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来源:九壹网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完整)】及答案

1.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悄然降临。我们看到秋风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那时,道路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来回忙碌。

(1)上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个________句,请你也来写一句:________

(3)仿写词语:

①金黄色:________

②翩翩起舞:________

【答案】 (1)树叶;蝴蝶;鸟儿

(2)拟人句;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着采花蜜。

(3)①碧绿色、浅蓝色、淡紫色;②翩翩起舞:依依不舍 勃勃生机 洋洋不睬

【解析】【分析】(1)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把“蝴蝶”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拟人句。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①“金黄色”是表示颜色的三字词语。②“翩翩起舞”是AABC式结构。

故答案为:(1)树叶;蝴蝶;鸟儿;(2)拟人句。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着采花蜜。(3)①碧绿色、浅蓝色、淡紫色;②依依不舍、勃勃生机、洋洋不睬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2.课外阅读。

螳 螂(节选)

法布尔

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

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_______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________。

(2)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螳螂的腿。

A. 强壮 B. 锋利 C. 坚硬 D. 巨大

(3)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金针;剪刀

(2)B

(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金针;剪刀;(2)B;(3)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

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háo hào),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 mè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 jǐ)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记号________(háo hào) 闷________(mēn mèn) 几________(jī jǐ)乎

(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3)先选择法布尔做事的原因,再根据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填序号)

A.便于观察

B.与其他蜜蜂区别

C.路远,使实验更准确

D.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①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________

②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________

③给蜜蜂做上记号放飞________

④走了四公里路________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

(4)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大概”一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应该去掉,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楚。

B. 不能去掉,“大概”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5)从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hào;mēn;jī

(2)它们飞得这么低,看不到遥远的家。

(3)D;A;B;C;②①④③

(4)B

(5)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事要严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hào、mēn、jī (2)它们飞得这么低,看不到遥远的家。(3)D;A;B;C;②①④③;(4)B;(5)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事要严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看天空的珍藏——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

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描写天空的。( )

A. 时间 B. 方位 C. 事情发展

(2)天空如同多彩的调色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由此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3)作者依次描写了天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的余晖、________等景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天空的________。

(4)文段中有多处比喻句,给我们带来妙不可言的美感。请你用“________”画出其中一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天空中还有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A

(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

(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

(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黄山日出的。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 (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 ,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

A.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 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 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

【答案】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解析】【分析】(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 ④强调说明。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C(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关羽和周仓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降伏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狂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成武而沾沾自喜。

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关羽看见树下有一群妈蚁在爬来爬去( )便对周仓说( )周仓( )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 )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 )看谁力气大( )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好哇,怎么个比法?是摔跤还是举重?\"关羽道:\"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什么,打蚂蚁?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耗将,打蚂蚁那是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不要小看妈蚁!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

\"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热,伸出拳头,用力一砸。\"砰”的一下,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妈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会有效的。\"关公意味深长地说。周仓惭傀地低下了头。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三国时期,________(谁)降伏了周仓,周仓是个________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________。

(3)关公是通过什么事来教育周仓的?

(4)关公想告诉周仓什么道理?

(5)请分别说说关羽和周仓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关羽:________

周仓:__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野菊花没有开

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可到了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富丽华贵的姿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

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它们平凡、朴素,却又那么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喜爱——________ 盛开——________ 顽强——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4)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

(5)人们需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

8.【答案】 (1)A

(2)作者忘了带公交卡,而且身上也找不到一个硬币的零钱。

(3)老太太告诉作者,如果他真的要还钱,以后在车上遇见像他一样的粗心人,就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给老太太。

(4)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

;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

;“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一块钱

(5)C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

误。

故答案为:(1)A;

(2)作者忘了带公交卡,而且身上也找不到一个硬币的零钱。

(3)老太太告诉作者,如果他真的要还钱,以后在车上遇见像他一样的粗心人,就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给老太太。

(4)①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②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③“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一块钱

(5)C

【点评】(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答案】 (1)循循善诱;抑扬顿挫

(2)C;AD;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由“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可知把老师比作园丁,把自己比作小树苗。③文中最后一句连用三个(时而……)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①从给出的词语“循

循善诱”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②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判断。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6)寻物启事的格式:1、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写为“寻物”二字,二是写为“寻物启事”四字。2、正文:正文十分简单,无非是某人在某时某处丢失什么东西,如有拾到者,请与xx联系。3、联系方式,注明联系电话等。最后标明发文日期。

故答案为:(1)①循循善诱;②抑扬顿挫

(2)①C;②AD;③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③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写寻物启事的能力。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

10.类文阅读。

曾 子 杀 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题。

①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________

②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________

③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________

④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横线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答案】 (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中午”改“傍晚”。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