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闻古代意思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古代“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起初形声,从耳,门声,兼表词义,合起来后意思是“门里面的耳朵听到了”。本义是指听觉敏锐,能够听到细微的声音。在《说文》中,闻被解释为“知声也”,即知道声音。《墨子经上》中提到“闻耳之聪也”,强调了听觉的重要性。

“闻”字还表示听到心里去了,常常用于形容人听到了消息后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反应。《礼记·大学》中提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形象地描绘了注意力不集中时的状态。

“闻鸡起舞”是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提到“闻君行仁政”,表达了听闻他人的善行或。

“闻”字还用于表示听说、知道。如《师说》中提到“其闻道也”,说明了闻道的意思。人们常说“闻问”、“闻道”、“闻说”、“闻得”、“闻知”,都是指通过某种途径得知消息或道理。

“闻”字也有接受的意思,如“闻教”、“闻命”、“闻令”,意味着领受教诲或命令。此外,“闻”字还有传布、传扬的意思,如“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形容信息的迅速传播。

在古代,“闻”还与报告上级有关,如“闻达”、“闻问”,表示向上级汇报消息。此外,“闻”字还有趁、乘的意思,如“闻早”,意为趁早。而在形容名声时,“闻”字又表示闻名、出名、驰名,如“名闻天下”、“闻于诸侯”。在《史记》中,多个篇章都提到“名闻”、“闻于”等词语,强调了名声的重要性。

“闻”字还与嗅觉有关,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形象地描绘了长期接触美好事物时的感受。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微闻芗泽”则描述了隐约闻到香味的情景。

在古代文献中,“闻”字的用法多样,不仅限于听觉,还涵盖了嗅觉、报告、接受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