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析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来源:九壹网
浅析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李振军 姜波 (1.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2.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环境监察支队) 摘要: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北大荒”,以来经过几十年 1.4三江平原动植物资源的变化 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4.1森林资源减少2O世纪初,三江平原森林面积为 但我们在开发“北大荒”的同时,也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不及时进行治 6765km2,森林覆盖率1 5%。建国以来又经过几次大规模开采,林木 理,必然会形成“杀鸡取卵”式的恶性循环。2000--2002年,黑龙江省地质调 面积锐减,到2O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森林覆盖率下降到3.5%, 查总院在中国地调局指令下,本着使三江平原商品粮生产基地可持续利用的 原则,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了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 远远低于黑龙江省其它地区。 价。调查认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湿地 1.4.2草原逐年退化三江平原是我国十大牧业省份之一,历史 资源无限度地掠夺式开发 因此,将三江平原划分出了宜耕地区及宜湿地区 8118km ,1983年减至6666km ,1997年为4040km ,如今仅剩 将宜湿地区进行退耕还湿,则既不影响三江平原为我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商品 420km 。主要分布于抚远一带,其它零星分布各地。 粮,又可保持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三江平原草原资源除草原面积近几年来不断缩小外,单位面积 关健词: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现状治理措施 时期曾经是蒿草丰盛水土肥美草原森林地带。建国初期草原面积为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存在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占三江平原总面 的产草量近年来也不断降低。建国初期单位面积的产草量为300斤 积3/4以上】。湿地是三江平原原始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亩左右,6O一7O年代降低到200斤/亩左右,目前亩产已降低12O 斤,低产地块更低,亩产才50—70斤。 因此,我们称三江平原为“北大荒”。 1.4.3动物资源减少三江平原原本是多种濒危水禽极为重要 然而,过度地开荒也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 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 的繁殖地,如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鸿雁等国家~二级保护动 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 物,也是大量侯鸟迁徙的驿站,另有鳇鱼、哲罗鱼、细鳞鱼、红肚囊鲫 野生动物被迫迂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 鱼等十余种特有鱼种。如今,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珍稀鸟类无栖息之 地,多数难见踪影,过去哪种莺歌燕舞的景观,已不复存在,鸟类由 危协。  94种。同时,水禽数量在急剧下降,由于滥捕和水体 这一切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国决定停止 200多种减到1鱼类资源衰退严重,大多数中小河流的鱼类资源比70年代减 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 污染, 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同时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 少8O%左右,鱼类由90种减到77种。由此可见,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已向劣化方向发展,如不及时进 列入世界公约名录。  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湿地保护也引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注意。 行治理,三江平原必然会成为第二个松嫩平原l2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措施 2000年,中国地调局批复了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申报的《黑龙江 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劣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无限度地破坏湿地,因 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编 码20001240007081,任务书编号0200123010。本着对三江平原商 此,只要协调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即可 品粮基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及对生态地质环境进行良性循环规 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  划的原则,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对三江平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 几点:2.1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使三江平原保持一定的湿地规 查评价。对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深刻认识。 模经调查,三江平原不适宜农耕的土地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级阶地 1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变化 1.1三江平原湿地变化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 或低平原面以下地面,高低漫滩、各级河流古河道及挠力河中游第四 泽、森林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其中沼泽占平原总面积的四 纪以来一直沉降地区以及积水湖泡:其中同江松花江古河道预计还 挠力河中 分之三以上(约340O0km )。五十年代沼泽湿地占平原总面积的五 湿面积1200km ;黑龙江古河道预计还湿面积1200km ;其它保护 分之三(28305km );八十年代占三分之一(16316kin ),目前仅剩 下游地区预计还湿面积1400km ;总计还面积3800km :。这样,还湿面积与保护区及现存面积近 4489.93km2。如不加以,估计到2010年以后,除了几个规模较 区再向周边扩展1O00km 1O000km 。这些地区经常发生水患,大多数地带土壤薄,且土壤直接 大的自然保护区外,三江平原的湿地将被开垦殆尽。 