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乡绿道建设探析——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

来源:九壹网
南 方 园 艺 2014年第25卷第1期 城乡绿道建设探析 ——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 杭夏子 郜春丽:, 袁结t翁殊斐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顺茵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绿道是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建设基本不占用建设用地,符合建设低碳城 市的发展要求。近几年绿道建设率先在我国广东珠三角地区开展,随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全 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了城市功能,强化了地方风貌特征。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绿道 建设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着重对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 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当前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道建设;广东珠三角;生态功能;游憩功能 1 国内外绿道建设与研究概述 憩功能翻;欧洲的绿道则更侧重于生态保护方面Is-n3。 1.1 国外绿道建设与研究 亚洲国家在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目前 绿道(Greenway)词自提出以来【 1,1987年首次 以日本和新加坡较为突出。新加坡主要研究绿道的游 得到美国官方认可圆。1990年,查理斯・莱托(Charles 憩功能,以及如何通过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 Little)较为完整地定义了绿道:绿道是沿着自然廊道 人们提供充足的休闲空间;日本则较注重城市绿道在 (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线)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 防灾避险方面的作用[61。 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为步行 关于绿道的分类,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 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景观道或人工景观道;连接公 大致都是从其功能、空间尺度及其所依附的自然地貌 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的开放空 或人文古迹来划分。Little认为绿道可分为城市河流 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31。 廊道、自然廊道、休闲廊道、风景道或历史廊道和综合 绿道这一理念起源于美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 性绿道网等5种;Fabos则将绿道分为具有生态意义 绿道可追溯到1 86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所完成 的走廊和自然系统的绿道、娱乐性的绿道、具有历史 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 ̄t](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 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阴;Ahem根据空间尺度的小将 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 绿道分为市区级绿道、市域级绿道、省级绿道、区域级 (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 绿道等4种圈。 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 。 国外绿道建设的相关理论还包括规划设计、维护 此后,绿道规划逐步发展,到2O世纪80年代,美国户 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内容。MiUe—等认为绿道规划应在 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土地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之匕进行。Linehan 哪Conindn Americans Outdoor)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 等对绿道规划的方法做出详细的阐述,前者侧重于生 然的机会。此后,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在世界各国 态保护,后者侧重于功能需求。 蓬勃发展。 1.2国内绿道建设与研究 绿道在欧美发展最快。美国的绿道建设兼顾生 国内绿道建设的理论多引自国外,这些引自国外 态、游憩和社会文化等3个功能的协调,更侧重于游 的绿道建设理论主要集中于三类,包括国外概念理 收稿日期:2013—11-14 基金项目:翁殊斐(1969一),女,副教授,博士,E—mail:wengshufei@163.corn 作者简介:杭夏子(1989一),女,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2011级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方向研究,haIlgxjazi89@163.130111 2014年第25卷第1期 南 方 园 艺 论、国外实践案例的介绍及从概念、功能、类型等方面 足城市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绿道,总长约 884 km;都市型绿道指分布在各市中心城区路段,集 中在城镇建成区,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 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总长约458 km。在三 类绿道中,以郊野型绿道建设路程最长,与改善农村 研究国内绿道理论与实践Ⅱ2.阍。国内的绿道实践主要 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有关 绿道设计的研究内容较少。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 知(国发[2000131号)将绿化通道建设列为一项具有 生产环境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最为密切。 战略意义的国土绿化工程,在城市规划层面定义了绿 色通道建设的概念、任务及功能。 关于绿道分类,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看法。张毅川 将绿道划分为4种类型:城市绿带、城市绿色道路和 城市自然遗产廊道、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廊道【l嗣。俞孔 坚等人则按照绿道的形式与功能,将绿道分为滨河绿 道、公园绿道或道路绿道、田园绿道等3种类型【l7_堋。 港澳地区的绿道建设较为突出 。