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九壹网


《现场勘查学》教学大纲

郭金霞 编写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前 言....................................................................................................................................................... 282 第一章 绪 论 ....................................................................................................................................... 283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概念及特点 ................................................................................................... 283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 283 二、现场勘查的特点 ............................................................................................................... 283 第二节 现场勘查学及其研究对象 ............................................................................................... 284

一、现场勘查学的概念 ........................................................................................................... 284 二、现场勘查学的研究对象 ................................................................................................... 284 第三节 现场勘查学的历史沿革 ................................................................................................... 284

一、现场勘查学的由来 ........................................................................................................... 284 二、现场勘查学的发展 ........................................................................................................... 284 思考题....................................................................................................................................... 284 拓展阅读书目: ....................................................................................................................... 284

第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 285

第一节 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特点及构成 ............................................................................... 285

一、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及构成 ........................................................................................... 285 二、刑事案件现场的特点 ....................................................................................................... 285 三、刑事案件现场的特性 ....................................................................................................... 286 第二节 刑事案件现场的分类 ....................................................................................................... 286

一、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 286 二、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 286 三、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 ....................................................................................................... 286 思考题....................................................................................................................................... 286 拓展阅读书目 ........................................................................................................................... 28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及要求 ........................................................................................... 288

第一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概念及含义 ................................................................................... 288

一、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概念及含义 ................................................................................... 288 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意义 ............................................................................................... 288 第二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 ................................................................................... 288

一、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 ............................................................................................... 288 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要求 ............................................................................................... 2 第三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体系 ............................................................................................... 2

一、现场勘查体系的概念 ....................................................................................................... 2 二、犯罪现场勘查体系构成 ................................................................................................... 2 三、犯罪现场勘查体系的特征 ............................................................................................... 2 思考题....................................................................................................................................... 2 拓展阅读书目 ........................................................................................................................... 290

第四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程序 ........................................................................................................... 291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管辖 ............................................................................................................... 291

一、部门管辖 ........................................................................................................................... 291

276

现场勘查学

二、级别管辖 ........................................................................................................................... 291 三、地域管辖 ........................................................................................................................... 291 四、专门管辖 ........................................................................................................................... 292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 ....................................................................................................... 292

一、受理报案 ........................................................................................................................... 292 二、出现场后的常规处置 ....................................................................................................... 292 三、展开现场勘查活动 ........................................................................................................... 292 四、结束勘查 ........................................................................................................................... 292 复习思考题 ............................................................................................................................... 293 拓展阅读书目 ........................................................................................................................... 293

第五章 现场保护 ................................................................................................................................... 294

第一节 现场保护的意义 ............................................................................................................... 294

一、现场保护的概念 ............................................................................................................... 294 二、现场保护的意义 ............................................................................................................... 294 第二节 现场保护的任务 ............................................................................................................... 294

一、划定保护范围、封锁现场 ............................................................................................... 294 二、了解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听取群众反映 ............................................................... 294 三、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 295 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控 ................................................................................................... 295 第三节 现场保护的方法 ............................................................................................................... 295

一、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 ....................................................................................................... 295 二、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 ....................................................................................................... 295 三、现场痕迹,物品和尸体的保护方法 ............................................................................... 295 复习思考题 ............................................................................................................................... 295 拓展阅读书目 ........................................................................................................................... 295

第六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指挥 ........................................................................................................... 297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 ....................................................................................................... 297

一、现场勘查指挥的概念 ....................................................................................................... 297 二、平时的常规准备 ............................................................................................................... 297 二、出警前的准备 ................................................................................................................... 297 三、临场准备 ........................................................................................................................... 297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指挥 ............................................................................................................... 298

一、现场访问的指挥 ............................................................................................................... 298 二、实地勘验的指挥 ............................................................................................................... 298 第三节 现场勘查中紧急情况的处置 ........................................................................................... 298

一、对正在实施犯罪的处置 ................................................................................................... 298 二、对劫持人质的处置 ........................................................................................................... 298 三、对正在逃离或暂时隐匿的犯罪嫌疑人的处置 ............................................................... 299 四、对受伤人员的处置 ........................................................................................................... 299 五、对险情的处置 ................................................................................................................... 299 复习思考题 ............................................................................................................................... 299 拓展阅读书目 ........................................................................................................................... 299

第七章 现场访问 ................................................................................................................................... 300

277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 现场访问的概念、对象 ................................................................................................... 300

一、现场访问的概念 ............................................................................................................... 300 二、现场访问的对象 ............................................................................................................... 300 第二节 现场访问的任务 ............................................................................................................... 300

一、查明案件发生、发现的情况 ........................................................................................... 300 二、查明发案前后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动向 ........................................................................... 301 三、查明犯罪嫌疑人侵害财物的情况 ................................................................................... 301 四、查明犯罪嫌疑人遗留物品、物质的情况 ....................................................................... 301 五、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 301 六、查明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 301 第三节 现场访问的原则及访问对象陈述的心理特点 ............................................................... 302

一、现场访问的原则 ............................................................................................................... 302 二、访问对象陈述的心理特点 ............................................................................................... 302 第四节 现场访问的步骤、方法 ................................................................................................... 303

一、现场访问的准备工作 ....................................................................................................... 303 二、现场访问的方法 ............................................................................................................... 303 复习思考题 ............................................................................................................................... 304 拓展阅读书目 ........................................................................................................................... 304

第八章 现场实地勘验 ........................................................................................................................... 305

第一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对象 ........................................................................................... 305

一、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特点 ........................................................................................... 305 二、现场实地勘验的对象 ....................................................................................................... 305 第二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原则 ....................................................................................................... 306

一、先静后动、静动结合 ....................................................................................................... 306 二、先地面后空间 ................................................................................................................... 306 三、先记录后勘验 ................................................................................................................... 306 四、先固定后提取 ................................................................................................................... 306 第三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步骤 ....................................................................................................... 307

一、巡视现场,划定勘验范围 ............................................................................................... 307 二、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勘验顺序 ........................................................................................... 307 三、初步勘验固定现场原状 ................................................................................................... 307 四、细致勘验,收集痕迹物证,分析犯罪过程 ................................................................... 307 第四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方法 ....................................................................................................... 307

一、观察 ................................................................................................................................... 308 二、推断与验证 ....................................................................................................................... 308 三、技术检验 ........................................................................................................................... 308 四、现场搜索 ........................................................................................................................... 308 五、现场复验、复查 ............................................................................................................... 308 复习思考题 ............................................................................................................................... 308 拓展阅读书目 ........................................................................................................................... 308

第九章 现场搜索 ................................................................................................................................... 309

第一节 现场搜索的任务和要求 ................................................................................................... 309

一、现场搜索的任务 ............................................................................................................... 309

278

现场勘查学

二、现场搜索的要求 ............................................................................................................... 309 第二节 现场搜索的目标、范围和重点 ....................................................................................... 309

一、现场搜索的目标 ............................................................................................................... 309 二、现场搜索范围 ................................................................................................................... 310 三、现场搜索的重点 ............................................................................................................... 310 第三节 现场搜索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形式 ................................................................................... 310

一、现场搜索的实施过程 ....................................................................................................... 310 二、现场搜索的具体形式 ....................................................................................................... 310 三、现场搜索中的查缉措施 ................................................................................................... 311 复习思考题 ............................................................................................................................... 311 拓展阅读书目 ........................................................................................................................... 311

第十章 犯罪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 312

第一节 手印的发现和提取 ........................................................................................................... 312

一、寻找手印的要求和重点部位 ........................................................................................... 312 二、观察法寻找手印 ............................................................................................................... 313 三、显现法寻找手印 ............................................................................................................... 313 四、固定提取手印 ................................................................................................................... 314 第二节 足迹的发现和提取 ........................................................................................................... 314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和方法 ........................................................................................... 314 二、提取足迹的方法 ............................................................................................................... 314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 315

一、寻找发现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 ....................................................................................... 315 二、提取工具痕迹的方法 ....................................................................................................... 315 第四节 弹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 316

一、寻找发现射击弹头 ........................................................................................................... 316 二、寻找发现弹壳 ................................................................................................................... 316 三、寻找发现射击支 ........................................................................................................... 316 四、提取射击弹头、弹壳和支 ........................................................................................... 316 五、提取射击痕迹和残留物 ................................................................................................... 317 第五节 其他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 317

一、血迹和毛发的发现与寻找 ............................................................................................... 317 二、对牙齿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 318 三、微量物证的发现与提取 ................................................................................................... 318 复习思考题 ............................................................................................................................... 318 拓展阅读书目 ........................................................................................................................... 318

第十一章 现场勘查记录 ....................................................................................................................... 319

第一节 现场勘查记录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 319

一、现场记录的概念 ............................................................................................................... 319 二、现场勘查记录的作用 ....................................................................................................... 319 三、制作现场勘查记录的基本要求 ....................................................................................... 319 第二节 现场勘查笔录 ................................................................................................................... 319

一、现场勘查笔录的概念 ....................................................................................................... 319 二、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 ....................................................................................................... 319

279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三、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的规则 ............................................................................................... 320 第三节 现场绘图 ........................................................................................................................... 320

一、现场图的概念和种类 ....................................................................................................... 320 二、现场绘图的基本步骤 ....................................................................................................... 320 三、现场自动绘图系统 ........................................................................................................... 320 第四节 现场照相 ........................................................................................................................... 321

一、现场照相的概念 ............................................................................................................... 321 二、现场照相的任务 ............................................................................................................... 321 三、现场照相的种类 ............................................................................................................... 321 第五节 现场录像 ........................................................................................................................... 321

一、现场录像的概念和特点 ................................................................................................... 321 二、现场录像的作用 ............................................................................................................... 322 三、现场录像的种类 ............................................................................................................... 322 复习思考题 ............................................................................................................................... 322 拓展阅读书目 ........................................................................................................................... 322

第十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分析 ............................................................................................................... 323

第一节 现场分析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 323

一、现场分析的概念 ............................................................................................................... 323 二、现场分析的意义 ............................................................................................................... 323 三、现场分析的任务 ............................................................................................................... 323 第二节 现场分析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 323

一、现场分析的内容 ............................................................................................................... 323 二、现场分析的方法、步骤 ................................................................................................... 325 第三节 现场分析的相关理论 ....................................................................................................... 325

一、刑事案件构成理论 ........................................................................................................... 325 二、犯罪现场重建理论 ........................................................................................................... 325 复习思考题 ............................................................................................................................... 326 拓展阅读书目 ........................................................................................................................... 326

第十三章 几种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和方法 ............................................................................... 327

第一节 杀人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和方法 ................................................................................... 327

一、杀人现场勘查的任务 ....................................................................................................... 327 二、杀人案件现场勘查重点 ................................................................................................... 327 三、杀案件现场的勘查要点 ............................................................................................... 327 四、碎尸现场的勘查要点 ....................................................................................................... 328 第二节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和方法 ................................................................................... 328

一、勘查盗窃现场的任务 ....................................................................................................... 328 二、入室盗窃现场的勘查 ....................................................................................................... 328 三、盗窃交通工具现场的勘查 ............................................................................................... 329 复习思考题 ............................................................................................................................... 329 拓展阅读书目 ........................................................................................................................... 329

《现场勘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330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 330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 330

280

现场勘查学

三、实验教学内容 ........................................................................................................................... 330

实验项目一:粉末法显现汗潜手印 ....................................................................................... 330 实验项目二:碘熏显、“502”胶熏显汗潜手印 ................................................................... 331 实验项目三:银、茚三酮显现法 ................................................................................... 331 实验项目四:几种特殊手印的显现方法 ............................................................................... 331 实验项目五:立体足迹的提取 ............................................................................................... 332 实验项目六:工具痕迹的提取 ............................................................................................... 332 实验项目七: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绘图 ............................................................................... 333 实验项目八:模拟盗窃案件现场勘查 ................................................................................... 333 实验项目九: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勘查 ................................................................................... 334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 334 五、考核方式 ................................................................................................................................... 335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 335 七、说 明....................................................................................................................................... 335

281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前 言

《现场勘查学》是为适应法学院校侦查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内容。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是为了发现、证实、或否定犯罪,应用犯罪侦查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或尸体进行勘验、检查的一种侦查措施。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部分内容:总论部分包括刑事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现场勘查的概念、任务与要求;现场勘查的组织与指挥;现场实地勘查的步骤和方法;现场访问等。分论部分包括现场手印、脚印的勘验;现场工具痕迹的勘验;现场弹痕迹的勘验;现场其他痕迹的勘验以及与案件有关物质的勘验。此外,还着重介绍几类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重点。

授课对象:侦查学专业本科生。

总 学 时:72学时,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本课的教学实践环节形式:邀请实践部门的专家作讲座,占用3学时。

282

现场勘查学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现场勘查的概念、特点,明确广义的现场勘查和狭义的现场勘查,了解现场勘查学的概念、现场勘查学的研究对象、现场勘查学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现场勘查学的历史沿革等内容。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概念及特点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现场勘查,就其概念界定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现场既包括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也包括民事和行政案件的现场勘查,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机关、机关、人民、人民,依法对其管辖的范围内的需要勘查取证的案件现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调查访问,以获取查明案情所需要的证据材料和信息的专门调查活动。狭义的现场勘查仅指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在绪论部分主要是从广义现场勘查的角度作概括性的介绍,而在绪论之后的章节重点介绍狭义的现场勘查,即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

