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来源:九壹网
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571第16卷第5期 ・835・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祁丽萍孙玲玲 由于手术应激反应,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机体呈高代谢状 态,分解代谢显著增加,氮元素显著丢失,而患者又长时间 不能进食…。不仅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也易诱发多种术 后并发症。因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外营养治疗对降低术后 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非常必要 2'3]。作者观察全胃切 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心得,现报告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于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 46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均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其中男 33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1.84±6.79) 岁。胃体癌11例,胃底贲门癌25例。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 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两组性 别、年龄、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一直给 予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周期为1周。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 疗基础上术后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24h后给予肠内 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周期为1周。(1)肠外营养:静脉滴注 丙氨酸谷氨酰胺溶液(最大浓度不超过3.5%),1.5~2.0ml/ (kg・d),同时静脉滴注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复方氨基 酸、脂肪乳、葡萄糖、生理盐水。第1~3天补充氮量为O.13g/ (kg・d),热量为17Cal/(kg・d),第4~7天补充氮量为0.19g/ (kg・d),热量为25Cal/(kg・d)。(2)肠内营养:建立鼻 空肠营养管,开始缓慢滴注肠内营养液,逐步加快滴注速度 至全量。肠内营养液主要包括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水, 温度控制在37℃一38℃,氮量保持摄入0.2g/(kg・d),能量 保持摄人100~130Ca ̄(kg・d),蛋白质热量与非蛋白质热 量比值为1:150。 1.3观察指标密切监控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 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 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 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见表1。 作者单位:312030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11例,发生率为47.83%。治 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4例,发生率为17.39%。两组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H(%)] 分组 排空障碍 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 吻合口瘘 治疗组 23 0(0) 2(8.70) 1(4.35) 1(4.35) 对照组 23 1(4 35)4(17 39) 3(13.04) 3(13.04) 2.2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s) 注:与对月 组比较.’P<0.05 2.3 平均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3.55±4.89)d,较对照组(18.85±5.12)d显著缩短 (P<0.05)。 3讨论 对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何时给予肠内营 养治疗一直是学术热议的话题。术后患者一般在术后第l 天就需进行营养治疗,若患者无循环异常,或严重酸碱平 衡、水电解质紊乱,通常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待患者胃 肠道功能恢复后才给予一定的肠内营养,对于胃肠手术患 者更是如此。而近年现代胃肠动力学研究结果,在腹部手 术后30min一4h内就检测到胃肠移行性运动复合波,标志 着患者胃肠动力已经开始恢复 5。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2006年肠内营养指南中指出,对于胆道和结、直肠手术, 术后禁食不但不会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反而可能 会增加术后感染和住院时间 5。因而在术后早期进行肠内 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非常有利。 张正涛 探讨了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 后的可行性和疗效评估,发现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显著 缩短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 肠道功能恢复,节省平均住院费用。卫骆云等…认为肠内 营养能够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易位,营养因 素供给更全面,且不良反应少,更安全、经济,应该成为全 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方案。 本文对比观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方式与单纯肠 外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患 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较对照组的47.83%显著降 低。同时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 显著提前,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果表明肠内 外营养相结合方式较单纯肠外营养更有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 ・836・ 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5月第16卷第5期 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 在护理工作中,首先应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特别是对该认识不足,或对营养支持方式持质疑态度的患者 和家属,细心介绍治疗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肠内外 营养相关情况,以消除患者高度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切口周围组 参考文献 1王晨光,傅芬兰,】、承亮,等.早期肠内外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 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5:547~549 2周春晖,周新民,陈馨胃围手术期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浙 江临床医学,2002,4(8):566 ̄567. 3詹利永,杨兵,陆松春,等.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浙江临床 医学,2000、2(10):649 ̄650. 织的变化,肠外营养静脉置管、肠内营养管、营养液均严格 消毒确保无菌 8。静脉置管应及时更换敷料,原则上1次/d, 以防感染。营养液滴注时速度应缓慢,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 应,并且应在24h内滴注完毕,并用温开水冲洗营养管,定 4韩必亮,姜旭勉,杨琼柳.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浙 江临床医学,2007,9(9):1218-1219 5秦环龙,杨俊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和制剂选择.中国实 用外科杂志,2008,1:79-80. 6张正涛.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疗效评估安徽医 时更换营养袋和外管道,保持清洁。应密切关注肠营养管是 否移位、堵塞、脱落。患者有腹泻、腹胀时应减慢营养液输 注速度和温度,或可热敷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若有感染情况 应根据病情情况给予药物治疗 。 综上所述,全胃切除术后给予肠内外营养治疗,能显著 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利 于患者机体的康复。 学,2009,6:644~645. 7卫骆云,阮华,丁海贤,等胃癌根治术后短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 比较.浙江临床医学,2004,6(8):685 ̄686. 8马亚利,黄舜佩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浙江 临床医学,2001,3(4):294 ̄295. 9霍蕊,张珍珍,焦文芹,等.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的护理观 察.中华全科医学,2011,4:646-647. 颈动脉支架植人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赵文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 因学基础,2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后将8F导引导管置于颈总动脉(病变近心端动脉血管), 0.O14in超滑导丝通过狭窄段后将保护伞置于病变动脉远侧, 然后沿导丝行狭窄段的球囊预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根据支架 植入后残存的狭窄率决定是否后扩张,最后回收保护伞,行 颈动脉造影观察血流情况和颅内血管情况。 随着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 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E 2],已越来越受到临床 的重视。本院自201i年2月至2013年12月对l8例颈动脉 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经细心周到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 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结果 l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造影残余狭窄<30%,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故其中2例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 降,给阿托品、多巴胺针对症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使用阿 托品达1周。无造影剂反应和栓子脱落致脑血管意外等严重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 47 73岁,平均年龄(56.2±5.7)岁。1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 病,合并2糖尿病l6例,脑梗死13例。临床表现为头晕、 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麻木、乏力等。18例患者 均行颈动脉超声和颈动脉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 3护理 3.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 >70%,其中2例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均符合颈动脉支架 植入术标准[ 。 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方法,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本组有3例术前Ⅲ 现焦虑不安和恐惧现象,故要求护理人员尽早的进行术前指 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方法及疗效,介绍成功的病例,必要 时邀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恢复经验和体会,增强患者手术 1.2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经股动脉置鞘管,全身肝素化 作者单位:312030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