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及防制对策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及防制对策

来源:九壹网
畜牧兽医杂志 第29卷 第3期 2010年 113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及防制对策 罗晓荣 ,张成忠 ,杨芬侠 ,蒋宏伟 (1.汉中市汉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723000;2.汉中市汉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图分类号]¥851.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45704(2010)03-0113-02 l发病原因 1.3母源抗体的干扰 由于HⅥ’疫苗的广泛使用,各代次雏鸡的母源 MD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致病机理简要表 抗体水平普遍较高,当HVT疫苗注入雏鸡体内,会受 述为:MD病毒在侵入易感鸡群经过最初复制,即可 到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从而影响疫苗免疫力的产 建立长期的潜伏感染,病毒的复制导致机体内大多数 生。有资料表明,当有同源母源抗体存在时,可使 B和T淋巴细胞死亡,从而导致免疫抑制。主要发生 HVT疫苗的免疫力下降40%,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在T淋巴细胞中的潜伏感染以缺乏病毒复制为特征。 1.4应激因素 由于MDV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易感鸡只无一例 在对MD病的免疫过程中,如果存在饥渴、寒 外地会受到它的侵袭,产生免疫抑制,失去自身对该 冷、通风不良、过度拥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会引起 病的抵抗能力,未免疫的鸡群发病率可达90%以上, 雏鸡产生应激反应,抑制鸡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致死率可高达100%。在规模化养鸡的今天,没有哪 个鸡场不进行MD免疫的,但免疫失败的现象并不少 疫应答,从而导致疫苗的免疫能力下降。 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5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1.1超强毒力马立克氏病毒(vvMDV)的感染 在鸡体产生免疫力过程中,如受到鸡传染性法 致病性试验证实了MDV毒力在不断增强,最 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网状上皮细胞增殖症、呼肠 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是MDV强毒株(vM. 孤病毒感染及球虫病等疾病的侵害,均会对鸡体的 DV),像JM株,它可以在没有母源抗体的鸡群中引 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疫苗免疫能力下降。 起很高的发病率,但在HVT免疫鸡群中却很少或完 1.6疫苗质量不过关或免疫接种不当 全不发病。70年代后期,出现了超强MDV毒株 MD疫苗病毒蚀斑量不够、佐剂不合格、真空不 (vvMDV),像Mds野毒分离物,它可在HVT免疫鸡 确实等劣质疫苗或由于疫苗的贮存、运输不当导致 群中造成很高的发病率,仅在HVT+SB1双价疫苗 疫苗失活,都可出现无效免疫。另外,疫苗的稀释和 免疫鸡群中只会引起很低的发病率。到了90年代 注射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射部位不准确,剂量不 初期,又出现了MDV突变毒株,它不仅造成HVT疫 足等现象,均可导致免疫失败。 苗的免疫失效,而且能在经HVT+SB1双价苗免疫 过的鸡群中引起很高的发病率。目前,从爆发MD 2临床诊断 病的鸡群中分离到大多数病毒都属于vv+MDV或 2.1流行特点 wMDV。 鸡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一日龄雏鸡最易感染。 1.2早期野毒感染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鸡感染MDV后,大多 疫苗免疫只能防止鸡群发生MD病,但不能防 数组织器官几乎终生携带病毒。病鸡及带毒鸡的羽 止鸡群感染MDV强毒,由于养鸡场普遍存在MDV 毛囊上皮能产生大量具有囊膜的完全病毒,并可脱 强毒,孵化厅和育雏舍也可能存在MDV强毒,而雏 离细胞排到外界,污染周围环境;脱落的角化毛囊、 鸡注射疫苗后7~10 d才产生免疫力,如果雏鸡周 上皮、毛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重要的传染媒介;此 围环境不注意严格消毒,很容易发生早期感染,从而 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鼻液和 使疫苗免疫失败。 粪便也有传染性。 [收稿日期】 20l0 2—05 [作者简介] 罗晓荣(1963一),男,陕西汉台人,大专,兽医师, MD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直接和间接接触都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可传染。病毒主要随空气经呼吸道侵人体内,其次 I 14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29 No.3 2010 是消化道。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 达到100%,但发病率差异较大。一般来说神经型 发病率较低,而急性型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几乎等于 中,使胃壁增厚2—3倍,腺胃外观较大、较硬,剪开 可见粘膜潮红,个别局部溃烂,腺胃乳头变大,顶端 溃烂,其它脏器以及组织均无变化。 