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2900 采矿技术 第13卷 第4期 2O13年7月 CN 43—1347/TD Mining Technology,Vo1.13,No.4 July 2013 孤岛工作面护巷煤柱稳定性分析 唐 水 (河南省新密市煤炭学校, 河南新密市452370) 摘 要:根据河南某矿3上、3 煤开采形成的31706、31707孤岛工作面概况,结合理论分 析、UDEC软件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孤岛工作面开采之后护巷煤柱应力的分布状况进行 了研究与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留设16 ITI护巷煤柱时,煤柱两侧均发生塑性破坏,但中 部存在弹性区,煤柱不会发生整体坍塌,但是由于破坏较严重,在回采工程中可对煤柱采 取注浆加固等措施,以保证煤柱的稳定性。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护巷煤柱;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 1 工作面概况 同,还有可能额外承受两侧或四面采空区形成的应 力叠加,使得引发冲击地压的概率增大,危险性增 河南某煤矿3 煤的31706、31707工作面临近 加。所以,对孤岛工作面(煤柱)形成之后预留出的 该矿东部保护煤柱边界线。31707工作面左邻 煤柱上方支承压力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 31705工作面,该面于1999年6月回采完毕;右临 实践,并对预防冲击危险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1709工作面,该面于2001年3月回采完毕。 31706工作面左邻31704工作面,该面于2003年1 月回采完毕;右临31708工作面,二者之间有3O~ 130 121煤柱,31708工作面于2000年9月开采完毕。 31706、31707工作面属于3 煤层,在其下部30 m 左右开采3下煤层的32706、32707工作面分别于 2003年11月及2004年8月回采完毕,故31706、 31707工作面两侧均为采空区,形成孤岛工作面。 图1各工作面的相对位置 31706与31707工作面内3 E煤层东高西低,厚 度稳定,平均厚度2.62 ITI,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 2.1煤柱最大支承压力点计算 矸,煤层平均倾角ll。左右。3 E煤层顶板局部有伪 本文采用煤层法向应力集中系数对护巷煤柱的 顶,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老顶一般为 最大支承压力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中、细粒砂岩,直接顶节理发育易垮落,属Ⅱ类顶板。 Kl 一0 (1) 直接底有0.1~0.2 ITI的泥岩,老底为砂质泥岩、细 关于支承压力的求取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中砂岩,3 E与3下间距32.1~43.0 1TI,平均36.17 K1 一K10+K1 (2) m。32700开采3下煤层,3下煤层直接顶一般为中~ 式中:K 一仅由极限应力区内研究点的荷载引起 细粒砂岩,局部有泥岩、砂质泥岩,直接底有0.1~ 的应力集中系数; 0.2 1TI的泥岩,老底一般为粉~中砂岩。各工作面 K 一作用在底板上的外部荷载所形成的应力 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集中系数。 根据已有理论,可以求得K 。的值: 2 护巷煤柱支承压力理论计算 一 一般情况下,煤层开采形成的孤岛工作面(煤 -f z ㈣ 柱)承受的主要压力有顶板压力、构造应力以及采动 式中:z一从煤层边缘算起的坐标; 过程中形成的动压,由于孤岛工作面(煤柱)成因不 z 一到最大支承压力点的距离(极限应力区宽 62 采矿技术 2013,13(4) 度)。 2 若取线性关系式,o(z)一 一 一一 一号 ㈤ 式中: 。一煤层边缘处应力( 。<0,d。≈一 …); cr…一尺寸足够的试块强度极限(试验测定)。 故 一 』:拦如 即:√号I K I— 8 一 (5) 解关于 的方程,得出最大点距离的公式: 一一l『 l l M I K I J八 ( ) ̄0.96b 『 M l K i]z/3m) (6) 式中:P—o.57 ・ M;,(P)一万1 一 再 ] 这里若P<10一,有: f(P、≈1 =0.96[ M I K l故最大支承压力点距离和最大全应力 按下式 计算: z 一O.96 f M I K I 1 2/3厂(P) (7) ,≈ m 0-max铬 (8) 由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f(P1的数值几乎 是不变的,甚至P变化数倍,,(P)依然为接近1 的常数。