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来源:九壹网


******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专 业:康复治疗技术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目标 ………………………………………………… 1 二、发病阶段及康复计划 ……………………………………………………… 1 (一)迟缓阶段 ………………………………………………………………… 1 (二)痉挛阶段 ………………………………………………………………… 1 (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 ……………………………………………………… 1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 1 (一)迟缓阶段的康复训练……………………………………………………… 2 (二)坐位训练…………………………………………………………………… 3 (三)痉挛阶段的康复训练……………………………………………………… 3 (四)痉挛减轻恢复阶段的康复训练…………………………………………… 4 四、小结………………………………………………………………………… 4 参考文献………………………………………………………………………… 5 结束语 ……………………………………………………………………………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

摘要

所谓心脑血管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早介入康复训练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负担。因此,康复训练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发病阶段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训练 心脑血管疾病 功能障碍 偏瘫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方法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近3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患者应在神志清楚病情稳定,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两日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

一、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目标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预防发病后可能的残疾和并发症(如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吸入性肺炎等),改善受损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适应社

[1]

会的能力,最大限度恢复正常人的水平,实现生活自理,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发病阶段及康复计划

(一)迟缓阶段

急性期发作后,患侧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称为迟缓阶段。迟缓阶段的康复计划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使偏瘫患者恢复知觉,防止出现肌肉萎缩。迟缓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决定患者恢复正常功能的程度。 (二)痉挛阶段

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而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和联带运动的特点,称为痉挛阶段。痉挛阶段的康复计划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使患者能坐起、站立、使用轮椅、行走等。并且能够自己穿衣吃饭。 (三)痉挛减轻恢复阶段

患者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是由于肌肉无力,细微动作无法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康复计划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使患者能完成细微的动作,恢复正常人的水平,

[2]

实现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一)迟缓阶段的康复训练

迟缓阶段即为软瘫阶段,多见于脑血管病的早期。如果病人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两日后即可开始训练。训练内容以患者被动训练为主,要合理使用床垫,床垫太硬容易产生压疮,太软使臀部下沉髋关节挛缩。应注意保持良肢位,即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体位。目的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和肢体肌张力增高。 1.良肢位的设计

患侧卧位与健侧卧位应交替进行,鼓励患者耐受两种体位,要让患者适当多采取侧卧位,因为仰卧位易使患侧肌张力增高发生痉挛

(1) 仰卧位时的良肢位:头部保持正中位或偏向患侧。患侧的肩胛带尽量上抬前伸,肩关节外展外旋,在上臂与躯干之间放置软枕,肘关节保持伸展位,上肢放置软枕上,手的高

1

度超过心脏的位置,以预防首部水肿。腕关节略背曲,手指握一毛巾卷,防止手指屈曲挛缩。下肢患侧的髋腰部放置软枕,大腿稍向内,防止髋关节外旋。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微曲。保持下肢稍屈曲的状态。踝关节保持背曲,足尖向上,足底部放置软垫防止足下垂。

(2)健侧卧位:即健侧在上的侧卧位。患侧上肢自然弯曲或神放于软枕上。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保持舒适性。踝关节尽量背屈。健侧自然放置。

(3)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时的侧卧位。先将患侧肩前伸放置一枕垫上,肘伸直前臂旋后,将患侧肩拖出避免受压和后缩。患侧退在后,避免受健侧腿的压迫。健侧腿下放置软枕,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后方放一软枕重心向后。 2.良肢位下的被动运动

良肢位下的被动运动,从发病当日起除血压脉搏呼吸不稳定的重症患者除外,应做患肢的被动运动。由于在急性期时担心早期活动有危险而长期卧床,这样了主动性运动的结果,致使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的控制训练有助于患者早期正确的坐起和站立。

(1)上肢被动运动:训练动作要轻柔,顺序是肩关节上、内收、外展、旋前、旋后,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曲、背伸,五指外展。

(2)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屈曲、外旋、内收、外展,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曲。 (二)坐位训练

从发病5日即可进行。患者在病床上患侧后背肩部下肢用软枕垫起,下肢稍屈曲的舒适体位,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使用靠物或摇床坐起,两周左右可以完全坐起30度。上下午各5分钟,每隔一两天加10度,5分钟。为防止腘肌疼痛,膝下放软枕,达到能维持80-90度持续30分钟后,即可进行作为平衡训练。 (三)痉挛阶段的康复训练