二、现场勘查的特点

从现场勘查的广义界定,现场勘查具有以下特点: 1.现场勘查的主体是法定的专门人员。

刑事公诉案件的现场勘查主体分别是享有侦查权的机关、机关、检察机关、监狱和保卫部门;对于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以及刑事自诉案件,其勘查主体应是的审判人员,或依法聘请的专门机构的专门工作人员。可见,广义的现场勘查与狭义的现场勘查其勘查主体是有区别的。

2.现场勘查的客体是广泛的、有条件的。

从科学与实践的意义上说,有案件的发生就有案件现场。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现场都可以成为现场勘查的客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场勘查的客体存在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但是能够成为需要进行勘查的案件现场,是有条件的:(1)所争讼的案件须有现场存在;(2)查明案件事实获取证据有需要进行现场勘查的必要。

3.现场勘查是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

现场勘查是不同司法机关依不同诉讼法要求,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依法对不同性质的案件现场所进行的勘验、检查和现场调查访问等专门调查活动。

4.现场勘查的目的是获取证据材料与信息。

可以说,大部分的案件现场都是案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录仪”或“见证人”,是载有案件发生、发展各种证据材料与信息的场所,这已经是越来越被人们认识的客观事实,而且将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日异显露出其可以利用的价值与作用。

283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现场勘查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现场勘查学的概念

现场勘查学,是指专门从事司法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依法对需要勘查取证的案件现场进行勘验、检查、调查访问、寻找、发现、固定和提取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等证据材料和信息,为科技鉴定、综合分析判断,查明案情服务的科学。

二、现场勘查学的研究对象

现场勘查学研究的对象,是以实现现场勘查为目的,围绕案件现场与勘查取证两大问题为内容展开的。其它任何具体内容的研究均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包括:

1.研究各类案件现场发生的规律、特点。 2.研究现场勘查的基本原理。 3.研究具体案件勘查方案的制定。

4.研究现场勘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5.研究勘查取证中,现代科技方法、手段的应用。

第三节 现场勘查学的历史沿革

一、现场勘查学的由来

古代没有司法勘查学,也没有司法鉴定学。然而作为其中的某些内容是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存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在评断是非和诉讼活动中,已经注意发现和利用所谓证据的作用。

二、现场勘查学的发展

十六世纪以后,人们逐渐将某些生物、物理、化学、毒物学、精密的光学等科技引进到查获犯罪证据的诉讼活动中。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世界各国在刑事科学技术及司法鉴定学方面更有新的发展,并相继传入我国。

思考题

1.广义的现场勘查与狭义的现场勘查。 2.试述现场勘查的及特点。 3.试述现场勘查学的研究对象。 拓展阅读书目:

1.陈大光等著 《现代实用司法勘查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284

现场勘查学

第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分类以及规律、特点,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现场。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一节 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特点及构成

一、刑事案件现场的概念及构成

1.刑事案件现场。现场是一个时空概念,“现”具有时间的含意,“场”具有空间的含意,或者说是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空间概念。一般的理解,现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发生某种事件的地方。

所谓刑事案件现场是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及其他物证的场所。

2.刑事案件现场的构成要素。

刑事犯罪活动是犯罪行为人在一定犯罪动机驱使下,在一定时间内,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侵犯一定的客体(人或物)来完成的。构成刑事案件现场,必须具备如下要素:

(1)时间、空间要素。任何犯罪嫌疑人在进行犯罪活动时,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换句话说,凡是刑事案件现场,都有自己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犯罪行为就无从依附、无从表现,刑事案件现场就不可能存在。

(2)被侵犯对象及周围物质环境变化的要素。被侵犯对象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刑事犯罪是一种直接的破坏行为,犯罪嫌疑人的意图一旦实施,必然引起现场上被侵犯对象及其周围物质环境(包括人、事、物)的变化。

(3)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要素。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是构成刑事案件现场的核心,这是区别刑事案件现场和其他现场(如建筑施工现场、灾害事故现场)最核心的要素。

刑事案件现场的三个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彼此依存,缺一不可。 二、刑事案件现场的特点

构成刑事案件现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刑事案件现场区别于任非刑事案件现场的客观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刑事案件现场的特点。

1.现场上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这一特点是由刑事案件现场有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这一要素决定的。刑事案件现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活动造成的,或者说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的“遗址”,因而在犯罪现场上蕴含着大量与犯罪和犯罪嫌疑人有关的信息。

2.现场上保留着犯罪证据。

所谓犯罪证据,是证明犯罪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犯罪活动在一定的场所发生,作用于一定的犯罪对象,从而形成一定的案件现场。这种案件现场呈现出的现象、态势以及犯罪活动引起的物的变化或遗留的痕迹、物品等,都是证明犯罪事实存在的证据。

3.现场状态容易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

刑事案件现场形成以后到实施勘查以前,总或多或少要经历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现

285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场状态极易受到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刑事案件现场的特性

1.客观性。刑事案件现场形成的客观性是指刑事案件现场是由犯罪行为造成的,是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时必须依赖的物质条件。刑事案件现场的客观性表现为:现场的形成是客观的,现场对犯罪行为的反映是客观的及现场的存在也是客观的。

2.可知性。刑事案件现场是由犯罪行为造成的,现场中蕴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它能够从各个侧面,以不同形式反映着犯罪活动的发展变化状态,既能够反映犯罪活动的整体性,又反映犯罪活动的阶段性和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性。

3.特殊性和稳定性。刑事案件现场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刑事案件现场相互之间的绝对差别性。刑事案件现场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保持其基本特征不变。

第二节 刑事案件现场的分类

对刑事案件现场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把握不同类型现场的不同特点,根据各类现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勘查和处置方法。对现场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很多,常用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有:

一、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按照现场在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主体现场是犯罪分子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地点。关联现场,是指主体现场以外同犯罪行为相关联的处所。

二、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按照现场形成之后有无遭到破坏,可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原始现场是指刑事案件现场形成之后,没有遭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基本保持了其原始状态不变的现场。变动现场,指刑事案件现场形成之后,由于人为或其他外来因素、使现场的原始面貌遭到局部或全部破坏的现场。变动现场包括人为因素变动现场和自然因素变动现场。

三、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

按照现场的真伪,可分为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真实现场是指由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形成的现场。如杀人、纵火、盗窃现场等。伪造现场是指行为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虚构犯罪事实而设置的假刑事案件现场。这类现场不能反映案件的存在,当事人陈述的“案情”纯属虚构,现场是为了印证虚构的案情布置出来的。

此外,对刑事案件现场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根据现场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分为室外现场、野外现场、室内现场;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分为杀人现场、盗窃现场、抢劫现场、爆炸现场、重大责任事故现场、制假现场、交通肇事现场等:按照犯罪活动的先后顺序或发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第三现场……等;按照犯罪阶段的不同分为预谋准备现场、实施作案现场、逃避侦查打击现场等。

思考题

1.刑事案件现场、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的概念。 2.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的概念。 3.试述刑事案件现场的特点与特性。 4.试述刑事案件现场的构成要素。

286

现场勘查学

5.试述刑事案件现场的分类。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4.杨殿升等编著《刑事侦查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

287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及要求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概念,明确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了解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体系。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概念及含义

一、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概念及含义

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以后,侦查人员为了发现侦查线索,搜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依照法律规定,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对事主、被害人、知情群众进行的调查访问。现场勘查概念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1.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查人员。 2.现场勘查客体具有特定性。 3.现场勘查方法的特殊性。 4.现场勘查的目的。 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意义

现场勘查是侦破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意义在于:

1.现场勘查是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事到人的侦查过程,而侦查工作的客观依据往往是呈现在现场上的犯罪事件。

2.现场勘查获取的情况是侦查工作自始至终的客观依据。

刑事案件的现场是侦查侦查破案的物质基础,勘查现场获取的情况越多,越客观全面,对案情的分析判断就会越准确,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形象和其他个人特征的刻画就越具体,确定的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3.现场勘查是发现侦查线索和搜集破案证据的重要手段。

刑事案件现场是证据的“宝库”,是侦查线索和破案证据的主要来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除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外其余六种均来自于现场。

第二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

一、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 现场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1.查明事件性质。查明所发生的事件是犯罪事件或是非犯罪事件是现场勘查的首要任务。 2.查明与犯罪有关的情况。包括:犯罪时间、地点、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犯罪行为及后果、实施侵害行为的过程等。

3.发现、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及其他证据。将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痕迹

288

现场勘查学

物证毫无遗漏地收集起来,是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任务。

4.记录现场情况。运用文字笔录、绘图、照相、摄像等方法,将现场客观情况以及勘查所见、勘查工作过程,如实客观地记载下来,形成完备的现场勘查记录是现场勘查的重要任务。

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要求 1.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的要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第5条规定:“现场勘查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主观臆断。”现场勘查是一种侦查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2.充分依靠群众的要求。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部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措施。专门工作必须与群众路线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现场勘查必须切实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工作基础之上。

3.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要求。

现场勘查工作自始至终都要按照国家法律和现场勘查规则办事。

第三节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体系

一、现场勘查体系的概念

犯罪现场勘查体系,是指由各类勘查行为组成的整体。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的各种勘查行为是作为勘查体系的要素,要素组成的整体是勘查体系。

二、犯罪现场勘查体系构成

犯罪现场勘查体系是由多种勘查行为组合而成。具体包括现场保护现场指挥、现场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现场记录、现场分析以及与其他侦查行为的衔接。

三、犯罪现场勘查体系的特征

犯罪现场勘查既是一个系统,就有着系统的基本规律;它又是一个特定系统,就具备自身特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勘查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勘查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是指勘查系统的完整性及不可分割性。即勘查系统强调整体效应,这种整体效应要求以每一个子系统自身行为为着眼点,归宿于整体勘查效应。其具体表现:

第一,各种勘查行为作为勘查系统的子系统,都有着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勘查行为的内容或本质。 第二,各子系统必须及时将自己在行为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有利于整体系统的信息或不利于整体系统的信息)都应及时反馈于勘查系统。首先是指挥系统,由指挥员发出指令,或调整结构,或改变某些勘查措施,或采取新的勘查措施等。

第三,及时将勘查中获取的信息,无论是有利于或不利于勘查后的侦查行为,传递给侦查系统。 2.现场勘查系统的相关性特征。现场勘查体系的相关性特征主要是指勘查系统各行为要素的相关性。

思考题

1.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概念。 2.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任务。 3.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要求。

2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体系及特征。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4.杨殿升 等编著《刑事侦查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

290

现场勘查学

第四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程序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场勘查的部门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的概念,掌握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管辖

现场勘查,首先涉及到由哪个机关来组织勘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管辖。这里的管辖,指立案管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机关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的有关规定,对刑事案件的管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门管辖

部门管辖主要是一种职能管辖,它是指人民和机关以及人民之间,按职能划分受理案件的权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管辖分工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1的以外,刑事案件一律由机关负责立案侦查。

二、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机关,人民对各自管辖的案件,按不同的情况而实行的内部的分级管辖。包括机关的级别管辖和人民的级别管辖。

三、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根据行政区划划分现场勘查的管辖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机关办案程序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刑事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机关管辖,即哪个地区发生的案件,就由哪个地方的机关管辖,相应地,也由该地区的机关组织现场勘查。特殊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执行。2对于人民自主侦查的案件,原则上同样实行由犯罪嫌疑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民管辖。

1

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是指:(1)人民管辖的自侦刑事案件;(2)人民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3)国家安

全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危害的刑事案件;(4)保卫部门依法立案侦查的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5)监狱依法立案侦查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

2

根据有关规定,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机关管辖。

对于几个机关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机关管辖。对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可以由机关协商确定管辖;对于管辖有争议或情况特殊的刑事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机关指定管辖。

291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四、专门管辖

专门管辖是指地方,以及铁路、交通等行业在案件上的管辖分工,这种分工,也是他们在现场勘查中的管辖分工的依据。主要包括铁路系统机关管辖、交通系统机关管辖、民航系统机关管辖、林业管辖以及机关和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辖。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

一、受理报案

侦查部门及其侦查人员在受理报案时应做到认真接待,及时受理,妥善处置。受理报案应询问在何时何地点发现或发生了什么事件,现场的准确位置在何处、被害人、事主的情况、犯罪嫌疑人情况、案件概况和现场简况以及报案人情况等问题。值班侦查员在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向指挥员报告。如果发生的是重大、特大案件,值班员还应根据指挥员的决定,立即通知勘查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案件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受理报案后,指挥员应对报案情况作出分析判断,迅速确定和调动现场勘查人员。 二、出现场后的常规处置 1.检查现场保护情况。 2.掌握重要知情人。 3.了解现场情况。 4.邀请现场勘查见证人。

5.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6.做好勘查前的其他准备。 三、展开现场勘查活动

现场勘查的指挥员在做好赶赴现场准备工作的同时,根据不同现场的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迅速布置现场勘查任务,合理组织人员,明确职责分工。

1.开展现场访问。现场访问主要由现场访问组的侦查员承担,并按如下基本步骤和程序进行:确定访问的范围和重点;了解被访问人员的基本情况;拟定访问提纲;确定询问访问对象。

2.进行现场实地勘验。实地勘验一般是在巡视现场的基础上,根据案情结合现场环境,划定勘验范围,确定勘验顺序和勘验重点。同时进行现场方位照相、摄像,绘制现场方位图。

3.现场复验和现场实验。现场上的某些情况不能一次认识确定的,可进行现场复验。如果经过现场复验,有些问题仍然搞不清楚,可以进行现场实验。

4.组织临场讨论,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现场勘查基本结束后,指挥员应召开临场会议,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勘查后的现场处理工作。

四、结束勘查

结束勘查是现场勘查的最后一道工序。结束勘查前,勘查人员应按照结束勘查的条件,对现场勘查的全部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查总结,并做好现场勘查后的处理工作。

