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产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管理课程设计

来源:九壹网
课程设计任务一:绘制新产品投产网络图

1.1基本资料

1.2设计任务

替小吴绘制新产品网络图。

1.3设计内容

据材料可知,该新产品开发活动共有14道工序。依交叉作业及并行作业原理,可将活动工序改进为:

1、市场容量调查和筹资只需在产品开发决策完成后进行、确定规模前完成; 2、修改设计可在市场容量调查后进行;

3、在确定规模及设备修改完成后,设备调查和工艺准备可同时进行; 4、试生产需在工艺准备和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进行;

5、试生产完成后,生产和建立销售渠道可以同时进行,只需在投入市场前

完成即可。

按照改进后活动工序绘制活动清单可得:

表1 新产品开发活动清单 序号 活动名称 估计需要时间(天) 工序代号 紧前工序 1 产品开发决策 2 A - 2 市场容量调查 10 B A 3 筹资 8 C A 4 确定规模 3 D B、C 5 修改设计 15 E D 6 设备调查 4 F E 7 物资采购 3 G F 8 工艺准备 20 H D 9 设备采购 10 I F 10 设备安装 8 J G、I 11 试生产 5 K J、H 12 生产 20 L K 13 建立销售渠道 10 M K 14 投入市场 2 N L、M 依据活动清单,运用网络图的原则和逻辑表示方法绘制网络图如下: H 20 0 0 1 A 2 2 2 2 B 10 C 8 12 12 3 15 15 D 3 E 15 30 30 6 F 4 34 34 7 I 10 G 3 44 44 8 J 8 K 5 57 57 11 L 77 77 12 N 2 79 79 14 5 10 52 52 20 M 10 4 10 12 9 37 44 13 67 77

按图计算结点最早开始时间:ETj=ETi+t(i、j),ET1=0,ET2=ET1+tA=0+2=2,ET3=max{ET2+tB=2+10=12,ET2+Tc=2+8=10}=12,依次类推得出其他最早开始时间,见网络图方框内数值所示。

结点最迟结束时间:LTi=LTj+t(i、j),LT14=ET14=79,LT13=LT14-tN=79-2=77,LT12=LT13=77,依次类推得出其他最早开始时间,见网络图三角框内数值所示。

根据时差法,关键路线上工序时差为零,所以关键路线为:①→②→③→⑤

11→○12→○14。总时间为79天,小于81天,符合资料要求。 →⑥→⑦→⑧→⑩→○

课程设计任务二:提高作业效率

2.1基本资料

2.2设计任务

分析陈先生的法宝存在的问题。

2.3设计内容

首先我们对该制造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产品品种变化频繁

该制造部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而每个批量的数量较少,所以设备调整时间占用过多,设备利用率很低,产量无法提高。

2、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规章制度不严密,奖罚不够分明。对于编带操作工人实行非常严格的管理方法,过分强调惩罚制度,忽略了奖励刺激。一线人员与二线人员的工资相差无几,使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

3、管理人员观念陈旧

设备维护人员少、设备故障较多,“尤其是塑料带,二、三班几乎没怎么正常工作过”。未对工人心理深入感受,对不同工种未能区别对待,导致工人缺少积极性。

4、工人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性能不够熟悉,不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导致设备维护人员负担过重。还有少数工人素质太差,对工作马虎懈怠,责任心太差,屡教不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1、调整工艺流程

即陈先生的法宝之一,将工艺流程由间歇流更改为连续流。该方法的效果已经得到验证。

2、施行TPM管理方法

也是陈先生的法宝之一,增加设备维护人员,保证设备随时有人维护。 3、采用成组技术

该办法是作用陈先生分析编带作业时间中的A,即基本工作时间。

由于产品品种多,而每个批量的数量较少,所以设备调整时间占用较多。因此应该在确保交货期的前提下,对于结构相同、工装相近的产品,应用成组技术加大生产批量,从而减少工装更换时间和设备调整时间、缩短乃至消除停工待机时间。