由式(7)可知,对于同一地区的煤层,在其 煤质及煤厚一定的条件下,无论是到最大点的距离 还是到最大点处的应力,都大约与K; 成比例。 2.2计算分析 以31707工作面为例进行计算,煤柱尺寸16 1TI,准备巷道宽3 m,深度取H一440 m(yH一11.2 MPa)。回采工作面宽140 m。煤试块强度极限 =10 MPa。煤层厚度M一2.2 ITI。分析煤柱上 的应力及分布状态,如图2所示。 (1)巷道侧附近的支承压力 a1—3 ,2x 一口1+L +a2—159 In, a /(2x )一3/159 ̄一0.019,L/2x 一16/159—0.1 aim巷道宽度 —媒糕觅厦 一回采工作面宽度(采空区) 图2煤柱支承压力分布图 根据K 一一7H厕 其中, z值可由经验值给出: z一0.39。 故K 一一11.2× 万×0.39 一一27.5 MPa・m / P=0.57 ・M 一o.s7×丽10z× 一0.0097 f(P)一万1 而一沥而] ≈0.75 则 一O-96[ M 1 14 i]z/3厂(P)一0.96× [ .s× ×o.7s=1.68 m d≈≈ 一 max 2x l 一 一一一一10—一10× × 一一22.92 MPa (2)采空区侧附近的支承压力 n2/(2x )一100/159—0.88,L/2x 一15/159 —0.1 z值可由经验值给出: z一1.62。 故K1一一11.2× 丽×1.62 一一114.39MPa・ / P=0.57 ・M -o.57× × 一0.00056 ,(P)一击 而一沥而] ≈0.89 则一 一o.。6× 4.39× X 0.89 —5.16m 2Xl≈ -OO-max一'max M 一10—1一0× ×■ 一一49.69 MPa【0,1】 综上分析,煤柱上有两个最大支承压力:较小的 支承压力(22.92 MPa)距巷道侧1.68 rll,较大的支 承压力(49.69 MPa)距采空区侧5.16 m。 唐 永: 孤岛工作面护巷煤柱稳定性分析 63 由图2及计算结果可知:护巷煤柱的应力分布 将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视为二维问题解决。根 据31706、31707工作面地质概况建立平面力学模 型,模型长高为550 m×170 m、500 m×170 m,其 中3上煤层采高均为2.6 m。数值模型如图1所示。 3.2边界条件及力学参数的选取 状态先后经历上升段(到强度极限)、下降段和水平 段,且两个最大支承压力中间存着应力降低区。因 此,极限应力区尺寸为1.68+5.16—6.84 m,倘若 煤柱比这个尺寸小,那么将被压坏。当煤柱上极限 应力区尺寸超过煤柱宽度时,煤柱就完全处于极限 应力状态。 模拟孤岛工作面的两侧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 向为自由边界。为了计算方便,将性质较为相似的 顶板上覆岩层视为一层。各岩层物理及节理力学参 数如表1和表2所示。采用莫尔一库仑本构模型对 煤柱稳定性进行分析。 由计算结果可知,工作面留设16 133护巷煤柱, 大于极限应力区的尺寸,工作面上、下顺槽位于应力 降低区内,煤柱不会完全坍塌。 3 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3.1模型的建立 3.2.1 31706工作面模拟 模拟所取剖面处31706工作面与31704工作面 之间的煤柱为16 m,与31708工作面之间的煤柱为 表1煤岩物理力学参数 上覆岩层 3 直接顶3 直接底煤层1O 0.03 0.06 0.4 10 0.03 0.06 0.4 中间区域3_F老顶3T底板 0.08 0.1 1O 0.08 0.1 1O 80 m。下部32706工作面与32704工作面之间的煤 15O,lO0,l10 1"I1。 柱为62m,31706与32706上下和右侧都以边界保 护煤柱线为界,右侧上下基本对正。剖面处31704、 31706、31708、32704、32706工作面采宽分别为140, 84,150,1OO,110 m。 模型计算平衡后进行开挖,开挖方案为分布开 挖,即先进行31705、31709工作面回采,二次平衡 后,再开挖底部32703、32705、32707工作面,三次平 衡后,最后开挖31707工作面。 3.3模拟结果分析 模型计算平衡后进行开挖,开挖方案为分布开 挖,即先进行31704、31708工作面回采,二次平衡 (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不同开采阶段顶板压 力分布曲线见图3和图4。 