1.结束勘查的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下三个基本条件,才能决定结束勘查:一是现场主要情况已经查明和研究清楚;二是侦查范围、重点和应采取的侦查措施已经确定。否则,应继续进行勘查和研究;三是相关的法律手续齐备。

292

现场勘查学

2.结束勘查的善后处理。现场勘查结束后,勘查人员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好结束勘查的善后处理工作。善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撤销现场保护、运送有关痕迹、物品、对现行抓获的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处理。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立案管辖之部门管辖。 2.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级别管辖。 3.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地域管辖。 4.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专门管辖。 5.试述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基本程序。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293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现场保护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场保护的概念及意义,掌握现场保护的任务和方法,对不同的案发现场能够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一节 现场保护的意义

一、现场保护的概念

现场保护,是在进行现场勘查之前,对现场的所在范围进行警戒,封锁,以保证现场本身的各种状况的状态不受破坏的勘查行为。现场保护,是保障现场勘查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现场保护既是公民,单位的法定义务,又是机关的法定职责。

二、现场保护的意义

现场不仅需要保护,而且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现场保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查明犯罪活动。 2.有助于收集犯罪证据。 3.有助于发现侦查线索。

4.有助于提高现场勘查的工作效率。

第二节 现场保护的任务

现场保护是现场勘查的基础,现场保护所担负的任务,具体讲有四个方面: 一、划定保护范围、封锁现场

保护现场,首先是根据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现场的环境状况和报案情况等,结合现场上已发生事件的情况,划定保护范围,并加以封锁,以防止围观者和其他别有用心的人,进入现场,改变或破坏现场。

二、了解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听取群众反映

现场封锁后,参与现场保护的干警,应尽快了解现场情况,具体:

1.了解和记录发现现场的时间,详细地址;发案当时的情况,发现犯罪或现场的人的人数、姓名、职业、住址等。记录一定要准确。

2.了解和记录已知的进出过现场的其他人员的人数、姓名、职业、住址及其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3.初步了解,判断和记录犯罪的时间、地点及犯罪的后果。 4.了解和记录事主、被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

5.了解和记录犯罪人的人数、姓名、性别、年龄、口音、衣着、身体形态、相貌特征,使用何种犯罪工具,凶器,逃跑的路线、方向等。

6.了解和记录目击者和其他知情人的姓名、职业、工作地址、住址等。

294

现场勘查学

三、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现场保护阶段常见的紧急情况,主要是排险、救护,防止犯罪后果的继续扩大。紧急情况优先,这可以说是一个原则,无论保护现场,防止现场的改变和破坏,对于现场勘查多么重要,但若现场上出现了伤员需要救护等紧急情况,则保护工作必须让位于救急。包括对人身伤害现场上受伤人(既包括被害人,也包括犯罪人)的急救、火灾,爆炸现场上受伤的人员的急救,以及及时扑灭火险,抢救财物,排除爆炸隐患采取紧急措施等。

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控

在进行现场保护时,有时会出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控制的紧急情况,在保护现场的过程中,发现了重大的嫌疑人时,必须遵循紧急情况优先处理的原则,保护现场与监管犯罪嫌疑人并重。

第三节 现场保护的方法

现场保护的方法,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些指导性的原则,它不仅适用于重特大案件,也适用于一般案件。

一、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

室外现场,由于现场涉及的区域大,情况复杂或现场中心部位和外围部分不明显,因此,对室外现场而言,通常划界时,应注意宁大勿小,即现场范围应划得大一些,它不仅包括可能的现场的中心部位,而且应将所有能进出现场的路线和一切可能会留有与现场上发生的事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的部位,都划入保护范围。

二、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

就室内现场而言,在划定保护范围时,同样应考虑保护现场与群众生活两方面需求的平衡。一般而言,在具体划定保护范围时,首先应将围墙以内的部分作为现场中心,划入保护范围,除此以外,重点是考虑围墙以外,那些部位是犯罪嫌疑人可能经过或可能留下潜在的痕迹的部位,将这些部位一并划入保护范围,就能满足保护和勘查的需要。

三、现场痕迹,物品和尸体的保护方法

对现场的痕迹,物品和尸体的保护,是现场保护的重要内容,参与现场保护的职责不仅要有效地封锁现场,还要尽力使现场上的痕迹、物品及尸体保持原始状态。

一般而言,参与现场保护的和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现场和触摸现场的一切痕迹、物品,更不能随意查看尸体。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现场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2.试述现场保护的任务。

3.试述室内现场现场保护的方法。 4.试述现场痕迹物品的保护方法。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95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4.杨殿升 等编著《刑事侦查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

296

现场勘查学

第六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指挥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场勘查指挥的概念,了解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掌握现场勘查中现场访问的指挥方法、现场实地勘验的指挥以及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

一、现场勘查指挥的概念

现场勘查的组织与指挥,是指依法确认的现场勘查指挥人员亲临犯罪现场,引导、协调、组织现场勘查人员实现、完成现场勘查任务的行为。

二、平时的常规准备

一般而言,侦查是一个由被动转向主动的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充分做好无案件发生时的常规准备,并常备不懈。

1.思想准备。思想准备,是勘查人员顺利完成勘查任务的重要保证,只有每个勘查人员随时都有出现场的思想准备,才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组织准备常规准备的另一个内容是预先组建相应的勘查班子并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3.物资、器材准备。包括勘查器材,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的准备。 二、出警前的准备

l.迅速核实情况,布置现场保护。接到报案后,应迅速通知现场所在地的基层保卫组织,派人到现场迅速核实报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现场保护措施。

2.根据报案情况,确定现场勘查的参与人员,准备相应的勘查器材。接受报案后,现场勘查的指挥人员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危害后果和紧急程度等情况,迅速确定参与勘查的人员数量,确定勘查器材的种类及数量。

3.做好应急准备。为应付紧急情况的发生,还应预先在刑警队内,预留机动力量并留守值班,预设好勘查小组与机动力量和刑警队的通讯网络。

三、临场准备

现场勘查的指挥人员和现场勘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抓紧勘查开始前的有限时间,迅速做好临场准备。临场准备,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通讯网络。临场后,首先应指派专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迅速架设现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通讯网络,应实行专线专用,专人负责。

2.迅速掌握现场情况,取得指挥的主动权。

3.进一步检查和落实现场的保护措施,并根据需要加强对现场勘查范围的封锁。

4.根据现场勘查的需要,对人员进行分工并制定相应的勘查计划和确定各个参与者相应的职责。对于重大、特别重大和复杂现场的勘查,可将勘查人员分四个小组:实地勘验组;现场访问组;现场保护组;机动组。

5.根据勘查的需要,划定各种专用场地。

297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指挥

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是现场勘查的核心工作。搞好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的指挥工作,有利于提高勘查效率,推进勘查。

一、现场访问的指挥

对现场访问的指挥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访问人员视察现场,利用多种途径发现知,为现场访问做好准备。 2.根据案件的情况,结合侦查的需要,精心安排访问对象和访问顺序。

一般而言,应优先安排的访问对象是:被害人或事主、报案人和第一个发现现场的人;耳闻目睹以及了解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的人;了解案发生前后某些疑人疑事的人等。

3.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现场访问。在迅速解决好以上两方面问题后,应立即布置专人在预先选定的访问地点,开展现场访问。

4.严格依据证据的要求,制作具备证据效力的证人证言。 二、实地勘验的指挥

对实地勘验进行指挥,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带领实地勘查人员,巡视现场,明确勘查的重点。在进行实地勘验、检查前,现场勘查指挥人员应带领勘查人员,根据现场保护人员和报案人提供的情况,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巡视现场,通过实地观察,明确勘查的重点。

2.明确划定勘验范围和搜索范围。进行实地勘验以前,明确划定勘验范围和搜索范围,是保证勘查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划定勘查范围应力求准确,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现场勘查。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勘查需要,有针对性地灵活确定勘查顺序。勘查顺序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采证率,关系到勘查质量,而且关系到紧急措施的部署和能否成功地推进后续侦查工作的开展。因此,指挥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位置,环境,痕迹物品的分布状况,气候状况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灵活确定。

第三节 现场勘查中紧急情况的处置

现场勘查中所谓的紧急情况,主要是指制止现行犯罪活动,抓捕犯罪嫌疑人,急救伤员,排除各种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危险等几种情况。尤其在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现场时,常常会出现以下紧急情况:

一、对正在实施犯罪的处置

对于正在实施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应以抓捕犯罪嫌疑人和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为目标,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紧急措施,对正在实施的犯罪予以处置。

二、对劫持人质的处置

对劫持人质,以达到犯罪目的,或以此作为罪行暴露后脱身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处置时应以保护人质的安全为前提,智取为上,切忌盲动。

受理报案时,如遇犯罪嫌疑人已将人质劫走,则不能鲁莽行事,应根据情势的发展,谨慎指挥,选择最有利的时机,相机抓捕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人质。

298

现场勘查学

三、对正在逃离或暂时隐匿的犯罪嫌疑人的处置

对在逃离途中劫机、劫船的犯罪嫌疑人,除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追踪外,应按规定迅速上报领导机关,同时应请求有关单位派出飞机、船只进行追缉、堵截,指挥部门应与各参战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准确地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指挥追缉堵截工作始终沿正确的路线、方向进行。

四、对受伤人员的处置

受理报案后,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的案件,如杀人、放火、投毒、爆炸、重大责任事故、交通肇事等案件,如果有人员伤亡,特别是对于现场上已受伤的被害人等,只要没有明显的死亡特征,都必须进行抢救。对现场上出现的可能导致伤亡必然发生的情况,应迅速采取措施,以防止伤亡的扩大。

五、对险情的处置

对采用放火、爆炸、投毒等手段进行犯罪的案件,如险情尚存,勘查则必须让位于抢险,应迅速组织、消防、排爆等各方面人员,赶赴现场,扑灭火险,排除爆炸隐患,消除毒源,抢救受伤人员,防止事态的恶化。

复习思考题

1.现场勘查指挥的概念。 2.试述现场实地勘验的指挥。 3.试述现场访问的指挥。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国民 任克勤主编《现代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版。 2.杨光堂主编《刑事犯罪现场勘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张玉镶等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299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七章 现场访问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场访问的概念、对象,明确现场访问的任务,掌握现场访问的原则,了解被访问对象的陈述的心理特点,掌握现场访问的方法。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现场访问的概念、对象

一、现场访问的概念

现场访问又称现场调查询问,是指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为查明案情,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痕迹物证,在现场实地勘验的同时或前后,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对有关的人、事、物进行调查询问的一项专门调查工作。

现场访问的意义在于,能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客观依据;能查明实地勘验中所发现的某些痕迹物品与犯罪事件之间有无内在联系;能弥补实地勘验之不足,促使勘查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现场访问的对象

现场访问的对象主要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

1.被害人。被害人是指其合法权利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2.事主。所谓事主,实践中又叫当事人,是指在某些案件中,自己的合法权利并未受到侵害而与侵害对象有直接关系的人。这些人能够提供发生、发现案件的时间,以及事前到过现场的人员;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形象,犯罪的手段方法、犯罪后的行踪去向等重要情况。因此,是现场访问的重点对象之一。

3.其他知情人。其他知情人是指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事主以外的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具体有以下几种人:

(1)案件的发现人、报告人;

(2)案件发生时,目睹作案过程和了解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 的人;

(3)知道案件或犯罪嫌疑人某些情况的人;

(4)发案后,了解犯罪嫌疑人行踪动向,或者是发现疑人疑事的人; (5)案件发生前,知道被害人行踪的人; (6)了解被害人基本情况的人;

(7)了解被抢、被盗财物的来源、运送、贮存、保管、使用及其特征的人; (8)知道案件其他情况的人。

第二节 现场访问的任务

一、查明案件发生、发现的情况

1.查明发现案件的时间、地点。谁最先发现现场,哪些人因何种原因进入过现场,触动过哪些痕迹、物品等。

300

现场勘查学

2.查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犯罪人数和后果。

3.查明作案的手段、方法。作案的手段方法包括使用犯罪凶器、工具、计谋或圈套,接近作案目标,实施侵害行为以及伪装的方法等。

4.查明犯罪过程。包括犯罪嫌疑人侵入的部位,实施侵害的先后顺序,如何逃离现场以及在现场持续的时间。

二、查明发案前后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动向

查明犯罪嫌疑人事前是否到现场“踩点”,以及案后藏身匿迹、处理赃物和其他罪证的行踪动向,有助于发现侦查线索和采取紧急措施。

三、查明犯罪嫌疑人侵害财物的情况

查明犯罪嫌疑人侵害财物的情况,是现场访问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查明以下问题: 1.财物的种类、名称、数量、重量、体积、特征; 2.财物的来源、运送、保管和使用情况; 3.保管财物的处所有无不安全的因素存在等。 四、查明犯罪嫌疑人遗留物品、物质的情况

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上的物品、物质,既是物证,也是侦查线索,对开展侦查工作有重要意义。

五、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对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采取紧急措施抓捕犯罪嫌疑人,有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态、面貌、躯干、四肢、穿着打扮以及附加特征(犯罪过程中形成的)等。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语言口音、动作习惯等。

六、查明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某些被害人的基本情况是研究犯罪动机的重要依据。在现场访问中,应着重查明被害人以下情况:

1.被害人的身份。包括被害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文化程度及职业等。

2.被害人的经历及表现。包括被害人的社会经历、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生活作风、性格、兴趣、嗜好、习惯以及有无贪污、盗窃、流氓、等劣迹或前科。

