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RNALOFYULINNORMALUNIVERSITYVol.40No.1
(Philosophy&SocialScience)文化自信中南狮运动的文化意涵与传播隐喻
(1.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玉林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玉林537000;3.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处,广西玉林537000;4.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王晓晨1,孙庆彬1,牛培林2,宋永忠3,田海军4
[摘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诉求。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手段对南狮运动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在传播学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反思,认为南狮运动在宗教信仰文化、儒家伦理文化和儒道和合文化上有着充分的融摄。传播学意义上,这些文化内涵在新时代世人的安身立命、社会秩序规范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上有着传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期为南狮运动的海内外传承与发展提供参酌。
[关键词]文化自信;南狮运动;文化意涵;传播隐喻[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71(2019)01-0048-06
DOI:10.13792/j.cnki.cn45-1300/z.2019.01.010
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南狮运动作为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多元民族文化丛,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其肇端于广东南海,滥觞于明代的南狮文化更是广泛流传于广东、广西、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之间。随着社会发展,南狮运动在海外的发展之势更是打破了原来以广东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尤其是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其运动水平已超越岭南。那么这不禁让人质疑,为什么南狮运动如此受欢迎?聚焦本体,狮子形象作为一个猛兽,人更多的是惧怕。即使驯化,人们也心存余悸。追问原点,还是文化的魅力所致。然综观现有对南狮文化的研究进展,虽有涉及但往往是集中在对南狮运动的项目器物、技术体系、传承制度等运动本身的文化梳理,而对南狮运动所饱蘸的传统文化以及由其引起的社会心理作用与海内外文
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却鲜有察视。因此,文化自信中,有必要对南狮运动中所融摄的传统文化意涵做进一步归纳、提炼,让其无论是在国内的传播还是海外的文化输出都有着较为清晰的文化使命和传播预设。
一、南狮运动是一个多元文化丛
作为中华民族归属的武术文化、舞蹈文化和音乐文化中没有南狮文化,但南狮文化中却囊括了中华武术、狮形舞蹈和由锣鼓钹造就的民族音乐。也就是说南狮运动不是一个单项目,而是融合了音乐、舞蹈,以及在套路技术结构中占比更大的中华武术,客观上是一多元文化丛。运动中的南狮,讲究步型步法,动作威猛震撼,形象细腻逼真,在雄壮激昂的鼓乐中有板有眼的展示。闻之令人振奋,观之令人奋发。然而这只是一个整体的运动观感,正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细化能给置身场域者造成如此效果的原因,还要探究南狮文化
【收稿日期】2019-01-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批准号:16XJC890002);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15FTY006);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王晓晨(1980~),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2016YJJD00019)。
48
王晓晨,等
文化自信中南狮运动的文化意涵与传播隐喻
的源头。
(一)宗教信仰文化
南狮,又名醒狮、瑞狮。首先是被认为能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那么何以驱邪?何以避害?这还要追溯南狮的历史。早在北魏时期杨衒之的《洛阳珈蓝记》中就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记载;萧兵的《辟邪趣谈》一书中认为已经发现的汉代狮子雕塑图片和唐代舞狮俑表明历史上的狮子就是辟邪之表征;王晓丽在其《中国民间狮子舞的发展及演变》中也提到两汉时期的汉画像砖中的狮子辟邪祈福的意图。众多的文献梳理都在表明,先民对舞狮的情感缘起于一种敬畏之情。无论是来源于南方的以舞狮吓走“年兽”的以兽吓兽,还是北方的以舞狮慰藉神灵、取悦龙颜,再到消灾祈福的每年节庆传统情感行为,都在表明南狮的原点是基于一种宗教信仰文化,只不过随着时事流变而民俗化。说到宗教文化,南狮首先是佛教文化。“不论是古代还是在当代的舞狮运动中,都充溢着佛教文化,不仅舞狮运动是佛教重大礼节的必有节目,在佛教的庙会上舞狮运动是最经常出现的运动。”[1]而南狮中一阵南拳的“开桩”后,一个头戴笑面的“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就是佛教文化的遗存。传说中的狮子是经常伤人的猛兽,世人求助于佛祖,佛祖就派文殊菩萨来驯化狮子,狮子成为了文殊菩萨的坐骑,而文殊菩萨是佛教中最有智慧的菩萨,因此狮子具有了神性。还有佛教东传之际,有狮子同时进贡的说法。凡此种种,各种佛教与狮子牵强附会中建构了狮崇拜。用史家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逻辑来看,虽然狮子与佛教关联不大,但在社会发展需求下这种经验主义的知识立场也不无道理。其实民族体育大多数的产生的原理是人们在仰观天象、俯察大地中无法将本能萌发出的愉悦快感和朦胧意识等真实情感诉诸文字,只有通过酣畅淋漓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毛诗选》中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表达了真实理路,舞狮也无出其右,只不过这种情感中有信仰、有崇拜。直至今日,南狮运动在开展中,人们对南狮依然持有被赋予神性的狮崇拜。在醒狮点睛中有的地方依然是“一点天灵照妖镜”,寓意在狮子额头上照妖镜的分辨下,一切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都现出原形,逃之夭夭。人们在宗教信仰的祛灾中求得一生平安,合家喜庆,四季富足,颐年长寿。2018年春节期间在对梧州藤县南狮运动的调研中,看到万人空巷,那些为了观看舞狮而连正餐都顾不得吃的做法后,让人真正感到宗教信仰的雄浑力量。