死亡率,只有少数能康复。 2.2临床症状 3 防制对策 3.1预防马立克氏病超强病毒的感染 vvMDV毒株,是免疫鸡群中MDV毒力基因的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4周,长者达几个 月,症状可根据发病部位及临诊表现分为五种类型。 2.2.1神经型 最早能观察到的症状是共济失调 增强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随着MDV毒 或步态不稳,其后出现一肢或两肢不对称的、进行性 不全麻痹,最典型的姿势就是“劈叉”状;当臂神经 受损害时,表现为翅下垂;当控制颈部肌肉的神经受 损害时,则出现低头、歪颈;当植物神经受侵害时,引 起嗉囊扩张、呼吸困难、失声;腹神经受侵害时出现 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最后病鸡陷于脱水、饥饿、 衰竭而死亡。 2.2.2内脏型病程比神经型短,病初往往无明显 症状,呈进行性消瘦,冠髯萎缩,色泽暗淡,精神萎 顿,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2.2.3眼型 主要侵害虹膜,一侧或两侧同时发 病,眼睑肿胀,眼常闭合;患病眼睛虹膜正常色素消 退,呈弥漫性的灰白色混浊,瞳孔初期不规则,后期 只剩一个针尖大的小孔,病鸡常因无法看见采食而 挨饿死亡。 2.2.4皮肤型 常见体表以羽根为中心形成太小 不等的肿瘤或结痂,病程较长,初见于颈部和两翅, 后遍及全身。 2.2.5腺胃型病鸡精神萎顿、消瘦,身轻如柴,腿 瘫卧地,交替排黄、白、绿色粪便,最后衰竭死亡。 2.3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最常见于外周神经和内脏,受侵害的 神经比正常的增粗2—3倍,呈灰白或灰黄色,横纹 消失,有时呈水肿。病变多发生于一侧,与对侧相比 易于观察。最常侵害的神经有坐骨神经丛,臂神经 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 内脏器官最常被侵害的是性腺,尤其是卵巢,其 次是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肠道、肌肉等组 织,在这些组织中出现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质 地坚硬而致密,整个组织呈大理石样花纹、弥散性 增厚。 皮肤病变与毛囊有关,不仅限于毛囊,有时可融 合在一起,呈灰白色的结节或瘤状物,有时呈淡褐色 的痂皮。 腺胃型通常是肿瘤组织侵润在整个腺胃内壁 力增强,毒株的进化及引入,鸡群的MD血清型呈现 多样化。目前普遍采用的CVI一988+HVT疫苗最 为有效。 3.2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 即使雏鸡注射了CVI一988+HVT双价疫苗,其 免疫力的产生也需5~7d,而MDV可从病鸡羽毛囊 上皮细胞释放到外界环境,并在附着的羽毛及羽毛 屑上皮细胞碎片中仍保持感染活性。为防止雏鸡早 期感染,控制羽毛屑中的病毒扩散到其它鸡场,只有 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才能得以解决。 3.3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增加疫苗的注射剂量,以补尝母源抗体中和作 用所消耗的疫苗病毒。各代次雏鸡交替使用不同血 清型的疫苗,以克服同源母源抗体的干扰。尽可能 使用细胞结合性的湿苗、二价苗或多价苗。 3.4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任何应激因素都会影响潜伏感染的建立或导致 潜伏感染的激活,至少部分对免疫系统有不良影响。 减少各种应激刺激,不但能缓解病情,而且有助于消 除MD。 3.5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MD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可持续很长时间,在没 有其它病毒干扰的情况下,可为鸡提供终身免疫力。 但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时,MD疫苗诱发的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将大大减弱,同时,这种免疫力也可 被干扰。许多成年鸡发生的MD就是由于早期感染 了免疫抑制性病毒而诱发的。 3.6选育对MD具有遗传抵抗力的品系 鸡的抗病选育是在引入MD疫苗之前控制MD 的有效手段,但改进鸡对MD抵抗力遗传选育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它并不能缓解当前MD问题。近年 来,一些种禽公司已加强了这种选育,并且发现单倍 型可影响商品鸡中MD疫苗的相对功效,它对于家 禽生产及MD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下转第116页) 1 16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29 No.3 2010 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人侵打开了门户。 1.7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 2.2.1 药敏试验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 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药敏试验可选择出对肉 鸡致病的大肠杆菌高敏有效的药物,根据药敏试验 的结果选用药物。 禽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后,不仅会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而且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增加了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间接损失不可估量。 