香港政府于 1967年制定了郊野公园条例,由香港渔农自然护理 署下设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23个郊 野公园、15个特别地区、4个海岸公园及1个海岸保 护区,成为高强度土地开发与大范围生态保护的典 范。台湾1998年建成的关山亲水公园和关山环镇自 行车道构建了多样的绿道系统,有力推动了乡村观 光、生态旅游,成为乡村产业多元化的有力推手 。 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的规划、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和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已侧重对城乡绿 地之间进行系统性连接,绿道网络规划和绿道建设正 在成为景观建设的热点。北京、广东、成都、杭州、浙江 和福州等地已经开始绿道的建设 -2。 2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探析 2.1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的总体规划概述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 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对绿道定义、组成、分类及设计要 求等作了详细规划阎。该《纲要》对绿道的定义是从莱 托对greenway的定义演化而来,是从绿道的功能角 度给出定义,更多强调的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 景观游憩线路”网;而莱托的定义,则体现了其所处阶 段greenway所涵盖的类型。根据规划,珠三角地区 2010年全面启动绿道主线建设,从2010年起用3年 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 690 km 的6条区域绿道。 根据珠三角区域(省立)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 能不同,将绿道分为3类,即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 道和都市型绿道。生态型绿道指主要位于乡村地区, 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景致 为主要目的的绿道,总长约348 km;郊野型绿道指位 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 2.2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现状 截至2012年底,珠三角总共建成绿道7 350 km, 包括2 372km省立绿道和4978 km城市绿道,沿线 建成200个绿道“公共目的地”(与绿道无缝衔接、能 够满足居民多种活动需求的公共场所)。珠三角绿道 网建设项目于2013年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 最佳范例奖”全球百佳范例称号圈。 广州市截至2012年上半年,建成超过2 000 km 的绿道,160多个驿站和服务点,覆盖面积接近市域 总面积的50%,服务人口超800万,串联起山水、田 园、历史人文景观等300多个景点。已建成的160多 个驿站以其所处地段和所承担的功能为基础,设计、 选材突出岭南特色,形成城市新的印象圆。其中广州 增城共建设了长达250 km,道宽2.5~4 m的自行车 休闲健身绿道,沿途建设了21个休息驿站和多个自 行车服务区。绿道沿路、江、村落穿行,设有观景台、亲 水平台等,将旅游景点连接起来,使人们休闲健身的 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圆。 东莞市按照《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 2020))要求,将适当弱化绿道网市域范围内的系统性 与连通性,在布局上加密城镇中心区,优先建设城镇 中心区、居住区生态休闲区内及附近的绿道,最终形 成一心两带五环的规划结构D01。其已建成绿道超过 900 km,其中区域绿道225 km,区域级驿站26个,串 联沿线旅游景点及兴趣点200多个。 深圳绿道规划建设则充分突出其特区与先锋城 市、创意之都城市特质,在结合良好的城市自然环境 与城市建设基础上展现绿道“新的文化,活的传统” 。 经过深圳市的区域绿道有两条,包括2号绿道和5号 绿道,主线总长度约300 km,支线长约22.8 km,直接 服务人口约545万人I蚴。 肇庆市已建成绿道近400 km。其中,星湖绿道环 绕七星岩景区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而建,全长19.1 km, 沿线串联波海公园、伴月湖公园、牌坊广场、新东门广 场等多个公园和广场,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授予 中国最美的“绿道”的称号 。惠州市也已建成省立绿 道334.5 km。3条省立绿道有机串联了大亚湾、巽寮 湾、东江、西湖、罗浮山及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的 南 方 园 艺 生态资源和特色景区,充分展现了惠州的山水秀美和 2014年第25卷第1期 市生态游憩空间体系,串联多样化的景观生态节点,见 证特区发展的历史,具有突出的本土化特色吲。 2.3.3东莞绿道东莞绿道建设通过市民参与,策划 人文荟萃51。 绿道作为连接公园、广场、自然保护地、名胜区、 历史古迹、居住区绿地等开放空间的重要纽带,集生 态、休闲、经济、社会文化和美学功能于一身 ,对保 了香飘四季、都市亲水、滨水湿地、松湖花海、湖光山 色、森林野趣等6条经典绿道线路。“香飘四季”游览 线路主要位于麻涌镇,全长12 km,突出独具麻涌本土 护自然生境、降低景观破碎度、保护文化资源、完善绿 地系统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2.3广东珠三角主要绿道建设功能探析 特色的岭南水乡田园自然风光;“都市亲水”游览线路 主要位于主城区,全长10 km,以体验都市滨水生态廊 道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为特色;“滨水湿地”游览线路 广东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以区域生态廊道为基础, 通过绿道绿廊系统控制实现对地区城乡自然绿地、山 水、历史文化古迹等的保护和生态景观环境的有效整 合,完善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通过绿道将城乡之间分 散的风景园林与自然生态资源连成一体,完善绿道建 设的游憩功能,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遏制地域景观的 破碎化趋势,保障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地 域景观与物种多样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2,35]。 2.3.1广州绿道广州绿道将人文历史景点串联起 来,新建设的绿道建筑或小品以体现本土文化为主, 如:增城市将境内核心景区及田园风光融人其中;南 沙以港口、码头、古村为主景,凸显滨海特色;荔湾区 绿道则以展示陈家祠等岭南建筑精品、沙面欧陆建筑 和西关文化为主;越秀区以水为题,力图展现“青山半 入城,六脉皆通海”的景观格局t291。 番禺区绿道建设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绿道规 划建设的先行者与实践者角色。番禺区绿道设计了两 条最能反映其现代和历史的廊道,一条为动感亚运廊 道,从大学城出发,重点串联两大亚运节点,展示番禺 在亚运推动下的建设成就;另一条为番禺文化廊道, 从番禺城市中心出发连接宝墨园、滴水岩森林公园、 大夫山森林公园、广州南站、长隆欢乐世界、及余荫山 房,重点串联番禺传统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现代人文旅 游景点,展示番禺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特色阁。 2.3.2深圳绿道保持绿道的连通性是深圳绿道的 突出特点之一。