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3月31日下午,在进修学校进行骨干班主任第三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请到了杨兰青老师来给我们上了一堂十分有意义的课程,杨兰青老师平易近人,杨老师的讲座《班级管理的智慧》没有大条的教育理论道理,却能接地气地通过一个个学生的案例来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育方法。杨青兰老师是江门一中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杨青兰工作室负责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这节课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在本节课中,杨老师首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全媒体时代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内忧外患。不禁让我陷入了思考,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镜头之下,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知法守法,更何况我们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当今时代应该更加做好做个一个人民教师的本分,以身作则,做好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由的本分。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全媒时代下我们需要做的是“高富帅”而不是“班妈”、“奶爸”。
除此,杨老师还跟我们讲述了教育的智慧,其中有一句话我是觉得印象十分深刻,就是来自李春华的《中国的教师为什么会这么累?》——1200万个被称作教师的人,肩上是13亿人的教育。每人100多个,每个肩膀50多个。你说累不累?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是不平衡的,每一个教师需要管理的学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上,不是兢兢业业就能取得成功,而是需要智慧来取胜。杨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特别注重的是“法治”,让学生能有一个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班级的基本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学会,这个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中心,就是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纪律和卫生,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能把国家基本思想运用到班级班规制定上,这么独特的方法,这就是杨老师的班级管理智慧。而且杨老师能把班级的管理细则写得十分详细具体,在学生班干部上运用到了“三权分立”,每一个学生都能轮流当班级的“家长”。杨老师给我们展示他们班级的照片和学生的案例时,我感触十分大,这是一个多么成功和优秀的人民教师啊。
我在听课的时候,同时结合自己班级的状况,思考是否杨老师的管理办法能够运用到我们的班级上去,中职的学生由于文化课水平不高,自我管理较差,或许没有能做到像杨老师班级上的学生那么自觉,但是我有信心,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知识,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不敢保证所在班级能做到像杨老师的班级学生那种水平,但是与自己班级比,我相信一定会是一个向上的趋势,会越来越好。
近期参加了教校组织的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收获颇丰。本次培训的形式非常新颖,组织者带领我们走出封闭的培训场地,到木兰草原这个风景宜人的胜地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拓展训练。通过参与活动,我不仅放松了心情,还在团队活动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认识到一个团队的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具有魅力的领导核心力和一群善于合作的团队成员。我们的班级又何尝不是一个团队呢?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让自己所带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也要培养出一批有魄力、有能力的班干部,并带领同学们精诚合作、奋发向上吗?
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开学伊始,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入学情况,班主任要从中选出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临时班委,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选出了班委,就应注意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习与生活,应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班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强了,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有条。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还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凝聚力对班集体良好氛围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都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因为只有每个学生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才会使一个班级变得团结向上。那么,如何让班级具有凝聚力呢?我个人认为凝聚力来源于班级所有学生的上下一心,来源于全体学生的主人翁的归属感,来源于班集体发展的总目标。使班级发展的总目标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和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听了两位年轻班主任和李校长的发言,实在非常有感触。年轻老师的激情飞扬,与学生的亲密无间,工作的用心、醉心、信心,让我这个“老”教师非常受教育。正如婚姻有七年之痒,工作也会有倦怠。如果可以经常与年轻老师在一起,时常感受这般激情的语言,一定能让老教师紧紧抓住青春的尾巴,不松懈,不倦怠。两位年轻班主任处理班级的事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对教育,对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其实,一个能够醉心于某一工作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而思考着的人,则更是幸福的。我们从她们的语言中、神态中,真的可以感受到这种幸福的状态。
李校长辩证地讲到了很多,情与理的交融,冷与热的适度,刚与柔的相济,抑与扬的得体。其中,她讲到的一句话,我想可能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比较震撼。那就是“三年打下江山”。其实,我的理解,这三年,也并不一定是实指数字意义层面的“三年”,而“打下江山”,也未必就说有怎样的成就。说到底,老师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职业,不可能有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但是,这样一句话,却无形中表明了工作的一种状态,那就是对工作要有激情,有热情;要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获得成就感。
因此,我决定在我的座右铭里添加一句:“三年打下江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