动”挡拨至“自动测时”挡,不按“移动、复零”键,动时标将自动由波的初动到达时刻决定,即落在波的初动上面,离初动起跳点有一延时,加大放大器的增益,会减小该延时。
(3)应注意只可用“0.1μs”挡数码显示,动时标不可调至初至波的后面,否则显示数将由时标确定,而不是由初动来决定了。 3. 手动测幅:
(1)仪器应处于单线工作状态,按手动测时方法将波形调好,“种类开关”处于“手动”挡,将动时标调到初动的前面。
(2)用螺丝刀调节“测幅调零”,使数码窗左窗显示为“±
000”或“±001”。
(3)调节动时标至所要测振幅位置,数码窗左窗显示数即为被测振幅值,满屏时,振幅值约为±200,超出屏幕最大可测到±260。同步周期1ms时可测振幅的时间范围为0—400μs ,同步周期8ms时,可测振幅的时间范围为0—7.5ms。
(4)测幅时,往往时标前沿对准振幅最大值时,而数码管显示的数值不是最大值,在高频测量时,这一差异较明显,这是由于保持电容保持的电压为取样脉冲后沿时的振幅值,而动时标的前沿是相应于取样脉冲的前沿时刻,同时还有电路的延时,使之存在差异。 4. 自动测幅:
(1)仪器应处于单线工作状态,按手动测时方式将波形调好。 (2)种类开关拨至“自动测幅”挡。 (3)按“取样间隔”开关确定所需取样间隔。 (4)“手动时标”多圈电位器调至最小,“
0.1μs.0.01μs”开关拨至0.1μs挡。
(5)按动“移动、复零”键,检查数码窗右窗的显示数字,是否按所需间隔时间变化,若不稳定可适当调节多圈电位器,使之稳定。
(6)接好后面板打印插座,按动“移动、复零”键,松手后即开始自动采样。
(四)注意事项:
1. 开机后要预热烈10分钟,特别是测幅时,机器才可稳定。 2. 单线工作时,放大器只能使用第Ⅰ通道。
72
地球物理实验
3.“自动测时”,“手动测幅”,“自动测幅”时均只能工作在单线状态,以防四线干扰。
4.“自动测时”只可用0.1μs测时挡。
5. 开机工作后,宜先将种类开关拨至“自动测幅”挡及“0.1μs”挡,先按一下“移位、
复零”键,使仪器处于初始同步状态。 6. 高频短余振测试时,宜用单线,
1ms同步周期,8ms同步周期用于长余振形测量。
7. 交、直流电源不可同时接入使用。
8. 后面板“800V”开关应置“关”的位置,使用时应同时将同步周期拨至
8ms位置。
9. 调节“脉冲宽度”,使接收波形振幅最大,余振最短为宜,有时可通过调节脉宽观察各波组相位的变化,利用波组初始相位的识别,特别在测量横波时,更为必要。 10. 实验结束应该关闭电源。
11. 实验时若需快速移动时标时,可将种类开关拨至“自动测幅”挡,“左移、右移”开关拨至“右移”,这时按下“快移”按钮,时标即快速移动,松开即恢复自动移动,若要快速移动波形,要将“左移、右移”开关拨至“左移”,按下“快移”钮即可。
HF-D型智能超声仪
(一)构造原理:
HF—D型智能声波仪是由双路超声波仪器主机、计算机及打印机等组合而成的智能化仪器。其可显示单通道和双通道波形、衰减量、声时、首波幅度、频率等声学参数。波形和数据均可存储、打印。测井时可绘制深度——声速及深度——幅度曲线。该仪器可用于岩石、陶瓷、橡胶等固体介质的超声测量;检测混凝土构件、桩基的孔洞、裂缝等缺陷以进行其强度的综合评定。
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1.工作频率范围:100HZ ~ 1MHZ 2.时间测读范围:0.1微秒 ~ 6500微秒 3.时间读出精度:0.1微秒(采样频率10MHz) 4.读出方法选择:手动.自动 5.TO 消除范围: 0 ~ 200微秒 6.发射电压选择:200V、500V、1000V 7.衰减调节范围:0 ~ 80db 8.衰减步级:1db
73
地球物理实验
9. 波形扩展倍率:自由选择
10. 采集方式:单次采样或连续采样,波形连续 11.电源:交流220V±10% 50HZ±4% 直流12V±1V 12.消耗功率:30W l3.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
l4.