深圳盐田绿道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到 大梅沙,全长19.5 km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 景、海景、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有机串联, 以展现城市发展成果,保护区域生态和“城市空间纽 带”为理念,把整条步行道划分为“凭海临风”、“城港 记忆”、“海港印象”、“渔舟晚唱”、“半山观港”5大主 题,充分展示滨海城市特色、港区全景和滨海美景 。 深圳特区管理线(二线关)联系深圳中部的森林公 园与郊野公园,整合山地休闲资源,大运支线从北向南 串联龙岗区、城市密集区与东南部山林,横跨东西的绿 道线路连接东西部的海岸线,搭建起山城海一体的城 主要位于石龙镇、石排镇和东莞生态园,全长15 km, 以滨水、湖泊湿地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文物为特色; “松湖花海”游览线路主要位于松山湖,全长20 km, 以湖泊湿地风光、植物季相及观花植物为特色;“湖光 山色”游览线路则包括大岭山森林公园大溪水库、怀 德水库共约l1 km环湖绿道及黄牛埔水库约16 km 的环湖绿道;“森林野趣”游览线路多穿越山地森林, 可徒步、骑车越野、体验林间野趣t281。 3城乡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我国绿道网络规划和绿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 目前我国城乡绿道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对绿道建设理解单一,一些地方的绿道建设常常 只是增建慢行道,缺乏相应的绿道绿化、绿道缓冲带、 绿道控制区等的营建和管制;一些地方在选择路线时 欠缺生态优先的考虑,有时会对物种多样性及整个生 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一些城际交界处的绿道由于 连接不自然、不通畅,交通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绿 道的使用率很低;一些绿道建设多急功近利,重视近 期游憩功能、经济功能的实现,导致绿道的综合性功 能与生态性功能仍有所差距,尤其在郊野型绿道的营 建过程中容易出现重视人工设施的设计施工,忽略对 绿道整体景观环境的营造,忽视绿道建设中应重点关 注的生态建设、生态保育,造成建设过程中过于人工 化。 绿道集生态环境保护、低碳出行、文化休闲娱乐 等功能为一体,绿道的推广与实践代表了一种生态主 义理念的回归,也代表了城市建设的一种新趋向圈。 而要让城乡环境可持续的美丽,则需要在尊重自然的 地理、地貌,植被及动物、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保护当 地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理 论进行绿道选线、规划和植物配置及后期的养护管 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绿道生态功能,在借鉴国外 生态规划的做法和总结本土近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 体现本土特色的绿道规划和营建方面的技术规范,加 2014年第25卷第1期 南 强绿道的通达性、安全性和可持续的生态性等方面的 建设,制定和落实绿道养护管理的相关政策,使绿道 的价值能持久、充分地发挥,并在绿道植物配置技术、 本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道政策和后期管理等方面 开展研究工作,宣传绿道的生活理念,提倡可持续发 展观念,使城乡在绿道的可持续建设下更加美丽,让 生活因绿道更美好。 参考文献: [1]Whyte W H.Securing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n:eo玎一 servation easements【J J.Washington:Urban Land Institute, 1959.69. E2]周年兴,俞孔坚等.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06,26(9):3108-31 15. [3]LittleC.GreenwaysforAmerican[M].Balitmore:JohnsHop- 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7-20. [4]金纪元.奥姆斯特德和波士顿公园系统(上)[J].上海城市 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l1—13 [5]Roosaare,J.,Physieal geography in Estonia:bridgingWestem and Eastern School for Landscape Synthesis[J].Goo-J0u卜 nat,1994,33(1):27—36. [6]Sobolev,N.A.,Shvarts,E…A Kreindlin,M.L,Mokievsky,V. 0.,Zubakin,V.A.,Russia’S protected areas:a surveyandi- dentitlcation ofdevelopment pmbhms[J].Biodivesriyt C0n— SelW",1995(4):964—983. [7]F6bos,J.G.GreenwayplanningintheUnitedS ̄tes:its off- ginsand recent case sutdies[J].LandscapeandUrbanPlan- ning,2004(68):321-342. [8]Ahem J.G ̄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j.Landscape nadUrbanPlanning,1995(33):131-155 [9]Miller W,Collins M G,Steiner F R,et a1.An approach for greenway suitabiliyt analysis[J].Landscaep and Urban Plan- ning,1998,42:91-105. [10]Linehan J,Gross M,Finn J.Gmenwayplnaning:developing a lnadscape ecological network approach[J].Landscaep nad Urban Planning,1995,33:179-193. [11]ConinesA,XiangWN,Young J,et a1.Planningformultipur- pose greenway in Concord,North Carohna[J].Landscape nad Urban Planning,2004.68;271—287. [12]申超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绿道典型设计模式设计[D]. 广州大学.201 1. [13]张文,范文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 规划,2000,(3):40-42. [14]孟亚凡.绿色通道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04,(5): 14-18. [15]李团胜,王萍.绿道及其生态学意义[J].生态学杂志, 2001,20(6):59--61. [16]张毅川,李东升,乔丽芳.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 [J].防护林科技,2004.61(4):50-61. [17]韩西丽.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 为例[J].城市问题,20o4,(2):27—31. [18]庄荣,高阳,陈冬娜.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 思考[J].风景园林,2010(2):81—85. 