2.2.2常用药物常用的有庆大霉素、氟哌酸和头 2防制措施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疾病,所以必须切断大肠杆 孢拉定等。据报道,近年来出现的治疗禽病的新药 如:氟苯尼考和头孢噻呋等效果显著,均可收到满意 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 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 2.3预防 菌的传播途径,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 要想控制环境必须建设标准化鸡场:鸡场在选择场 址、布局、排污等方面要科学合理,进行鸡场标准化 建设,并推广乳头饮水器、雏鸡和肉仔鸡鸡舍要安装 换气扇。育成鸡舍和产蛋鸡舍采取纵向通风及湿帘 2.3.1适当使用大肠杆菌灭活菌苗菌苗预防是经 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是大肠杆菌只对同血清型 的菌株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不同血清型的菌株 保护力很低,甚至不产生交叉保护,因此在进行疫苗 降温、自动刮粪板、暖风炉等技术。认真落实鸡场兽 医卫生防疫措施。搞好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工作,做 好粪便、污水、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清除环境中的 传染源,最好能够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评定。 2.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净化环境 防治之前应当进行当地的血清型鉴定,目前临床上 常用的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灭活 苗效果较好。 2.3.2免疫球蛋白疗法从健康高免鸡血清中获 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可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对鸡有 鸡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消毒, 尽量减少鸡群的应激,平时做好鸡群的净化工作,控 制支原体的感染,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减少免疫 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重视饲料 保存,防止霉变,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2.2做好药敏试验。合理选药、提高疗效 保护作用。据报道该疗法对大肠杆菌病、鸡白痢、伤 寒的保护率在9O%以上,由此可见免疫球蛋白制剂 的作用并不比抗生素差,并且不存在耐药性。 参考文献: 多年来,对付大肠杆菌的主要措施是应用抗生 素,其副作用是致使大肠杆菌病的耐药菌株越来越 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仅仅依靠某种药物治疗大肠 杆菌已很困难,必须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所以在实 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上接第114页) 3.7遵守科学的免疫操作规程 [1]胡仕凤,雷红宇,宁玲忠,等.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5):15. [2] 许新贤.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禽病 防制,2008,25(22):44.45. [3]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46-52. 其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和综合防制对策方面作一探 讨,为养鸡场预防和控制MD病而不在下一个生产 目前使用MD疫苗有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和细胞 结合疫苗之分,它们有不同的贮藏条件、专用稀释液、 稀释方法和注射要求,不管哪种疫苗都严禁加人抗生 素,以避免改变稀释液的pH值、渗透压和疫苗效价, 应根据疫苗注射说明书用专用的稀释剂或纯水。 周期中再度发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福,苏敬 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l999.4. 综上所述,鸡的马立克氏病作为鸡最常见、最严 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和传染性肿瘤疾病之一,它给 养鸡业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鸡生长速度、生产性能 [2]于致茂,梁荣.最新实用鸡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1. [3]陈建红,张济培.禽病诊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7.8. [4]王志君,孙继国.鸡场兽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8.5. 和产品质量的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 失,更重要的是MD病不可治愈,发病率和死亡率几 乎相等,往往可毁掉一个鸡场和一个企业。本文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