使用环境条件:温度0C°~40 C°、相对湿度小于80%、避免强电磁场干扰。
HF-D仪器面板部件如图一、图二。
HF-D型智能超声仪
POWER TURBO H-DISK
接收1接收2发射
图 一 前面板
电源插座
网线插座
图 二 后面板
HF-D型声波仪的电气原理图:
发射电压
计算机
网线
地 址
发 射 发射探头 接收探头
A / D 放 大 器
内 存 DB控制器
压缩显示
地址数据
74
地球物理实验
(二)操作步骤:
一、安装程序
把光盘放入光驱后,程序会自动安装到C:HF—D在桌面上出现名称为HF—D的图标 (如果
安装程序没有启动就手动执行光盘的setup.exe) 。安装完成后,桌面会生成HF—D图标,双击图标就能进入超声仪操作程序
(以下简称程序)。
使用程序之前,需要把计算机内的
IP地址设置为 192.168.0.123
,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方法如下:按桌面上“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双击“网
络连接”,双击“TCP/IP”,单击“使用下面的IP地址”将IP地址设置为 192.168.0.123 ,子网掩码设置为 255.255.255.0
。
二、启动程序
将主机后面板网线插口上插入网线水晶头,网线另一端水晶头与计算机网口相连,完成主机与计算机的连接。双击桌面
HF—D图标,运行程序(如图三)。
图 三
三、测试操作
主机面板三只换能器插口从左到右分别为一通道接收换能器输入插口;二通道接收换能器输入插口;发射换能器输出插口。按照测试的需要接好不同类型的换能器。确信接好主机和计算机之间的网线,即可开启主机电源、计算机电源(需打印时接好打印机电源和计算机之间的打印连线),双击计算机
HF—D图标,点击数据采集方框,进入数据、波形显
示图面。等待约20秒钟,让程序进行初始化(如图四)。
75
地球物理实验
图 四
根据测试使用的换能器,确定和消除T0
(一发双收换能器除外)。将换能器涂上黄油或凡
士林后对压紧,按击该通道衰减▲使db值从40改为75db,点击采集方框数次,获取一波形
中光标的首波声时值
μS ,记住该值即为该通道的系统T
0
值,二通道同理操作,按照测试的
要求,点击参数设定方框,设定菜单内的参数(如图五)。
图 五
76
地球物理实验
1.“消除干扰设定”: 在测试中有时在从0点到首波起点范围内有干扰,影响自动读数,
此时可以用该方法消除这些干扰。例如:首波读时在0微秒到180微秒之外,可以输入一个
1750的数值在消除干扰设定的框内,这样在
0 ~ 175 微秒内的干扰将不影响仪器的正确
读数(该值必须大于2微秒)。该设定在开机时设置为500,即 0 ~ 50 微秒内的干扰将不
影响仪器的正确读数。当首波声时小于
50微秒时,该值要调整至小于500。
2.“存盘长度”: 在贮存波形时,我们往往不需要首波后面衰减震荡的叠加减波形,只需要首波后面的几个或几十个周期的波形即可,这样可用此程序锁定存盘的范围,少占用计算机的内存容量。设定的长度为时间
→ 微秒。
3.“首波开门电平”: 在自动测试和记录采集的数据和波形时,往往对首波的振幅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可用此值确定首波自动关门电平的确认波,即当测试首波幅度要大于该值时仪器才认定为首波。开机设定为
20。
4.“一通道T0 、二通道T0”: 开机时为0其单位为0.l微秒,把您测试好的T0
值分别输
入。
5.“一通道试件长度、二通道试件长度”:
(
开机时为1)单位为毫米。(专用仪器单位
为0.01毫米),把您测试的收、发换能器之间的中心距离用尺量好分别输入(即测试试件的长度)。
6.“发射电压”: 当您测试距离加大或增益不够使用时,调整到
500V或l000V。
7.“探头类型”: 开机时为低频(100KHz以下)。中频(100KHz~500KHz)高频500 KHz以上。根据使用换能器的频率确认。
8.“一发双收状态”: 该状态为采用一根换能器上有一发射双接收振子在同一孔中测试介质层位参数时专用。在该状态时第二通道X值为第二通道的测试点声时值减去第一通道的
测试点声时值的差。
9.“平滑参数”: 仪器设定。
10.“发射状态”: 开机为单次发射。也可以改为连续发射。外触发空。 11.“自动调整衰减”:
仪器设定。
12.“深度参数”: 该程序为跨孔测桩和一发双收测孔时专用,其中放线方向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分别指换能器上下放置的方向。从地面向下放时为从上到下。从孔底向上提升测试时是从下到上(一个发射两个接收一次性测三个剖面时使用)。“初始深度”的概念是指桩头或从地表面向下不需要测试的范围。“间距”是指换能器每次放置的距离,而两个换能器间的间隔距离输入在通道的试件长度框内,两者不同。
13.“显示方法”: 连线显示。显示的波形是计算机连画的。当需要精确到0.1微秒测量
时,可以改变成点显示。配合显示压缩为1。则光标每移动1个点。变化0.1微秒。
14.“反向显示”:
当两换能器测试到的首波波形是负相位时。开启反相显示(因仪器自