(二)儒家伦理文化
南狮运动中除了构成世人狮崇拜的佛教文化,还有儒家伦理文化。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以来社会秩序建构的理论基础,至今已经融合在民族血液里,其彰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三纲八目与五常八德已经成为国人的文化传统和人生努力指引与路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身体文化在文化原理上只是以身体为载体的文化折射,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儒家伦理作为正统与主流当然也对南狮有影响。譬如,传统南狮有三种颜色:黄、红、黑,分别代表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和张飞。黄色代表刘备的皇家气象,寓意持重沉稳、仁义勇敢;红色代表关羽的热烈勇猛、忠义豪气;黑色代表张飞的冲动耿直、率真诚信。2018年7月笔者和团队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田野调查中发现,南狮运动对三人代表的各狮形有着逼真的诗句描绘。刘备狮形:黄面白须成君相,面额饱满浩气扬。彩球争艳添姿雄,金黄袍服龙身享。关羽狮形:红面黑须显臣相,如意祥云顶头亮。关刀龙眉单凤眼,绿红黑袍金脊长。张飞狮
49
“言2019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形:黑面黑须呈将相,月思牙耳烂好斗样。青鼻铁角牙擦须,黑袍披身争霸强。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中传统儒家伦理的仁义礼信勇被呈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不仅如此,南狮的狮头上的颜色也有差异,尤其是鬓和眉,在颜色上有黑白之分。鬓和眉如果都是黑色的话,就表示狮子年轻力壮,领导舞狮队的往往是年轻的师傅;鬓和眉都是白色的话,主持狮队的往往是一位年龄较长者,要么德高望重,要么狮队的主持者,而整个狮头皆为白色的往往是代表白面书生,儒雅飘逸。颜色的区别中已有伦理痕迹。在入庙、入祠堂等传统礼节中又有着先拜神灵、在拜祖先、后拜主人的顺序。与此同时,在舞狮的运动中也彰显这种年轻人向年长者表示敬意的环节,彰显了儒家知大知小,尊老爱幼的次第格局。在南狮的点睛环节,也有彰显儒家伦理之处,比如点睛者往往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或者年龄较大的,或者社会地位高的。“一点金,二点银,三点扬名四海,四点天下太平”,同时点睛者先要向天地敬酒,再向东南方向鞠躬,再向观众致意,口中念念有词,说些吉祥如意的话。在祈福避灾的同时处处彰显着儒家伦理文化。
(三)儒道和合文化
和合文化滥觞于春秋时期,《国语·郑语》中就有“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的志向。传统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是社会各个角色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履行时的原则。五教的和合,其动机就是能使百姓安身立命,社会秩序井然。这种和谐诉求是以孔子为创始人的人文精神的核心,《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子路》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都是在承认各主体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利用和合的理念和原理,来达到互济互补,在取长补短中求得各个事物的共同发展。而道家更是注重和合的思想。道家基于阴阳的哲学基础更是注重唯有和合才能发展。阴中有阳,阳中有
50
阴,阴阳互化方才产生生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老子》第四十二章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在说明着和合乃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不言而喻,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两大主流思想,儒道都在和合思想上有着关键主张。南狮作为舞狮中的南派,作为北狮南迁后的在地化生产之物,对和合思想也有着充分的表现。首先是南狮运动所营造的欢庆和谐的氛围。狮子原是一猛兽,但南狮运动中狮的人化,体现了人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让人在观瞻中忍俊不禁;与此同时,人的狮化下,套路中的睡狮、出洞、探青、惊青、弄青、食青、醉青、吐青、归洞等一系列的表演动作又让人联想到狮子的个性,不禁因为其细腻逼真而叹服。加之锣鼓钹的欢快节奏所营造的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振奋,一个热烈和谐、万世太平的情景跃然场域。再者从南狮的分类上,不仅有刘关张狮形,还在气质上有文狮、武狮之分;年龄上有太狮、少狮之分;南狮技术的步型上不仅有着马步、弓步、跪步,而且有着麒麟步、虚步、仆步、交叉步等;其“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的活灵活现以及“采青”、、“吐球”、“踩梅花桩”等技术模块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这种多元的存在造就了南狮运动自身的和合文化。传统礼节的“开光点睛、入庙、入祠堂、祝寿、迎亲、送葬、迎宾、开张、奠基、会狮等礼节以及南狮在表演中经过各个庆典的路径”[2]时的舞法和礼仪中均充满了谦卑、礼让、尊重、共存的和谐气氛,塑造着南狮运动的社会和合文化。特别是来自两个不同狮队的狮子在“会狮”环节,不仅要“互相问好或互赠请帖,低首跪步互拜”[2]。加深情谊下,还有着勿踢脚、刷牙、捋须、眨眼、跳跃、双起飞、摆尾,尤其是闻对方屁股、咬尾巴,摇旗呐喊或向对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2]的交流交往禁忌,更是充分表现了处于平等地位的南
““高台饮水”“切王晓晨,等
文化自信中南狮运动的文化意涵与传播隐喻
狮之间的和合文化。
二、南狮运动的传播隐喻