耕种后易导致沙化;相反,若能退耕还湿,既可以保 1.2三江平原气候变化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 覆盖在砂砾之上,区,50年代最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来降水量逐年减 持这些地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发展湿地经济作  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年来,降水量比2O年前减少了18Omm,比 物。有了这些大规模连片的湿地,在不影响三江平原粮食种植前提 其它地区多减少了1OO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  区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比2O年前高2℃左右。1970年一1990年 下,可使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2_2建立合适的资源环境生态水利体系湿地水循环对湿地的发 的2O年问与1949年一1969年的20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 39.5个百分点。1949—1999年的5O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物减产 生、形成、衰退和消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水循环与区域水资源 为了有效保障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 的有26年。1949年一1990年的41年中,累计旱灾减产粮食1OO 的开发利用关系十分密切。目前,亿kg。 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以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为指导思 兴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资源;在确保防洪保安的前提 1.3三江平原水文变化湿地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三江平 想,原原有湿地34000km ,平均水深30cm,可储存地表水1∞亿m。。 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利工程,为保护湿地资源有效地利用洪水 开展涝渍耕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变水害为水利,发挥土壤 而今湿地仅剩4489.93km ,这相当减少地表水水量87亿m3。区内 资源;防止农田用水占据湿地 有200多条河流,其中多数小型河流与湿地的命运休戚相关。随着 在调节作物生理需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排水渠日夜流淌,湿地存水缩减,最终被垦拓,至使小河断流,湖泡干 生态用水;建立节水灌溉工程,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开展喷灌技术的研 稻田旱耙旱平,浅 涸,较大河流也呈现水位大跌,枯水期延长。例如1 998年春松花江 究;针对该区的实际情况,可推广田问工程条田化、湿灌溉技术等,由此形成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 降至历史上最低水位,人淌水能到对岸。 总之,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应在湿地生态结构上 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O多 保证湿地生态阈限的满足。通过 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 下功夫,以环境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刹住毁湿(草、林)开荒、划入或组建保护区 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目益萎 退耕还湿(还林还草)、新建~批蓄水坝和平沟等措施,保持、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 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 (地)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历史。 统。探索适合该区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是防止农业生产对湿地资源 193 论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问题 李润改 戚斌 (I.河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及人口数量 出了一定的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 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每年因缺水而影响工业产值已达 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重视超压出流问题,因此压力要求过于 2300多亿元,因此,如何节约用水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蓝图 宽松。超压出流形成的水量浪费主要从两方面控制.一方面利用减 条第二款规定:水压大于O.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 压或调压措施,对于存在的超压出流,可以在分户水表后增加减压 水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宝贵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 阀、调压孔板和节流塞把压力减至配水龙头的额定流量所需压力 产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联合国的一项名为“综合评估世界淡水 为止。另一方面使用及开发节水型器具,节水型器具是指低流量或 资源”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 超低流量卫生器具。例如: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而如果人们继续像现在这样不节制用 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O%,大部分在2O% 水的话,则三十年后贫水人口数将可能达到三分之二。自90年代 30%之间,故选择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 以来,我国城市缺水范围就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不断加剧,再加上 头,因而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 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困扰国计民生和制约社 个重要方面。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水资源日益匮乏,但随着我国 2-2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建筑中水工程是节约用水的好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用水呈现出比较 措施,既可以保护环境,又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常情 高的增长速度,在城市的总用水量中,建筑内部用水占据的比例逐 况下,一般城市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基本的生物和物理化学方法处理 年增加,使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问题不容忽略,开展 后,就可达到水质标准较低的非饮用水标准,如:宾馆、高校等建筑物 建筑给排水节能降耗工作,对推动建筑节能乃至全社会节能工作 的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均具有重要作用。 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因此,将生活污水作为原水 1水资源浪费的隐患 加以适当的处理,使之水质达到中等水质标准后,回供于各类杂用水 1.