同时,考虑到休息日问题,可以尽量将调整时间安排在休息日,减少停工时间。

4、完善管理制度

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要通过正强化、负强化等措施激励员工,尤其是编带操作人员,必须奖罚分明,按劳取酬。对于责任心差、屡错屡犯的员工,并不仅仅是扣奖金、扣工资,而是要提高到辞退的高度,要让所有的员工都珍惜自己的工作。

此外,还需将编带操作人员和库房、检验人员的工资奖金拉开档次,提高编带操作工人的积极性。

5、加强工人素质培训 通过加强培训、思想教育、绩效考核、塑造企业文化等手段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责任心,加强凝聚力。

另外,不要片面强调专业设备维护人员的匮乏问题,而应该加强对操作者的培训,使设备的一般保养由操作者负责,推行设备的全员维护理念。

课程设计任务三:W硬水软化器公司设施选址

3.1基本资料

3.2设计任务

1、分析该设施选址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2、改进公司现有的供货方式,提出更合理的供货方式; 3、提出你的选址方案,说明你所采取的方法和论证过程; 4、计算你的方案运输成本和总成本,验证合理性。

3.3设计内容

1、设备选址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1)运输成本 (2)生产成本 (3)建筑成本 (4)劳动力条件 (5)产品销售条件 2、改进供货方式 由资料可知,杭州地区的需求皆由杭州本地提供,即杭州可调配生产能力为5000个/月。由此可得:

表2 现有供求情况及单位总成本 单位总成本(元/个) 销地 生产能力(个/月) 产地 成都 北京 兰州 长春 洛阳 95 90 91 109 6000 杭州 113 103 115 123 5000 需求量(个/月) 2500 3000 2000 3500 利用管理运筹学原理,我们可以求出最佳需求及供货方式为: 表3 改进后供求方式 单位:个/月 现有厂址 成都 北京 兰州 长春 杭州 洛阳 2500 0 2000 1500 0 杭州 0 3000 0 2000 1500 此供货方式总成本为:1250500元/月。 相比现有供货方式成本1252000元/月,每月节省1500元。 3、设施选址方案

由资料可知,新厂生产能力等于现有总产量12500个/月,各地需求也增长一倍。杭州可调配生产能力为3500。可得:

表4 备选厂址单位总成本 单位总成本(元/个) 销地 生产能力(个/月) 产地 成都 北京 兰州 长春 洛阳 95 90 91 109 6000 杭州 113 103 115 123 3500 张家口 105 75 98 93 12500 赤峰 118 78 106 83 12500 长春 134 96 126 75 12500 需求量(个/月) 5000 6000 4000 7000 分别将各备选厂址与现有厂址组合,并计算出最佳供货方式及最低总成本: (1)新厂建在张家口时,可得:

表5 张家口建址最优供货方式 厂址 成都 北京 兰州 长春 杭州 洛阳 2000 0 4000 0 0 杭州 3000 500 0 0 3000 张家口 0 5500 0 7000 0 此时,总成本为2233000元/月。 (2)新厂建在赤峰时,可得:

表6 赤峰建址最优供货方式 厂址 成都 北京 兰州 长春 杭州 洛阳 2000 0 4000 0 0 杭州 3000 500 0 0 3000 赤峰 0 5500 0 7000 0 此时,总成本为2179500元/月。 (3)新厂建在长春时,可得:

表7 长春建址最优供货方式 厂址 成都 北京 兰州 长春 杭州 洛阳 2000 0 4000 0 0 杭州 3000 500 0 0 3000 长春 0 5500 0 7000 0 此时,总成本为2222500元/月。 结合以上计算结果,根据成本最低原则,新厂应建于赤峰。 4、计算运输成本和总成本

由表6所示赤峰建址最优供货方式,结合资料可求得:

运输成本=23×2000+19×4000+38×3000+28×500+0×3000+8×5500+13×7000

=38500元/月

总成本=72×6000+75×6500+70×12500+运输成本

=2179500元/月

课程设计任务四:K企业生产能力规划

4.1基本资料

4.2设计任务

1、制定南滨公司的生产能力计划。处于瓶颈状态的加工中心应当购买多少台机器设备?说明制定计划所需的假设条件,并解释所提出建议(购买机器数量)的合理性;

2、就所提出的建议而言,如果实际需求超过生产能力,或实际需求低于生产能力,公司管理者对此将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4.3设计内容

1、制定南滨公司的生产能力计划

(1)处于瓶颈状态的加工中心应当购买:

N=4×0.1+6×0.25+8×0.5+10×0.15=7.4(台)

故制定南滨公司的生产能力计划,处于瓶颈状态的加工中心应当购买8台

(2)制定计划所需的假设条件:

①假设工作环境稳定。员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员工的生产能力及效率,假若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员工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及技巧的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若工作环境变的恶劣,使员工心理及技术的熟练程度造成不利,则使员工的生产效率下降;若工作环境变好,是的员工在心理上有了极大的鼓舞或提高了员工对技术的熟练程度,则会使生产能力提高,从而高于生产能力的计划。

②假设专业技术员工均能参加工作及工作质量能够保证。专业技术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及是否有能按正常的工作质量进行工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工作作业,对生产计划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假设机器设备生产能力能够保证。机器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指设备全年最大可能运转的时间,它是设备的制度工作时间总数扣除机器修理停工时间,而设备生产效率是指单台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可能产量某些设备超负荷运转,造成设备过早损坏的,要按先进负荷计算,机器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有效工作时间与生产效率,从而对生产制定的预期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想按企业预先制定的生产计划能力相匹配就必须是在机器设备均能正常生产为保证作为前提。

(3)对提出购买机器数量建议合理性的解释:

表8设备需要程度概率预测 所需设备4 6 8 10 数 概率 0.10 0.25 0.50 0.15 生产计划是单位或个人在一定阶段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而制定的计划,设备是现代市场的工具,而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在生产中,确立设备的数量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折旧费会越来越高,同时设备还需要维护,需要一定的维护费用,由此可知,确定机器设备的数量的确定在生产计划的制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该企业中,首先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所需设备的均值是:N=4×0.1+6×0.25+8×0.5+10×0.15=7.4(台),设备数量趋于6和8之间,而由数据可知设备数量是6的概率明显小于设备是8的概率,而设备数量是8的概率为0.5,已经达到一半,有这些数据可知在制定生产计划所需的设备数量为8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实际需求与生产能力发生偏差的决策

(1) 若实际需求超过生产能力,若是实际需求远远超过生产能力,我认为应该采取第二种方法与第四种方法结合,将生产任务外包,委托其他零部件制造商加工生产品部件,同时在雇用技术员与工人足够时增加工作班次,这样做的理由是:实际需求远超过生产能力时,避免了第三种方法中可能失去潜在客户的危险,在实际需求有所降低时又可通过减少生产任务外包来避免第四种方案中,解聘新员工的不利影响;若是实际需求超过生产能力不多时,可采用第一种方案与第第二种方案的结合,充分利用加班的同时,采用将生产任务外包,委托其零部件制造商加工生产品部件,这样做的理由:在适当有效利用加班,去避免工作效率降低,在此基础上,其他未能完成的任务在将生产任务外包,委托其零部件制造商加工生产品部件,这样工人可以通过加班获得更多的工资从而改善生活,同时也避免了失去潜在客户的危险。