3.被害人的经济情况。包括本人和家庭的经济收支情况,有无贵重物品、积蓄和债务关系等。 4.被害人和家庭成员的社会交往关系。包括本人及家庭成员的社会交往关系。本人与家庭成员与他人之间有无仇怨、债务、恋爱、奸情矛盾等关系。

5.被害人遇害前的行踪。被害人遇害前,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哪些人有过接触交往,或者在何时与何人一起外出,到过什么地方、结交过什么人,在何时何地开始断绝音信。

6.死者有无自杀的因素。死者生前精神上是否受过重大打击或刺激,有无悲观厌世,严重伤残、久病不愈、生理缺陷,精神病及其他自杀因素存在,平时有无自杀的言行表现等。如果是不知名尸体,主要是查明死者的姓名、住址和身份。

301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节 现场访问的原则及访问对象陈述的心理特点

一、现场访问的原则 (一)个别访问原则 1.内容:

进行现场访问时,应当分别进行询问。即每次访问只能对一个对象进行,不能对几个对象同时进行访问,不能采用开会座谈或集体讲座的方式。

2.意义:

(1)可以保证访问的合法性;

(2)有利于侦查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

(3)有利于访问对象排除相互间的干扰和影响,消除顾虑,如实陈述。 (4)有利于侦查人员对各个访问对象的陈述情况进行分析。 (5)有利于对访问对象和提供的案情保密。 (二)依法询问原则

侦查人员进行询问时必须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具体内容为: 1.依法向被询问者出示证件,表明身份。 2.依法告知如实作证义务。 3.询问的方法要合法。

4.询问未成年人、聋哑人时应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 5.对被询问者的个人隐私应保守秘密。 6.依法制作询问笔录。 (三)及时询问原则

现场勘查时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访问,以便及时查清案情。及时访问的意义在于: 1.可以防止被询问者遗忘案情,趁其记忆清晰,能够及时收集到可靠的证言。 2.可以防止被询问者可能受到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拒绝作证或作伪证。 3.可以防止被询问者出走或死亡,失去收集证据的机会。 二、访问对象陈述的心理特点 (一)被访问对象陈述的心理特点

被访问对象的情况非常复杂,他们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经历、智力条件、思想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对待现场访问的态度必然会有差异,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种表现:

l.憎恨犯罪的心理。 2.隐恶扬善的心理。 3.幸灾乐祸的心理。 4.事不关己的心理。 5.怕打击报复的心理。 6.怕犯诬陷罪的心理。 7.碍于情面的心理。 8.怕惹火烧身的心理。 9.顾及名誉的心理。

302

现场勘查学

10.发泄私愤的心理。

(二)疏导被访问对象心理转化的方法

上述种种心理状态,除第一种情形外,其余的都属于现场访问的阻力和障碍。侦查人员在对被访问对象进行正式询问之前,应当通过接触交谈和侧面调查了解,探明被询问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对待询问的态度,以便采取措施帮一些疏导转化工作,消除思想障碍。具体方法:

1.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憎恶犯罪的,一般无需作过多的工作,只要通过交谈摸准这种对象后,即可告之访问意图,交待有关事项,进行正式询问。

2.对于那些持消极态度,与案件没有牵连的人,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做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

3.侦查员要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被询问人克服思想障碍。首先,侦查人员对于侦查破案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被访问人。再次,要体谅被访问人的处境和困难。

第四节 现场访问的步骤、方法

一、现场访问的准备工作 访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一)寻找访问对象

在开始进行现场访问时,除被害人、事主一般是明确的以外,大多数案件的其他知情人往往事先并不知道,现场访问人首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这些知情人。发现知情人的方法是:

l.通过询问被害人、案件的发现人或报案人发现其他知情人。 2.从围观现场的群众中发现其他知情人。

3.从居住或工作在现场周围的人员中发现其他知情人。 4.从途经现场及其附近的过往人中发现知情人。 5.从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行经的路线上发现知情人。 6.从已经离去的围观群众和过往行人中发现知情人。 7.从嫌疑人的家属、亲友、同事和邻居中发现知情人。 8.从被害人所在单位、邻居和其他有关人员中寻找知情人。 (二)了解被访问对象的情况

了解询问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其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等,以便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询问策略。

(三)确定询问次序和制订访问计划

访问次序既包括询问对象、询问内容的先后顺序,询问计划包括询问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问的方式、询问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对策。

(四)邀请协助访问的人员

对于某些特殊的访问对象,比如访问未成年人基于其心理特点需要邀请其父母或老师参加,因此需要事先邀请协助访问的人员。

二、现场访问的方法

现场访问的方法,根据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异。 (一)对被害人、事主的访问方法

被害人是现场访问的重点的对象,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访问,以便及时查清案情。被害人的心

303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理特点是愤恨、急于破案、紧张害怕。访问的主要方法:

1.选择适当的访问地点。对被害人进行询问,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危害后果,现场的位置环境、气氛、询问对象的人数及其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询问地点,以利于被害人脱离现场环境的影响,克服思想、感情上的障碍,平静地进行陈述,从而取得良好的访问效果。

2.询问前要作好安定情绪的工作。被害人由于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常常具有紧张、恐惧、悲愤等心理状态,询问前必须首先安定被害人的情绪,以利于询问工作的顺利开展。

3.向被害人说明访问意图。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阶段,被害人应尽的义务是,应当如实向侦查人员提供所了解的案件情况,不能作虚假的陈述。如果有意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情况,陷害他人,要负法律责任。

4.提问的顺序。首先,应迅速而准确地把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有关事项问清楚。其次,要询问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上遗留有什么物品。再次,要询问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人身财物被侵害的情况;财物的种类名称、数量、特征以及财物的存放地点和保管情况;受害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债务关系、恩怨关系、财产纠纷关系等情况。

(二)对知情人的访问方法

1.查明被访问人的身份和与案件的关系。在询问前,侦查人员要通过有关群众调查了解被访问对象的经历、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情况以及与被害人、嫌疑人有无利害关系、矛盾冲突、私仇宿怨及亲戚朋友等关系,以便根据这些情况确定询问方法,并防止提供伪证,诬陷他人,或为嫌疑人开脱罪责等情况发生。

2.创造适合访问的环境气氛。现场访问,是通过侦查员与被访问对象之间的对话来达到了解案情的目的。这种对话一般要在友好、平和和有诚意的气氛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做好疏导转化工作,消除各种思想障碍。做好被访问对象的疏导转化工作,消除各种思想障碍,是现场访问取得成功的关键。

4.掌握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问题,应根据访问的内容和对象等具体情况,灵活加以确定。 5.提问的方式。

对证人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比较笼统的提问;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提问;三是有选择的征求回答;四是肯定或否定性提问。这些提问方式各有其利弊,在现场访问中,应根据被访问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需要了解的内容,恰当地选择运用,以便正确地将对方掌握的情况询问出来。

6.提问的步骤。提问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向被询问人提出询问内容。然后让访问对象自由地进行陈述,再根据对方的陈述提出问题,最后是核对询问笔录。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现场访问的概念和对象。 2.试述现场访问的任务。 3.试述现场访问的原则。

4.试述被访问对象陈述的心理特点。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304

现场勘查学

第八章 现场实地勘验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对象,明确现场实地勘验的原则,掌握现场实地勘验的步骤、方法,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实地操作勘验。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对象

一、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特点

犯罪现场实地勘验,也称技术勘验,是指侦查人员为查明案件事实,获取犯罪证据及线索,揭露证实犯罪人,依法深入现场实地,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及其他各种勘查对策,对犯罪现场进行的观察、寻找、发现、提取、搜索、实验、记录、检查等侦查行为。

从上述概念中可知现场实地勘验具有如下特点:

1.现场勘验是一种侦查行为。法律规定勘验是侦查行为中的一种,因而侦查人员勘验、检查现场的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依法实行。

2.现场勘验的主体是侦查人员,这项行为必须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3.现场勘验必须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和其他法律所允许的对策措施,如智谋、指挥等。 4.勘验现场的目的是获取证实犯罪的证据和侦查线索。 二、现场实地勘验的对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的有关规定,实地勘验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与犯罪有关的场所

这一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犯罪之前,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的准备,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空间。 2.犯罪嫌疑人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的空间。

3.实施犯罪以后,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而毁迹灭证,处理赃物和藏身的场所。 4..犯罪嫌疑人进出现场的必经的通道及相关场所。

5.实施具体的侵害行为的场所的周围,一切可能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 (二)与犯罪有关的痕迹

与犯罪有关的痕迹,主要指一切与犯罪有关的,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形象痕迹。主要是以下几类:

1.能反映犯罪嫌疑人人体特征的痕迹。包括:指印、指节印、掌印、赤足印、鞋印、袜印、人体其他部位留下的印痕,还有人体形成的坐、卧、跪等印痕、反映走路特征的步法痕迹等。

2.能反映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凶器和破坏工具的痕迹。包括各种钝器形成的打击痕迹、各种锐器形成的砍、刺、切、割痕迹、各种破坏工具形成的撬压、钳、剪、锯、锉等痕迹以及弹痕迹。

3.能反映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痕迹。它主要包括各种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人力车、兽力车等形成的车轮痕迹。

4.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主要指牲畜蹄印、牙齿印、燃烧、爆炸、腐蚀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

305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三)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物质

与犯罪的关的物品和物质主要是指原来属于现场本身,遭到犯罪行为的侵害或被犯罪嫌疑人触动、带离现场的物质、物品;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从现场外带入现场,并遗留、抛弃、粘附在现场上的各种物质、物品。现场上常见的这类物品、物质主要有:

1.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物品、物质。包括各种凶器和破坏工具、犯罪嫌疑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人体组织和体液、犯罪嫌疑人的随身物品、犯罪嫌疑人带入或带走的各种物质。

2.犯罪行为触动、破坏和侵害的物质客体。主要是指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上实施完整的犯罪行为的过程相一致,而又受到犯罪嫌疑人的触动,破坏和侵害的相关部位的物质客体。

3.犯罪行为而导致的现场各种物质的变化。 4.被害人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物品、物质。 (四)与犯罪有关或可能有关的尸体

对于现场上存在明显与犯罪有关或死因不明,可能与犯罪有关的尸体、尸块,一经发现,均应按规定进行尸体外表检验。

(五)与犯罪有关的人身

对与犯罪有关的人身进行检验,是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某些特征,受伤害的情况及生理状态。检验的具体内容包括人身识别,伤害程度及其后果,伤害的性质,强奸案件中的性犯罪行为的检查等。

第二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原则

一、先静后动、静动结合

现场实地勘验,应当按照先“静”,后“动”,静动结合的原则进行。“静”是指不触动现场物体的情况下,认真观察各种物体的状态和可能遗留痕迹的位置,以及物体相互间的关系;“动”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现场上的物体和有关部位进行详细查验,以便更好地发现各种痕迹、物品及其他物证,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提取。“静”与“动”的勘验不能截然分开,应当“静”、“动”结合,交替进行。

二、先地面后空间

勘验犯罪现场,为了不因侦查人员的勘验、检查将未勘验的证据破坏掉,现场勘验必须按先后顺序和现场具体情况的顺序进行。

一般而言本着应先进行地面勘验,然后再勘验地面之上的空间部位原则,先下后上,进行勘验。 三、先记录后勘验

现场勘验之前,首先运用照相、录像、绘图、笔录等形式将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痕迹物品等原始状况客观如实地记录下来。在将现场记录下来之后才能进行动的勘验。

四、先固定后提取

固定、提取与案件有关痕迹、物品等证据材料,不仅是详细勘验的需要,而且是全部勘验活动的重要内容。但是,固定、提取的方法一定要正确,按照一般规律是先固定,后提取。对发现的痕迹、物品要先观察、后测量,先作文字笔录、摄像、照相、绘制现场图,然后再根据痕迹、物品的位置、形态和承受体的情况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先显现后提取。只有遵循这种顺序,才能避免破坏现场,避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提高现场勘验质量。

306

现场勘查学

第三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步骤

一、巡视现场,划定勘验范围

巡视现场是指侦查人员对现场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及现场内部进行总体观察。其目的是查明现场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现场内部的大体状况及犯罪人进、出现场的路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验的范围和顺序。巡视现场包括整体巡视和局部巡视。

整体巡视是指侦查人员对出事地点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状态的整体状况进行观察。局部巡视,是指勘查人员根据整体巡视对现场的认识,将犯罪现场划分为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的观察。

二、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勘验顺序

现场实地勘验应当因案、因地、因自然条件而灵活掌握,以达到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地收集痕迹、物品及其他物证之目的。实践中常用的勘验方法有:

1.由中心向外围勘验。 2.由外围向中心勘验。 3.分段、分片勘验。

4.循犯罪人的活动路线勘验。

5.从痕迹、物品及其他物证易被破坏处勘验。 6.沿现场地形勘验。 三、初步勘验固定现场原状

初步勘验,也叫静的勘验,是指在不变动现场物体原来位置和状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勘验。在初步勘验阶段,一般不得触动现场上任何物体,更不得改变现场上物体的位置和状态。

在静的勘验中,要特别注意找到犯罪分子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出入道口,同时还要弄清犯罪分子在现场上接触过哪些物体和部位,到过哪些地点,以便明确勘验的重点。对勘验中所发现的具有证据意义的痕迹、物品(如手印、脚印、血迹、凶器等),可用粉笔、石灰等加以标明,还应及时加以拍照和记录。

