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九九重阳佳节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全家团聚、共贺佳节时,你曾否发现,在我们周围,还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渴求家人的关心,想念自己的亲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而面临孤独。他们就是锦屏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没有亲人,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虽然他们有政府的供养,衣食无忧,但每逢佳节到来时,他们却享受不到这份喜悦,唯有失落与悲伤相伴。他们需要全社会的热心人士伸出友谊之手,献出友爱之心,在佳节到来之际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的感觉。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快到了,为了给孩子们进行一次生动的感恩教育课。10月21日七色花幼儿园的孩子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锦屏镇敬老院进行慰问。
在此我倡议七色花幼儿园的家长朋友也能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请伸出关爱之手,带一点慰问物品,东西不在乎多少,向老人们献出一点爱心。让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学会尊敬老人,关爱社会!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素质教育,德育先行,敬请家长抓住可贵的机会,给孩子做好榜样!社会各界朋友如果有献爱心的可一同前往。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美德。
而在我们的身边正有一群需要关怀的老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感受不到子孙在身旁的幸福,而只能在条件有限的敬老院里度过惨淡的暮年。生活在被小康社会遗忘的角落。
我们都有父母,我们也终将老去,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老者,我们是这个社会的青年。向他们尽孝不仅是美好的品德,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在生命的黄昏,他们不需要金钱,对物质已无所求,但是他们需要被关爱,他们的内心也渴望温暖的幸福。
因此,在这寒冬来临之际,让我们用我们的爱心,用热心去温暖这些老人吧。为他们打扫一次房间,整理一下内务,唱一首歌,或我们每天节约几毛钱为他们买一份小礼物。我们偶然的一次加入,就可能成为老人暮年生活中精彩深刻的一份回忆,也会成为我们年轻生活中富有意义的一次经历。
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去做这件利人又利己的事吧!
东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20xx年11月7日宣
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老板、各位朋友:
大家好!
备受您关注的xx乡敬老院目前已投入使用,该院座落于xx村,按照我省敬老院标准建设,占地xx亩,建筑面积xx平方米,设计床位张,资金概算xx余万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活于一体的老年人福利中心。
敬老院建设是一项关爱工程、民心工程。实施这项德政工程,各级政府尽管加大了投入,但由于投资数额较大,仍满足不了工程所需,且有大量的配套设施亟待完善。现为圆满实现既定目标,在此,我们恳请大家献上您的爱心,为“夕阳红”计划添砖加瓦。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不论多少,都是一片真诚,一份真心,一件功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渴望大家关注我们敬老院的建设,并给予一定的捐助,为老人送去健康,送去温暖,送去关爱。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解囊帮助这些孤寡的五保老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您献出您的爱心时,会收获到爱的芬芳,享受着快乐和尊敬,体味着人间温暖的真情。请申出您温暖的双手,奉献您无限的爱意,送去您有力的支持。您的慷慨,将光耀自己的美好形象!您的行为,将永载养老事业的史册!
对您所捐的善款,我们将全部用于敬老院的建设,绝不挪用一分。并在敬老院设立功德碑,凡捐资x元以上者,刻名纪念,以彰善举!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老板、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我们周围的另一个角落里,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年事已高身体有病、家庭困难。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已经为社会为家庭鞠躬尽瘁。今天他们老了,虽然社会也在关注他们,家庭也没有放弃他们,但是他们依然有很多的困难。难道我们就不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们捐出我们的点滴爱心吗。
也许我们还不是富人,也许我们不能一掷千金,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它是最真挚的心灵体验,将永远温暖着你的心灵。但愿这个社会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怀,每个人尽一点力,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你给予别人的是帮助,自己收获的将是快乐。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可它饱含着每位公民对老人的一片真挚的爱心和深切的祝福!老吾老及人之老,让我们一起以一种简单和纯粹的方式,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笔爱的厚重。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困难的老人,搭起一顶小小的帐篷吧!!!