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 系统,这是一条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于额定的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 2.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节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 的现象。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而是在 级及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为 浪费水量,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而且会对用水工 节约用水提供了保障,并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全民 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 节水。但要从根本上推进节水工作,还需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节水的 识,属“”水量浪费,因而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重要性、必要,I ̄'gn紧迫性。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讲座、论坛研讨节约用 1-2忽视中水综合利用率,造成浪费。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 水等一系列宣传措施,使群众认识到“水荒”已经到来,真正做到人人 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 高度重视,能自觉地从已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应对水短缺、保护水 用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保洁、单独系统的消防、空 资源,使节水意识更加全面的深入人心,对构建全民节水的节水型社 调系统用水等。从健康角度看,人们实际生活需要的优质水的比例仅 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5%,而其他用的大量的不与人体接触的杂用水量消耗,并无过高 2.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供水系统效率。从管材、附件方面 水质要求。也就是说,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在保证同样生活质量的前 考虑,应选择新型不易污染的优质管材,如一些优质的塑料管材、不 提下,现有的自来水供水量可节约30%~50%,可见节水潜力很大。 锈钢管材等,尽量减少因镀锌钢管长时间使用造成的生锈导致的水 目前由于认识的不足及相关尚存在的问题,中水利用未能得到 质污染现象,及其它机械损伤所致的阀门、铸铁水龙头存在关不住或 有效实施,导致这部分水资源的浪费。 关不严的渗漏现象,避免由此造成的水量损失。除把好材料质量关 1.3节水意识淡薄。很多人认为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外,把好施工质量关对节约水资源也不可忽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资源,没有必要珍惜,节水意识极为淡薄,故在生活用卫生器具和配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因管材管件连接不合理 水器具的选择上,仅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未能考察其节水性能 而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从而达到节约施工用水的目的。 的优劣。不少居民在家里浪费水很普遍,洗澡时让水一直冲着,洗菜 3结束语 时也让水就那么流着,据有关专家介绍,一个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 建筑节水节能工作涉及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是一项 用水习惯,就能节水7O%左右。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水的可持续利用 1.4施工环节的水资源浪费。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 和保护,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对给排水工程的专业技 的给水系统中,跑冒滴漏现象较为普遍,水资源浪费严重。此种情况 术人员在给水系统选择、节水器具和器材的选用、雨污水的回收利用 主要与管材、附件质量及施工质量有关,据统计,水龙头跑冒“滴水” 等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倡导全民参与,从源头做起,充分 个小时约3 6升,一个月约2.6吨。而水龙头“细流水”一个小时约 运用各种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从而珍惜和保护日益减少的可 17公斤,一个月约12吨。随着居民生活用水的比例逐年增长,城市 利用的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用水浪费也越发突出,仅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的损失就达20%以 参考文献: 上,因此严格控制跑冒滴漏是节水的途径之一。 …曹京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J】_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年3月 2节约水资源的应对措施 [2】李柯,张丽娜.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 2.1控制超压出流,减少“”水量浪费。在我国现行的《建筑 新产品.2O09NO 1 0. 【3】王艳斌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探讨j刊 t方学院学报【J】_2007年2月.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然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 (上接第193页) 地矿部九0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87. 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的有效途径。从资源水利和环境生 报告,[2]尹喜霖,杨湘奎,董世毅等黑龙江省北三江地区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态水利的战略高度,配置水利工程设施,在满足农田用水的同时,确 地矿部九0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00 保湿地生态用水安全。 0引言 ~一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现结合建筑排水中水资源浪费现象,对建筑节水措 压措施,在我国现有建筑中,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是普遍存在而且 施进行了探讨。 是较严重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 5—2003)第3.3.5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 【3】杨湘奎,杨文,张烽龙等黑龙江省--,I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 参考文献:  …王树棕,初本君,王子东等三江平原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 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2002.1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