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论勤工俭学在教育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当代学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小学 勤工俭学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要从小就进行劳动教育。我想,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无必要搞勤工俭学,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有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形势逼人,现在物质条件很优越,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观念日益淡薄,出现轻视体力劳动和蔑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由于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家庭过分溺爱,滋长了学生的‚娇、骄‛二气,劳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还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臵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
尤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举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由此将勤工俭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我们值得探索的一条新时期勤工俭学之路,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各种有针对性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养成自理、自立和动手创造的习惯,懂得劳动的价值,初步培养协作能力,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势在必行,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育和启发学生,形成学生完整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勤工俭学在当代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勤工俭学的重要意义。
1、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未来的国家栋梁的重担,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给孩子们各种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培养。要让孩子们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然而,现在的校园里,铺张浪费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物质支持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孩子们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正在小学校园中蔓延。针对这种现象,应从思想上改变孩子们的观念,从日常小事上改变孩子们的行为,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勤工俭学的意义。在班级中开展“变废为宝”主题班会,倡议孩子们把平时用完了的家庭作业本、报纸、牛奶盒、空瓶罐等收集起来,拿到废品店去卖,用换来的钱为班级添置物品和装饰品。学生更加爱护班级财物,有了更强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样组织和宣传,使孩子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了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变废为宝”。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体现勤工俭学的意义。
2、体验劳动的艰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结合农时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老师让孩子拿着小镢头和篮子到别人已经收过的地里去挖掘那些被落下的农作物。像红薯、玉米等等。这就是勤工俭学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与父母家人共同参加劳动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饭喝一样的水流一样的汗从而使学生从小就体会到了父母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增强了对父母的爱和崇敬之情。同时在劳动之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交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感受体验到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体会到在教室里学习的幸福。感谢社会给予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自小树立感恩之心热爱祖国回报社会尊敬师长。
3、可磨炼学生的意志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大多在父母长辈的呵护溺爱下成长,很少从事劳动锻炼意志薄弱感情脆弱。那么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要想不在集体中掉队就要具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恒心。从而锻炼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毅力磨练意志。这也顺应了专家提出的磨难教育之说,为今后在人生中承受挫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生活水平怎样提高,节约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把每一分钱花出效益来,需要“人人讲勤俭,个个懂节约”,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使节俭成为一生的好习惯。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责任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从小做到保护环境,养成勤工俭学的意识。
二、勤工俭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高,重视不高,开展不力
部分学校的领导同志认为学校就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学生任务就是学文化知识,搞勤工俭学是不务正业。有的学校怕搞勤工俭活动增加学生及其家庭负担, 因而从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行动上推推动动,不推不动。许多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生分数的高低,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平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只将劳动课设在课表上,而不开在课堂上.更有甚者,根本不开设劳动,更不用说让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只是一句空话。
2、以金代勤,用交纳金实物代替勤工俭学活动
有的学校,怕组织勤工俭学活动出事,为省事,让学生交钱或交物来代替勤工俭学活动。一些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受累受伤,也甘愿交钱.从而使勤工俭学活动成为学校收钱的借□,违背了勤工俭学活动的初衷。
3、形式单调,渠道狭窄
一些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仅局限于组织学生割青草、拾麦穗、捡废铁,活动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只得硬着头皮应付\"官差\",使勤工俭学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三,勤工俭学如何开展
1、课堂教学重引导
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的观念、“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观念、“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的观念,将劳动观点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与知识传授技能相结合。在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其良好的劳动习惯。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把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学段,从中学一年级开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日常生活重自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倡导学生“自我服务”,即把劳动当成一种责任,为同学、为自己服务的责任,牢固树立“劳动是生活的必需”的观念。比如打扫清洁卫生,以前搞清洁卫生是突击式的,现在却是经常性的;以前,教室脏了才打扫,领导检查了才突击,现在随时保持教室整洁、窗明几净。学生把打扫卫生变成了服务性、富有人情味的劳动保洁。如果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早晨抢着早到校,一到校就开展打扫卫生活动,每天还有卫生监督员,做好记录和评比;每天上学以后,只要发现纸屑、垃圾,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池,那么,学生的“勤俭”意识就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了。在学校环境管理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天的环境卫生的打扫、管理都由学生自己承担。勤劳,成为一种习惯,养成教育也会收到明显成效。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农村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趣味型”、“知识型”和“艰苦型”相结合的劳动竞赛。例如,举行穿衣服、系鞋带、洗手绢、洗衣服、穿针线、钉纽扣、包书皮等生活自理技能表演赛;开展剥豆、削土豆皮、削水果皮、包水饺等家务劳动比赛;进行挖坑种树、挑土负重简单生产劳动竞赛;还开展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劳动竞赛。同时,评选出一批劳动小能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变被动劳动为自觉劳动,又有利于坚强毅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服
务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劳动教育发展。
3、基地实践重体验
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基地实践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美的快乐,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发挥基地应有的效益,学校可以全面落实基地管理责任制,组建一支勤工俭学基地辅导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基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到实用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这样,我们学校不仅改变了小学生的劳动态度,我们每一名教师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活动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更应该让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生活实践,从中得到体会和收获。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技术人才,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长大后能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总之,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紧密地联系。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为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又反过来向勤工俭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素质教育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