爱心需要传递,需要接力,我们会把这个爱心活动无限的传递出去,我们会感染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进来,就会带给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我们永远不会放弃你们,会做他们坚强的臂膀,帮他们来把伤痛扛起!有爱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
我们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奉献一份爱心,决定组织大家给敬老院老人送去一丝关怀,搭建爱的桥梁。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快乐,其实也是在收获欢乐。亲爱的朋友们,望大家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人生在世,最令为人父母者痛彻心扉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当这位离去的黑发人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这种痛苦无疑刺骨锥心,非亲自品过不知其苦涩与无力——正如一位网名为梦在天堂的失独母亲在qq签名上所描述:“有一种等待叫遥遥无期,有一种思念叫痛彻心扉,有一种活着叫生不如死。”
80年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只生一胎的年轻父母,在走过岁月数十年风霜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此时他们已两鬓微斑,不再年轻,剩下的岁月里该怎样摆脱丧子之痛?怎样面对孤单之苦?怎样抗衡年老体衰无人照料之心酸与无助?国家和社会已逐渐意识到失独家庭的不易,也在尽力为这些父母谋取他们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家政策力度还是社会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
目前国家政策对失独家庭的补助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扶助。城镇特扶标准为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特扶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浮动。第二,医疗保障。提供城乡医疗扶助,同时为愿意再生育的失独家庭提供二次生育必要的救助和保障。第三,住房保障。为住房存在困难的失独家庭提供优先申请保障性住房的条件。第四,养老保障。落实养老保险,并优先安排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以上四个方面中经济扶助已全面在各省市贯彻执行,医疗、住房和养老方面的扶助仍在推动当中。笔者通过与失独父母交流发现,养老是他们最为忧心和头痛的问题。“每一年的扶助金实质上起不了什么作用,病一场就都没有了。医保只报销一部分钱,等老了动不了了一样没有人照顾。护工太贵了,一次两次可以,长期肯定不行。现在我还能干活,再过十年二十年我连路都走不稳,谁来照顾我?”一位工薪阶层的失独母亲刘女士表示了对养老的忧虑。目前她所在乡镇的养老院必须有监护人签字才能让老人入住。“我去哪里找监护人?法定?走法律程序什么时候能给我定下来?”刘女士叹气道,“没有父母的孩子可以进孤儿院,失去孩子的父母没有‘孤父母院’可进。”
老去的失独父母孤独无依,其中不乏孩子出事后离异的单身失独母亲或失独父亲独自一人生活。他们并不愿意将伤疤晒给周边人,他们更愿意抱团取暖,在失独父母qq群中倾吐他们的心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彼此的伤痛,抱团取暖是抚慰这些父母亲的最直接亦是最有效的精神慰藉。如果能为这些失独父母建立专门的“孤父母院”,把虚拟网络中的抱团取暖延伸到现实中,让愿意加入的失独老人加入,不失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共同兼顾的养老保障——正如数位失独者在给南平市计生委的一封信中第三条建议所提到的:“建立专门的集养老、医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养老机构,供有意愿入住的失独父母入住……”
专门为失独父母设立的养老院在入住标准上不会再设门槛,失独父母不必再为老来该去何处、是否无人照料而苦恼。其次,在这个失独家园里,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孩子的伤痛,他们之间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切的生活体谅,不必再遭受身处普通疗养院时难免遇到的不理解,也不必在看到其他老人有子女探望时心生伤感。再次,失独家园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志愿者和各社会爱心组织对失独老人的帮助。一方面,分散独居的失独老人往往不愿意接受志愿者来访,而在失独家园的大环境中他们不会再如独居时那样幽闭自己,而是在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渐渐恢复心态、走出阴影;另一方面,失独家园的建立使志愿者们的帮助有了方向,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次数与频率。同时,社会的关注也有了聚焦的方向,社会相关爱心基金的设立也会随之立足。