痉挛阶段的训练内容是针对患者肌张力增高及肢体僵硬痉挛和不随意运动而制定的。通过训练诱发患者产生主动运动,同时缓解痉挛,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1.翻身动作(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

(1)帮助向健侧翻身:将患侧下肢放于健侧下肢上,翻身时健肢带动肢体一起翻身。由健侧将患手拉向健侧。治疗师于患侧帮助抬起患者肩胛、骨盆翻身至健侧。

(2)自主向健侧翻身:将健腿伸至患腿下方,患者双手交叉,注意患侧手拇指在上,健侧手拇指在下,握紧双手,肘伸展至头上方,健侧手带动患手将头转至一侧,带动骨盆运动,健腿带动患腿翻身向健侧。

(3)借助向患侧翻身:将患侧上肢外展,防止受压,曲起健侧下肢,头转向患侧。健侧肩上抬,上肢向患侧转,健侧下肢用力蹬创,将身体转至患侧。 2.坐起训练 (是偏瘫患者保持坐位,以成站立前必要的训练)

(1)辅助坐起:训练者站于床侧,让患者的健侧脚插到患侧退下,训练者一手借助患者的肩关节,另一手借助患者的髋关节,同时患者用健侧肘撑起上身,将双下肢放到床下,伸展肘关节,坐起并保持坐位。

(2)坐起训练:将健侧腿放置患腿下方,将患腿移至床边,患者转至侧卧位,并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将头抬起用健侧臂支撑躯干于床边坐起。

(3)床上直接坐起:让患者的健侧腿插到患侧腿下,健侧肘支撑身体旋转,肘伸直身体

[3]

成坐位,患侧腿拿出后靠被褥。

3.坐位训练 (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进行平衡训练,患者是否能保持坐位,是将来能否不行的判断标准)

(1)辅助下坐位训练:辅助者一手借助患侧上肢,一手辅助患者的腰部,保持髋、膝、踝关节屈曲90度,增加坐位的稳定性,反复练习保持一定时间。

2

(2)单独坐位保持:让患者在监视下单独坐位,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伸直,重心前后左右调整,保持髋、膝、踝关节屈曲90度,双足与地面充分接触,当手指肌张力过度高时可用健侧直接握住患侧腕部。

(3)动态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能完成平衡时,可做如下练习,前后左右推动患者,患者能维持体位,躯干前屈,躯干左右旋转运动,左右侧躯,不断强化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 4.轮椅训练

(1)让患者坐在轮椅上,刹闸,双足平放于地面,可进行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的活动 (2)移乘动作 (指患者在轮椅于床之间的身体转换动作。这是一种患者生活自理的关键动作。要求患者能从轮椅转移至各种不同的地方,以扩大活动的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将轮椅斜向30-45度,以健侧对着床刹闸,健手支撑轮椅扶手站起,再用健手扶床,边转身边坐在床上将轮椅放置床边患者健侧,以相反动作可进行坐回轮椅训练。

(3)轮椅驱动训练 用健手、脚驱动轮椅,脚掌握方向,健手帮助驱动,进行前、后、退、转弯等练习。

5.站起站立训练(使患者站立行走的重要前提)

(1)辅助下站立:治疗师可站在患者的前方,或患侧少后方,调整患者的坐姿成站立位,

[4]

患者的双足平放于地面上,双足与肩同宽。患脚在前,辅助者用膝顶住患者膝部,双手抓住患者腰部。患者躯干前倾,检测上肢握住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重心前移,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伸髋伸膝,慢慢站起。

(2)站起:上足着地,双手交叉,双上肢向前充分伸展,身体前倾,当双肩向前超过双膝位置时,立即抬臀,伸髋伸膝站起。 6.站立位的重心转移

让患者在能辅助健侧保持立位平衡的地方,双足与肩同宽,患者自己站稳,借助下做左右重心转移。

7.站立位平衡训练

保持站位,患者下肢分开站立将身体向患侧倾斜移动重心,使患肢负担体重,下肢前后岔开站立,将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练习前后重心的移动动作,患足前后交替踏出。 8.使用手拐平衡训练