文化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引领,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审视南狮运动文化传播价值和意义已然成为推动南狮运动发展的理论前提。诚然,南狮运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笔者认真梳理过南狮运动的模块结构,南狮表演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武术运动,而民族音乐伴随始终。因此,南狮运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的传播,都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综合传播的使命和担当。“文化工具论”视角下,南狮运动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为了满足世人需求的工具。当然,时至今日的社会发展变迁中南狮运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民俗的杂耍和表演,而是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载体,“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冲出了广场、庙会、戏台的局限,走向了”[3]世界大舞台,成为了一项文化传播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是1995年以来,国际龙狮总会、中国龙狮协会的成立,相继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的加入使得南狮运动的文化使命越发意义重大。“只要有华人华侨聚集的地方,就有南狮运动的继承与开展”[3],已成为传播景观,炎黄子孙对南狮运动的热爱中让中华文化有力地传播海内外。
(一)国内传播价值
马克斯·韦伯指出:“每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必然会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在这种精神的背后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4]包括传承在内的南狮运动的传播首先是以以佛教为表征的宗教信仰文化为传播基础。宗教信仰的社会群众基础之所以经久不衰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源于人内在的焦虑和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怀,人处于理
想和现实的鸿沟当中。现实生活的痛苦阴影下的惨淡凄凉和彼岸天堂极乐世界的幸福安康”[5]的精神安抚对比下的避苦趋福心理是其主要动因。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宗教信仰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6]一样,欣喜若狂的人们如此热衷南狮运动只是因为南狮运动是这种心理和诉求现实表达的依靠和抓手。从这个角度,南狮运动首先具有提升人们幸福感、安全感而让国人能更好地安身立命。其次,从南狮文化所借鉴的儒家伦理文化来审视,“儒家伦理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结晶,自然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7],以及当代信息媒体多元,一切都娱乐化的社会来看,极具充实国人内心世界、规范国人行为乃至社会秩序建构的价值。因为伦理文化事象上,南狮运动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肢体技术,他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人格修养的文化样式,不但讲究行功走架、招式劲力而且还极其讲究性情志趣。”[8]在思维内核上起到伦理规范的效果。再次,南狮运动又充分展示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面向都饱含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9]南狮运动的开展中已经形成了和合文化的教育与影响场域,为国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不同思路和处理范式。
(二)海外传播意义
南狮运动的狮文化为西方人所熟知和喜爱,西方建筑中多见狮子的文化气息。狮子舞固然也被西方人所喜欢,媒体中的西方政要为醒狮点睛的镜头已是常态。西方人也经常将以前破败的中国比拟成沉睡的雄狮,法国拿破仑就曾有过一句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会为之发抖。”因此,南狮运动作为国际交流的媒介,自然也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恰切载体。首先是南狮运动中的和合文
51
2019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化更是有着协和万邦的国际观。这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诉求上有着良好的建设意义。在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树立中国大国担当的良好形象上不无裨益,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等互联互通举措和实践的积极实践。同时南狮运动的国际传播实践也能促进东亚和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和佛教文化圈国家的民情了解、民意沟通,实现民心相连,夯实合作基础。为中华文化的输出和持续发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上提供助力。亚投行、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丝路基金等新型多边机制的顺利开展,要以中华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认同为前提,以南狮运动为代表,被东西方文化所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方面有着建功立业的发展契机。可以在立足于“以文明交流互鉴、各国同舟共济解决全球问题、把握人类命运共体”[10]上有所作为。
三、结语
“喜形于色上眉梢,动巧玲珑狮展袅;静态安怡养生息,乐在其中甚逍遥。惊慌失措阵步摇,疑惑之心顾虑招;怕而不惧气轩昂,怒容
【参考文献】
2013,[1](周洪芝,青小力1):113-114.