四、细致勘验,收集痕迹物证,分析犯罪过程

细致勘验,也叫动的勘验,是指在翻转移动物体的情况下,对现场上的有关部位和物体全面细致地进行勘验。这种勘验是在初步勘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光线角度,对现场有关物体进行多方面翻转移动勘验。细致勘验的主要任务,是仔细找寻和发现各种细小的、不明显的痕迹物证,研究每个痕迹物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详细勘验,在发现和提取痕迹物证时,应该特别细心,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则,不得损坏痕迹物证,也不得把勘查人员自己的指纹留在现场物体上。

静的勘验和动的勘验,是两个连续的工作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勘验时往往是静动结合。

第四节 现场实地勘验的方法

实地勘验除勘查的步骤是它必须遵守的程序外,在具体勘验中,综合地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有效地利用刑事技术的方法,构成了实地勘验方法的全部内容。实地勘验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推

307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断与验证、技术检验、现场搜索等。

一、观察

观察是实地勘验最基本的勘查方法,它不仅适用动态勘验,更适用于静态勘验。观察是适用其他勘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观察,是指勘验人员利用感觉器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痕迹、物品、尸体进行感性认识的一种勘查方法。

二、推断与验证

客观全面地寻找、发现,提取一切现场上可能存在的,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是衡量实地勘验是否成功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使实地勘验取得最佳的勘验结果,除了严格按照勘验步骤和有效地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方法、措施,正确地进行观察以外,勘查人员还必须能随时根据勘验情势的发展,提出各种推断,并通过实地勘验将其加以验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查明一切需要查明的,与本案有关的各种情况,从而把勘查工作引向深入,为全面搜集痕迹,物证指明方向。

三、技术检验

实地勘验除有效地运用观察、推断和验证等勘验方法外,离不开各种刑事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技术检验的方法在勘验中的运用,主要集中于对各种痕迹,物证的发现,固定,采取和初步检验等几个环节,多在对痕迹,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动态勘验时使用。

四、现场搜索

现场搜索是在实地勘验中,对现场周围进行公开搜查的一种勘查方式。该方法将以专章阐述,此处不再提及。

五、现场复验、复查

复验、复查主要指对已勘查过的现场进行补充勘查或重新勘查。

补充勘查是指在初次勘查后,认为对现场上的个别客体没有进行勘查或勘查得不够仔细,就应对该客体进行重新勘查。补充勘查的对象是现场中的个别客体而非整个现场。重新勘查是指初次勘查后,勘查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或勘查的结果不足以支持侦查时,对现场的全部进行的重新复验、复查。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和对象。 2.试述现场实地勘验的原则。 3.试述现场实地勘验的步骤。 4.试述现场实地勘验的方法。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308

现场勘查学

第九章 现场搜索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场搜索的发生阶段,掌握现场搜索的概念、对象,明确现场搜索的任务、要求,现场搜索的具体形式等内容。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一节 现场搜索的任务和要求

一、现场搜索的任务

现场搜索是指在现场实地勘验的过程中,为了寻找、发现遗留于现场外围的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尸体、尸块及隐匿的犯罪嫌疑人而进行的一种查缉活动。现场搜索工作是现场实地勘验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场搜索的任务,因案件具体情况及现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路线及相关的痕迹、物品。

2.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案前、案后在现场外围逗留,等候及某些活动可能留下的痕迹、物品及处所,如足迹、印压痕迹、排泄物、食物残渣、烟头、火柴梗以及犯罪嫌疑人逗留的山洞、树林、房屋、工棚等。

3.寻找、发现犯罪嫌疑人丢弃、隐藏的各种痕迹、物品,如:赃物、赃款、作案工具、凶器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物品。

4.寻找、发现并盘查可疑人员,以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 5.寻找、发现并缉捕隐藏在现场外围或未及远逃的犯罪嫌疑人。 6.寻找、发现命案中的尸体、尸块、人体组织、器官及相关物品。 二、现场搜索的要求

现场搜索的范围往往较大,且在搜索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事先未预料到的情况,有时还会遇到犯罪嫌疑人行凶拒捕等紧急情况。因此现场搜索必须要遵守以下要求:

1.因案制宜、因“地”制宜。 2.正确指挥、服从命令。 3.密切配合,注意方法。 4.认真负责,减少漏洞。

第二节 现场搜索的目标、范围和重点

一、现场搜索的目标

所谓现场搜索的目标即根据侦查工作和现场勘验的需要所确定的需要搜索的具体对象,现场搜索应明确搜索的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些具体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嫌疑人;

2.与犯罪嫌疑人有关的痕迹、物品:

309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与犯罪有关的处所;

4.案件中的尸体、尸块或其他人体组织。 二、现场搜索范围

范围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现场搜索的范围一般应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现场所在的地理环境来确定。现场搜索范围的划定一般应掌握宜大不宜小的原则,当然,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现场搜索的重点

在划分范围的基础上要确定现场搜索的重点。现场搜索的重点是指极有可能留有与犯罪有关痕迹、物品的地方和部位。在搜索中,对这些地方和部位,应多派搜索力量,密切加以注意。

第三节 现场搜索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形式

一、现场搜索的实施过程

一次完整的现场搜索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一)搜索前的准备

搜索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几项具体内容: 1.确定参加搜索的人员。 2.必须准备的搜索器材。 (二)确定搜索目标、范围和重点

作为搜索人员在搜索工作具体开始之前,必须要明确搜索的目标,了解搜索的范围,掌握搜索的重点,以不打无准备之战。

(三)实施搜索,即开始具体的搜索工作

参加搜索人员按划定的搜索范围和每人或每组所分配到的地区区域和地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开始寻找发现痕迹、物品及其他与犯罪有关的事物。

(四)结束搜索

这是搜索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否结束搜索,应由搜索指挥人员或现场勘验负责人员作出决定,一般而言,指挥人员和负责人员应根据现场搜索的时间和结果来决定是否结束搜索。

二、现场搜索的具体形式

根据现场搜索的目标、范围、重点及现场的地形、地貌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搜索形式。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考虑天气条件和光线条件对现场搜索的影响,从而采取最恰当的搜索形式,保证搜索的质量。一般而言,搜索形式有以下几种:

1.辐射式搜索。 2.收缩式搜索。 3.螺旋式搜索。 4.分片分段式搜索。 5.条格式。 6.栅栏式。 7.卷席式。

310

现场勘查学

三、现场搜索中的查缉措施

现场搜索中的查缉措施主要是指盘查和缉捕。大量的侦查实践表明,正确地使用盘查和缉捕措施,对于发现犯罪嫌疑人,抓捕犯罪嫌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盘查就是对于某些可疑人员或特定区域内的人员,通过盘问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犯罪嫌疑分子的一项侦查措施。一般在搜索范围内的下列人员应列为盘查对象:在已划定现场范围内滞留的人;形迹可疑的人;体貌可疑的人;携带可疑物品的人;有其他可疑之处的人。

在现场搜索中,一旦发现所要搜索的犯罪嫌疑人,应立即组织力量,予以缉捕。在缉捕过程中,必须步调一致,听从统一指挥和安排,军警之间要配合默契,同时还要讲究战略战术。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现场搜索的概念和目标。 2.试述现场搜索的任务。 3.试述现场搜索的具体形式。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311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章 犯罪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场上各种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固定和保全的方法,其中包括手印的重点寻找部位、显现手印的各种物理、化学方法,足迹和工具痕迹的提取方法,弹痕迹中弹头、弹壳和射击残留物的发现提取方法,以及其他诸如血迹、毛发等一些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方法,要求对各种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学时分配:8学时。

第一节 手印的发现和提取

一、寻找手印的要求和重点部位

手印,即人手接触客体时所形成的痕迹。手印是现场中常见的一种痕迹。寻找发现手印是收集手印证据的第一个环节,发现手印,不但要严格地按照程序去做,还要注意观察现场,分析研究犯罪活动,确定寻找的重点部位。

(一)寻找手印的要求

1.全面细致。现场勘查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全面细致。寻找手印应当更加全面细致。全面细致寻找手印要求:

(1)凡是作案人可能触摸的物体都要列入寻找范围。 (2)发现了手套印也不能放弃寻找手印。 (3)重点部位反复寻找。

2.先观察寻找,再进行显现处理。寻找手印不仅要用肉眼观察,对无色潜在手印还要用物理、化学等技术方法进行显现处理才能发现。

(二)寻找手印的重点部位 1.从现场进出口寻找手印。

进出口是作案人进出现场的必经之处。由于进出口的高低、大小、结构不同,作案人进出现场方法也不同。作案人无论用什么方法进出现场,肯定会触及到进出口处的客体,这些客体上可能留下手印。

2.从被翻动破坏的物体上寻找。

现场上的被翻动破坏物体是犯罪行为动作的暴露。作案人在现场上进行翻动、搬移、撬压、攀蹬等活动中,作案人只要触摸了某些物体就可能留下手印。

3.从作案工具上寻找。

作案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种类繁多,有些工具具备留下手印条件,有些则不具备遗留条件。但是,只要发现了作案工具并具备遗留痕手印条件,就要仔细寻找。

4.抢劫、强奸中触摸过的物品。

抢劫、强奸过程中,作案人触摸过的被害人的钮扣、拉链、腰带和翻找触摸过的皮包、钱夹、化妆盒、证件、纸张、人民币等物品是寻找手印的重点。

5.犯罪遗留物。

犯罪遗留物包括作案人遗落、丢弃的物品。例如,证件、级张、线夹、皮包、赃物和残留衣物。另外,还要从杀人现场转移到移尸现场的物品上寻找。

312

现场勘查学

二、观察法寻找手印

现场手印,在实地勘验中,可见到三大种类:即塑性手印,也称为立体手印、有色平面手印和潜在手印。前二种手印,可以通过视觉直接观察法加以发现。而第三种,即潜在手印,不能以目视直接发现需要通过观察法和显现法才能发现。

观察法寻找手印,主要是运用人眼并借助光线和放大镜寻找发现无色潜在手印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有:透射光观察法、反射光观察法和哈气观察法。

1.透射光观察法。 2.反射光观察法。 3.哈气观察法。 三、显现法寻找手印

显现法寻找手印,是勘查人员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寻找发现手印。 (一)物理显现法

1.粉末显现法。粉末能够显现手印,是由于手印中含有的水分和油脂,当粉末附着于手印纹线上,便显现出手印。使用粉末显现法的关键在两点:一是粉末的选择,二是刷显的方法。

常用的显现粉末有:铝粉、青铜粉、锑粉、石墨粉、磁性粉末、四氧化二铅粉、荧光粉。 在勘验中,常用的粉末显现方法有以下几种:撒粉刷显法、直接刷显法、抖显法、磁性刷刷显法。应重点掌握不同的粉末所适用的客体以及具体的刷显方法,具体内容见教材。

2.碘熏显现法。手印中的油脂对碘具有吸附作用,碘蒸汽熏显指印时,手印纹线会变成棕色。优点:无损、简单、快速、经济。缺点:不适合于遗留时间长的指印,不能超过5天;颜色消失快。是一种较传统的方法,适用于壁纸,涂料上的指纹显现。

碘熏显技术的应用方式:碘熏管;碘熏袋;碘熏箱;碘熏。碘熏管是一种成品仪器,手握管使碘升华,口吹出碘蒸汽,适用于非渗透性客体,金属不能用。

在采用碘熏显现法时应掌握好碘液刷显配方,以及碘熏显现法应当注意的事项。 3.真空镀膜法。

真空镀膜法,是采用高真空镀膜机,喷镀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显现手印的方法,这是一种在实验室采用的物理显现法。此法主要用于显现其他物理、化学方法难以显现的新旧手印。

在实验室显现手印,除使用真空镀膜法外,还可采用激光显现法。 (二)化学显现法

化学显现法是用一定的化学试剂与汗液中的某些物质起反应,生成有色沉淀物,从而显现手印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显现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银溶液显现法。

显现原理:手印,特别是指印,它是以氯化钠的沉淀物形式存在的。使用银溶液显现手印,该溶液中的银与氯化钠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两种新的化学物质:钠和氯化银,而氯化银则具有很强的感光性。通过紫外线或日光照射,氯化银还原成金属银,指印即显现出来。用该法显现的手印呈黑色。

银溶液显现法,主要用于显现浅色纸张和本色竹木制品上的陈旧无色汗垢手印。 2.茚三酮显现指印技术。

显现原理:茚三酮又称宁西特林。它与a-氨基酸反应能生成一种被称为鲁赫曼紫的紫色产物。茚三酮显现指印就是通过与手印遗留物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从而达到显现潜在指印的目的。茚三酮法适用于显现纸张、本色竹木器具上的陈旧无色手印。

茚三酮显现指印技术的应用方式:浸泡法、涂抹法、喷显法。由于茚三酮显现指印技术的需要

313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个最佳的温、湿度,因而在采用茚三酮显现指印时需要进行预热和胰蛋白酶的前处理。

3.502胶显现法。

显现原理:由于502中的氰基丙烯酸乙酯在微量水分及弱碱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发生阴离子型聚合反应而固化,所以502中的氰基丙烯酸乙酯能够在指纹遗留物质中的水分和某些有机物质的催化下聚合,从而显出白色的指纹纹线。

502熏显指印技术的适用范围:光滑、非渗透性客体:如塑料、金属、玻璃、搪瓷、陶瓷、油漆表面等;半渗透性客体:如皮革、光面纸等;某些特殊表面:如人体皮肤、质地细密的纺织品等。从手印形成物质上分,还适用于:灰汗混合手印、加层油脂手印、血汗混合手印等。