由图3、图4可知,31706工作面两侧采空时,左 侧煤壁的应力峰值为21.9 MPa,峰值位置深部煤壁 的距离为10 m,底部开采后左侧煤壁应力峰值降为 16.71 MPa,右侧煤壁处于应力升高区,应力峰值增 后,再开挖底部32704、32706工作面,三次平衡后, 最后开挖31706工作面。 3.2.2 31707工作面模拟 模拟所取剖面处31707工作面与31705、31709 工作面间隔16 m的煤柱。下部32703、32705、 32707工作面间隔约8 Il1.的煤柱,31707右侧以边 界保护煤柱线为界。剖面处31705、31707、31709、 32703、32705、32707工作面采宽分别为140,84, 大,煤壁处达到19.7 MPa,31707工作面两侧采空 时,两侧煤壁的应力峰值分别为21.32,21.51 MPa, 峰值深入煤壁处约12 II1,底部采空后,煤壁侧应力 64 擘菩∞器怛姗啪 采矿技术 H 《 ∞R越嘲啪 明显降低,分别降为14.31,1O.16 MPa。 ^./ l,ob啊馕l米 —_一— ~ — .衙± -h |F t、 , , f 。●, l 、 J., l、-一一一 R17 蘸JI嘲话席軎l【勰l霉奉 ! ■ .i 一 ’ 工作面范围/m 图3 31706工作面开采应力对比图 21.32 MPa /31707 ̄ ^一 / 一n _ 愿岩应力 r \3l707两侧及底部采空 iL 口 工作面琵围/In ‘ 图4 31707工作面开采应力对比图 (2)31706、31707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护巷煤 柱塑性区分布见图5,两工作面均留设16 1TI护巷煤 柱,掘进上下顺槽。从图5(a)中可以看出,31706工 作面护巷煤柱老空区侧塑性区宽度为6.5 ITl,工作 面两侧为5.8和5.6 1TI,煤柱中存在弹性区,宽度为 3.7 1TI。从图5(b)可以看出,31707工作面护巷煤 柱临两侧老空区的塑性区宽度为6.7 m,工作面两 侧为5.8 IT1和6.1 in,煤柱中也存在弹性区,宽度分 别为3.5 m和3.2 rfl。开采后煤柱两侧均受到塑性 破坏,煤柱中存在弹性区,表明煤柱没有完全坍塌, 但煤柱破坏严重,在回采工程中可对煤柱采取注浆 加固等措施,保证煤柱的稳定性,防止上下工作面老 空区的水涌人回采工作面内。 4 结 论 (1)采用煤层法向应力集中系数对护巷煤柱的 最大支承压力进行计算。以31707工作面为例计算 了护巷煤柱最大支承压力点,得出了极限应力分别 为22.92 MPa和49.69 MPa,极限应力区的尺寸为 6.84 m。 ・ (2)护巷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留设 16 m护巷煤柱时,煤柱两侧均发生塑性破坏,但中 部存在弹性区,煤柱不会发生整体坍塌,但是由于破 坏较严重,在回采工程中可对煤柱采取注浆加固等 措施,保证煤柱的稳定性,防止上下工作面老空区的 水涌入回采工作面内。 (a)31706工作面 (b)31707工作箍 图5护巷煤柱塑性区分布 参考文献: [1]汪理全,李中顽.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 版社,1995. E2]李东印,任耀,姜敏.MSDFVS系统在开采沉陷预测中的 应用EJ].煤矿安全,2012,43(7):113—115. 13] 石永奎,莫 技.深井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巷道应力数值分析 [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24(4):473—475. E43 孙广元,王元龙.采用上行开采改善煤层复合板的控制EJ].煤 炭科学技术,2004,32(5):15—18. E53冯国瑞,闫旭,王鲜霞等.上行开采层间岩层控制的关键位 置判定E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2):3721—3725. 16]刘宗亮,涂敏,彭永贵等.孤岛工作面围岩巷道变形观测分析 -IJ-I.煤矿开采,2011,16(5):83—85. ET] 丁锋,李 帅.新集一矿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实践[J].煤炭 技术,2009,28(6):59—61. E8]王同旭,刘传孝,王小平.孤岛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的数 值模拟与雷达探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 (2):2484—2487. (收稿日期:2O13-03-28) 作者简介:唐永(1988一),男,河南濮阳范县人,从事煤炭 开采专业教学工作,Email:renyao0216@163.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