.佛教舞狮运动的起源[J].兰台世界,范大学硕士论文,[2]姜喜平.南狮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的研究2007:17-20.
[D].华南师
师范大学硕士论文,[3]张丽莎.南狮运动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2011:31-32.[D].湖南经出版社,[4]余英时1992:55-56.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M].台北:联[5][6]胡乃岩王晓晨,赵光圣,乔媛媛.论信仰[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仪式·教育·人:泰拳赛
2014:34-35.
前仪式的理性教育检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
52
满面向天啸。寻觅得食欢欣笑,见得云开分外挠;探襄取物稳中求,望通四海看今朝。醉不在酒几分晓,睡而思梦驾云霄;醒悟人间天下事,戏耍江湖狮艺超。”[2]生动喜庆,形象逼真,融洽中西的南狮运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伟大成就而进入新时代,但仍面临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当下,必须基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需求,立足于新时代现实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启发展的新征程。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民,为我们开创新的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11]因此,南狮运动在坚持文化自信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时代命题。在国内做好文化传承,规范社会秩序,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在国际传播中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在做好中国文化精神阐发和认同中建构中国大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
4):46-49+63.
学政治教学参考,[7]潘慧锦.儒家伦理文化的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2018,(11):77-78.
[J].中化教育嬗变的人学理路[8]王晓晨,赵光圣,郭可雷[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学校武术从身体技术到文
2018,34
2):112-117.学,2018[9]陈立旭,(2).:和合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83-92.
[J].浙江社会科索[J].[10]南开学报李丹.“一带一路”(哲学社会科学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2019,(1):136-145.大学,[11]2004:83.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
((王晓晨,等文化自信中南狮运动的文化意涵与传播隐喻
CulturalConnotationandTransmissionMetaphoroftheSouthLionDance
WANGXiao-chen1SUNQing-bin1;NIUPei-lin2;SONGYong-zhong3;TIANHai-jun4
(1.SchoolofHealth&PhysicalEducation,YulinNormalUniversity,Yulin,Guangxi537000;2.2.SchoolofEducationScience,YulinNormalUniversity,Yulin,Guangxi537000;3.TeachingAffairsOffice,YulinNormal514015)
University,Yulin,Guangxi537000;4.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JiayingUniversity,Meizhou,Guangdong
Abstract:Adheringtoculturalself-confidenceandpromotingtheprosperityofsocialistculturearethede⁃mandsoftheneweraforChinatobuildastrongculturalcountry.Bymeansofliterature,expertinterviewsandfieldsurveys,thispapercombstheculturalimplicationsoftheSouthernLionDance,andreflectsonitssignificanceandvalueincommunication.ItholdsthattheSouthernLionDanceisfullyintegratedinreligiousbeliefculture,Confu⁃theseculturalconnotationshavetheculturalvalueandsignificanceofcommunicationintheneweraoftheworld'stend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SouthernLionDanceathomeandabroad.
cianethicalcultureandConfucian-TaoistandConfucian-Taoistharmonyculture.Inthesenseofcommunication,settlingdown,thenormsofsocialorderandtheconstructionofthecommunityofhumandestiny.Thisresearchin⁃
Keywords:Culturalself-confidence;SouthLionDance;culturalconnotation;communicationmetaphor
【责任编辑谢明俊】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