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

来源:九壹网
第七章 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

第八讲-----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界定、特点、内容、形式、表达)

一、 城乡规划文本的界定

• 城乡规划文本是指由城乡规划机构编制的反映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

• 狭义上讲,规划文本就是指规划的文本文件。 • 过去主要指的是图纸和说明书。现在说明书阐述原则,依据,方法,结果,结果评价等内容。

• 规划文本则在于阐述规划结果,措施,责任与义务。 二、 城乡规划文本的特点 • 1 内容的法规性

• (1)体现国家的意志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 (2)与国家法律法规的一致性 • (3)实施中的可操作性 • 2 条法的体例性

• 为了便于记忆,引用,一般采用条款表述法。 • 3 语言的严密性

• 要求语言在表达上一定要严谨周密,朴实,准确少论述,多用结论性的语言。

三、 城乡规划文本的内容、形式及表达 • 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及形式 (1)文本体例

规划文本应由文本正文及附录构成,附录包含附表等。 文本写作不应与科技论文体例通用。

文本章节编制体例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文本内容分条文书写,冠以“第几条”字样,每条应当包含一项规定,可以分设款、项、目。款不冠数字,项冠以(一)、(二)、(三)等数字,序号后不再使用标点,目冠以1、2、3等数字,数字后面用小圆点。条、款、项、目均应当另起一行空二字书写。数字外面如果有括号或圆圈,后面就不再加标点。 文本语言应简洁、精练。 禁止以下文本写作方式: 照搬说明书;

大量描述现状及计算过程; 大量分析性内容充斥文本; 标题与内容不一; 以标题代替内容; 文学性描述等。 (2)文本结构

文本宜采用以下的章节结构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市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第七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 第十章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设想 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 第十六章 附则

(3)总体规划的标题

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一般称为“××市城市总体规划”。 县城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可称“××县城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中应包含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规划期起始年份至规划期末年份,并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规划起始年为报批年,规划期末年份应与审批机关对修编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中的期限一致。

(4)成果署名

作为政府正式公布的总体规划文件的落款为“××市人民政府”,时间采用汉字格式,根据情况,规划图纸可以署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和编制时间。

作为技术文件的所有文本及附件署名应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并应在扉页标示资质证书及设计人员名单;多个单位合作的,应标示所有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及设计人员名单。 (5)其他

如果需要单独成文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过程、主要解决的问题、规划的特色和技术路线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可撰写一段前言,放在说明书之前。

城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的文本中,一般应将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附在文本之前,也可放在文本之后。 2.城乡规划文本的表达 (1)准确 1)用词准确

2)句子的表述准确 3)结论及其前提准确 (2)严谨

1)对词语作恰当的限制 2)注意正确定义 3)慎用模糊语 (3)庄重

1)运用现代书面语,不用口语

2)恰当地选用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3)文本中一般不用俗语、谚语、歇后语、方言等,更不制造悬念,做渲染夸张,以保证其语言的庄重特点

(4)精炼

1)注意选用专用的词语和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注意运用短句、省略句

3)注意运用文体程式,直述内容 4)删繁就简,力避重复 (5)平实

1)多讲事实,少说空话 2)直接表述,不需蕴含 3)少用形容词、修饰语 4)不滥用修辞方式 (6)规范

1)运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体

2)用语规范,经常运用有特定含义的专用词语,这是其他体裁文章所没有的 3)文字规范,不允许错别字、不规范的简体字,要按国家统一公布的汉字简化字表书写

4)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四、总规文本案例(前两章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东流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编制《东至县东流镇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村镇建设用地分类与标准》; 6.《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7.《东至县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 8.《东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0.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及已批准实施的各专项规划; 11.东流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设想及建议。 第3条 规划区范围

包括狭阳、城东、张岗三个行政村村域范围和城北、东流、菊江三个居委会辖区范围,总面积41平方公里。 第4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第5条 规划原则

规划坚持“宏观着眼,区域协调;因地制宜,保持特色;节约用地,

合理布局;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原则。 第6条 强制性内容变更

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用下划线标识),在建设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根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涉及强制性内容的变更,必须依法变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二章 城镇发展战略

第7条 战略目标

到规划期末,力争把东流镇建设成为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优美的工业旅游型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备,分区布局合理,城镇功能齐全,经济社会繁荣、环境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生态小城镇。依托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区位和资源条件,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成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注重生态建设,保证建设区间的生态开敞空间,建立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及区域城镇化水平相适应的镇村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表(2030年) 序 名 称 单 位 指 标 号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亿元 80 经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人 ≥50000 济 3 年人均财政收入 元/人 ≥10000 发 4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15000 展 5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30000 6 产业结构 10 : 60 :30 符合国家和7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社当地政策 会8 初中教育普及率 % ≥99 进9 城镇化水平 % ≥90 步 10 恩格尔系数 % <40 第8条 战略措施

1.加快开放开发的步伐,外向带动,促进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和改善政府引导,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进区域配套产业并促进其成长,大力发展工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3.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 4.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5.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财力可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战略目标,围绕重点抓好一般。

第9条 产业发展思路

农业:逐步走向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优势种植业和养殖业,完成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战略转移。

工业: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分工,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区域配套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发展为皖江城市带及更大区域工业配套的制造加工业和为城郊型农业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1、农副产品加工业

注重利用东至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工。

2、纺织服装业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建立协作配套关系,紧紧围绕市场,努力在生产服装面料、针织面料,扩大工业用纺织品,培植壮大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方面现实突破。

3、现代制造业

在积极引进的同时,要做好相关政策和投资环境的配套,使企业落户、发展,并形成相似企业集群。大力发展为周边区域配套的加工制造业,如配套零件生产等,使之成为大公司,大企业的配件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商业贸易、房地产、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并发展为吉样核电站配套的服务设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