立位健手拄拐,双脚分开平衡负重。慢慢的将重心转向患侧、健侧,上抬手拐,以双足支撑体重,并保持较好的站立姿势。

9.步行训练(指患者能够保持立位平衡后开始训练,此训练的目的是矫正异常步态,改善平衡功能,增加步行能力)

(1)踮步训练:训练人员帮助患者固定一侧下肢,灵一侧下肢完成前后左右迈步训练,迈步过程是屈髋、屈膝、足跟着地、重心前移、全脚掌着地。患者头正身直目视前方,双脚交替进行。

(2)三点步态:按手、患侧下肢、健侧下肢的顺序行走。

(3)两点步行:手拐和患侧下肢同时向前一步,然后再迈出健侧下肢。

(4)侧方辅助行走:为了改善患侧上肢的屈肌紧张,借助患者腋下,使上肢保持外展,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步态。

(5)后方辅助行走:借助者站在患者后方,借助患者髋关节,帮助患者平稳行走,并纠正髋关节的前倾和后倾。帮助伸髋,防止膝关节在支撑期过深,借助者向下方压骨盆

(6)辅助外展外旋行走:借助者在患者身后,握住其双臂,使其保持外展外旋,通过姿势的调整,抑制患侧下肢内旋的状态。

(7)前方借助行走:借助者面对患者,使健侧上肢充分伸展、前伸,借助患者肩部使其

3

放松肩部紧张,通过上值得伸展,诱发患侧下肢的外展、外旋。

10.上下台阶训练:训练人员应抓住患者的腰带,在其后方保护训练。台阶的高度一般在10-15cm,双足站立指示患者将重心转移到患侧,健侧抬起放在前方台阶上,然后健腿放在台阶下。

11.尖足的处理:对于轻度的尖足患者可用弹力绷带缠绕,保持足的被屈起到改善步态的目的(四)痉挛减轻恢复阶段的康复训练

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以作业疗法和日常动作训练为主,使患者能够完成细微动作。 1.作业疗法

偏瘫的作业疗法是通过选择一些特定的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使其增强身体功能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偏瘫的作业疗法包括身体功能训练、动作协调性和手的精细动

[5]

作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认知能力及心理适应性训练,环境改造等。

(1)滚筒作业训练:双手指交叉坐于桌前,患者手指在上健手指在上,健手手指在下,双手腕紧靠至于滚筒上,肘伸展屈曲注意动作要充分。

(2)患侧上肢持重训练:患侧上肢伸展,五指外展,支撑于座椅同高的硬面椅上,使患者侧上肢充分持重,然后令其健手在身体左右两侧做大号木钉的摆放动作。身体重心随姿势变化转移。

(3)磨砂板动作训练:利用健手带动患手运动,双手交叉,握住砂板模手柄,做前后方向运动,双肘伸屈要充分。 2.感觉刺激方法

利用关节加压毛刷等刺激局部皮肤感觉区,促进肌肉收缩

(1)快速擦刷:毛刷刷肌肉表面的毛发或皮肤,频率一次3-5秒,若30秒后无反应应重复刺激3-5次。作用维持30分钟最强效果。

(2)轻叩:用手指轻轻叩打肌肉肌腱或肌腹,是肌肉收缩。 3.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进行必要的日常动作训练,能提高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能力,减轻帮助量,也能减轻

[6]

家庭负担。

(1)进食动作:患者坐在桌前,用患手使用勺或筷子进食,为防止餐具滑动,下垫湿毛巾或防滑垫。

(2)穿衣训练:将患者手穿袖子至肘部以上,再穿健手袖子,最后套头。

(3)坐位穿裤子:患腿放在健腿上,套上裤腿至膝以上,放下患腿,健腿穿上裤腿,拉到膝以上,站起来,向上拉到腰部,整理。

目前,心脑血管的康复治疗在科学治疗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属于新的医疗管理 模式,是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四、小结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近3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患者应在神志清楚病情稳定,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两日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

4

参考文献

[1]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民军医出版社.1966.241-243

[2]徐军.张继荣.戴慧寒.运动治疗技术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 [3]罗治安.社区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4]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4-1236 [5]贺丹军.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20-23

[6]南登昆.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01.87-88

5

结束语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

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海棠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给我提供的资料,在论文写作期间给予勒沃极大地支持和鼓励。

再次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人。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