针对是否应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养老院,社会上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极力支持,一种是极力反对。反对的声音认为将失独者归到一处,认为“一类人群都归到一个地方,容易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共鸣,负面情绪太大”、“人要在正常的社会形态下,身边什么样的人都有,处于正常的人群和社会关系之中。”笔者认为,建立专门的失独养老院并不必然意味着负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叠加。在失独抱团取暖群中,失独者相互安慰鼓励,定期小聚。从小聚的合照中,笔者看到这些历尽风霜不再年轻的父母在碧海蓝天下绽开笑容。笑容背后定然有挥之不去的苦涩,然而他们如此坚强地活着,不得不令人动容。失独抱暖群中,溪水梦绕山在qq签名中写道:“这世界上除了生命,其实没什么东西让你迷失自己,学会笑着承受,学会对风风雨雨说:没什么了不起!”一群相互理解的人在一起,彼此的鼓励才会更有力,彼此的关照才会更入心底,走出阴影才会更有希望。此外,这些老人背景工作各不相同,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失去了独子,若因此说他们在一起便不处于正常的人群,笔者认为并不妥当。况且,失独养老院并不单单只有失独老人,每周甚至每天来访的志愿者也会给这些老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与感受。失独养老院如其他普通养老院一样存在着正常的社会关系。
为失独老人建立专门的家园,使其年老有所扶养,精神有所依靠,这是国家和社会应当考虑并履行的责任。这些父母,为了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而牺牲了自己的生育权。在他们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后,在他们于痛苦中依然坚强地寻找活下去的信念时,希望国家和社会能为他们筑一个港湾,一个当他们老得动弹不得时能放心待下去的港湾,一个当他们最后阖上眼时能安心的港湾。
人生在世,最令为人父母者痛彻心扉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当这位离去的黑发人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这种痛苦无疑刺骨锥心,非亲自品过不知其苦涩与无力——正如一位网名为梦在天堂的失独母亲在qq签名上所描述:“有一种等待叫遥遥无期,有一种思念叫痛彻心扉,有一种活着叫生不如死。”
80年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只生一胎的年轻父母,在走过岁月数十年风霜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此时他们已两鬓微斑,不再年轻,剩下的岁月里该怎样摆脱丧子之痛?怎样面对孤单之苦?怎样抗衡年老体衰无人照料之心酸与无助?国家和社会已逐渐意识到失独家庭的不易,也在尽力为这些父母谋取他们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家政策力度还是社会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
目前国家政策对失独家庭的补助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扶助。城镇特扶标准为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特扶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浮动。第二,医疗保障。提供城乡医疗扶助,同时为愿意再生育的失独家庭提供二次生育必要的救助和保障。第三,住房保障。为住房存在困难的失独家庭提供优先申请保障性住房的条件。第四,养老保障。落实养老保险,并优先安排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以上四个方面中经济扶助已全面在各省市贯彻执行,医疗、住房和养老方面的扶助仍在推动当中。笔者通过与失独父母交流发现,养老是他们最为忧心和头痛的问题。“每一年的扶助金实质上起不了什么作用,病一场就都没有了。医保只报销一部分钱,等老了动不了了一样没有人照顾。护工太贵了,一次两次可以,长期肯定不行。现在我还能干活,再过十年二十年我连路都走不稳,谁来照顾我?”一位工薪阶层的失独母亲刘女士表示了对养老的忧虑。目前她所在乡镇的养老院必须有监护人签字才能让老人入住。“我去哪里找监护人?法定?走法律程序什么时候能给我定下来?”刘女士叹气道,“没有父母的孩子可以进孤儿院,失去孩子的父母没有‘孤父母院’可进。”
