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效课堂优质课评比教学反思
课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意在通过七个活动的训练,师生共同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的解题思路,并将思考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流程图逐步展现给学生。其中有以下几点达成较为理想: 1、 关注几何分析语言的培养 本章伊始,教师便有意通过每天的教学,培养学生几何证明中叙述理由的习惯。正因为有了这种理念,通过教师的引领示范——学生尝试模仿——教师提议修正——学生互相学习,大多数学生在讲题时都能很自觉地用分析语言,比较精准地叙述出自己的分析思路。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叙述分析思路的讲题方式,让题目的证明过程水到渠成,听者也能很清晰、自然地接受。 以往教学中,自己会因为题目相对简单,便忽视了对学生叙述分析思路的要求,但从几次教研学习和个人实践中,我感觉这件事还应该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提升,才能在综合题目中,梳理出较为清晰的分析过程。 2、 关注知识的整合 本节课通过梳理如何寻找全等条件,完整知识的重新整合。引导学生第一步先观察图形,找到图形语言;第二步通过题意寻找边或角的条件,如果没有,继续通过垂直或平行等位置关系寻找角的条件。其间渗透几何基本图形的作用。教学中师生共同总结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树,借此展现全等证明的思考过程。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工程,课堂是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我们如果能够借助知识的载体,精心设置题目,逐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那么能力的培养就不会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实实在在做的事情。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 本节课教法上我将每个题组的训练意图明确地呈现给学生,将思维训练体现在明处,并通过一段一段的小结逐层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避免了课结束时,让学生说思想和方法,但学生却说不出来的现象。 学法上我通过学生讲题、质疑、解惑、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展示,集中改错等方式,促进了班级同学的学习效果。 4、 关注数学语言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载体。语言可以促进思维,深化思维,思维又可以创造语言。 一位特级教师这样告诉我:学生感兴趣和有成就的第一步是学会。教学实践也告诉我:学生听懂一道题,他可能只会点点头;能做出一道题,他可能笑一笑;但如果是他在讲台上,能讲清楚一道题,他的心里就会泛起涟漪、最有触动。对于几何,能让学生讲的,最后让学生到台上讲,这会让他们爱上几何。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 1、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合作学习的时间稍显不足,对待优生的关注不够。课堂细节处还应再加强处理。 2、 板书设计不够合理。 3、 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不够相信学生,总想越俎代庖。 总之,我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力求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