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九壹网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新课标也指出要在教学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通过创设一幅篮球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中通过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三、学情分析:

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1000以内的数比较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另外,学生在使用计数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些还不懂的计数器,甚至不熟悉计数器的拨数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教学计数器使用这一环节。 四、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数数,并尝试数到1000,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五、 教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

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结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 2. 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观看微课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1000以内的数,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利 用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到1000。

4.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直观的数数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进一步感受十进制的关系;

3、动手操作拨、数数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积累数数活动经验; 4、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掌握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数的数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师、生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展示计数器)

同学们,这是谁?——这是我们老朋友,计数器 师:老师要拨23,谁能说一说怎么拨? 师:谁能在计数器上拨数56。 请学生上台拨

师:谁能从56一个一个边拨边数到60? 师:谁能从60,一十一十边拨边数到100?

磨课反思:原来设计学生介绍计数器,第一次试上时为发现虽然有些学生会说,但却不懂地拨,动手拨计数器能力有限。所以改成让学生拨数的形式。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进一步复习计数器的使用,发挥引导学生动手锻炼的作用。同时为后续工作做伏笔。也直接跳过后面一个一个拨到十,和一十一十拨到百的环节

师:今天,老朋友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一所篮球馆。它有很多的座位,你能估计估计这些座位能坐多少人呢? 设计思路:体现估数思想,不要求学生准确说出 生:3000人/2000人

师:大家估计的数比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百多得多,现实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愿不愿意来认识他们?好,今天老师先带大家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1、出示10个小方块

师:同学们看屏幕,屏幕上有几个小方块呢? 生:10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跟随动画一起数一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数)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

师:像这样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 师:还有什么数法

磨课反思:2个2个;3个3个;5个5个体现数数多样性 2、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数出100个小方块,你们还一个一个数吗?怎么数能更快一些呢? 生:10个10个数。

师:同学们会数吗?那你们跟着屏幕演示一起数一数,数出100个小方块。

师:像这样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磨课反思:在一个一个数后加入2个、2个、4个的数法,体现了数数的多样性,进而在不同的需要中选择更适合的数法。通过数数中的动画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很清晰地感受一个一个地数和一十一十的数,本节课的动画展示是作者花了很多心思编排的环节,目的就是为

了学生能非常直观地感受一个一个地数和一十一十地数,这个过程,包括下面一百一百地数同样也通过了动画展示。 3、出示一堆小方块(1000个,但很乱)

设计思路:学生能非常直观感受1000个小方块比100个多得多 师:同学们,这要比一百多的多啊,老师告诉大家这里有1000个的小方块,现在老师把它变一下,你看变成了什么?——正方体,而且它每个面都是100个小方块。你要怎么数会更快呢?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并且两个人相互数一数。开始 师:停。(请同学说说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100个小方块组成的图形,你能上来边摆边数吗?(请一个同学上台数)

师:数的对不对?他数了几个一百,我们一起数一遍,(投影仪动画展示)

磨课反思:注意语句的表达,不能问大家数的和他一样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但这里为了控制100的数法

师:像上面一样总结一句话吗?(让学生说出来)一百一百的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磨课反思:通过100个小方块的设计,让学生很快想到可以采用100、100的数法来数这些小方块,通过同桌交流,让学生学会和同学分享交流。

(三)认识计数单位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要考考大家。就用这个计数器上一百

一百地拨到1000吗?

磨课反思:学生会选择拨到10个百,设计让学生想更好地想法,进一步认识千位

师:原来是没有千位,那你知道千位在什么位置吗?

师:是这样吗?(屏幕上展示计数器)。并齐读数位。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数位。

师:看来老朋友要换新装了,大家看。(进一步引出新的计数器)现在能拨到1000吗?

同学们拿出大家的计数器,看看你的计数器是不是也有这些的计数单位,并动手100,100地拨到1000。

磨课反思:学生第一次自己动手,留足时间。通过课前的一个学生代表拨数,到现在全班在各自的计数器上拨数,独立动手完成,为后续的拨数数数做进一步的准备。

师:停,谁能上来拨一拨。(此时应该会拨的比较好,拨到1000) (四)十进制计数法

生拨到900时,再拨一百都会满十进一,师提出问题:“大家在拨的时候都是这样吗?”为什么这样拨啊?——强调满十进一,这次老师也做了一个微课来解释一下,刚才我们数数的过程中不管是哪种数法,我们都用到了满十进一,大家一起看看:(播放微课,留下问题299,个位再拨一,是什么数呢?你能播拨出来吗?) 设计思路:利用微课突破拐弯数的数法 大家会拨吗?我们先要把计数器拨到什么数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先要知道一开始要到哪一位)。开始动手,并请一个孩子上来拨。(要让孩子说出哪位满十向哪位进一。)

——继续提问,那999的下一个数是多少,动手拨一拨? (五)感受1000

师:那大家知道1000是多少吗?

看一张作文纸336个格子,3页的作文纸就有大约1000个格子。 两叠A4纸就有1000张。

生活中还有很多和1000有关的数据,还需要大家做有心人,去观察好不好。

(通过与生活的联系,让大家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六)数形结合感受1000

师:现在大家认识1000了吗?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认识的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关,边拨边数

1、从一百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一十;(请两个同学上台,展示) 2、从二百八十开始一十一十地拨、数到三百二十;(请一个同学上台,展示)

3、从二百五十七开始。连续拨出后面六个数。(同桌间相互检查。) 磨课反思:第一题、第二踢让学生做之前要弄清楚从哪一位开始拨起,第三题题目变化,原题是一百一百地数到1000,考虑到前面已经数过,而且后面还用到,就改成本道题。这道题原本是设计放在后面一关,因放后面一关学生反映不够好,因此改成这样,让学生可以自己

锻炼。

第二关,不用计数器,一起拍一拍、数一数。(共三道)

设计思路:本道题,创造氛围,让气氛活跃,也体现数数的不枯燥。另一方让学习从计数器出发,也脱离计数器 总结 帮忙数数

设计思路: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回归生活数数,同时感受还有可能有错误发生,且拐弯处的数容易出错,要多加练习数数才会更快、更好) 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