502熏显指印技术的应用方式:自然熏显法、强碱催化法、直接贴现法、加热显现法、真空显现法、加湿、加热显现法。

4.灰尘指纹的提取方法、潜血手印的显现原理、胶带粘面上遗留手印的显现方法。 四、固定提取手印

对现场勘查中,通过使用以上手段显现手印后,必须固定和提取,常用的固定和提取手印的方法如下:

1.原物提取法。

将现场上发现的手印与承受物一起提取,是固定和提取手印应首先考虑的方法。 2.照相法。 3.胶纸粘取法。 4.制模法。

制模法主要用于固定、提取立体手印。在使用制模法固定、提取手印前,应先拍照。用制模法固定、提取手印,常用的材料是石膏粉、硅橡胶等。

第二节 足迹的发现和提取

足迹是指人在行走、跑步、攀蹬、跳跃时留下的脚的印痕。足迹包括赤脚印、穿袜脚印和鞋印。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和方法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 1.现场进出口。 2.现场中心部位。 3.作案人来去行走路线。 4.作案人隐藏地点。

除以上寻找足迹重点部位外,还要根据案件种类和犯罪活动情况确定寻找重点。 (二)寻找足迹的方法 1.利用光线观察寻找。 2.利用静电吸附法寻找足迹。

静电提取器是发现、提取平面足迹的专用工具,它适用于水泥地、水磨石、大理石、塑料地板、木制地板等各种客体显现粉尘足迹。

二、提取足迹的方法 (一)照相提取法 1.照相提取足迹的要求。

314

现场勘查学

(1)先进行局部照相。 (2)拍摄单个足迹。 (3)拍摄成趟足迹。

2.照相提取足迹的方法。拍摄足迹要使用细目(物证)照相法。 (二)静电吸附法 (三)制模法

1.泥土地石膏制模法。

石膏制模法是提取立体足迹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提取足迹效果好,而且便于保存。

2.沙土地制作石膏模型法。 3.雪地制作石膏模型法。 4.水中制作石膏模型法。 (四)粘附提取法 1.复印纸粘附提取法。 2.胶带粘附提取法。 (五)提取留有足迹的物体

提取留有犯罪足迹的物体是收集犯罪足迹最稳妥的方法。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一、寻找发现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

工具痕迹,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作案工具使承受客体的局部发生变形或受到破坏而留下的痕迹。 1.现场进出口。

多数作案人进入室内现场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行为动作,这些行为动作留下的工具痕迹非常明显,一眼就能发现,但有些微小痕迹不易发现。

2.现场中心有明显翻动破坏的部位。现场中心是寻找工具痕迹的主要地方。 3.掩埋尸体地点。 二、提取工具痕迹的方法 1.照相、录像。

2.提取遗留工具痕迹的物体。

3.制作模型。制作模型是提取工具痕迹的常用方法,但只限于提取立体工具痕迹。制作模型的方法有硬塑料制模法和软塑料制模法,硅橡胶制模法和石膏制模法,AC纸制模法和易熔合金制模法。

(1)硬塑料制模法。

硬塑料也叫打样膏,是牙科医生用于镶牙的一种专用材料。硬塑料反映痕迹特征清楚,稳定性好,它适用于提取面积较大,印痕较深的工具痕迹。

(2)软塑料制模法。

软塑料也叫橡皮泥。它是一种含有多种防止干燥物质的粘土,适用于提取表面光滑、留痕较浅的工具痕迹。

(3)AC纸制模法。

AC纸是醋酸纤维素薄膜的别名。它适用于提取遗留在金属表面上的擦划痕迹。

315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硅橡胶制模法。

硅橡胶是白色粘稠状的有机化合物。硅橡胶质地细腻,有很好的弹性不容易断裂。因此,面积大小不同和深浅度不等的工具痕迹都可以提取,是一种比较好的制模材料。

(5)石膏制模法。

使用石膏制模法提取工具痕迹的不常用。一般只适用于提取遗留在墙壁、地面、砖石等物体上面积较大的工具痕迹。用石膏制模法提取工具痕迹与提取足迹的方法相同。

第四节 弹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弹痕迹是指支射击后在弹头、弹壳和被射物体上遗留痕迹的总称。通过寻找发现和检验弹头、弹壳,可以分析判断射击支的新旧程度和支种类,以便认定射击支与弹头、弹壳是否同一。还可分析判断射击方向、角度和距离。

一、寻找发现射击弹头 (一)在弹着点处寻找

弹头进入物体的应在弹着点所在物体内寻找;弹头穿过物体的应在第二弹着点周围寻找;弹头反弹后弹着点不明显的,应根据弹道方向和弹头反弹后的飞行方向进行分析判断,寻找第二处弹着点或第三处弹着点,以便找到弹头。

(二)在人体内寻找

被害人受到射击后,要寻找弹头的射入口和射出口。如果只有射入口而无射出口,说明弹头是在人体内,可用X光透视查明弹头在人体内的部位。如果被害人或尸体上有弹头射出口,应根据射击方向,被害人受伤时的姿势、位置和射出口的部位寻找第二处着弹点。以便寻找发现弹头。

二、寻找发现弹壳 (一)在发射地点寻找

射击后的弹壳,由于不能向前飞行,因此,绝大多数弹壳都抛落在射击地点附近。根据弹壳抛落规律,应当在以射击支为中心的1.5—3.5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寻找;如果弹壳抛落在坚硬地面出现反弹时可扩大寻找范围。

(二)在射击支内寻找

有些支射击时出现卡壳,只找到弹头而找不到弹壳,如果发现了射击支,应当检查弹膛或转轮(转轮手)内有无弹壳,有的作案人在射击后把弹壳拿走,企图不留物证。当然,作案人也有可能把弹壳扔到别处,弹壳如果被扔到现场以外的其他地方,寻找就非常困难。

三、寻找发现射击支

是作案人作案的有力工具,尤其是短,便于携带隐藏,作案快速,威胁性大,因此,多数作案人持作案后都把支带走,抛在现场和在现场附近埋藏的极少。但要根据现场情况、犯罪活动及作案人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判断现场上有无可能遗留支以及遗留的地点,如有可能性再进行寻找发现。

四、提取射击弹头、弹壳和支 (一)提取射击弹头、弹壳

1.发现的所有弹头、弹壳全部提取。

2.仔细剥离,完整提取。提取进入物体内的弹头时,要视弹头所在物体是否坚硬,如是软质

316

现场勘查学

物体,提取比较容易;如是坚硬物体,要先观察并测量弹头进入物体的深度,据物体情况研究提取方法。

(二)提取射击支

1.寻找支上可能遗留的手印。

2.检查支弹膛内有无子弹、弹壳,如果有应立即提取。

3.检查支上有无弹匣,弹匣内有无子弹。如有弹匣和子弹,应全部提取。

4.检查支上有无血迹和其他附着物。能提取的及时提取,不能提取的要妥善保护。 五、提取射击痕迹和残留物 (一)提取留有射击痕迹的物体 1.被子弹击中并能够提取的物体。

在射击现场被子弹击中物体的种类很多,体积大小不一,重量不同,有些物体被子弹击中留有孔洞,有些留有破碎痕迹,有些物体留下擦划痕迹等。

2.提取留有火药残渣和燃烧痕迹的物体。

在弹头的射入口和弹着点处有时留下射击后遗留的火药残渣、烟垢和燃烧痕迹,这对分析支种类、射击方向和距离有一定作用。

(二)提取射击残留物

支射击后,在支和其它物体上除了遗留没有完全燃烧的火药颗粒外,还可能遗留由于子弹头在管内剧烈摩擦而产生的金属碎屑。这种遗留物对分析击案件的性质和检验射击支都有一定作用,所以应当进行提取。寻找发现这种遗留物的方法是,可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寻找,也可以使用紫外灯光的照射进行寻找。

提取射击残留物,除了提取留有射击残留物的物体外,如果不能提取原物,还可使用粘取、复印、制膜和溶解等方法进行提取。

第五节 其他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一、血迹和毛发的发现与寻找

血迹和毛发,是现场上一种颇具价值的物证。通过对血迹的形状的判断,对血迹本身进行检验,通过对毛发进行检验,不仅可以确定作案顺序,而且可以将犯罪嫌疑人与犯罪现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搜寻血迹毛发的重点部位

血液和毛发,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可见物质,但有些情况下血迹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的。应结合现场的环境,紧紧围绕尸体或实施犯罪行为的场所,进行仔细搜索。比较方便的方法是用手电筒带有颜色的光源进行搜寻。具体显现血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紫外线灯对可疑部位进行照射。 2.磷甲联苯胺冰醋酸溶液显现法。 3.鲁米诺检测法。

(二)血迹和毛发的收集、保管

现场血迹可能以液体、潮湿或完全干燥的状态存在。现场提取血迹,亦应据此而采用相宜之法。 1.液体血迹的提取。提取现场上诸如血泊等液体血迹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0.85%的盐水提取法,另一种使用吸附能力强的材料提取。用这两种方法提取血迹时,应在试管上标明是哪种样本及采集人的名字。

317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潮湿和干燥血迹的提取。现场上多见的是干燥的血迹。对干燥血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

二、对牙齿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牙齿痕迹是可以进行人身同一认定,对识别人身具有重要意义的痕迹。凡是在现场上可能留下牙齿痕迹的食物,包装食物的物品,受害人的尸体,身体或犯罪嫌疑人的身体,都是我们寻找牙齿痕迹的重点部位。

牙齿痕迹多为一种立体痕迹,提取牙齿痕迹,应以提取原物为首选,然后可采用石膏或硅橡胶制模法提取痕。

三、微量物证的发现与提取

微量物证是指作为证据的某些细小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证尽管量小质微,但它能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或犯罪现场联系起来,是一种举足轻重的证据。

应重点掌握油漆、纤维、玻璃等微量物证的发现和提取。寻找微量物证,应根据案件及现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寻找的重点。在寻找的方法上,既可应用人工光作辅助照射并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也可使用磁铁、紫外线灯及其他仪器来协助搜寻。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碘熏显指印的原理、应用方式以及适用的客体。 2.试述银显现手印的原理以及适用客体。

3.试述502显现手印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适的客体。

4.灰尘指纹的提取方法、潜血手印的显现原理、胶带粘面上遗留手印的显现方法。 5.试述粉末显现手印中有哪些常用的显现粉末以及各种粉末的刷显方法。 6.观察法寻找手印的具体方式。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罗亚平 史海青编译《手印显现技术》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梁鲁宁主编《当代法庭物证鉴定技术经典与前沿》,编译出版社2004年5月版。

318

现场勘查学

第十一章 现场勘查记录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场实地勘验的概念、对象,明确现场实地勘验的原则,掌握现场实地勘验的步骤、方法,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实地操作勘验。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现场勘查记录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一、现场记录的概念

现场记录,是运用各种技术方法,记录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有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场状况以及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现场勘查记录是法定的证据,它主要由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和现场摄像四部分组成。

二、现场勘查记录的作用

现场勘查记录是如实反映刑事案件现场的客观状态和勘查人员执行勘查情况的法律文书及相关图像资料,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现场勘查记录是分析研究案情的重要依据。

2.现场勘查记录是校正侦查方向、推进侦查的重要依据。 3.现场勘查记录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有力证据。

4.现场勘查记录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法律文书。 三、制作现场勘查记录的基本要求

现场勘查记录既然是一种法律文书,且有一定的证据意义,因此,在制作中就有一定要求。现场勘查记录的基本要求可用六个字概括,即:客观、全面、完整。

所谓客观:就是要求勘查人员在制作现场勘查记录的时候,要对现场和现场勘查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记载,不允许将任何主观的分析、判断记人。

所谓全面:就是要求现场勘查记录中,对现场上一切与犯罪有关的客观情况和勘查过程、勘查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所谓完整:就是要求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相、现场绘图、录像四个部分要齐全,缺一不可。

第二节 现场勘查笔录

一、现场勘查笔录的概念

现场勘查笔录,是用文字记录方法记录犯罪现场和勘查工作的有关情况。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把现场及其痕迹、物品等固定下来。

二、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

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即前言、叙事和结尾。

1.前言部分。包括接、报案的基本情况、勘查人员出动现场情况、现场保护情况等。

319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叙述事实部分。包括现场的地址、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现场情况、勘查情况。

3.结尾部分。包括现场勘查结束的时间(时、分)、采集痕迹的名称、数量;说明现场拍照、录像、绘图等情况。

三、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的规则

1.笔录的顺序应当与勘查顺序一致,提取的痕迹、物品要与笔录内容相吻合;笔录与绘图、照相、摄像的内容应当一致;同一客体在笔录中使用的名称应前后一致。

2.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必须具有客观性。 3.现场勘查笔录用语必须准确。 4.笔录用语要符合统一标准。

5.在实地勘验过程中,凡进行了法医尸体检验、现场实验、人身搜查等,均应单独制作笔录。 6.凡属多次勘查的现场,应制作补充笔录,一案多个现场的,应分别制作笔录。

第三节 现场绘图

一、现场图的概念和种类

现场绘图是运用绘图的方法记录现场和勘查的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因绘图的内容、绘图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把现场绘图分为若干种类。

1.按现场图表现的对象和所包括的范围可将现场图分为现场方位图、现场全貌图和现场局部图

(1)现场方位图。是用以表示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以及与现场有关的场所,遗留有痕迹和其他物证的地点,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道路方向等的图形。方位图应采用俯视的方法进行绘制。

(2)现场全貌图。主要用于反映现场全貌及现场内部情况。通过现场全貌图能够反映出主体现场及关联现场内的痕迹、物体、工具、尸体、凶器、血迹以信其他遗留物的颁布状况、相互关系。