动读数首波波形为正相位)。
77
地球物理实验
15.“打印机参数”: 开机设定为佳能80彩喷机。可以自行调整。 16.前景色、背景色,开机时背景色为黄色,前景色为黑色。
17.保存当前参数。参数设定不变后按下按钮保存,再确定即可。按图六菜单进行测试操作。设定完成后,点击保存当前参数。点击确定,输入参数完成。按照测试的要求放置好换能器,调整衰减量
▲▼按钮,增大或减少衰减量。衰减量数字增大时接收的波形减小。
反之波形增 大。点击数据采集按钮两次,获取最佳的数据和波形。(如图六)
图 六
若需要存盘文件,点击设定文件名,输入文件编号,点击保存,确定文件编号,再按需要点击保存数据或保存数据和波形按钮,这样数据或数据波形即被保存,一个测点就结束。可进行下一个测点的测试,直到测试任务结束。点击关闭,退出测试菜单。
四、数据浏览与分析
点击“数据浏览与分析”,弹出图七菜单,点击打开文件。打开采集到的存盘文件,(一般在C:HF—D目录下),打开文件后就能看到左边的列表显示每个测点数据编号,移动并点击某个测点,可以看到该测点详细的数据和波形。用户可以修改方框内的数据,然后点保存。其中发射电压、显示比例、当前位置、波形存储长度不能修改。(如图七)
78
地球物理实验
图 七
在此菜单内,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下列操作:
A.用户需要打印光标指示的某测点数据或数据和波形。按下“打印数据或打印数据波形”按钮,弹出打印机设置菜单,按照您配置的打印机机型和打印范围及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打印机打印出该点的全部数据和存盘的波形。
B.桩基分析:点击“桩基分析”“按钮弹出”“桩基分析表”,其中有“数据表”和“分析曲线”。首先按下“选取剖面一数据文件”按钮,弹出存盘文件名称。点击桩基第一测试剖面文件编号,点击打开,第一剖面数据输入完成。同理点击“选取剖面二数据文件按钮”和“选取剖面三数据文件”按钮。输入整个桩基的三个测试剖面的三个数据。然后分别输入您测试的“桩基编号”、“桩径”、“桩顶标高”、“测试日期”、“设计标号”、“设计桩长”、“桩底标高”、“灌注日期”,再点击“桩基分析报表”按钮,计算机排列出三个剖面的数据表。点击下一页直到计算机绘制出三个剖面按深度排列的“深度一一声速曲线”和“深度一一幅度曲线”。如附后面数据表格即曲线图。若需打印,按下“打印”按钮。弹出打印机设置菜单。菜单设置后,按下“确定”按钮,打印机即可打印出您所需要的资料。 注意:
有时在输入“桩基剖面数据文件”后,计算机不能按规定显示数据或提示出错,这往往是由于测试的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或几个测点数据中的声时、幅值、试件长度出现
0值或负
值。此时可以在数据导出的列表中首先浏览一下,记下测点编号。在“数据浏览”中进行
79
地球物理实验
正确修改。
如若要对桩基剖面强度综合评判,可在“数据浏览”中打开该剖面的数据编号,按下“综合评判”按钮,即可获取该数据中的“声速最大值”、“声速最小值”、“平均声速”、“均方差”、“离散系数”、“临界值”、“强度”等综合参数。
C.多波形:多波形分析,指对一组数据中每十个测点的波形同时在一幅图案中显示。以便观察它的首波和整个波形的规律。方法是在“数据浏览”中点击打开文件,点击所需要观察的一组数据文件编号。点击打开,再点击“多波形”按钮。即可看到该组从点的波形。若需要继续第十一、十二 ....个测点的观察,可以按右边框的
0到第十个测
▲▼钮上下
移动测点数据文件。
D.数据导出:用户可以将数据导出到execl。方法是在“数据浏览”中,点击“打开文
件”后再点击需要导出的数据文件编号,点击后再点击“数据导出”按钮。在“请选择需要导出的字段”中按需要在数据框中打√。然后点击“导出”按钮,数据按顺序列表导出。操作结束后,按注意事项关闭计算机和主机,并拔下电源插座,收好换能器及配件,以便下次使用。 五、注意事项
1.仪器时应先了解该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运输及使用时,应小心轻放,防震、潮、晒、冻、高温; 3.严禁发射电压直接加入输入端,否则机器将损坏; 4.防止电脑病毒,确保无病毒的软件才可在本仪器上使用;
5.退出超声波仪器程序后,方可关机。或重新启动机器。开机先开主机、打印机、计算
80
地球物理实验
机、关机则相反。不允许带电拔插头;
6.请勿改动计算机内的操作程序。请勿用调试工具对软件进行分析或软件改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7.开机进入数据采集程序后,应等待
20秒钟后进行采集数据。否则屏幕显示“与主机通讯
失败”,此时可消除提示,若网线未联好,则提示无法消除,则需要检查网线是否联好; 8.每次发射电压由高调低时应多采集几次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9.请勿擅自拆开主机。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