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活动方案

来源:九壹网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角,教师在这些区角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相对的材料,区角空间的设置及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本班空间环境,真正为幼儿学习活动服务。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兴趣爱好,为了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我班创设了五个区角,分别是:角色区、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和益智区。

  一、区角设计总体目标

  以博弈室带动区角,以益智区为特色,为幼儿创设一个勤动脑,乐思考,善交往的育人环境,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模仿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同伴交往的各项能力……

  二、各个区角的具体目标及投放材料、活动规则

  (一)表演区

  活动目标:

  1、学会尊重他人的表演和表达方式,体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或音乐旋律大胆、自信的进行表演。

  3、培养幼儿参与表演活动的兴趣,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初步培养参与活动的等待、轮流和分享的意识。

  投放材料:自制衣服、帽子、头饰、各种饰品、故事表演服。

  活动规则:

  1、进区要先选择服饰和道具。

  2、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爱惜玩具。

  3、表演完将物品归类,放回原处。

  4、每次可进入7个小朋友。

  (二)建构区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建构活动。

  2、能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搭建或拼插玩具。

  3、培养幼儿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和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

  投放材料:一次性纸杯、拼插玩具、积木、废旧纸盒、串珠等、废旧瓶子。

  活动规则:

  1、进区保持安静。

  2、多动手,多动脑。

  3、爱护玩具。

  4、活动结束后,玩具放回原处。

  (三)美工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爱各种手工活动。

  2、会使用彩泥、彩笔、剪刀等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尝试用剪、撕、贴、画等方式制作简单的作品。

  3、培养幼儿的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投放材料:绘画纸、彩色折纸、水彩笔、美工剪刀、泡泡泥、彩色刮纸、颜料、纸杯、纸盘……等。

  活动规则:

  1、每次可进入2—7人。

  2、要轻拿轻放,相互合作。

  3、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4、活动结束后把物品归类。

  (四)阅读区

  活动目标:

  1、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和语言发展能力。

  3、有自主阅读的意识,能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阅读。

  投放材料:各类图书。

  活动规则:

  1、保持安静。

  2、爱护图书。

  3、静心看书。

  4、看完放回原处。

  (五)益智区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多种玩教具感知探索、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

  2、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调动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

  3、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放材料:自制玩教具、蛇棋、西瓜棋、飞行棋、魔方、迷宫、加减板等。

  活动规则:

  1、大胆探索,积极动脑。

  2、学会与同伴合作。

  3、保持安静,用眼观察。

  4、活动结束,玩具放回原处。

  我们班在具体区角活动实施时,严格按照园内区角活动时间,尊重幼儿自愿选择原则,按照每个区角规则,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区角进区卡,然后放入相应的位置,进行区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每个区活动的小朋友,对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对于小朋友操作不熟悉的材料进行示范和讲解。在具体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例如:班级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区角投放材料没有及时更新……我们会在区角活动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争取在班级区角活动中呈现更多地亮点。

  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的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置了一个区域――小企鹅超市。给幼儿一个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袋等。模拟了一个超市场景,使他们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体验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运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

  2、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愿意交流获得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投放材料:

  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方法一:

  请小朋友来做小小售货员,给他们可以投放到超市中的塑料瓶、食品包装、糖果等,请幼儿自由摆放这些物品到货架上,引导他们按物品的类别、用途进行分类,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填写价格标签。此时,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独立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主的游戏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方法二:

  分给每一名幼儿不同的“钱币”,请他们购买所喜欢的食品、饮料、文具等,要注意商品的价格与用途,使幼儿根据手中钱的多少,而选择所要购买的物品。

  方法三:

  在买卖过程中,鼓励小顾客和售货员之间相互多主动对话,如:商量商品的价格、生产时间、保质期限、用途等多方面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或者与同伴讲述购买了什么商品、用来做什么、用了多少钱,发展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