(3)现场局部图。是反映现场重点部位的痕迹、物品的分布位置、相互距离关系以及被侵害对象特点的图形。

2.按现场图所采用的投影原理及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将现场图分为平面图、立体图、立面图、剖面图、速写图、综合图。

3.按现场图是否按比例绘制可将现场图分为比例图,示意图,比例示意结合图。比例图是严格按照一定倍数关系,缩小或放大描绘对象而绘制的。

二、现场绘图的基本步骤 1.全面观测现场。 2.现场图种类的选择。 3.画面构思。 4.绘制草图。

5.加工、审核和定稿草图经加工核对无误后,即可描上墨线。 三、现场自动绘图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现场勘查中,研制出了现场自动绘图系统软件。例如“案件现场计算机绘图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该系统包括室内现场平面图、现场平面

320

现场勘查学

展开图、现场方位图、绘制现场综合图、野外现场图和汽车案件现场图等多种绘图方式。现场自动绘图系统不但提高了现场绘图的工作效率,而且绘图过程中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第四节 现场照相

一、现场照相的概念

现场照相,是运用照相的方法,拍照记录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有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客观、准确地记录现场状况及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它是现场勘查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场照相的任务 (一)现场照相的任务 现场照相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1.记录现场状况。

2.记录现场上各种痕迹、物品的形状、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记录现场所处的位置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三、现场照相的种类

根据拍照的内容和要求的不同,现场照相分为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览照相、现场中心照相和现场细目照相四种。

1..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方位照相是为了记录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反映现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一种照相。此种照相要求把整个案件现场和周围环境及重要标志都反映在照片上。

2.现场概览照相。现场概览照相又叫现场全貌照相。它是记录整个现场和现场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照相。

3.现场中心照相。现场中心照相又叫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它是记录现场重点部位和反映现场主要物品的特征及其与邻近物品、痕迹之间的关系的照相。

4.现场细目照相。现场细目照相是记录和固定现场上具有证据意义的痕迹和物品的照相。

第五节 现场录像

一、现场录像的概念和特点

1.现场录像的概念。现场录像是利用现代摄像技术中的光信号、电信号、磁信号相互转化的原理及写实的方法固定、保全、再现现场情况的一种新型记录手段。它能够记录现场“形、色、声”等全部信息。

2.现场录像的特点。现场摄像与现场照相以及其他记录手段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画面生动。现场摄像能把现场的图像和声音(包括语音解说)同时记录下来。使人看后能对现场情况有更深刻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记录连贯。现场摄像能够动态记录现场的情况,能像人眼观察事物一样,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不间断地记录下来,使画面具有连贯性。

(3)方便快捷。运用摄像技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现场情况全部扫录一遍。在记录和再现现场的速度方面大大优于现场照相和其他记录手段。

321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二、现场录像的作用

现场摄像的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为审查言词证据的真伪提供依据。 2.为研究案情、再现案件现场提供依据。 3.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三、现场录像的种类

1.现场方位录像。方位录像是反映犯罪现场周围的环境,并表现它所处的方向,位置及与其他事物联系。

2.现场概貌录像。概貌录像是以整个现场为摄录内容,对现场的范围,现场中所包括的一切设置、现场的自然状况及破坏的情况、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记录。

3.现场重点部位录像。是指与犯罪有关的重点要段或者对揭露,证实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的物体的状况、特点以及遗留痕迹、物证的位置等等。

4.现场细目录像是拍摄现场上发现的具有检验、鉴定和证据作用的各种痕迹、物证等。 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相、现场绘图、现场录像这几种形式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构成了对现场及其勘查情况的完整记录。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现场勘查笔录的概念及制作方法。 2.试述现场绘图的概念和种类。 3.试述现场照相的种类及任务。

4.试述现场的各种记录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管承光主编 《现场勘查》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王传道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二版。 4.段钢编著 《怎样制作办案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22

现场勘查学

第十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现场分析的意义,理解现场分析的任务,掌握现场分析的概念、步骤以及现场分析的基本内容。本章重点内容是现场分析的程序,现场分析中的要素分析和综合分析。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现场分析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一、现场分析的概念

现场分析,又称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作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

二、现场分析的意义

1.临场讨论是对现场勘查的总结和检查,有助于发现现场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现场勘查的水平。

2.临场讨论是制定侦查计划、全面展开侦查工作的前提,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件侦查的进程。

3.临场讨论是对犯罪现场的分析与研究,它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共识,提高集体的战斗力。

三、现场分析的任务

1.分析判断事件性质和案件的有关情况。 2.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选择侦查途径。 3.检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情况。 4.决定现场勘验后对现场的处理方案。

第二节 现场分析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现场分析的内容 (一)事件性质的分析

分析案件的性质主要是做出是否为刑事案件的结论。具体: 1.以勘验检查获取的证据和线索为依据分析判断事件性质 2.以现场调查访问获的证据和线索为依据分析判断事件性质。 3.以侦查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确定事件性质。 4.以检验.鉴定的结果为依据确定事件性质。 (二)对案件中单个要素的分析

1.分析研究犯罪时间。对犯罪时间的分析判断主要是指对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所经历的时间段及案件发生的时间点的分析研究。判断犯罪时间的依据主要包括:

(1)根据现场调查访问对象的陈述进行分析推断。

323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根据现场上能反映出时间信息的物品进行推断。 (3)根据现场中痕迹物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推断。

(4)根据被害人或事主的生活习惯和被犯罪事件打断、中止的状态进行推断。 (5)根据现场上的尸体进行推断。

2.分析研究犯罪空间。犯罪空间包括预备犯罪、实施犯罪和犯罪后续活动的地点。主要的分析途径有下列几个方面:

(1)依据现场调查访问对象有关发案经过的陈述进行分析判断。 (2)依据犯罪痕迹物证进行分析判断。

(3)通过对现场现象的分析,判断是否为犯罪的主体现场。

3.分析研究犯罪工具。犯罪工具是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使用的器具。 (1)依据对人体损伤的法医鉴定进行判断。 (2)根据现场上的犯罪痕迹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遗留在现场上分离物上遗留的分离工具痕迹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现场上的犯罪遗留物进行分析判断。

4.分析研究犯罪手段。犯罪手段是犯罪行为人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式方法。根据《刑事犯罪信息管理代码》关于作案手段的分类(GA240.1-2000)可将作案手段分为以下九个方面:预备手段;侵入手段;暴力胁迫手段;窃取手段;;欺诈手段;妨害手段;伪装灭迹;利用计算机;其他作案手段。分析研究时也应以此为依据进行。

5.作案人数的分析推断。

(1)根据现场上发现的各种痕迹分析。 (2)根据犯罪行为人遗留的各种物品分析。 (3)根据犯罪的行为结果分析。

(4)根据被害人、知情人提供的犯罪人数分析。 (三)对案件整体进行综合分析

1.初步推断案件性质——解决属于何种犯罪的问题。分析确定案件的具体性质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从犯罪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分析,明确案件的基本属性,如杀人案件、抢劫案件等; 二是从犯罪动机目的上进行分析,即依据犯罪行为人的行为特征明确案件的具体类别,如杀人案件判明是报复杀人、抢劫杀人、强奸杀人或奸情杀人等。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根据犯罪现场的具体环境分析。 (2)根据犯罪行为人的所侵害的对象分析。

(3)根据被害人及其亲属、有关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分析。 (4)根据现场上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分析。

2.初步刻画犯罪行为人的条件——解决是什么人犯罪的问题。 (1)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应具备的条件。 (2)犯罪行为人自身的条件。

3.初步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到哪里寻查犯罪行为人的问题。 (1)确定侦查方向的依据。 ①以犯罪动机来确定侦查方向。

②以犯罪条件和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点确定侦查方向。 ③以犯罪行为人的动向和行踪确定侦查方向。 (2)确定侦查范围的依据。 ①以犯罪时间为依据确定侦查范围。

324

现场勘查学

②以犯罪行为人和犯罪现场的关系确定侦查范围。

③以犯罪行为人的穿戴、语言、遗留的随身物品确定侦查范围。 ④以犯罪的手段、方法确定侦查范围。

4.初步提出侦查方案——解决怎样寻查犯罪行为人的问题。

(1)如何选择侦查途径。侦查途径:就是侦查工作从哪里入手,用什么方法去发现犯罪嫌疑人,进而又用什么方法去获取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所经由的工作步骤。可供选择的侦查途径:从紧急措施、因果关系、人身形象、痕迹物证、赃物特征、作案手法、活动规律、控制外伤、并案侦查、选择侦查、相关的手机信息、高危人群地域分布规律等途径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二、现场分析的方法、步骤

现场分析主要有汇集材料;鉴别材料的真伪;分析判断案情三种方法。三种方法的有序运用,实际上也是临场讨论的三个步骤或基本程序。

1.汇集材料。全面汇总现场访问,实地勘验及其他方面的情况,是临场讨论的基础。汇集材料,由现场勘查指挥人员召集所有的参与现场勘查人员参加,由参与者具体汇报各自在现场勘查中所获得的材料。

2.鉴别材料真伪现场是认识犯罪的物质基础。分析判断案情的依据,是现场勘查的结果,而且必须是真实的结果。但是,收集到的材料中鱼龙混杂,有的与案件有关,有的可能并不包含有关犯罪的信息,有的甚至可能是犯罪嫌疑人伪造的假象,访问中,也可能由于证人的各自的原因和不同的心理状态,使得勘查人员所获得的有关情况真假混杂,有的甚至是虚假的谎言。基于此,必须通过临场讨论,对已汇总的各种材料,通过比对,综合研究,评断等方法,摒弃虚假的,或与犯罪无关的材料,使案情的分析判断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与犯罪有关的各种材料的基础之上。

3.分析判断案情。汇集、鉴别材料,其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分析判断案情,为制定侦查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4.作出决议,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第三节 现场分析的相关理论

一、刑事案件构成理论

对刑事案件的认识和剖析,应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纵向的动态结构,即研究犯罪行为的预谋、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二是横向的静态结构,即以犯罪行为实施阶段为研究对象,剖析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在现场分析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基点进行。

二、犯罪现场重建理论 (一)犯罪现场重建的产生

犯罪现场重建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传统的现场分析理论发展而来。犯罪重建理论发生后,即在美国刑事司法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刑事侦查部门把它作为一种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的基本手段,控诉方、被告方和法官也将其视为法庭上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方法,将重建结论作为提出控诉或辩护的重要事实依据。

(二)现场重建理论的实践价值

1.帮助侦技人员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现场。 2.帮助侦技人员在现场发现更多的痕迹物证。 3.帮助侦技人员更准确地刻画犯罪嫌疑人。

325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帮助侦技人员通过重建完善证据链条。 (三)犯罪现场重建的定义

犯罪现场重建,又称犯罪重建或现场重建,是指基于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位置和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考察分析,以及对物的实验室检验结论的利用,结合所获取的相关客观事实,合乎逻辑地以抽象、形象或实物模拟的方式,重新构筑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并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点和犯罪条件的侦查活动。

(四)犯罪现场重建的理论依据

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导源于洛卡德的物质交换原理。洛卡德认为:“当任何人与某个物品或其他人发生接触时,一种相互的物质交换将会发生。通过认识、记录和检查这种证据交换的性质和范围,可以把罪犯与特定的地点、各种证据以及被害人联系起来。” 犯罪现场重建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物证、知情人陈述和侦查分析报告。

(五)犯罪现场重建的层次

美国犯罪重建专家W.克莱蒙认为:犯罪现场重建主要有特定物证的重建、特定情节的重建和特定事件的重建。

(六)犯罪现场重建的步骤

美国重建协会认为,现场重建的步骤为:证据识别、证据记录、证据收集、证据的分析与评价、犯罪过程假设、侦查实验。

此外,现场分析的理论还有犯罪画像技术理论。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现场分析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2.试述现场分析的。

3.如何在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结束后对现场进行分析? 4.试述现场分析的理论依据。 5.试述现场重建的概念。 拓展阅读书目

1.钟书栋著《犯罪现场分析》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

2.王大中等著 《犯罪现场新概念及再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解衡主编 《刑事犯罪现场勘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6

现场勘查学

第十三章 几种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现场勘查的学习,将前面所学知识运用于几种刑事案件现场的具体勘查中,掌握几种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和方法。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杀人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和方法

一、杀人现场勘查的任务

杀人案件现场,是指犯罪嫌疑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处所。对杀人案件现场应及时地进行勘查,全面地搜集与杀人案件有关的各种材料,尽可能地解决以下问题:

1.查明事件性质。 2.查明杀人案件的性质。 3.查明死者情况。

4.查明犯罪嫌疑人的杀人过程。 5.查明杀人案件的其他情况。 二、杀人案件现场勘查重点 (一)杀人案件现场的勘验重点

1.尸体。实地勘验中,对尸体(或尸块)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检验,具体包括:尸体的外表检验、尸体的衣着打扮及随身物品检验、尸体现象检验、尸体的位置和状态检验、解剖检验。

2.现场痕迹、物品。杀人案件现场往往有很多痕迹、物品,这些痕迹、物品对于发现侦查线索、寻找、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地勘验中应全力地寻找,其中主要的有:血迹、杀人凶器、其他痕迹、物品。

3.现场状态。现场状态,是指由现场本身,现场的痕迹、物品,以及现场周围的环境所共同构成的一种态势。这种现场状态实际也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所留下的一种物化反映,是对犯罪活动过程的一种抽象的定格。

(二)杀人案件现场访问的重点

对杀人案件现场,在实地勘验的同时,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地开展现场访问,搜集各种人员的情况反映和报告,和实地勘验所得情况互为补充、互为联系,为分析判断案件情况,发现侦查线索,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依据。

