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策划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九壹网

  米联创黎万强说过一句话,产品是1,营销是0。说的是产品够强,营销才能变着花样创造财富。产品不行,那不论是再好的策划,换来的结果大概率只会是底裤朝天。产品策划怎么入手呢?我们从消费品和工业品两个大类来说。

  1、消费品。

  (1)消费品的三重价值。

  消费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ToC项目,对消费者营销。一般来说,策划要把握消费品的三重价值,即使用价值、体验价值和传播价值。

  使用价值,说的是产品要有用,顾客愿意花钱买。体验价值,说的是产品能直击要害,顾客愿意花高价买。传播价值,说的是产品被人讨论得多,顾客愿意安利身边的人买。

  以手机为例,华为手机主要是使用价值,每一个功能都务实,不炒作。苹果手机主要是体验价值,靠技术和美学体验打动人心,获取高利润。锤子手机主要是传播价值,人人都议论过,至于多少人买单,那是另一个话题。

  举几个被说烂的经典案例,同时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产品,是怎么体现三重价值的。怕上火,喝王老吉。涵盖了三种价值,使用价值是饮料,可以喝。体验价值是怕上火,简单粗暴直击需求。传播价值,是吃烧烤火锅的时候一定能看见红色的罐子,以及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这七个字。

  小米电视遥控器。使用价值,是遥控器。体验价值,是直击翻箱倒柜寻找遥控器的痛点,寻找遥控器。传播价值,是在此基础上引发的讨论。小牛电动车,使用价值是代步。体验价值是美学体验(整体设计、独特圆形车灯标识以及线下店的整体风格)。传播价值嘛,曾经的百公里续航,这几天的哈登骑牛畅游黄浦江。

  具体怎么做,只能靠平时多看案例,多从别人身上学习提炼总结,慢慢找感觉。

  (2)消费品要有排他价值。

  所谓“回报不与你的努力成正比,而与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人活着是这样,货卖不卖得出去,也是同样的道理。说的就是不管能不能策划出三重价值,但一定要有排他价值。况且,做好三重价值,是实打实的硬功夫,靠实力说话,要体现在产品上。排他价值,用嘴说就可以了,以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的判断力,体现在套路上就行。

  怎么做?在售前、售中、售后分别安排。

  售前,通过“试用品”,让产品显得不可替代,抢占体验第一位的心智。比如,电商代运营,用免费店铺诊断作为“试用品”,后推代运营服务。微商,用免费体系诊断作为“试用品”,后推新品,压货给代理。线下商品,用免费品牌诊断,作为“试用品”,后推品牌全案等等。

  售中,通过“坏产品”显得不可替代。坏产品指的是针对那些自带“过度关怀”倾向的人群的产品,坏产品有两个特点,买,立刻安心,不买,永远担心。比如幼儿父母永远担心孩子走丢,所以儿童电话手表畅销。比如孕妇都怕孩子畸形,所以开辟出了一个防辐射孕妇服的市场。比如年轻人永远都标新立异,怕被和老年人混为一谈,所以百事可乐、抖音,甚至现在的QQ,都通过提出“更懂年轻人”的诉求获得份额。

  售后,通过“附赠品”让产品显得不可替代,用附赠打乱顾客比价模式。赠品必须要么是价值感知高的,要么价格感知高的。举个例子,保险就是价格感知高的赠品。给顾客分会员等级,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五级,青铜级送运费险。白银级送账户安全险(说支付宝账户若出问题,100万内我们买单)。黄金级送银行卡盗卡险(说银行卡若被盗刷,10万内我们买单)。铂金级送电信诈骗险(说如果父母被电信诈骗,5万内我们买单)。钻石级送如果见义勇为被人讹,我们出律师费,败诉我们赔钱(这条主要用来传播,可以买媒体报道,赚吆喝)。这么做的投产比是,如果顾客不停地买买买,成本不过是十几块钱保险费。

  2、工业品。

  (1)背书提升价值。

  工业品和消费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客单价,如果说买东西消费几百块,花了就花了无伤大雅,那么如果要进一批至少几万元的货或者设备,那就得考虑再三。考虑的最重要一个维度,就是是否可信。除了成熟的品牌(他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一般项目就需要用合适的、可靠的背书来提升受众的信任。

  怎么弄?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要搭建官网。这个时代,如果连个对外展示的载体都没有,那就有点不思进取了。我接触过很多长辈江浙沪老板,他们自己是不用电脑的,他们过去的成功也证明了可能不需要,但是都在寻找能把电子商务做起来的年轻人才。说明时代变化太快,没法吃老本,还是要顺势改变。当然官网可能都有点过时了,现在企业搞一个公众号、小程序都是可以的,目的就是方便对外展示。

  从背书角度,展示这些内容:

  媒体报道。参加过展会,找几个记者就有新闻报道。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就从卢松松软文上买吧。

  获得奖项。做工业品的,多少技术上都有成就。如果实在连一块奖牌都没有,那就从淘宝买吧。

  合作伙伴。产品的一个零部件是ABB的,也可以放ABB。如果连这都没有,那即便公司每天进一箱可乐,也可以写合作伙伴是可口可乐。

  参与的活动。要给下游感知到,公司业内影响力强,公关用力。所以一些行业大会,创始人去当嘉宾的信息要放。如果这也没有,至少创始人要跑大会和大咖混个合影,然后放上去吧。

  (2)动销提升价值。

  这块主要针对代理商。逻辑是,如果顾客都不买,那么下游凭什么进货?只有帮下游赚到了钱,才能赚下游的钱。所以动销策划,就是怎么在销售末端提升价值。这块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思路。

  a、线下动销。

  从转化入手。易感人群是那些不想高价买大品牌的人,所以产品主打实用性价比,为的是防止顾客买了别的品牌。易感人群还有那些线下看了上淘宝搜品牌比价的人,所以设计动销流程让他们上淘宝领礼包,思维方式从“诶这玩意便宜吗”转变为“诶今天这便宜不占亏了”现场购买。为的是防止顾客直接买了自家品牌,但代理商分文未得。

  从流量入手。线下店的流量被电商分流得厉害,所以只能通过生动化陈列,抓眼球,让路过的意向顾客进店选购。

  b、线上动销。

  线上的商业场景基本就是电商和微商了。但是电商并不需要动销,所以这块主要说的是微商的逻辑。

  从管理入手,给代理政策扶持。政策分为价格政策、层级政策、区域保护政策。

  从转化入手,给代理转化扶持。转化扶持,核心要给代理准备品牌文案素材包、产品文案素材包、朋友圈素材包、代理推广指导手册几个重要素材。

  从流量入手,给代理流量扶持。流量永远是稀缺资源,如果是想让代理活得好,让代理能帮着赚更多钱,而不是压货给代理割韭菜,那么品牌方前期至少一天给一个精准好友的支持吧。

  (3)销售额提升价值。

  这块主要针对乙方。乙方大部分都是帮甲方花钱的,做过乙方销售的都知道,搞定一个甲方爸爸有多难。所以不论是为谈合作时候的转化负责也好,还是自身盈利模式负责也好,抓住甲方最大的痛点,销售额提升,拿下合作会容易一些。也是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

  线上销售额提升。最典型的就是电商代运营,不收你高额服务费,只收你基本服务费,但给我%的销售额分成。

  线下销售额提升。很多乙方是高价卖咨询策划方案,卖到后面做成了文案。我们不给方案,也是谈%的销售额分成。当然,线下不像线上,销售额监控不到,所以如果是零售项目,就要上有赞的系统,监控销售额。如果是ToB的项目,那也没什么办法,只能靠信任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