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国女排观后感

来源:九壹网

  朱老师的课是注入了情感的课。因为职务的关系,常常听教师的课,经常在校园里巡视教师上课,我始终感到不同教师的课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眼睛发亮,兴趣盎然;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似听非听。即使以同一份教案让不同的教师去上,也会呈现出这样的不同状态。产生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是否具有上课的激情。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一个缺乏激情的教师是很难将工作做好的,是很难上好课的。朱老师的课注入了她丰富的情感。她的课上孩子们总是眼睛发亮,兴趣盎然。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话说就是“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这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情景。朱老师的嗓音略带沙哑,并不是那种银铃般悦耳的声音,但因为情感的注入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也深深地感染了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课上,朱老师不时微笑着看着孩子们。课上有一个环节,朱老师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读给全班同学听。第一个孩子选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写天空的那一节。孩子读得比较平淡。朱老师并不急躁,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如果你带上微笑去读,会读得更美。”朱老师的微笑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最真诚的期待。我不相信,有哪一个孩子能够拒绝朱老师的微笑和微笑背后的鼓励及期待。我在学校一直倡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本质是把对学生的感情写在我们的脸上,把我们对职业的热情、对人生的热爱体现在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样的课堂学生如沐春风,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生命的成长。朱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课堂。她的课是她和孩子们共生互享的课,是渗透了她的生命体验的课。

  做朱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帕尔默说,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深情款待。做朱老师的学生,每天都能受到朱老师所创造的好的教学的深情款待。现在,朱老师带的这一届孩子已经升上三年级了,孩子们已经受到了两年多的深情款待,并且还要继续享受这一份款待,真是莫大的幸福啊!今天的课上,孩子们始终高度地投入学习,没有一个分心,也不见一个走神,表现出良好的听课、读书、答问、写字的习惯。只要朱老师一提问,孩子们总是那样踊跃地举手,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课上,孩子们有很多机会读词、读句子、读段落、回答问题,朱老师的提问面很广,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孩子站起来朗读过或回答过问题。总体上,孩子们的朗读流畅而富有感情,反映出两年多来朱老师朗读教学的显著成效;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清晰而又有个性化的理解,体现出孩子们比较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不管是朗读还是答问,孩子们的声音都清楚响亮,显得很自信。我一直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我听的只是一节课,但从这节课上反映出来的孩子们的素质却是一个带班教师持续多年教学的综合成绩。这个班是朱老师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今天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是朱老师两年多来教学成绩的综合反映。这种成绩并不容易用统计数据来反映,其重要性却远远高于平时我们所关注的优秀率、合格率(以前还有平均分)。

  做朱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好老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运。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教育学者、诗人张文质先生说:“遇到好教师不仅是孩子的福分,甚至也是一个家庭的福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福分,我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方向感和一种可以汲取的并能最后转化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会始终围浸在人性的光泽之中。”古人说,“幼无良师、长无良友、壮无盛事、老无令名”是人生四大遗憾。其中第一句话“幼无良师”反映的就是人们对好教师的强烈期盼,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热切期待。我们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个人都应该像朱老师那样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使孩子们遇到我们成为他们一辈子的幸运。

  我听过很多的课,听过很多老师上的不止一节的课,朱丽华老师是我每次听她课都深感满意的教师之一。不管是她精心准备的研究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只要走进她的课堂,我每次都留下了非常愉快的记忆,深感她这样的教师十分难得。希望我们的学校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像朱老师这样的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