(2)若实际需求低于生产能力时,采用第一种方案与第三种方案的结合,再利用加班生产的同时,当生产能力满负荷时,公司不再投标获得更多的生产订单,这样做的理由:市场的实际需求低时,首先增加设备必然会使设备的保养等费用增加从而增加成本,只有通过加班增加产品的生产率,若是采用增加班次,必然需要时间与资金在员工的培养身上,从而会加大成本,同时若生产需要不能达到预期水平时,又有不得不解聘新员工的威胁,达不到管理者所期望的,而有对于第三种方案中造成失去潜在客户的订单这一看法,因为实际需求本来就地,所以造成的概率也会低,故在加班与正常工作使生产能力达到负荷时,公司不再投标获得更多的生产订单,从而使公司快速而正常发展。

课程设计任务五:某汽车制造公司网络计划编制

5.1基本资料

5.2设计任务

1、为该公司汽车生产编制初始网络计划。

2、如果要求提前两天完成该汽车的组装。下列活动改变是否会起作用? ①购买预先组装的变速器和动力传动系统; ②改进机器利用,将引擎生产时间减半; ③将特殊零件的运送时间提前3天。

3、怎样借助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所需资源从而加快关键路劲上的活动? 4、理解网络图和甘特图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异同,指出它们的优缺点。

5.3设计内容

1、该公司汽车生产初试网络计划如下: 2、提前两天完成该汽车的组装的方案选择

由网络图,根据时差法,关键路线上工序时差为零,所以关键路线为:①→

11→○14→○15→○16→○17→○18,总时间为18天。 ②→③→⑥→⑨→○

①购买预先组装的变速器和动力传动系统: 该项目不在关键路线中,不能达成目标。 ②改进机器利用,将引擎生产时间减半: 该项目在关键路线中,能够达成目标。 ③将特殊零件的运送时间提前3天。

该项目不在关键路线中,不能达成目标。

C 0.1 D 0 1 0 8.1 4 10.5 Q 5 A 0 0 8 0 2 B 8 8 3 1 J 4 9 13 F 5 12 6 1 2 12 K 9 L 1 14 14 15 11 15 M 15.5 15.5 14 R 1 16.5 16.5 H 3 0.5 15 S 0.5 17 17 16 T 1 18 18 U 17 0 18 18 18 G 2 E 1 10 10 I 7 11 10 11 N 1 2 13 14 P 12 1.5 13 13 15.5 8 9 10 O 1 3、借助非关键路线上的活动所需资源从而加快关键路线的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资源优化方案来来加快进程。时间—资源优化是指在一定的工期条件下,通过求的工期和资源的最佳结合,时间—资源优化是有限资源的调配优化问题,就是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完成计划工期最短。

具体的操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规定的工期和工作量,计算出作业所需要的资源算量,并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单位做出日程上的进度安排。

(2)在不超过有限资源和保证总工期的条件下,合理调配资源,将资源优化分配给关键路线上的作业和时差较小的作业,并尽量是资源能均衡地、连续地投入,避免骤增骤减。

4、理解网络图和甘特图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异同,指出他们的优缺点 甘特图又叫横道图、条状图。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

甘特图的优点:图形化概要,通用技术,易于理解;有专业软件支持,无须担心复杂计算和分析。

甘特图的缺点:甘特图事实上仅仅部分地反映了项目管理的三重约束(时间、成本和范围),因为它主要关注进程管理(时间);软件的不足,尽管能够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描绘出项目活的内在关系,但是如果关系过多,纷繁芜杂的线图必将增加甘特图的阅读难度;

网络图是指定项目时间进度计划的工具。它以图解法表现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工作的总时间,并找出关键性任务

网络图的优点:能够清楚的反映各工作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使人们可以用来对复杂而难度大的工程做出有序而可行的安排,从而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利用网络计划,通过计算,可以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利用网络计划,可以计算出除关键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的机动时间,有利于工作中利用这些机动时间,优化资源强度,调整工作进程,降低成本;网络计划有利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网络图的缺点:进度状况不能一目了然,绘图的难度和修改的工作量都很大,对应用者要求较高,识图较困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