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资料管理员述职报告范文

来源:九壹网

  一、高位推动,创新谋划,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一)持续完善制度体系。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的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水体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召开了市级总河(湖)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xx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和考核》《吉安市市级河湖长巡河湖督导》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推进“河湖长+检察长”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涉河湖公益诉讼案件13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7件。逐步推进省内跨地市协作机制建立,签订了《赣州市-吉安市交界地区河长制工作合作协议》,形成上下游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合力。完善“流域+区域”格化管理体系,及时调整各级河湖长并在站公示,明确市级河湖长12人,县乡村三级河湖长2776人,设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235人。按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规范》对全市河湖长制公示牌进行了规范设置,共设立河湖长制公示牌4921块。

  (二)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履职。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各级校课程,组织各级河湖长学习《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河湖长制工作条例》。河湖长履职首次列入了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进行部署落实,形成高位推动、层层压实的工作局面,各级河湖长巡河履职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今年以来,市级河湖长巡河(湖)25次,县级河湖长巡河(湖)600余次,乡级河湖长巡河(湖)6300余次。12名市级河湖长扎实履职,以上率下,带着问题陆续开展巡河督导,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信访件问题、水利部暗访发现问题、媒体曝光问题、群众举报问题等进行重点督导,推动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为增强各地各部门履职意识,市委、市政府将河湖长制工作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单项奖。

  (三)多措并举开展督查督办。通过制定完善相关奖惩、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抓手作用,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加强督查督办,今年以来,全市下发督办函200余件,完成水利部暗访发现的8个问题整改工作。将河湖长制工作列入市委督查计划。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设立有奖举报,向全社会公开河湖长信息和举报电话。利用等自媒体,及时公布河湖长相关信息,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湖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专项整顿,系统治理,河湖面貌持续向好

  (一)深入推进“清河行动”。持续推进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坚持问题排查全覆盖,通过集中排查、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畅通监督渠道等方式,全面排查河道、湖库、水渠,对排查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列入问题清单,纳入河长制“一河(湖)一策”进行管理。调查梳理河湖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7个专项整治摸排出233个问题,通过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晰牵头单位和整改时限,截止目前,摸排出的233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达100%。

  (二)重点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5个县8条河流开展了全覆盖卫星图斑“四乱”问题检查,形成“四乱问题”监测报告,全市清理“四乱”问题108个,清查整治2个河湖水库非法矮圩,清理整治河湖圩堤管理范围内房屋416栋。启动全市河道砂石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全覆盖、相互连通的络监控平台,实行统一监管,实现全过程监督。为进一步净化水环境,全市积极开展水葫芦清理专项行动,组织专人打捞、运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市共清捞水葫芦等杂物6000余吨。

  (三)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梳理了1022个入河排污口类别,并进行命名和编码,完成赣江吉安段5条主要支流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标志牌的树立。排查工业污水污染问题42个、“散乱污”企业34家,并全部完成整改。加强船舶污染治理,共清理整顿“僵尸船”14艘,接收船舶垃圾和船舶生活污水约138吨。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完成59个建制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运行,新建和改造污水管68.61公里。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均已投入使用,处理规模达到3700吨/日。全域推行农村垃圾第三方治理,覆盖98%以上行政村。建设生猪生态循环小区45个,创建了2个部级和2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7.66%,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稳居全省前列。

  三、保护优先,生态惠民,群众福祉加快提升

  (一)赣江流域建设行动扎实开展。出台了《深化赣江中游(峡江、吉水段)“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推动赣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累计创建4个县域节水型社会,14家节水型工业企业,29家节水型小区,32家节水型公共机构。逐步推进水权交易落实,完成我市首家水权交易,系全省第三起。积极构建绿色工业体系,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组织开展国有水利工程划界工作,完成水库、堤防等共计410座(处)水利工程划界工作。实施水工程生态建设行动,在设计审批过程中,以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为主,积极采用植物护坡、生态护岸等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

  (二)河湖长制宣传丰富多样。加大了河湖长制宣传力度,在媒体宣传方面,与水利报、江西日报、井冈山报加强合作,《水利报》以半版的幅阐述《机制的力量——记江西吉安市河湖长制工作》,《江西日报》头版头条以《吉安书写治山理水精彩文章》为主题全力宣传我市河湖长制做法和成效,《井冈山报》开设14版“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主题专刊;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积极宣传吉安市河湖长制特色亮点。在社会宣传方面,开展了河湖保护周宣传“六进”等实践活动,利用电视、络、新媒体、广告栏、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水环境保护,推进河湖长制宣传全面提高。

  (三)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结合中小河流治理、五河防洪工程、涝区治理、清洁小流域治理、水系连通等河湖治理项目,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幸福河湖。今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28.5亿元,较去年增长31.9%。各地积极争取,勇抓落实,遂川县开展金沙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吉水县实施赣江水生态综合治理,青原区成功入选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泰和县蜀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奖补500万元。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3.01平方公里,创建国家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达标电站3座,新增水生态文明村17个,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站13座。积极推进河湖长制主题公园建设,以文化庐陵、山水吉安为核心,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打造全省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宣传逐步展现在市民眼中。

  20xx年吉安市将认真贯彻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五次代会,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继续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问责,发挥总河湖长“头雁效应”,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实现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