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的随想
凤凰古城,湘西绝胜。“南华门”下,日薄西山。
小心翼翼地从百级滑石梯上蹭步而下,整片凤凰城便在视野中一点一点地调焦,微缩。当我披着一身残日余晖,安安稳稳地站在沱江旁的凤凰古城中,梦里千百次出现的幻景虚褪浮实,只消一个叩步声便能让我狂喜不已。沈从文老先生,仿佛在冥冥中指引我寻觅“凤凰”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
登上江边又高又厚的城墙,左手沱江,右手街坊。络绎不绝的人们似电影中的快进剪辑手法,穿梭如流。晚归的壮汉褪去一身疲惫,跳入波光溢溢的沱江中一洗清凉;成群的顽童光着屁股在江边嬉水欢畅;勤劳的湘妹子背着竹篓,就着水中微热的一轮红日,淘米晾裳。我感受着从江畔跃起的风,轻轻地拍打在我红润的脸颊上,心中默默地与此情此景融而为一。心情也随远处的几片轻舟荡漾开来……
来到古城楼顶,晓月初上,分外迷茫。月下山头,一寺灯火焚香。
江边的吊脚楼醒了,周身散发着霓虹灯光。四域八方的游客们走进那一座座木制结构的楼内,在湘西独有的风土人情与现代都市气息的融合中,一醉方休。
我走下城楼,游走于石板街上。凤凰今非昔比,虽淡了些许耐人寻味的文化底蕴,但商业化的元素,也给老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其面貌焕然一新。眼前灯火辉煌,各色小吃、古玩店挂上形态不一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
掀起青花布帘,墙壁上满是“晚风吹来百扇舞,疑是凤凰丰羽落。”“老板,来一把!”“10元,您拿好,有空再次光临。”我打开折扇,嚯,灯下一幅“清明上河图(局部)”,借着月色,手腕几甩,一扇排开耳边鼎沸的喧嚣。身着土家服饰的老阿婆蹲在墙角边,面前摆上手镯、耳坠、鼻环、发簪等手工制品,安详地等待哪个有心人上前欣赏原汁原味的土家饰品。十来平米的小店中,一位苗家阿妹正卖力地给纯白的衬衣、球鞋,描底、上色、绘图,她很好地将湘西特色与游人们分享,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为自己求学的道路铺上一块块奠基石。老城墙下的城门内,一位土家阿哥深情地唱着浓浓的情歌,引起游人驻足、观望。我不免想起湘西晚唱,是否就如此一样,穿透人心,留下一片万分动人的情?我不知,也不愿知,只愿在这歌声中,寻觅“凤凰”的独特魅力。
这小小的一方古城呈现一派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景象,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沈从文老先生的故居出现在我面前,因了天色,早已闭宅。但我想,我已不用进去游览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凤凰人追求的波澜不惊、天下太平的生活目标,和不疾不徐,乐而知足的生活方式,令我审视自己,曾为名利、为琐事而烦恼了自己,真是愚昧大意,愚昧大意呵!
揣着一包热乎乎的姜糖、抿上几口清热解暑的“冰擂茶”、摇一摇我那“清明上河扇”,哼着湘西小调,我,在这月色宜人的夜,寻觅,属于我内心的那一座“凤凰”……
[简评] 写凤凰古城的文章很多,但小作者能化繁为简,选材精巧。文章线索明朗,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小作者对古城凤凰的喜爱之情,体会到古朴的“凤凰”对人们凡心的洗涤。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整篇文章充满生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