【19]Shoichiro Asakawa,Keisuke Yoshida,Kazuo Yabe.Pemep— tions ofurban sU'eanl corridorswithinthe greenway systemof Sappero,Japan[JJ.1andscape nad Urban Planning,2004 (68):167-182. [20]庄荣,陈冬娜.他山之石——国外先进绿道规划研究对珠 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网规划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2,28 6():25-28. [21]景峰,王亚英.绿道网络在北京旧城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 [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25(1):73—76. [22]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3(3),10-70. [23]鲍方.成都市绿色道路廊道植物群落现状分析与生态功 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6):1_94. [24]徐文辉.杭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J].城镇绿化。 2010,8(3),15-18. [25]徐文辉.生态浙江省域绿道网规划实践[J].规划师。 2005,215(),15-18. [26]巫丽芸.福州城市绿色廊道规划研究[J]_中国西部科技。 2010,9(8),60-63. [27]秦小萍,魏民.中国绿道与美国Greenway的比较研究[J]. 中国园林,2013,29(4):119—124. [28]广东绿道网[DB,0L].http'J/www.gdgreenway.net/ [29]熊咏梅,黄东义,吴毓仪,等.广州绿道网建设特色和功能开 发现状【J】.广东园林.2012,34(5):28—32. [30]东莞:绿道网给力生态城市建设[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 价,2013(1):49. [31]孙蕾,潘宜等.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与珠三角区域绿道 的比较研究——以深圳为例[J].中国园林,2011,(1): 17-21. [32]何唠,康汉起,许新立,等.珠三角绿道景观与物种多样性 规划初探——以广州和深圳绿道为例[J].风景园林, 2010,(2):74-80. [33]余勇,田金霞.骑乘者休闲涉人休闲效益与幸福感结构关 系研究——以肇庆星湖自行车绿道为例[J].旅游学刊, 2013,28(2):67-76. [34]smitll DS ed.Ecology of greenways.Minneapolis:Universityof Minnesota Press,1993.1-21. [35]梁湘萍,连易龙,许新立.绿道建设对区域旅游发展推动作 用初探——以广州番禺绿道建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11(3):35—37. (下转第47页) 2014年第25卷第1期 南 方 Study on the Creation of Beauty of Garden Soundseape XU Mu-ye (GuangzhouLandscapeArchitecture Oes ̄nInstitute Guangzhou,510000 China) Abstract:Garden is a comprehensive art.Aesthetic requirements on auditory aspects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appreci— ation of the beauty of garden.In this paper,comprehension and analysis on meanings,characteristics and sinigifcance of soundscape were carried out,and on this basis,the methods of creating various types of soundscape and construc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were discussed. Keywords:Beauty of garden,Soundscape,Auditory sense,Creation of soundscape ・广专・ (上接第43页)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way make urban and rural more beautiful HANG Xia-zi ,GAO Chun—liz ,YUAN Zhe ,WENG Shu—fei (LSouth China Agriculturd Un&e ̄ity;2.Shun Yin Greening Engineerig nCo.,LTD) Abstract:Greenway,the advanced concept,is quoted from Americ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way doesn ̄occupy the building land;it iS in line wih t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urban.And 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way taken the lead in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followed by other cities rapid and comprehensively.I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improve urban functions,strength- en the local style and features.The article summary and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greenway 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wih emphasit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he Pearlt River Delta Greenway, stated the recreation features of greenway.that pu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ven into one,rich the of life city resi— dents;and ecological features,that through greenway,protect natural green,landscape,and history culture monu— ments.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nstuctrion of reenway,we shoulg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reen- gway,the accessibility,safety,sustainable ecological aspects of reenway and tghe management policy after the green— way was built.SO that tIle greenways can play long and fu11 value. Key words:Greenway;Pearl River Delta Ecological function;Recreation func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