老去的失独父母孤独无依,其中不乏孩子出事后离异的单身失独母亲或失独父亲独自一人生活。他们并不愿意将伤疤晒给周边人,他们更愿意抱团取暖,在失独父母qq群中倾吐他们的心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彼此的伤痛,抱团取暖是抚慰这些父母亲的最直接亦是最有效的精神慰藉。如果能为这些失独父母建立专门的“孤父母院”,把虚拟网络中的抱团取暖延伸到现实中,让愿意加入的失独老人加入,不失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共同兼顾的养老保障——正如数位失独者在给南平市计生委的一封信中第三条建议所提到的:“建立专门的集养老、医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养老机构,供有意愿入住的失独父母入住……”
专门为失独父母设立的养老院在入住标准上不会再设门槛,失独父母不必再为老来该去何处、是否无人照料而苦恼。其次,在这个失独家园里,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孩子的伤痛,他们之间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切的生活体谅,不必再遭受身处普通疗养院时难免遇到的不理解,也不必在看到其他老人有子女探望时心生伤感。再次,失独家园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志愿者和各社会爱心组织对失独老人的帮助。一方面,分散独居的失独老人往往不愿意接受志愿者来访,而在失独家园的大环境中他们不会再如独居时那样幽闭自己,而是在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渐渐恢复心态、走出阴影;另一方面,失独家园的建立使志愿者们的帮助有了方向,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次数与频率。同时,社会的关注也有了聚焦的方向,社会相关爱心基金的设立也会随之立足。
针对是否应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养老院,社会上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极力支持,一种是极力反对。反对的声音认为将失独者归到一处,认为“一类人群都归到一个地方,容易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共鸣,负面情绪太大”、“人要在正常的社会形态下,身边什么样的人都有,处于正常的人群和社会关系之中。”笔者认为,建立专门的失独养老院并不必然意味着负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叠加。在失独抱团取暖群中,失独者相互安慰鼓励,定期小聚。从小聚的合照中,笔者看到这些历尽风霜不再年轻的父母在碧海蓝天下绽开笑容。笑容背后定然有挥之不去的苦涩,然而他们如此坚强地活着,不得不令人动容。失独抱暖群中,溪水梦绕山在qq签名中写道:“这世界上除了生命,其实没什么东西让你迷失自己,学会笑着承受,学会对风风雨雨说:没什么了不起!”一群相互理解的人在一起,彼此的鼓励才会更有力,彼此的关照才会更入心底,走出阴影才会更有希望。此外,这些老人背景工作各不相同,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失去了独子,若因此说他们在一起便不处于正常的人群,笔者认为并不妥当。况且,失独养老院并不单单只有失独老人,每周甚至每天来访的志愿者也会给这些老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与感受。失独养老院如其他普通养老院一样存在着正常的社会关系。
为失独老人建立专门的家园,使其年老有所扶养,精神有所依靠,这是国家和社会应当考虑并履行的责任。这些父母,为了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而牺牲了自己的生育权。在他们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后,在他们于痛苦中依然坚强地寻找活下去的信念时,希望国家和社会能为他们筑一个港湾,一个当他们老得动弹不得时能放心待下去的港湾,一个当他们最后阖上眼时能安心的港湾。
倡议人:
时间:20__年__月__日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代表北海小学来到这里,在此院的老人,有可能有奋勇抗日的高龄老人,有可能是精通博学的“老博士”,还有可能有曾当过教师那“园丁”或“太阳”。无论你曾经干过什么职位,有什么苦恼都忘了它,有什么高兴您就尽管记起来吧!忘了您以前的伤心事,忘了您以前的失败,记起您以往的快乐,记起您曾经的胜利。
在这,您可都是高龄老人呀,您到底是何人,我们都会来拜访您的,我们北海小学的人,也会来看望你们的,会为你们捐献东西,给你们表演节目,给你们理发,会为你们捶腿,为你们捶背,也会为你们服务,给您带来欢乐和愉快怀着开心,进入梦乡。我们会让你们天天开心,周周舒心,月月省心,年年放心。
老人说完了,该讲到各院长、副院长,和各位领导。
我们真诚地对你们说:“感谢你们的帮助,感谢你们用心照顾我们的先辈,我们向你们提一个建议,就是:应该多多照顾我们的革命先辈,因为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