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批评的艺术

来源:九壹网
浅谈批评的艺术

浅谈批评的艺术教师通常需要运用批评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为它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果批评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改正错误,吸取教训,推动他们不断进步;如果运用得不好,非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不良的教育后果。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因此,注意批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熟练地掌握批评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对批评有了一点心得: 一、批评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大。少数学生犯了过失,如果老师在讲台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全体学生都批评一通,那么没有犯错的学生会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而真正犯错的学生却因为老师的批评没有针对到自己而感到无所谓,因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批评时应做到有的放矢,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再做出正确的批评与评价,千万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念去理解学生。

第二,及时性。教育家苏 马尔库沙说: 教育不能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一句话,把教育推到以后,失掉时间,就意味着失掉一切。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对第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其他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动机或行为就可以得到抑制;反之,如果教师迁就了第一个有破坏纪律行为的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通过行为模仿而使破坏纪律的行为蔓延开来。只有做到了及时地批评,才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教育性。教育实践证明,单纯的批评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在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批评时,伴随晓之以理的教育,即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批评,才能促使学生悔过心理的产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处理问题要冷静。及时了解缘由,就事论理,以理服人。例如,一次周云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他不但不接

受老师的批评,还骂老师。我向其陈述厉害:由一次骂老师会发展到多次骂老师,逐渐发展到打架、斗殴,仍感觉 心安理得 ,逐步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不但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辛苦哺育自己的父母。该生心悦诚服,对自己的言行后悔不已。 可见,教师的批评不能简单从事,要把道理说深说透,让学生听真切,想明白,从而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公正性。批评时还要讲究公正合理,做到一视同仁,有些教师对有同样过失的学生进行批评时,往往不能公平对待;对优等生非常偏爱,偶尔有缺点也是 高抬贵手 ;对后进生重罚,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更是厉声斥责;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的子女 手下留情 ;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的子女严加批评,声色俱厉 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层心理上的隔阂,从而降低了批评本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要使有过失的学生接受批评教育,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在批评前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前因后果做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