杀人案件现场的访问重点以访问对象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被害人亲属、知情群众、现场发现人和现场保护人。

三、杀案件现场的勘查要点

1.勘验射击痕迹。杀人案件现场上的射击痕迹主要可分为在被害人身上形成的射击痕迹和在其他物体上的射击痕迹。

2.搜集射击物证。在杀现场,与射击有关的物证主要有支、弹头、弹壳等。勘验时,应重点去搜寻、发现这些物证。

3.访问现场周围群众。

327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分析射击情况和事件性质。射击情况包括射击距离、射击位等。在分析射击情况基础上,还应对事件性质作出判断。

四、碎尸现场的勘查要点

碎尸一般都为明显的他杀。碎尸现场一般包括杀人分尸的现场和抛弃埋藏尸块的现场。对碎尸现场的勘查应掌握以下重点:

1.对抛尸现场的勘验。抛尸现场是犯罪嫌疑人抛弃、隐藏尸块的场所,由于其抛尸、藏尸行为,可能会相应地留下某些痕迹、物品,勘查中应注意:

(1)勘验抛尸、藏尸现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2)注意勘验,发现抛尸、藏尸现场上有无脚印、拖擦痕迹、车辆印痕,以及其他痕迹。 (3)对包裹尸块的包裹物和捆扎物应进行详细检验。 (4)对发现的尸块应进行法医检验。

2.对抛尸现场的访问。抛尸现场在地理位置上常常比较偏僻和隐蔽,现场所在地点常常没有住户和人群,所以抛尸现场访问常常是沿着犯罪嫌疑人可能进出现场抛尸、藏尸的路线进行。访问对象包括经常在这些路线上工作,行走的人,访问中应重点了解这一路线和地段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及活动规律,什么时间发现过可疑的人和事。

3.寻找、发现杀人碎尸现场及勘验。通过对抛尸现场的勘验、分析和现场访问结合进一步的侦查工作,杀人碎尸现场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第二节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勘查盗窃现场的任务

盗窃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案件。这类案件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比例最高。勘查盗窃案件现场的主要任务有:

1.查明事件性质。勘查盗窃案件现场的首要任务是要查明现场上是否确有盗窃犯罪发生。 2.确定盗窃案件的性质。盗窃案件按犯罪嫌疑人行窃的目的可分为经济性盗窃和非经济性盗窃。

3.收集破案线索和证据。勘验现场痕迹物证,访问事主和现场的知情群众是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中心任务。

4.部署紧急措施。对于发案时间不长,被盗物品特征明显,或其他原因犯罪嫌疑人尚不及远遁、可供识别的特征明显的案件,应立即组织力量追踪犯罪嫌疑人。

二、入室盗窃现场的勘查

入室盗窃案件在全部盗窃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最“典型”的盗窃案件。对入室盗窃案件现场的勘查一般应由外到内,沿着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活动路线、以犯罪嫌疑人选择的现场进出口和被盗财物存放的处所为重点进行。

(一)勘验犯罪嫌疑人进出现场的处所

凡是入室盗窃案件现场,都存在进出口,犯罪嫌疑人对进出口的选择及留下的痕迹物证是分析判断案件性质、作案手段、技能、犯罪嫌疑人条件和人数等案件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实地勘验的重点。

1.犯罪嫌疑人侵入室内常见的方式。一般而言,犯罪嫌疑人侵入室内后,无论是否原路逃离,出口相对进口都较“现成”,选择余地更大,无须费力寻找和破坏即可获得。相对而言,犯罪嫌疑

328

现场勘查学

人在现场入口处留下的痕迹物证较多,也更能反映其作案的手段和其他个人条件。

2.勘验的顺序和方法。 (1)全面观察现场状态。 (2)勘验现场门、锁。 (3)勘验现场窗户、窗栅栏。 (4)对其他形式进出口的勘验。 (二)对被盗财物存放地点的勘验

被盗财物的存放地点,是勘查入室盗窃案件现场的重点。应重点进行:发现、提取犯罪嫌疑人遗留的手印、足迹、勘验各种破坏工具痕迹、勘验现场物品的变动情况、发现和提取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物品、对被盗保险柜的勘验。

(三)现场外围的勘验

现场外围是盗窃犯罪嫌疑人进出现场中心部位的必经之路。现场外围勘验应根据现场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犯罪嫌疑人来去现场的踪迹有重点地进行。

(四)访问事主和知情群众

在现场实地勘验过程中或勘验结束后,应当抓紧时机向事主、财物保管人员、有关知情人及犯罪嫌疑人可能前往、逃离现场沿途的群众进行访问。

三、盗窃交通工具现场的勘查

盗窃交通工具案件,是指在公共场所盗窃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公路交通运输工具的案件。勘查重点如下:

(一)盗窃交通工具案件现场的实地勘验 1.勘验停车地点痕迹物证。 2.观察现场环境。

3.及时搜索现场附近地区。 (二)盗窃交通工具案件的现场访问

1.详细询问事主,了解车辆特征及被盗经过。 2.围绕发案时间,访问现场周围知情群众。

3.沿着犯罪嫌疑人或能逃跑的方向访问沿途群众根据实地勘验、事主陈述和现场上访问所获得的情况,应对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作出初步的分析。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2.试述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拓展阅读书目

1.王大中主编 《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张雄等著《疑难凶杀案件研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329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现场勘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写] 郭金霞

[课程编号] 304040094 [课程类别] 必修 [课程学时] 52 [实验学时] 20

[授课对象] 侦查学专业 [授课单位] 刑事司法学院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发现、提取、固定和保全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对现场勘查程序、方法步骤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现场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主要以操作性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现场手印的发现寻找方法,手印物理、化学显现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手印的提取固定方法;现场足迹的发现寻找的重点部位,立体足迹和平面足迹的提取方法;现场上工具痕迹的发现和提取方法等内容;能够熟练地对现场勘查进行记录,并通过模拟现场勘查综合实验,实现对现场勘查全过程的把握。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粉末法显现汗潜手印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粉末显现汗潜手印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

2.实验目的

了解粉末法显现汗潜手印的机理及几种常用粉末的性能、适用的客体范围,掌握粉末法显现汗潜手印的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几种常用的粉末分别运用直接刷显法、撒粉刷显法、撒粉抖显法、撒粉吹显法、磁性刷刷显法显现不同客体上的汗潜手印,并用指纹胶纸提取粉末手印,对灰尘手印进行照相提取和静电提取。

实验结束后每人应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并将用不同显现方法显现的手印用胶带提取后附于实验报告中。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在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粉末的粗细与潮湿程度对手印的显现有何影响,被显现客体表面的潮湿程度对手印显现有何影响,用磁性刷刷显法、抖显法显出来的手印,如果显现效果不理想如何处理。

330

现场勘查学

实验项目二:碘熏显、“502”胶熏显汗潜手印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复习手印显现方法中碘熏显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 “502”胶显现手印适用范围、用“502” 胶显现手印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阅读“502”熏显柜使用手册。

2.实验目的

了解碘熏显法显现汗潜手印的机理及适用的客体范围,以及“502”胶显现手印的原理及熏显柜的具体使用方法。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碘熏法显现几种客体上的手印。 (2)“502”胶加热熏显法。 (3)“502”胶熏显手印的反差。 实验结束后每人上交完成实验报告。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实验时应注意考虑碘熏显手印的固定方法有几种,哪种方法最简单实用,“502”胶熏显汗潜手印有几种操作方法,哪种方法最简便实用,“502”熏显汗潜手印为什么要染色等问题。

实验项目三:银、茚三酮显现法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银、茚三酮显现手印基本配方和操作方法,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有效进行。

2.实验目的

(1)了解银显现手印的基本原理、熟悉其适用范围,掌握基本配方和操作方法。 (2)了解茚三酮显现手印的基本原理、熟悉其适用范围,掌握基本配方和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银试剂配制; (2)银显现操作; (3)茚三酮试剂配制; (4)茚三酮显现操作。 实验结束后每人提交实验报告。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实验时应注意考虑对陈旧汗潜手印用哪种溶液显现效果最佳,对于渗透性客体上的手印,用哪种方法显现效果最佳,哪种方法最简便实用,银溶液、茚三酮溶液显现手印后为何要减薄、固定的消退等问题。

实验项目四:几种特殊手印的显现方法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前应认真复习血手印、灰尘手印和胶带粘面手印的提取方法,以保证实验的顺利有效进行。

2.实验目的

331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血手印、灰尘手印和胶带粘面手印的特点和显现原理,掌握显现血手印、灰尘手印、胶带粘面手印的具体的操作要领、方法和适用范围。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血手印的显现与处理。 (2)灰尘手印的显现与处理。

(3)胶带粘面手印的显现与处理。 实验结束后每人提交实验报告。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血手印、灰尘手印和胶带粘面手印是现场勘查中常见的手印,对侦查中证据的获取具有重大作用。在实验中应注意考虑不同检材上的血手印适用何方法效果最好。不同检材的灰尘手印应选用何种显现方法效果最佳,胶带粘面手印显现之前需要进行剥离等问题。

实验项目五:立体足迹的提取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石膏制模法提取立体足迹的步骤和方法。

2.实验目的

掌握用石膏粉和硅橡胶提取立体足迹的过程及操作方法,明确制模的适用范围。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用石膏粉在泥土地面上或沙土地面上制作立体足迹的石膏模型。 (2)用硅橡胶提取一枚残缺足迹。

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人提交实验报告和提取的足迹模型。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在进行石膏制模时应注意不使足迹特征被破坏,做围墙时必须要较足迹大些,同时应根据客体颗粒的粗细调制不同稀稠的石膏液,取模必须时机适宜,冲洗时不要用硬质物体刷洗,以免破坏足迹特征。

实验项目六:工具痕迹的提取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工具痕迹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2.实验目的

了解模型法提取工具痕迹的意义,掌握几种凹陷状与线条状工具痕迹的提取方法,掌握微量物质的提取方法。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用硅橡胶提取撬压痕迹、打击痕迹。 (2)用硬塑料提取撬压痕迹、打击痕迹。 (3)用AC纸提取线条状痕迹。

(4)用透明胶带纸等方法提取几种微量物质。 实验结束后每人提交实验报告。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思考痕迹提取前为什么要涂抹甘油,提取微量物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32

现场勘查学

实验项目七: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绘图 1.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并复习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绘图的制作要求,熟悉现场绘图系统的使用方法。

2.实验目的

(1)掌握现场勘查笔录的制作方法、内容和要求。 (2)掌握现场绘图的制作方法、内容和要求。 (3)能够使用自动绘图系统进行现场绘图。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制作现场勘查笔录。

(2)绘制现场方位图、现场概貌图。 (3)使用现场自动绘图系统绘制现场图。

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人提交实验报告和绘制的现场图及制作的笔录。 4.实验学时:2学时。 5.教师点评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比较现场绘图与现场勘查笔录两种记录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思考现场记录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使用多种方法记录现场的原因。

实验项目八:模拟盗窃案件现场勘查 1.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以及现场勘查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现场勘查的方法步骤。

2.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现场勘查各个环节的内容及勘查的步骤方法,了解盗窃案件的特点和勘查的重点,针对盗窃案件模拟现场勘查,从接报案、现场保护到出现场,现场勘查的指挥、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现场分析等内容的具体操作。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布置盗窃案件现场。 (2)现场勘查人员职责分工。 (3)现场实地勘验。 (4)现场访问。 (5)现场记录。 (6)现场分析。

实验结束后每人完成实验报告,并制作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卷。 4.实验学时:3学时。 5.教师点评

本实验是一个综合模拟实验,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现场勘查的组织、分工协作,注意将前面各个分实验的操作运用于具体的实地现场勘查中,尤其是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现场访问和记录等环节的实施。

333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项目九: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勘查 1.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以及现场勘查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现场勘查的方法步骤。

2.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现场勘查各个环节的内容及勘查的步骤方法,了解杀人案件现场的特点和勘查的重点,针对杀人案件模拟现场勘查,从接报案、现场保护到出现场,现场勘查的指挥、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现场分析等内容的具体操作。

3.实验内容和要求 (1)布置杀人案件现场。 (2)现场勘查人员职责分工。 (3)现场实地勘验。 (4)现场访问。 (5)现场记录。 (6)现场分析。

实验结束后每人完成实验报告,并制作杀人案件现场勘查卷。 4.实验学时:3学时。 5.教师点评

本实验是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综合模拟实验,进行实验时应注意观察杀人案件现场痕迹物证的分布特点,对杀人案件现场进行勘查是应注意的事项,注意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尤其是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序号 304040094--001 304040094--002 304040094--003 304040094--004 304040094--005 304040094--006 304040094--007 304040094--008 304040094--009

项目名称

学时

要求

类型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主要设备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实验室 综合实验室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粉末法显现汗潜手印 2 必做碘熏显、“502”胶熏显汗潜手印

2

必做

银、茚三酮显现法 2 必做几种特殊手印的显现方法 2 选做

立体足迹的提取 2 必做综合 工具痕迹的提取 2 必做综合 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绘图 2 必做模拟盗窃案件现场勘查 3 必做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勘查 3 必做

综合 模拟综合模拟综合

334

现场勘查学

五、考核方式

实验单独考核记入该课程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李洪武 周敬东主编《痕迹检验教程实验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杜西京编著《手印的寻找、发现、显现和提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罗亚平 史海青编译《手印显现技术》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七、说 明

根据教学需要,任课老师可调整实验中某些项目及实验时间。本实验课程由郭金霞讲授。

335

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